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403-1404
目的:观察祛瘀解毒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及对在位、异位内膜组织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EM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祛瘀解毒方组、丹那唑组及空白对照组各20例,均于第4个月经周期月经干净后的3~5 d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和诊刮术(未婚者不行诊刮术);收集同期在本院因输卵管性不孕症而行诊刮术的育龄妇女1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治疗效果及MMP-9表达情况。结果:祛瘀解毒方组与丹那唑组总有效率均为95%,两组治愈加显效率分别为70%和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0,P=0.273);空白对照组在位内膜上MMP-9表达阳性率及强阳性率分别为88.2%、23.5%,异位内膜上MMP-9表达阳性率及强阳性率分别为90.0%、35.0%,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阳性率及强阳性率(P<0.05);祛瘀解毒方组与丹那唑组与空白对照组相应的在位内膜或异位内膜比较,MMP-9的表达阳性率及强阳性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EMs的发生与MMP-9表达失调有关,祛瘀解毒方可抑制MMP-9表达,是治疗EMs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2.
研究中药益气活血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在位及异位内膜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3A"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EMs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孕三烯酮组,给药4周后,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NF-κB、ICAM-1、MMP-9和VEGF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内膜组织中的NF-κB、ICAM-1、MMP-9、VEGF的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剂量组、西药组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NF-κB、ICAM-1、MMP-9、VEGF的基因及蛋白的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ICAM-1、MMP-9、VEGF和NF-κB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F-κB通路及子宫内膜的"粘附、侵袭、血管形成"(Attachment-Aggression-Angiogensis,简称"3A")能力与EMs发病关系密切。益气活血方通过调控NF-κB通路及抑制子宫内膜的"3A"能力从而抗EM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肾填精助孕方药仙子益真胶囊对肾虚胚胎着床障碍模型小鼠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腔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MMP-9及TIMP-3的蛋白表达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肾虚胚胎着床障碍小鼠模型,分别予仙子益真胶囊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戊酸雌二醇片及生理盐水灌胃,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和TIMP-3的蛋白表达。结果:MMP-9蛋白及TIMP-3蛋白在模型组与正常组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腔上皮细胞中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MMP-9蛋白及TIMP-3蛋白在模型组与仙子益真胶囊各组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腔上皮细胞中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MMP-9蛋白及TIMP-3蛋白在仙子益真胶囊低、中剂量组小鼠子宫内膜腺上皮、腔上皮表达与戊酸雌二醇片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IMP-3蛋白在仙子益真高剂量组小鼠子宫内膜腺上皮、腔上皮表达与戊酸雌二醇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肾填精助孕方药可以改善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MMP-9、TIMP-3的表达,从而调节滋养细胞对子宫内膜的侵入程度,促进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凋亡变化及Rac1、Cdc42的表达意义,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选取3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异位囊肿组织作为EMs异位内膜组,对应的3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作为EMs在位内膜组,另选择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作为正常组。电镜下观察子宫内膜细胞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Rac1、Cdc42表达情况并进行半定量分析,Western blot定量和实时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Rac1、Cdc42蛋白表达情况和Rac1、Cdc42 mRNA表达情况。结果相对于正常组,EMs异位内膜组和EMs在位内膜组细胞超微结构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凋亡异常改变,以细胞核、细胞器形态结构异常最为明显。EMs异位内膜组和EMs在位内膜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EMs异位内膜组和EMs在位内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Rac1、Cdc42相对表达量EMs异位内膜组明显高于EMs在位内膜组(P均0.05),EMs在位内膜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Rac1、Cdc42 mRNA相对表达量EMs异位内膜组明显高于EMs在位内膜组(P均0.05),EMs在位内膜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异常,细胞凋亡减少,且组织中存在Rac1、Cdc42大量表达,其信号途径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转移,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家兔补肾化瘀方含药血清对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生长周期及MMP-9因子的影响,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制备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基质细胞模型。将家兔分为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及西药补佳乐组、空白组5组,用不同浓度补肾化瘀中药以及西药补佳乐灌胃7d,心脏采血并取含药血清,用家兔含药血清干预细胞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检测仪检测细胞周期,ELISA法检测MMP-9因子的表达。结果:各组家兔含药血清作用于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基质细胞模型24h后,与空白组比较,各给药组的增殖指数(PI)和MMP-9含量均增高,凋亡指数(API)均降低,S期细胞百分比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药各组PI增高,API降低,S期细胞百分比增高,中药中、低剂量组MMP-9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中药高剂量组MMP-9表达与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中剂量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MMP-9表达增多,PI增高,API降低,S期细胞百分比增高,中药低剂量组PI降低,API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中、低剂量组的S期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低剂量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与西药组MMP-9表达增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含有补肾化瘀方的家兔含药血清可以提高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MMP-9因子的水平,促进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增殖,并降低其凋亡,不同浓度的补肾化瘀方对于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影响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相关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行评价,并观察中药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EMs不孕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于IVF-ET胚胎移植前连续服用中药3个月;对照组20例,不予药物治疗。并以3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于窗口期利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布类型、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EMs不孕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中药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亦无明显变化(均P0.05);EMs不孕患者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RI)、阻力指数(PI)均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Ⅰ型血流分布约23.33%(7/30),对照组Ⅰ型血流分布占25.00%(5/20),正常组为66.67%(20/30),明显高于EMs不孕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动脉血流参数RI、PI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内膜及内膜下血流Ⅰ型分布提高至60.00%(18/30)。治疗组正常妊娠率约46.67%(14/30),对照组正常妊娠率为30.00%(6/20)。结论 EMs可能影响子宫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中药治疗可提高EM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IVF-ET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盆消炎方对慢性子宫内膜炎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子宫内膜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七组,每组10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模型对照组,C组为妇乐冲剂组,D组为多西环素组,E组、F组、G组分别为慢盆消炎方低、中、高剂量组。采用阴道接种支原体+子宫注入混合菌株法制作慢性子宫内膜炎大鼠模型。造模后,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灌胃给药20 d。给药结束后采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取大鼠子宫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子宫内膜MMP-9、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对照组子宫内膜MMP-9、iNOS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A组(P<0.05);各用药组均能不同程度地减少MMP-9、iNOS表达;且慢盆消炎方中、高剂量组效果优于妇乐冲剂组、多西环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盆消炎方能改善慢性子宫内膜炎模型大鼠子宫内膜组织结构,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可以有效改善慢性子宫内膜炎模型大鼠血液流动性;并能不同程度抑制炎症因子MMP-9、iN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取50例子宫肌瘤患者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作为正常组,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组织和异位内膜组织标本分别作为在位组和异位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及PCR技术检测SDF-1、CXCR4、MMP-9、VEGF在各组的表达情况。结果 SDF-1、CXCR4、MMP-9、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在位内膜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以腺上皮表达为著。异位组SDF-1、CXCR4、MMP-9、VEGF平均光密度值和SDF-1 mRNA、CXCR4 mRNA、MMP-9 mRNA、VEGF 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在位组和正常组(P均0.05),而在位组高于正常组(P均0.05)。结论 SDF-1、CXCR4、MMP-9、VEGF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相关,推测SDF-1、CXCR4高表达可能直接或通过其他相关通路影响MMP-9及VEGF的表达而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侵袭和血管形成过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提供了更深入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凋膜止崩液宫腔靶向给药治疗无排卵性功血(ADUB)子宫内膜增生症的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ADUB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卵巢去势后利用雌激素负荷法建立ADUB子宫内膜增生症大鼠模型,凋膜止崩液宫腔内给药后处死,留取子宫标本,采用RT-PCR检测法测定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ERα、β亚型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MMP-1mRNA表达明显升高,TIMP-1mRNA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大、小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MMP-1mRNA表达降低,TIMP-1mRNA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小剂量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ER、ERα、β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大、小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ER、ERα、β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大、小剂量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凋膜止崩液宫腔靶向给药后ADUB模型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MMP-1mRNA表达下降,TIMP-1mRNA表达升高,ER、ERα、β表达下调,可能是其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MMP-9和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EM患者57例,其中Ⅰ-Ⅱ期患者28例,Ⅲ-Ⅳ期患者29例;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MMP-9和VEGF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MMP-9、VEGF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期患者MMP-9、VEGF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MMP-9和VEGF在E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彩梅  王勤洁  周强  张洁 《河北中医》2013,(12):1771-1773,1863
目的观察红藤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水解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予红藤方治疗,对照组36例予孕三烯酮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TIMP-1及MMP-9/TIMP-1水平改变情况。并设正常组40例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对照组血清MMP-9均高于正常组(P〈0.05),血清TIMP-1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MMP-9/TIMP-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血清MMP-9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正常组血清TIMP-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清TIMP-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血清MMP-9/TIMP-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更接近于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MMP-9及MMP-9/TIMP-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MMP-9/TIMP-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TIMP-1、MMP-9/TIMP-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与血清MMP-9、TIMP-1水平失调有关,红藤方作用机制与调整血清MMP-9/TIMP-1表达,抑制异位内膜的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散结镇痛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散结镇痛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抗子宫内膜抗体效价变化、停药后妊娠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57%,对照组为83.33%(P〉0.05)。治疗后两组抗体阳性率下降(P〈0.05),阴性率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率和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结镇痛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清胰化积方干预后MMPs的表达变化对胰腺癌肝转移的影响。方法:通过脾脏注射法建立裸鼠人胰腺癌SW1990HM肝转移模型,观察清胰化积方干预后对胰腺癌肝转移灶增殖的影响,通过检测MMPs mRNA表达的变化观察其与肝转移灶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结果:①与NS组相比,QYHJ各组均可抑制肝转移灶的增殖生长(P<0.05);②与NS组比较,QYHJ干预后,大、中、小剂量组的肝转移灶肿瘤组织中MMP-1、MMP-7、MMP-9的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VS NS,P>0.05);MMP-2的mRNA表达下调(VS NS,P<0.05)。结论:清胰化积方可能通过诱导MMP-2的表达下调抑制胰腺癌肝转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EM组及对照组腹腔液及血清VEGF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EM组腹腔液及血清V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VEGF在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均有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3%、46.00%、23.33%,表达强度依次减弱,3组阳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中任何2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VEGF表达分泌期强于增生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增生期和分泌期表达强度均较弱,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VEGF在EM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柴胡渗湿汤治疗肺纤维化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强的松组、柴胡渗湿汤组、柴胡渗湿汤加强的松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采用经支气管注入博莱霉素法建立肺纤维化大鼠模型。动态对比各组大鼠第14天、28天肺组织MMP-9、TIMP-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第14天、28天MMP-9、TIMP-1阳性颗粒表达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MMP-9、TIMP-1阳性颗粒表达及MMP-9/TIMP-1比值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强的松组比较,柴胡渗湿汤组大鼠MMP-9、TIMP-1阳性颗粒表达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柴胡渗湿汤加强的松组MMP-9、TIMP-1阳性颗粒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柴胡渗湿汤组比较,柴胡渗湿汤加强的松组MMP-9、TIMP-1阳性颗粒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亦说明各治疗组优于模型组。结论柴胡渗湿汤可能通过降低MMP-9、抑制TIMP-1表达,调节两者比例的平衡来治疗肺纤维化,与强的松联合后效果有一定程度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S)不孕小鼠水通道蛋白(AQP)表达的差异性及莪棱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达那唑组、莪棱胶囊组。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蒸馏水0.25 mL/10 g。达那唑组:灌胃达那唑0.4g/(kg·d)。莪棱胶囊组:灌胃莪棱胶囊4 g/(kg·d)。共30天。用直接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雌二醇水平,用RT-PCR技术测定各组子宫内膜组织AQP mRNA表达。结果:造模后小鼠雌二醇水平增高,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达那唑组和莪棱胶囊组雌二醇接近正常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达那唑组、莪棱胶囊组AQP1的相对表达量接近正常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达那唑组、莪棱胶囊组AQP2的相对表达量较正常组有所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小鼠血清雌激素水平增高,达那唑和莪棱胶囊均可降低雌二醇水平;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小鼠水通道蛋白表达以及莪棱胶囊等的干预作用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外基质破坏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三七总皂苷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PNS组及依达拉奉组,连续给药4天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20min,再灌注24h后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11oproteinase-1,TIMP-1)在脑组织的表达;脑缺血20min再灌注60min后测定脑组织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织织MMP-9表达增强,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IMP-1表达无显著性变化;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和GSH含量显著降低,NO含量和NOS活性均显著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NS可显著升高脑缺血再灌注后TIMP-1蛋白表达,降低MMP-9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NS可显著降低MDA和NO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对SOD、NOS活性和GSH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外基质破坏及氧化应激损伤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通心络胶囊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poE(-/-)]冠状动脉斑块和心肌病理组织学及其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循环内皮细胞(CEC)、内皮素(ET)、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等指标的干预,探究其治疗冠状动脉脉粥样硬化(AS)的疗效机制。方法:将40只ApoE(-/-)小鼠作为实验组,建立冠状A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等4组,后者分别给予辛伐他汀及高、中、低剂量的通心络胶囊进行干预56d;另选8只同系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冠状动脉斑块和心肌病理组织学及其血脂、CEC、ET、MMP-1、MMP-9、TIMP1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冠状动脉病变主要位于心肌内的小分支、心肌细胞、心肌间质,均分为6.33±1.48,辛伐他汀组均分为2.62±2.25,通心络胶囊低、中、高各剂量组均分分别为4.5±1.71、3.12±1.81、2.38±2.34;与模型组比较,通心络胶囊低剂量组P〈0.05,中、高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均为P〈0.01;通心络胶囊中、高剂量组与辛伐他汀组比较P〉0.05。模型组血清TC、TG和LDL-C均明显增高,HDL-C下降,与正常组相比P〈0.05;通心络胶囊中、高剂量组TC、TG和LDL-C均明显低于、HDL-C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与辛伐他汀组相比P〉0.05。模型组第28天开始,血中CEC显著增多,与正常组相比P〈0.01,与通心络胶囊高剂量组在造模后第28、56、84天相比P〈0.05或P〈0.01,与中剂量组在造模后第28、84天相比P〈0.05。与模型组小鼠血清ET含量相比,高于正常组P〈0.05,与通心络胶囊三个剂量组相比P〈0.01。通心络胶囊高剂量组MMP-1和MMP-9水平均低于模型组而TIMP1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中剂量组MMP-9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具有降低血脂、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稳定斑块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脂、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EDF)和抑制血管重构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肾调经活血中药口服与灌肠联合应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西药组和结合组,每组各25例。西药组采用孕三烯酮进行治疗,结合组使用中药口服与灌肠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痛经评分以及其他不适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个月规范治疗后,结合组治疗有效率为88.0%,西药组治疗有效率为6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结合组痛经积分显著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前,两组不适症状发生人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结合组不适症状发生人数显著少于西药组(P<0.05)。结论:补肾调经活血药口服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生肌化瘀方对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创面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效应。方法以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配伍比例的生肌化瘀方(生肌方与化瘀方分别按2:1、1:1和1:2比例组合)进行干预,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皮肤渍疡组织中MMP.3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TIMP.1蛋白表达。结果在成模各时间点,各组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正常创面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创面面积处理前后差值方面,生肌化瘀3号方组、正常创面组均明显优于糖尿病溃疡模型组(P〈0.05)。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生肌化瘀2号方组MMP-3蛋白表达高于生肌化瘀3号方组(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显示:生肌化瘀2号方组TlMP.1蛋白的表达低于糖尿病溃疡模型组和生肌化瘀1号方组(P〈0.05),生肌化瘀3号方组的表达高于生肌化瘀2号方组(P〈0.01)。结论在创面修复早期,采用生肌化瘀3号方生肌方有利于促进创面愈合;在创面愈合晚期,采用生肌化瘀2号方可能有利于抑制病理性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