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曲霉毒素致肝癌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曲霉毒素B1(AFB1)广泛分布在发霉的粮食及其制品中,是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天然污染物,AFB1的长期暴露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现就AFB1代谢过程、AFB1致肝癌机制(包括AFB1引起基因变化、与HBV协同致癌作用、宿主对AFB1的易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毒素B1(AFB1)广泛分布在发霉的粮食及其制品中,是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天然污染物,AFB1的长期暴露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现就AFB1代谢过程、AFB1致肝癌机制(包括AFB1引起基因变化、与HBV协同致癌作用、宿主对AFB1的易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黄曲霉毒素B1(AFB1)广泛分布在发霉的粮食及其制品中,是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天然污染物,AFB1的长期暴露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现就AFB1代谢过程、AFB1致肝癌机制(包括AFB1引起基因变化、与HBV协同致癌作用、宿主对AFB1的易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黄曲霉毒素B1(AFB1)广泛分布在发霉的粮食及其制品中,是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天然污染物,AFB1的长期暴露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现就AFB1代谢过程、AFB1致肝癌机制(包括AFB1引起基因变化、与HBV协同致癌作用、宿主对AFB1的易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黄曲霉毒素B1(AFB1)广泛分布在发霉的粮食及其制品中,是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天然污染物,AFB1的长期暴露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现就AFB1代谢过程、AFB1致肝癌机制(包括AFB1引起基因变化、与HBV协同致癌作用、宿主对AFB1的易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毒素B1(AFB1)广泛分布在发霉的粮食及其制品中,是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天然污染物,AFB1的长期暴露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现就AFB1代谢过程、AFB1致肝癌机制(包括AFB1引起基因变化、与HBV协同致癌作用、宿主对AFB1的易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黄曲霉毒素B1(AFB1)广泛分布在发霉的粮食及其制品中,是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天然污染物,AFB1的长期暴露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现就AFB1代谢过程、AFB1致肝癌机制(包括AFB1引起基因变化、与HBV协同致癌作用、宿主对AFB1的易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毒素B1(AFB1)广泛分布在发霉的粮食及其制品中,是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天然污染物,AFB1的长期暴露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现就AFB1代谢过程、AFB1致肝癌机制(包括AFB1引起基因变化、与HBV协同致癌作用、宿主对AFB1的易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黄曲霉毒素B1(AFB1)广泛分布在发霉的粮食及其制品中,是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天然污染物,AFB1的长期暴露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现就AFB1代谢过程、AFB1致肝癌机制(包括AFB1引起基因变化、与HBV协同致癌作用、宿主对AFB1的易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黄曲霉毒素B1(AFB1)广泛分布在发霉的粮食及其制品中,是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天然污染物,AFB1的长期暴露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现就AFB1代谢过程、AFB1致肝癌机制(包括AFB1引起基因变化、与HBV协同致癌作用、宿主对AFB1的易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资料 [例1] 男,14岁.因上腹部隐痛1周就诊.患者1周前自觉上腹部隐痛不适,食欲缺乏,无畏寒、发热,在院外给予中西药口服(具体不详),治疗未见好转.查体:消瘦,皮肤巩膜微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增大.  相似文献   

12.
1982年9月~1983年5月,对湘潭地区所属县粮库、城镇粮站、副食加工厂、酒厂、酱厂的粮油和发酵食品,按调查设计随机抽取295件,用薄层色谱法进行黄曲霉毒素B_1(AFB_1)量测定,试找其与水份的关系。对花生的好坏粒,不同部位136个样的霉变情况作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由霉毒素B1对昆明鼠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用黄曲霉毒素B1注射昆明鼠10周,每2周测定1次昆明鼠鼠血氨浓度。结果毒素组昆明鼠血氨浓度从40/μmol/L上升到170μmol/L,同时毒素组的血氨浓度相对于对照组呈上升趋势。结论黄曲霉毒素B1可诱发昆明鼠高血氨,推测黄曲霉毒素B1会干扰尿素循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曲霉毒素B1(AFB1)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E6)的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Vero E6细胞,不同浓度AFB1处理细胞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检测乳酸盐脱氢酶(LDH)释放率;利用Annexin V/PI双染、DAPI染色研究细胞死亡机制。结果 AFB1对Vero E6细胞有显著毒性损伤效应,200μmol/L AFB1处理Vero E6细胞48h后,细胞存活率不到10%。细胞LDH释放率随着AFB1浓度增加而显著升高。Annexin V/PI染色检测到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外翻。DAPI染色检测到细胞核碎裂。结论 AFB1对Vero E6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损伤作用,其可能通过凋亡的机制引起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5.
肝癌是占全球发病率第5、致死率第3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每年新发现的肝癌患者人数占全球的一半以上。虽然在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方面已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大部分肝癌患者被发现时已属晚期,而且针对肝癌的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仍有限。近十多年的研究使肿瘤干细胞的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干细胞与肿瘤的生长、耐药、转移和复发等密切相关,使人们对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发病人数约35万,死亡32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癌症中的第二位。其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除了HBV感染、遗传因素、HCV感染以外,黄曲酶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诱发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心。  相似文献   

17.
炭疽毒素包括水肿毒素(edema toxin,ET)和致死毒素(lethal toxin,LT),是炭疽芽胞杆菌产生的重要致病因子。ET由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PA)和水肿因子(edema factor,EF)组成,LT由PA和致死因子(lethal factor,LF)组成。本文从基因、结构及生物学活性等方面概述了炭疽毒素各组分在炭疽芽胞杆菌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式,并阐述了其对炭疽防治措施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及其空泡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幽门螺杆菌与胃肠疾病关系很久以前,人们就已观察到人胃粘膜组织中存在一种螺旋形的微生物。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及Marshall首次成功地从人胃粘膜组织分离出一种弯曲菌样细菌【门,其生物学特性与已知的细菌不尽相同,命名为幽门弯曲菌(hoylofortefpyl。i,Cp),1989年更名为幽门螺杆菌(Heicobacterpylon,HP)。HP与消化系疾病的关系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P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关系密切【‘,刁。Hp与胃炎的关系比较明确【门:胃炎患者HP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患者,二者有显著性差异;胃炎患…  相似文献   

19.
20.
连接蛋白(Cx)及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在肝癌的发生、转移、治疗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就Cx与GJIC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连接蛋白与细胞间隙连接通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