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周血胞苷脱氨酶活性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周血胞苷脱氨酶(CDA)活性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46例RA活动期、32例RA缓解稳定期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A活性,同时测定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结果RA活动期组患者的外周血CDA活性[(15.36±2.27)U/ml]、CRP[(48.67±22.37)mg/L]和ESR[(86.80±27.63)mm/h]明显高于RA缓解稳定期组[(5.16±1.56)U/ml、(4.83±2.43)mg/L、(14.36±4.11)mm/h]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而RA缓解稳定期组外周血CDA活性、CRP和ESR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RA活动期组患者的外周血CDA活性与CRP、ESR均呈正相关(r=0.538、0.763,P<0.01).结论外周血CDA活性检测可作为判断RA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胞苷脱氨酶(CDA)活性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46例RA活动期、32例RA缓解稳定期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A活性,同时测定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结果RA活动期组患者的外周血CDA活性[(15.36±2.27)U/m l]、CRP[(48.67±22.37)mg/L]和ESR[(86.80±27.63)mm/h]明显高于RA缓解稳定期组[(5.16±1.56)U/m l、(4.83±2.43)mg/L、(14.36±4.11)mm/h]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而RA缓解稳定期组外周血CDA活性、CRP和ESR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RA活动期组患者的外周血CDA活性与CRP、ESR均呈正相关(r=0.538、0.763,P<0.01)。结论外周血CDA活性检测可作为判断RA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液免疫改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SLE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d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测定32例SLE、27例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补体3、补体4及B因子的水平,并分别与26名正常人进行对照比较。结果:SLE组、RA组、对照组的IgG分别为(19±7)g/L、(19±5)g/L、(13±3)g/L;IgA分别为(2.3±1.1)g/L、(2.9±0.9)g/L、(1.2±1.1)g/L;IgM分别为(1.8±1.3)g/L、(1.8±0.6)g/L、(1.3±0.6)g/L;CRP分别为(7.9±2.9)mg/L、(8.7±2.1)mg/L、(6.8±2.3)mg/L,SLE组、RA组与对照组比较IgG、IgA、IgM、CRP均升高(P<0.05);SLE组、RA组的补体3分别为(0.8±0.4)g/L、(1.0±0.4)g/L,补体4分别为(0.3±0.2)g/L、(0.4±0.2)g/L,比对照组(11±0.6)g/L、(9.8±0.1)g/L均降低(P<0.01);SLE组、RA组的B因子分别为(0.5±0.2)g/L、(0.5±0.2)g/L,与对照组(0.4±0.2)g/L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RA患者体液免疫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患者外用血CD6 2P表达的变化与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8例活动性RA患者与 15例正常人外周血CD6 2P的表达 ,同时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 (CRP)与魏氏法测定血沉(ESR)。结果 活动性RA组患者的外周血CD6 2P表达 (11 88± 2 4 7%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2 78± 1 0 4 % ) (P <0 0 1) :CRP(5 4 33± 2 3 35mg/L)与ESR(86 0 6± 33 6 7mm/lh末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3 2 1± 2 18mg/L)与 (12 2 5±5 0 5mm/lh末 ) (均P <0 0 1) ;活动性RA患者组CD6 2P的表达量与ESR、CRP成直线正相关 ,相关系数r分别为 0 5 2 2 4(P <0 ,0 1)与 0 70 4 8(P <0 0 1)。结论 活动性RA患者存在CD6 2P的高度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IL-35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RA患者118例,分为活动期组62例和缓解期组56例。同时选取9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ELISA法检测RA患者及对照者血清IL-35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35亚基EBI3和P35 mRNA表达水平。分析血清IL-35水平与DAS28评分、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关节肿胀数(SJC)和关节压痛数(TJC)等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组RA患者血清中IL-35浓度(38.09±16.90)pg/m L显著低于对照组[(82.25±15.82)pg/m L,P0.01)]和缓解期组[(72.96±11.74)pg/m L,P0.01)];依据DAS28评分将活动期组RA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血清IL-35水平(pg/m L)在3组中依次降低(轻度60.95±7.31,中度39.68±9.51,重度28.02±9.16),轻度组与中度或重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患者血清IL-35水平与SJC、CRP和DAS28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与ESR、TJC、RF无相关性。PBMC中P35 mRNA在RA活动期组中显著降低,低于健康对照组和缓解期组(0.47±0.18 vs 1.91±1.121.82±0.53,P0.01),但EBI3 mRNA在活动期组(1.62±0.68)、缓解期组(1.48±0.77)及对照组(1.86±1.21)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期组RA患者血清IL-35水平显著下降,且伴随P35 mRNA水平下降,并与RA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可作为RA疾病活动度评价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表型变化,探讨其免疫病理机制。方法采用ELISA和双标记免疫荧光法检测47例活动期RA患者和5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CD154、CD69的表达以及血清、血浆可溶性CD154(sCD154)的含量。结果活动期RA患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CD154(16.7%±8.1%)和CD69(13.9%±7.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其血清sCD154(18.43±6.27,ng/m l)和血浆sCD154(8.34±3.42,ng/m l)含量亦分别高于健康人血清sCD154(9.56±4.71,ng/m l)和血浆sCD154(2.98±1.13,ng/m l)。结论CD4+T细胞表达的CD154、CD69以及血浆sCD154含量与RA的病程密切相关,可以成为RA的辅助诊断、疗效估价和预后判断的有价值的实验室参数。  相似文献   

7.
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4+T 细胞的表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表型变化,探讨其免疫病理机制.方法采用ELISA和双标记免疫荧光法检测47例活动期RA患者和5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CD154、CD69的表达以及血清、血浆可溶性CD154(sCD154)的含量.结果活动期RA患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CD154(16.7%±8.1%)和CD69(13.9%±7.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其血清sCD154(18.43±6.27,ng/ml)和血浆sCD154(8.34±3.42,ng/ml)含量亦分别高于健康人血清sCD154(9.56±4.71,ng/ml)和血浆sCD154(2.98±1.13,ng/ml).结论CD4+T细胞表达的CD154、CD69以及血浆sCD154含量与RA的病程密切相关,可以成为RA的辅助诊断、疗效估价和预后判断的有价值的实验室参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患者血浆血小板膜颗粒蛋白 (GMP -14 0 )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42例RA患者和 15例正常人血浆血小板GMP -14 0的含量 ,同时检测血小板计数 (BPC)及血沉 (ESR)。结果 :活动期RA(n=2 4)患者血浆血小板膜GMP -14 0含量 (5 8 32± 8 18μg/L)明显高于缓解期RA患者 (17 18± 2 5 8μg/L ,n=18)和正常对照组 (15 74± 2 33μg/L ,n =15 ) (P均 <0 0 0 1) ,而缓解期RA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活动期RA患者中有 15例进行了治疗前后的观察 ,经治疗RA病情得到控制后 ,GMP -14 0明显下降 ,接近正常。活动期RA患者血小板GMP -14 0含量与BPC呈正相关 (r=0 797,P<0 0 1) ;GMP -14 0及BPC与ESR也呈直线正相关 (r =0 45 9及 0 48;P均 <0 0 5 )。结论 :RA患者在病程中不仅有血小板数量的变化 ,同时有血小板的活化 ;其GMP -14 0含量及BPC的变化与疾病活动性有关 ,可能是一种继发性改变。临床上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阻止血小板活化 ,防止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在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评估及临床疾病活动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100例膝关节RA患者,依据尚处于活动期及经院内标准化非手术治疗后的12周处于缓解期时先后进行两次超声与血液检查,计入活动期组(DAS28量表评分≥2.6分)及缓解期组(DAS28量表评分2.6分),比较肌骨超声与血液指标对患者疾病活动度的评估价值。结果活动期组滑膜增生、滑膜内血流信号、关节积液及超声半定量评分总分高于缓解期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等外周血炎症指标水平低于缓解期组(P0.05);超声半定量评分总分与外周血炎症指标ESR、CRP、IL-8呈正相关(P0.05);肌骨超声评估缓解期与活动期ROC曲线下面积高于外周血炎症指标ESR、CRP、IL-8联合评估(P0.05)。结论膝关节活动期RA在肌骨超声检查中表现出滑膜厚度增加,关节积液多,血流分级程度高、骨侵蚀严重等特点,肌骨超声半定量评分评估疾病活动期与缓解期效能高于血液指标ESR、CRP、IL-8联合评估。  相似文献   

10.
双重血浆置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置换(DFPP)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期患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的影响,评价DFPP对RA的作用。方法RA活动期患者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DFPP治疗2~3次,比较单次DFPP前后血RF、CRP和ESR的变化,并观察疾病的活动性与置换出血浆颜色的关系。结果DFPP后RF、CRP和ESR下降率分别为22.55%、57.08%和50.48%,均明显低于置换前(P均〈0.001)。活动期RA患者置换出的血浆呈墨绿色、绿色或黄绿色;墨绿色混浊,黄绿色清亮;墨绿色者疾病活动指标(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CRP、ESR),均明显高于绿色和黄绿色患者(P均〈0.001)。结论DFPP能明显降低RA活动期患者的RF、CRP、ESR;患者置换出的血浆呈墨绿色、绿色或黄绿色;颜色深浅与疾病活动性相关,疾病活动性越高,颜色越深且越混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