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观察我国正常儿童的体表电位标测(BSPM)特点和参数,报告30例正常儿童的BSPM。采用XDW-1型体表电位系统,进行QRS标测。实验结果表明:正常儿童的心室激动QRS可有5个时相的变化特征,心外膜突破的检出率为100%,突破时间为27.2±2.9ms,并报告了不同时相的极大值电压值的均数及标准差。分析了正常儿童BSPM的图形变化规律,并就BSPM的诊断特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左室肥厚与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1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测得24h平均血压、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结果患者被分为血压1、2、3级三组(46例、41例、38例)和无左室肥厚(74例)、左室肥厚(51例)两亚组,比较各组患者的TO和TS值.结果:TO值:高血压3级组TO值显著大于高血压2级及1级组[(-0.87±1.14)%比(-1.86±1.19)%比(-2.48±1.75)%],且高血压2级组显著大于高血压1级组(P<0.05~<0.01);左室肥厚组较无左室肥厚组TO值[(1.08±1.19)%比(-0.15±0.45)%]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值:高血压3级组TS值显著小于高血压2级及1级组[(1.55±1.06) ms/RR间期比(2.33±1.48) ms/RR间期比(3.76±1.87) ms/RR间期],且高血压2级组显著小于高血压1级组(P<0.05~<0.01);左室肥厚组较无左室肥厚组TS值[(3.02±1.08)ms/RR间期比(4.76±1.75)ms/RR间期]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越高,心率震荡异常越显著,合并左室肥厚者较无左室肥厚者心率震荡异常显著;心率震荡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体表电位标测 (BSPM)、心电图 (ECG)和高频心电图 (HFECG)三种心电方法对冠心病 (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 BSPM- 型体表电位标测微机系统 ,对冠脉造影确诊的 60例 CHD患者和 60例正常人进行BSPM,并分析 T峰值图图形和极小值位置的变化。同时记录 ECG和 HFECG,并由专业人员盲法分析其变化 ,评价三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ECG,HFECG和 BSPM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 67% ,87%和 85 % ,特异度分别为63% ,75 %和 90 % ,准确度分别为 65 % ,81%和 88%。诊断的敏感度 HFECG和 BSPM均显著高于 ECG(P<0 .0 5 ) ,特异度 HFECG与 ECG无差别 (P>0 .0 5 ) ,而 BSPM非常显著高于 ECG(P<0 .0 1) ,也显著高于 HFECG(P<0 .0 5 )。结论 :ECG诊断 CH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较低 ,HFECG能提高敏感度 ,而 BSPM既能提高敏感度 ,又能提高特异度 ,BSPM是一种价值较高的 CHD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48例伴有心功能不全的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连续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和心率变异分析,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表明,心率变异指数(HRVI)包括面积法(HRV(I-s))和直测法(HRV(I-D))缩小的阳性率在肺心病组高于正常组,而HRVI的均值明显小于正常组,两组间相差均非常显著(P<0.01~0.001)。以心功能≥Ⅲ级,右室肥厚及室性心律失常(参考Lown分级)≥Ⅳ级为标准,将48例肺心病患者分为高危、低危两组,高危组HRVI均值小于低危组,HRVI缩小的阳性率高于低危组,高危、低危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0.001)。说明肺心病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右室肥厚、室性心律失常对心率变异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的QT离散度。方法:以体表心电图描测15例肥厚性心肌病及42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的QT离散度(QTd)和经校正的QTd(QTCd),并与高血压无左室肥厚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心室肥厚患者的QTd和QTcd均明显高于高血压元左室肥厚者及正常对照组(P<0.01);(2)两组心室肥厚者间以上诸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QTd>60ms的患者中,两组心室肥厚患者的复杂室性心律失常(≥LownⅢ级)发生率间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高血压病无左室肥厚者。结论:无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左室肥厚均与QT离散度的增加相关,并可能为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潜在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6.
黄雯 《山东医药》2007,47(31):67-68
6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监测血压,测定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同时应用超声心动仪测定心脏结构。结果向心性重构组和向心性肥厚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小于正常构型组,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收缩压显著高于正常构型组;与正常构型组比较,向心性重构组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明显缩小,离心性肥厚组LVDd明显增大;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d)显著厚于正常构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血压和胰岛素抵抗对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存在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不同时间窗开通罪犯血管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减速力(DC)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至2013年间AMI患者116例,根据发病至介入治疗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时间分为A组(<6 h)37例和B组(6~12 h)40例,并以C组(同期未行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9例为对照组.利用术后1~2周内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获得心率减速力DC值,DC值>4.5 ms为低风险值,DC值2.6~4.5 ms为中风险值,DC值≤2.5 ms为高风险值.结果 DC值A组为(5.79±2.32)ms,B组为(4.63±2.33)ms,均明显高于C组的(3.42±1.51)ms,且A组的DC值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高风险比例(38.46%)明显高于A组(8.11%)和B组(15.00%),C组低风险比例(28.20%)低于A组(75.67%)和B组(45.00%);而A组的高风险比例低于B组,低风险比例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开通罪犯血管,可提高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心电的稳定性,降低梗死后猝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房晚电位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价值。方法:以P波触发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记录技术测试55例老年人(正常组),35例有单发房性早搏者(房早组)及5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的心房晚电位(包括滤波后P波时限,P波终末20 ms、30 ms、40 ms的电压均方根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滤波后P波时限:较之正常组与房早组,房颤组的显著延长(P<0.01),正常组与房早组无显著差异(P>0.05)。P波终末20 ms电压均方根值:正常组为(5.89±2.07)μV,房早组为(5.03±2.04)μV,房颤组为(3.96±1.80)μV,较之正常组与房早组,房颤组的显著降低(P<0.01,P<0.05),正常组与房早组无显著差异(P>0.05);P波终末30 ms电压均方根值:较之正常组、房早组,房颤组的显著降低(P<0.01.P<0.05).房早组亦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P波触发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记录心房晚电位可作为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一个快速、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以884例60岁以上老年人为对象,研究分析慢性头痛的发生率、临床特点、血压以及脑电图、颈椎X线、脑脊液、自主神经功能等检查结果。并与无头痛老人组作对比。1.慢性头痛发生率为126/884例,14.3%,不同年龄老人无差别,男9.6%,女16.5%(p<0.01),女高于男。2.临床特点,以枕部、颈部痛最多,发作时间以午后至傍晚出现疼痛最多,多为中度以下头重感,伴有肩部不适者,占76.2%,3.头痛老人血压:收缩压>160mmHg者其比例高于无头痛老人组(p<0.01),舒张压>95mmHg的亦较多,但与无头痛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4.脑电图异常率比正常老人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5.颈椎X线检查,异常率略高于正常老人,亦无统计学意义,但异常颈椎关节数目则明显多于正常老人(p<0.05)。6.脑脊液压力高于正常老人(p<0.01),但在正常值内。7.交感神经反应明显者高于正常组(p<0.05),提示与交感神经兴奋性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观察了频谱时间标测检测心室晚电位心室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发生的预测价值,并观察了心肌梗死、缺血及心肌梗死部位对心室晚电位的影响。方法:用频谱时间标测法,对210例健康人(Ⅰ组)、20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Ⅱ组)、10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Ⅲ组)及39例心肌梗死并持续性室速/室颤患者(Ⅳ组)的信号平均心电图进行分析,根据健康人的正常因子值确定心室晚电位诊断标准,并用X2检验对各组患者心室晚电位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心室晚电位阳性率Ⅰ组与Ⅱ组无显著差异(P>0.05);Ⅲ组与Ⅳ组显著高于Ⅰ组(P均<0.005)及Ⅱ组(P均<0.005);Ⅳ组显著高于Ⅲ组(P<0.005)。不同心肌梗死部位无显著差异(P>0.05);多部位与单部位心肌梗死无显著差异(P>0.05)。预测的敏感性为51.3%、特异性为91.0%、阳性预告值为35.1%、阴性预告值为95.2%。结论:频谱时间标测检测心室晚电位对预测持续性室速/室颤的发生有重要价值,心肌梗死部位、心肌缺血对心室晚电位的发生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患者JT离散度(JTd)与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及其预后。方法 检测150例高血压病LVH(Ⅰ组)和110例高血压病无LVH患者(Ⅱ组)心电图JTd。结果 Ⅰ组VA检出率为55.33%;VA、复杂VA及室性心动过速(VT)者JTd显著高于无VA者(分别P<0.05、<0.001、<0.001);Ⅰ组JTd显著高于Ⅱ组(P<0.05);并发现Ⅰ组JTd>60ms者VA、复杂VA及VT检出率均显著高于Ⅱ组JTd<60ms者(均P<0.001)。2年随访组Ⅰ中JTd>60ms的68例有9例猝死(9/68,13.2%)。结论 提示JTd对高血压病LVH者发生VA的预测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碎裂QRS波(fQRS)与复极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入选OMI伴有fQRS的患者68例(fQRS组),无碎裂QRS波的患者70例(OMI对照组);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复极离散度和HRV指标;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内径(LVD)、左房内径(LAD)等指标.结果:与OMI对照组比较,fQRS组患者的复极时程显著延长[(378.5±22.3) ms比(426.7±19.3) ms]、离散度显著增大[(37.2±10.7) ms比(48.3±10.9) ms],P均<0.01; HRV降低: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145.8±10.7) ms比(125.9±13.9) ms]、24h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141.4±14.6) ms比(116.2±12.2) ms]、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56.8±8.3) ms比(48.3±7.7) ms]、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占24h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12.8±2.0)%比(8.4±2.8)%)]均显著降低(P均<0.01);左心功能较差:LVEF[(53.1±6.0)%比(50.5±6.2)%]显著降低,LVD[(46.4±3.0) ms比(51.3±3.5) ms]、LAD[(36.2±2.8) ms比(37.4±3.2) ms]显著增大、E峰[(67.3±18.8) ms/s比(64.8±16.4) ms/s]显著降低(P<0.05或<0.01);右心功能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伴有碎裂QRS波的陈旧心肌梗死患者复极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明显异常,左心功能较差,这可能是该类患者预后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宗尚花  马彩虹 《山东医药》2011,51(32):55-56
目的探讨Tei指数在评价高原地区(海拔3 800~4 500 m)肺心病患者右室功能的应用价值及藏汉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从高海拔地区来本院就诊的肺心病患者61例(汉族31例、藏族30例)和同期在本院体检的来自上述地区的健康人员70例(汉族45例、藏族25例)。采取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右房横径(RA)、右室前后径(RV)、右室前壁厚度(RVAW)及射血时间(ET)、右室Tei指数。结果汉族健康者Tei指数略低于健康藏族(P〈0.05);汉族肺心病组RV、RVAW、Tei指数高于藏族肺心病组,但ET短于藏族肺心病患者(P均〈0.01);藏、汉族肺心病组各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肺心病组,RVAW与Tei指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72,P〈0.001)。结论 Tei指数监测可有效评价高原地区肺心病患者右室功能,特别是高原低氧对右室功能的影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体表电位标测(BSPM)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无创伤性心脏电生理学诊断技术,本研究旨在探讨其评定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疗效的价值。使用BSPM-Ⅲ型微机系统,对7例冠心病患者PTCA前和术后不同时间进行98导联BSPM检查,重点研究ST-T标测的变化。结果表明:PTCA后T波等电位图异常形态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且心绞痛组好于心肌梗塞组。ST-T标测计算指标,PTCA后有明显变化,T标测指标又较ST标测指标变化更显著,且这种变化与非缺血性改变相一致。ST-T极小值位置异常率也明显降低。提示BSPM可用于PTCA近期疗效的无创伤性评定。  相似文献   

15.
对原发性高血压(EH)60例、正常对照31例的尿去甲肾上腺素(UNE)及肾上腺素(UE)含量进行测定,以观察交感神经活性对(EH)的影响。EH组24h、日间、夜间UNE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EH组UE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组UNE含量日间显著高于夜间(P<0.01),EH组UNE含量则无此昼夜规律性(P>0.05)、以正常组UNE均值加2s(+2s)作为正常高限.EH患者24h及夜间UNE含量高于正常高限者分别占19例(31.7%)及12例(2%).反映了部分EH患者交感神经活性可有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TDI)分别测量左、右心室Tei指数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左、右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A组),40例SLE患者,其中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者20例作为B组,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者20例作为C组。应用TDI记录二、三尖瓣环的频谱图,测量相关时间间期,计算出左、右心室Tei指数。结果:①与A组比较,B、c两组右室等容舒张时间[IRT,(46.95±14.42)ms比(69.65±24.57)ms比(94.30±23.56)ms]、等容收缩时间[ICT,(41.70±12.33)ms比(55.60±15.14)ms比(79.35±18.84)ms]明显延长,射血时间[ET,(297.95±26.57)ms比(273.35±34.46)ms比(233.00±30.84)ms]明显缩短,右室Tei值[RV—Tei,(0.30±0.10)比(0.48±0.20)比(0.78±0.27)]明显增大(P〈0.05或〈0.01);与B组比较,C组右室IRT、ICT显著延长,ET显著缩短,Tei值显著增大(P〈0.05);②与A组及B组相比,C组左室IRT[(73.95±14.22)ms比(76.75±16.36)ms比(95.00±15.30)ms]显著延长,ET[(288.05±26.55)ms比(274.85±33.14)ms比(254.25±31.08)ms3显著缩短,Tei指数[(0.44±0.09)比(0.49±0.14)比(0.61±0.14)]显著增加(P〈0.05或〈0.01),ICT差异无显著性;B组与A组相比,左室IRT、ICT、ET及Tei值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①Tel指数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室整体功能敏感而又准确的多普勒超声指标;②右室压力负荷增加对左室功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高血压类型、脉压、脉压指数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2例作为高血压组,另选取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清晨首次清洁中段尿,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 (PCX),计算比较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及不同类型高血压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组,收缩期高血压合并舒张期高血压(SDH)组]、不同脉压组(≤50 mmHg组、51 ~60 mmHg组、>60 mmHg组)、不同脉压指数组(<0.4%组、0.4% ~0.5%组、>0.5%组)mALB、PCX阳性率.结果 高血压组mALB、PCX阳性率较对照组高(P<0.05或<0.01);且高血压组PCX阳性率较mALB阳性率高(P<0.01).高血压类型中ISH组、SDH组mALB、PCX阳性率较IDH组高(P均<0.01);且ISH组、SDH组PCX阳性率较mALB阳性率高(P均<0.01).脉压>60 mmHg组mALB、PCX阳性率较≤50 mmHg组高(P均<0.01),且各不同脉压组PCX阳性率较mALB阳性率高(P均<0.05).脉压指数0.4% ~0.5%组、>0.5%组mALB、PCX阳性率较<0.4%组高(P<0.05或<0.01);且不同脉压指数组PCX阳性率较mALB阳性率高(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SH、SDH比IDH更易发生肾损害,脉压和脉压指数越大肾损害的发生率越高,所以联合检测尿中mALB、PCX有利于早期诊断高血压肾损害.  相似文献   

18.
QT离散度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130例有或无左室肥厚(LVH)高血压病患者的QT离散度(QTd)和24h动态心电图。结果发现:室性心律失常(VA)检出率为54.62%;VA、复杂VA及室透(VT)患者QTd显著高于无VA者(分别P<0.05、<0.01、<0.01);LVH者QTd显著高于无LVH者(P<0.05);并发现LVH又QTd<60ms者VA、复杂VA及VT检出率均显著高于LVH但QTd<60ms者(均P<0.01)。提示QTd对于预测高血压病LVH者发生VA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及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血压以及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电图的Tp—Te间期、Tp—Te/QT比率与正常人群的区别,为预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不良事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812例体检心电图,分为三组,正常组242例,高血压组27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组300例,测量V2导联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QT间期及Tp—Te间期,取其平均值。结果与正常组(82.14±8.53ms)相比,高血压组(97.98±13.31ms)和高血压左室肥厚组(104.56±12.64ms)的Tp—Te间期显著延长(P<0.01),高血压左室肥厚组Tp—Te间期与高血压组比较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0.22±0.02)相比,高血压组(0.26±0.03)和高血压左室肥厚组(0.27±0.03)的Tp—Te/QT比率显著增大(P<0.01),高血压左室肥厚组Tp—Te/QT比率与高血压组比较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p-Te间期、Tp-Te/QT比率与左室质量指数成正相关(P<0.01),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37、0.33。结论高血压及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电图Tp—Te间期显著延长、Tp—Te/QT比率显著增大,高血压尤...  相似文献   

20.
心电图与体表电位标测诊断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体表电位标测 (BSPM)各种图形与心电图 (ECG)诊断心肌梗死 (MI)的敏感性 ,方法采用 BSPM- 型体表电位标测微机系统 ,对 42例 MI患者和健康人的体表差电位图、峰电位图、等时间图、等积分图及 ECG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前壁和下壁 MI,BSPM各种图形均有典型异常特征 ,QRS差电位图、峰电位图、Q等时图和等积分图检测 MI的敏感性 (阳性率 )分别为 10 0 % ,10 0 % ,10 0 %和 98% ,而 ECG为 81% ,差异显著 (P<0 .0 5 )。结论 :体表差电位图、等时图、峰电位图及等积分图均为诊断 MI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