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Lugol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5例食管黏膜可疑病变经内镜以2%Lugol液喷洒染色,观察黏膜染色情况,并取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45例食管病变染色后,39例呈浅染色或不染色,其中食管癌8例(食管早期癌5例,进展期癌3例),Barrett食管5例,轻至中度不典型增生1l例。本组Lugol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达46.7%。结论 内镜下应用Lugol液染色结合活检有助于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且操作简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2007-01-2009-12 186例常规胃镜下观察食管黏膜有轻度异常的患者,用碘液配制成2.5%卢戈液染色,观察病变染色程度,并进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将病理结果与染色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胃镜检查发现186例食管异常病变,其中食管鳞形细胞癌43例,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8例,食管中度不典型增生32例,食管轻度不典型增生15例,慢性食管炎61例,鳞状上皮增生27例.卢戈液染色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主要表现为卢戈液不染和淡染,其准确性为62.03%;卢戈液不染诊断早期食管癌及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准确性高达95.8%.碘不染、淡染区检出食管早癌及异型增生概率高于染色区(χ2=35.139,P<0.05).结论 胃镜下卢戈液染色有助于食管病变的鉴别诊断,可以提高异型增生及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对食管表浅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临床对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方法较多,其中食管粘膜染色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一般食管的正常粘膜组织上皮经过碘染色后,会呈现为深棕色,而癌前病变和癌组织则染色较为困难。尽管国内对碘染色诊断食管癌的研究较多,但缺少随机对照实验。我院本次实验报道了2009年5月-2010年11月使用内镜下碘染色诊断食管癌和食管癌前病变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细胞学诊断的进步,应用细胞学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已不止单纯采用巴氏分类法,而是综合分析细胞涂片,借以推测其病理组织改变。同时,由于广泛开展细胞学普查,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细胞的发现也不断增高,而对这些早期病变有逐步缩小手术范围,采用保守治疗的趋势。所以,治疗前必须了解病变的性质、有无浸润及其程度,才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因此,有必要探索较为理想的诊断方法。综合诊断仍然是当前的主要方法,应用细胞学、阴道镜及活检,推测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究竟有多大价值和可靠性,是本文进行细胞、病理对照分析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癌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方法每年定期老年干部查体,实行医院、门诊、干休所、家庭一体化医疗保健.结果本组近10年查体6864人(次),检出肺癌7例,消化道癌32例,经治疗随访与对照组(1990年前住院同类癌451例)对比,早期诊断率分别为78%与15%,手术切除率89%与69%,术后5年生存率前者为64%,后者仅占19%(P<0.01).结论老年人应坚持年度健康查体,积极防治有关慢性病,尤其癌前病变,健全医疗保健网,宣传提高人们卫生防癌知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液基细胞学(TCT)联合阴道镜对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的重要意义。方法对进行宫颈检查的2042例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纯TCT检查1899例,TCT联合阴道镜检测143例,134例患者在阴道镜下行病理活检,其中炎症患者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61例、Ⅱ级21例、Ⅲ级8例,宫颈鳞癌6例、宫颈腺癌2例。结论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可以大大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色素内镜的发展和应用,镜下染色技术已广泛被内镜医生应用于帮助诊断消化道病变。卢戈氏液染色是其中方法之一。我院于2002年9月~2006年10月对261例患者进行了内镜下卢戈氏液(3%复方碘溶液)食管粘膜染色技术,本文就此方法的临床价值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3月于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的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果 研究组出血、腹痛、穿孔、腹胀、消化道狭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长、手术时长、住院费用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病变直径<2cm的完全切除率比较,观察组完全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AS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效果较好,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手术时长和住院费用,降低患者的疼痛度和术中出血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胃镜发现的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深度未超越黏膜下层者14例进行ESD治疗:①食管染色确定病变范围;②做标记;③黏膜下注射美兰+甘油果糖比例混合液抬高病变;④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⑤沿病变下方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病变.结果 13例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变,1.5-6cm直径(平均2.53cm).13例病变成功完成ESD治疗,ESD成功率92.8%(13/14).所有剥离病变全部得到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ESD手术时间(自黏膜下注射至完整剥离病变)45-150min,(平均10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ml,均经电凝、氩离子凝固术(APC)和止血夹成功止血,未出现需再次内镜下治疗的出血;ESD穿孔发率0(0/14).术后随访13例,随访期6-12个月(平均10个月),创而完全愈合,无一例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 ESD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不仅能完整切除较大的病变,还能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2%复方卢戈氏碘溶液进行食管黏膜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方法:在内镜下将2%卢戈氏液喷洒在有可疑病变的食管黏膜上,根据食管上皮细胞着色情况判断病变部位,并取不染区进行病理检查.结果:151例病人中,有116例食管黏膜呈不规则片状不染或着色不良,经病理检查发现食管癌19例,各种程度的不典型增生34例,急慢性食管炎63例,正常着色者22例,深染者13例,结论:内镜下卢戈液染色是提高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油炸食品摄入对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影响。方法 以2005-2013年在河南省农村地区开展上消化道癌症筛查项目的11个行政县(市)的40~69岁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生活方式等信息,采用碘染色内镜进行筛查并取活检组织进行病理诊断,依据病理诊断标准分为不同病变等级,并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油炸食品摄入频率与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食管正常8 792例、轻度增生3 680例、中度增生972例、重度增生/原位癌413例、食管癌336例。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BMI、吸烟和饮酒状况后,油炸食品是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与不食油炸食品者相比,当油炸食品摄入频率<2次/周时,其OR值为1.60(95% CI:1.40~1.83);当油炸食品摄入频率≥ 2次/周时,其OR值为2.58(95% CI:1.98~3.37)。结论 油炸食品摄入是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了解淮安市淮河流域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状况,为食管癌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在淮河流域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县洪泽、金湖2地,对高危人群进行碘染色内镜筛查,并取活检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病理活检结果按性别、年龄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各级食管病变的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食管炎症检出率10.93%,轻度异型增生检出率4.17%,中度异型增生检出率0.77%,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检出率1.11%,早期癌检出率0.05%,食管癌检出率0.38%。除早期癌外,各级食管病变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食管病变主要分布于55岁~到65岁~年龄组,检出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2项目县食管炎症、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和异型增生不能分类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早期癌、食管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市沿淮河地区40~69岁人群中存在大量无症状的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性别和年龄与检出率密切相关,应继续加强食管癌防治宣传及早诊早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依托胃癌高发区大规模人群筛查队列分析不同级别胃黏膜病变的患病情况,前瞻性探讨不同胃黏膜病变进展为胃癌的风险,为优化胃癌的筛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山东省临朐县胃癌高发区开展的国家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纳入年龄在40~69岁之间,2012-2018年经内镜筛查和病理诊断明确为各级别胃黏膜病变、且未患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或浸润性胃癌的14 087例研究对象,随访至2019年12月31日。随访期内新发胃癌通过重复性胃镜筛查、肿瘤发病和死因登记系统报告以及主动入户随访联合判定,经查阅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摘抄的临床病历进行确认。应用Poisson回归模型计算各级别胃黏膜病变进展至胃癌风险的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CI结果 14 087例研究对象中,胃黏膜正常者仅有8例(0.06%),最高诊断为浅表性胃炎(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分别为7 608例(54.00%)、2 848例(20.22%)、3 103例(22.03%)和520例(3.69%)。经过前瞻性随访,共有109例研究对象诊断为HGIN(63例)和浸润性胃癌(46例)。与基线正常或仅有SG的个体相比,患有CAG、IM和LGIN的个体进展为胃癌的风险依次增加为3.85倍(RR=3.85,95%CI:2.04~7.28)、5.18倍(RR=5.18,95%CI:2.79~9.60)和19.08倍(RR=19.08,95%CI:9.97~36.53),其中LGIN组进展为HGIN和浸润性胃癌的风险分别为SG/正常组的22.96倍(RR=22.96,95%CI:9.71~54.27)和14.64倍(RR=14.64,95%CI:5.37~39.93)。各个年龄组患有LGIN者随访期间发生胃癌的风险均显著增加。结论 基于胃癌高发区的大样本人群研究显示,绝大多数40~69岁的高发区居民患有不同程度胃黏膜病变。随胃黏膜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随访期间发生胃癌的风险呈级联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直径为2~3em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内镜下治疗的77例直径为2—3cm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临床资料。采用EMR治疗37例(EMR组)42处病灶,采用ESD治疗40例(ESD组)41个病灶。观察两组术中出血、穿孔发生情况,术后食管狭窄、复发情况。结果EMR组出血、穿孔发生率分别为7.1%(3/42)、0,均显著低于ESD组的24.4%(10/41)、17.1%(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食管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复发率为14.3%(6/42),显著高于ESD组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直径为2.3cm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性方面ESD优于EMR,但ESD发生出血和穿孔的风险较高,二者在术后食管狭窄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太行山食管癌高发区农村高危人群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内窥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对调查对象进行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结果 共筛查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1 200名,根据内窥镜检查条件,共筛查高危人群865名,其中共检出阳性病例111例,总阳性病检出率12.8%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60岁(OR = 1.411,95%CI:1.1470~2.192)、腌制食品 (OR = 1.736,95% CI:1.149 ~ 2.625)、饮用水来源为井水(OR = 1.789,95%CI:1.119~2.861)或其他水源(OR = 2.143,95%CI:1.086~4.228)、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OR = 1.850,95%CI:1.219~2.8077)是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本地区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仍然较高,年龄大、吃腌制食品、饮用水来源为井水、河水、雨水等,以及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是本地区农村居民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上皮细胞游离亚铁原卟啉(FH)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TCT)或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的筛查效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妇产科行宫颈癌筛查128例,均行妇科检查、FH、TCT及HPV检测,最终经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病理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13例(HSIL 5例、LSIL患者8例),宫颈癌3例,余112例未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采用ROC曲线分析3种检测方法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效能。结果:FH、TCT、HPV检测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4、0.895、0.937,FH检测与TCT检测无差异(P>0.05),HPV检测最优。FH+TCT、FH+HPV、TCT+HPV检测诊断的AUC分别为0.793、0.903、0.95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FH+TCT(87.19%、71.68%)和FH+HPV(95.01%、85.48%)。结论: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对宫颈癌的筛查具有操作简单、快速、价格低廉等优点,筛查效果与TCT检查类似,但略差于高危型HPV检测,联合检测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食管病变影响因素的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家族史、吸烟和饮酒与食管炎症、增生、早期癌间的关联。方法在食管癌高发社区40-69岁队列人群中,将内镜检查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炎症、增生、早期癌患者分别作为病例组,所有病例均经染色内镜和病理活检确诊。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将OR作为评价关联强度的指标。结果确诊早期癌71例、增生266例、炎症144例,食管黏膜正常2818例。有食管癌家族史与食管早期癌、增生、炎症均呈显著性相关;其中一级血亲患食管癌在3组的OR值分别为2.6(95%CI=1.36~4.85).2.1(95%CI=1.43~2.99),1.8(95%CI=1.13~3.03),但二级血亲患食管癌在3组的O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食管癌家族史尤其是一级血亲患有食管癌者吸烟或/和饮酒能显著增加食管癌的危险性。结论在食管癌高发区,有食管癌家族史者应戒烟酒,以预防食管良恶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中的作用,为进一步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来我院进行宫颈癌筛查,因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存在异常细胞妇女413例,均进行阴道镜下组织活检和HPV-DNA分型。结果上皮内瘤样病变(CIN)I患者中以ASCUS检出符合率最高,CIN II患者中以LSIL检出符合率最高,CIN III患者中以HSIL检出符合率最高。慢性宫颈炎患者一种或多种高危型HPV(HR-HPV)感染率要低于CIN患者(χ2=32.105,P=0.000),宫颈癌HR-HPV感染率为100%;慢性宫颈炎患者与CIN患者低危型HPV(LR-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5,P=0.650)。宫颈病变患者以单一HR-HPV亚型感染更常见。结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HPV感染密切相关,HR-HPV基因检测及分型在宫颈病变的预后判断、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