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烧伤患者创面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易感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5-2007年住院治疗的烧伤患者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341例烧伤患者中有257例发生感染,感染率75.4%;3 d内发生感染的的概率仅为12.9%,而4~10 d的感染率上升至72.7%;烧伤面积(BSA)越大,发生创面感染的可能性也越大,当BSA≤20.0 0A时,感染发生率仅为43.8%,BSA41.0~60.0%时,感染率上升至88.0%,而BSA≥61.0%的患者,则100.0%发生感染;此外,抗菌药物使用、医疗操作规范程度等也是影响创面感染的重要原因.结论在及时就诊的前提下,强化医务人员无菌操作观念,严密病房环境、物品消毒,及时清创,适时引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减少创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烧伤患者创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全面掌握烧伤患者创面的感染状况,调查烧伤患者创面感染危险因素,对相关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28例烧伤患者进行研究,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例烧伤患者经创面细菌培养后,阳性患者95例,阳性率74.22%;共检出病原菌15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6株,占43.42%,革兰阳性球菌65株,占42.76%,真菌21株,占13.82%;随着烧伤面积的不断增大,感染发生的比例逐渐升高.结论 对烧伤患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患者的创面病原菌状况,同时对烧伤面积较大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方法,从而降低创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203例烧伤创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医院烧伤患者创面感染情况,分析与创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减少烧伤创面感染的发生. 方法 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调查的方法,对医院2007-2008年收治的863例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构成、药敏以及烧伤面积、患者年龄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863例烧伤患者发生创面感染203例,创面感染率23.5%;烧伤创面感染革兰阴性菌,334株,占54.14%;革兰阳性菌265株,占42.95%;真菌18株,占2.91%;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多,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均为条件致病菌,耐药率高;创面感染与烧伤面积和患者年龄相关. 结论 加强烧伤创面病原菌和药敏监测,选择敏感有效的抗菌药物,及早清创和营养支持,是控制创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3)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方法选取医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烧伤患者162例,调查烧伤患者年龄、性别、烧伤面积、烧伤程度,是否存在吸入性损伤、是否气管切开、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均由医院相关烧伤科人员调查和统计,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引起烧伤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62例烧伤患者中有54例患者发生创面感染,感染率为33.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吸入性损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创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吸入性损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创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控制创面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与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341例烧伤患者中,创面细菌培养阳性共257例,总感染率75.4%;烧伤感染在前期主要以革兰阳性球菌为多,此后,革兰阴性杆菌逐渐增多,真菌感染也开始出现;病原菌大多是条件致病菌;烧伤后4~10 d是发生感染的危险期,感染率与烧伤面积相关.结论 及时就诊、及时清创、及时留取标本供细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烧伤病区保持相对无菌环境,所有的医疗性操作应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与减少创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医院烧伤患者创面感染情况,探讨烧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控制和预防烧伤创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78例住院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感染进行检测,统计分析创面感染率与患者就医时间、烧伤面积及患者既往抗菌药物使用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8例烧伤患者中发生感染145例,感染率52.2%;145例患者创面分泌物共培养出病原菌30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8株占38.5%,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18.9%和16.0%;革兰阴性菌160株占52.1%,以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18.6%、15.6%、10.4%,真菌29株占9.4%,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5.5%;伤后就医时间>6h后,创面感染率明显升高,创面感染率随烧伤面积的增大而增高,而对于既往经常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其创面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从未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患者。结论及早就医、及时处理创面、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或更换抗菌药物,适时给予营养支持和免疫治疗等措施均有助于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特点,并分析影响创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武汉市2家三甲医院收治的烧伤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创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采用自制信息收集表收集烧伤患者基本信息、烧伤情况、合并慢性疾病及治疗情况等,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烧伤患者创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创面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烧伤患者1532例,共287例发生创面感染,感染率18.73%。287例感染患者共检出36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48株(67.21%),居前3位的为铜绿假单胞菌89株(24.12%)、鲍曼不动杆菌50株(13.55%)、肺炎克雷伯杆菌32株(8.67%);革兰阳性菌121株(32.79%),居前3位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53株(14.36%)、表皮葡萄球菌43株(11.65%)、粪肠球菌9株(2.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果显示烧伤面积(10%~30%OR=1.932,31%~49%OR=4.352,≥50%OR=9.655)、烧伤深度(深Ⅱ度OR=2.048,Ⅲ度OR=4.170)、合并吸入性损伤(OR=2.542)、早期休克(OR=4.593)、合并糖尿病(OR=7.708)、抗菌药物使用≥3种(OR=4.705)、住院时间(15~29 d OR=9.289、≥30 d OR=9.787),入住ICU(OR=2.770)是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烧伤患者创面感染与烧伤面积、烧伤深度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住院期间需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感染风险,预防创面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关的预防策略,降低感染的发生。方法对医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12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有65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4.2%;其中,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血管通路及其他,分别占30.8%、24.5%、18.5%、12.3%、7.7%、6.2%;年龄>60岁、住院时间>20d、血液透析时间>1年、伴有糖尿病、血红蛋白<60g/L、血白蛋白<30g/L和伴有心力衰竭以及伴有静脉插管等均是影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中应加强对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增强其机体的免疫力,规范整个操作过程,避免交叉感染,提高整体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烧伤后不同时期创面病原菌定植情况及影响定植的危险因素。方法采集131例烧伤患者不同时期的创面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其相关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伤后各时期细菌定植情况及影响定植的危险因素。结果烧伤后第3、7、14天,创面细菌定植阳性率逐渐上升,分别为26.72%、61.32%、89.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02,P=0.00)。病区环境、年龄、创面用药、抗菌药物联用、烧伤深度、烧伤类型6方面因素在不同时期对病原菌在创面定植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烧伤后创面病原菌定植率不断增高,多重耐药菌不断增多;对烧伤患者分区管理,合理用药,积极处理创面,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积极预防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针刺伤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的采取干预对策,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调查105名护士过去两年内发生针刺伤率、危险因素、处理方式、上报情况,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105名护士中有80例有针刺伤史,占76.2%,其中因工作忙碌及拔针时被刺伤占90.0%;所有针刺伤者均及时上报,上报率达100.0%;发生针刺伤后,95.0%的护士及时进行正确处理,但仍有5.0%的护士未进行完全正确的处理.结论 多种危险因素与针刺伤诱发感染关系密切,临床应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对策,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12月-2010年11月住院的老年患者原发疾病、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临床感染体征及细菌培养结果等资料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186例老年患者中有42例发生59例次医院感染,感染率22.6%,例次感染率为31.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尿道为主,分别占40.7%和30.5%;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0.8%,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别占27.0%和22.2%;高龄、住院时间较长、接受过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等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患者是医院感染高危人群,应了解并根据其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预防措施,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减少不必要的侵人性医疗操作,有助于减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医院感染的感染发生率、病原菌特点以及危险因素,并探讨其相对应的预防对策,以便为其肺部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其发生肺部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颅脑外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2例,感染率29.63%,检出病原菌30株,检出率为93.75%,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3.3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30.00%、10.00%、10.00%,革兰阳性菌占30.00%,粪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13.33%和10.00%,真菌占6.67%;通过对肺部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其中年龄、GCS评分、住院时间、受伤方式、意识障碍、呼吸机应用、气管切开、手术史、合并基础疾病、休克、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和病房入住条件等因素与引起颅脑外伤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应对措施,以有效预防其肺部医院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佩佩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8):3817-3819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40例PICC患者临床资料,比较CRI组与无CRI感染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应用化疗、高营养药物、激素、基础疾病、操作人员经验、插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CRI发生率为11.76%,单因素检验8个变量与CRI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操作经验少、高营养、化疗药物应用、导管留置时间长、高龄。结论 PICC合并CRI的发生率较高,通过提高穿刺技巧和成功率、应用高营养、化疗药物需严格无菌操作及时冲管、缩短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CRI发生。 相似文献
14.
ICU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CU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490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可能引起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比较.结果 490例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0例,感染率为10.20%,其中医院内获得性肺炎30例、消化道感染10例、泌尿道感染6例、其他4例;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年龄大、创伤性诊疗操作多、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比例高、抑酸剂、激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长,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应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危险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郑慧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8):3966-3968
目的 探讨肿瘤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肿瘤内科5691例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结果 3年医院感染率平均为6.22%,例次感染率为7.17%;其中肺癌、食管癌、肝癌患者感染率最高,分别为21.51%、19.14%、7.01%;医院感染例次的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3.67%;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占45.48%;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是:年龄、放疗、化疗、慢性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及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等.结论 肿瘤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医务人员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充分重视危险因素,重点监控,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骨折患者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3年5月887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期间的创口感染率进行统计,并对其中不同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并发基础疾病情况、骨折就诊时间、Gustilo分度及治疗方式患者的感染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87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创口感染27例感染率3.04%;年龄≥60岁、并发基础疾病、BMI>25.0kg/m2、骨折就诊时间>6h、Gustilo分度Ⅲ度、采用钢板或外固定支架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4.99%、8.87%、8.99%、12.20%、5.72%和4.24%,年龄<60岁、无基础疾病、BMI≤25.0kg/m2、骨折就诊时间≤6h、Gustilo分度Ⅰ度和Ⅱ度、未应用钢板或外固定支架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1.83%、1.32%、1.43%、1.57%、1.14%、1.58%和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及预防,可有效降低创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杜映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7):1558-155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为更有效地预防与控制糖尿病感染提供医学依据.方法 对2010年7月-2012年1月216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性别、年龄、住院天数、空腹血糖值、使用的抗菌药物、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急慢性并发症与糖尿病患者的关系.结果 216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3例,医院感染率为15.3%,其中呼吸道感染16例,占48.8%;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相关性,而与患者的住院天数、空腹血糖值、使用抗菌药物、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急慢性并发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众多,应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予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