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集束化护理在中心静脉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7~12月在汕尾市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00例,血管通路均采用了中心静脉置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护理。观察对比两组并发症及平均治疗费用、置管舒适度、住院满意度和生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护理期间非计划性拔管和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平均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舒适度评分和住院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红细胞比容、尿素降低率和尿素消除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中心静脉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可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并发症治疗费用,还可以提升血液透析质量以及患者置管舒适度和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股静脉置管是血液透析患者临时性血管通路之一,它适用于血管条件差,动静脉内瘘未成熟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或中毒的患者,需进行短期血液净化,且无条件建立颈内静脉置管。我院血液透析室2003年11月至2005年11月为23例患者实施了股静脉置管血液净化。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置管已成为临床血液透析病人建立血管通路的主要方式,解决了病人穿刺困难,内瘘未成熟,内瘘手术不易成功,血流量小,病情危重在救治中建立血管通路难等问题.它具有安全,血流量充足,操作简便,痛苦小,减少血管损伤提高内瘘手术成功率等优点.但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导管相关性并发症成为影响其使用的主要因素,导管感染是颈内静脉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我科自2008年8月至2011年5月的71例血液透析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术,通过积极的临床预防和护理实践,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的通路再循环、尿素减少率(URR)及尿素清除指数(Kt/V),评价中心静脉置管通路再循环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心静脉置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透析时血液流速均为25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透析治疗每周3次,每次4h,均用F7HPS透析器;采用葡萄糖注射试验测定并计算通路再循环,查透析前及透析后尿素氮,计算URR及Kt/V.结果 4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有13例(32.5%,13/40)发生了通路再循环,总体通路再循环为0.930±1.105,但测定的URR均大于65%,为(68.01±9.17)%,Kt/V均未达到1.2,为0.99±0.23,有再循环患者与无再循环患者URR、Kt/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液循环通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少部分患者可发生通路再循环,置管患者基本能达到透析要求,可作为长期血管通路的一种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5.
魏敏  张敏 《现代保健》2010,(21):127-128
患者进行正常的血液透析必须有一个血液通路,把患者血液与透析器连接起来。因此,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确保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血管通路分临时血管通路和永久血管通路两种:临时血管通路包括直接动静脉穿刺和中心静脉置管;永久血管通路主要是动、静脉内瘘,部分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选择移植血管或长期中心静脉置管。现将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照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静  魏蕾 《现代保健》2011,(36):62-63
目的探讨快速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方法及护理。方法对38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均应用股静脉置管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结果38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血流速度可达150~200ml/min。结论股静脉置管简单快捷、使用方便、效果好、并发症少,适合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血液透析的广泛开展,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是目前透析中心常用的手段,主要部位有股静脉、颈内静脉.本文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近2 a来的临时性股静脉留置导管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留置时间、最大血流量及并发症等指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韩华  王沛育  杨睿 《医疗装备》2010,23(9):85-85
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HD)治疗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有些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建立自身血管通道,长期静脉置管可作为首选。研究表明中心静脉长期置管易于使用,保留时间长,为缺乏合适血管通路的中长期HD提供了较合适的手段。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3月对26例维持性HD患者行长期静脉置管,通过及时护理和药物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应用于血液透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静 《职业与健康》2010,26(21):2555-2556
<正>1961年Sliai-don等首次用该技术静脉置管,建立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随着技术的发展,经皮中心静脉置管越来越广泛,并成为各种血液净化治疗的首选[1]。美国使用穿刺深静脉长期导管作为血管通路的血透患者占透析总人数的14%~17.5%。我院肾内科自2000年来采用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技术,使上百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受益,该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9,(11):1527-1528
目的研究自体动静脉内瘘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中心静脉置管为血管通路,研究组行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比较两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 CRP、 Hb、 ALB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Kt/V、 URR、血管通路血流量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R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Hb、 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透析充分性较高,并发症较少,可作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艳梅  赵建霞 《现代保健》2010,(21):163-164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提高,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越来越多,而保证患者安全、有效地进行血液透析必须保持血液透析通路的通畅。而由于患者血管条件差,动静脉内瘘无法建立或临时透析患者,则需建立中心静脉置管。但导管长期放置会出现很多并发症,感染是导致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全面、有效的监测和预防才是减少静脉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胡晓光 《中国保健》2006,14(12):96-96
目的总结深静脉置管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失败原因,使临床合理选择插管方式.方法观察分析经颈内静脉置管39例和股静脉置管43例的穿刺成功与失败病例.结果经颈内静脉置管的成功率低于股静脉置管.结论操作者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插管方式,了解有无置管禁忌证,必要时行X线透视或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27例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舒适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8.03%,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占51.97%,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以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中心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置管舒适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大于对照组,中心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置管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减小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承受的痛苦,对于促进置管、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门诊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参照国内外相关指南及规范制定监测方法,对某院2014年6月1日—2016年5月31日所有门诊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2014年6月1日—2016年5月31日共有门诊血液透析患者584例,血管通路总次数为64 203例次,发生感染79例,85例次,血管通路感染例次发病率为1.32‰。其中血管穿刺部位感染36例(42.35%),血管通路相关血流感染49例(57.65%)。不同血管通路类型患者中人工血管患者的血管通路感染发病率最高(19.67‰),其次为非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患者(4.91‰)、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患者(0.73‰)、动静脉内瘘患者(0.09‰)。年龄60岁、透析时间1年、伴有糖尿病、高血压是门诊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管通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49例血管通路相关血流感染患者送检的血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39株。革兰阳性球菌36株(92.31%),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其中6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3株(7.69%)。结论加强前瞻性目标监测,可以更好地了解门诊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现状、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减少门诊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多种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血液透析得以顺利进行,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051例血透病例,采集各项数据及建立血管通路的部位、方式,比较优劣,分析成效因素。结果临时性血管通路中,颈内静脉置管184例(成功率95%)、锁骨下静脉置管26例(成功率90%)、股静脉置管20例(成功率100%);永久性血管通路539例,钛轮钉内瘘53例(手术成功率98%)、缝合内瘘484例(手术成功率96%)。比较两组之间血流量无明显差异(P>0.05),1051例患者透析后血尿素氮(Bun)、肌酐(Cr)下降率平均为70%、平均KT/V达1.55、置管组与内瘘组比较显著差别。结论急性肾衰以及过渡性血透以颈内静脉置管为首选;维持性血透应选择内瘘,最好为缝合内瘘首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后导管的护理方法及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观察83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导管护理并采取预防感染措施以及对患者进行指导。结果:所有83例患者均未发生因置管感染及阻塞等并发症而拔管或重新置管。结论:预防感染和阻塞是延长中心静脉置管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透析置管的经验,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术安全有效的操作方法及留置导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同期对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留置透析导管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335例。了解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与并发症的关系,分析不同部位不同置管方法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防治方法。结果操作未完全熟练者深静脉穿刺常需借助超声定位或超声引导来完成置管操作;常规盲穿、超声定位和超声引导三种穿刺置管方法相比较,超声引导的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最高,颈内静脉与锁骨下、股静脉穿刺置管比较,并发症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置管安全性及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少,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临时性血管通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杨莉 《现代保健》2009,(23):131-132
目的为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保护静脉,避免化疗药物和高浓度营养液对血管的化学性或机械性损伤。方法采用经外周血管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对32例血液患者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长期的临床效果。结果置管成功率96.88%;置管留置时间5~265d,平均置管留置时间102d;全部病例无置管所致的感染、气胸、血胸和局部血栓等并发症。结论PICC置管成功率高,可长期使用,且简便,安全,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三种临时置管的方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肾内科血透室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共57例接受临时深静脉置管(其中颈内静脉27例,锁骨下静脉18例,股静脉12例)的血液透析病人的治疗效果,对透析血流量、保留时间、导管堵管、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气胸等并发症指标进行总结。结论颈内静脉置管血流量好,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锁骨下静脉置管不易固定,易出现严重并发症;股静脉置管操作简单,但影响患者活动,感染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20.
者晓玲 《现代保健》2011,(10):118-120
2008年12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开展83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PICC置管技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安全、并发症少,具有不需要局麻、缝针,患者留置后活动不受限制,留置时间长,避免反复穿刺及化疗药物、高浓度液体对局部血管的刺激等优点.通过定期观察和电话随访掌握患者置管情况,本组2例局部出血,1例穿刺者肢体远端轻度肿胀,其余未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