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   总被引:86,自引:11,他引:86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导管消融学组*《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射频导管消融(RFCA)自1987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已使快速心律失常病人的治疗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1991年至今我国有24个省、...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术期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导管消融技术治疗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已有十余年。根据目前对AF发生、发展机制的认识,以肺静脉前庭区域为重点的消融策略较难有革命性的变化。尽管关于AF药物治疗的研究历史悠长,数据众多,但是针对AF消融围术期的药物处理的探讨较少,研究相对滞后。由于缺乏足够的临床数据,目前发表的关于AF治疗的相关指南以及AF消融专家共识对此较少述及。本文将就围术期抗凝、抗心律失常药物、非抗心律失常的AF上游药物以及质子泵抑制剂应用等数个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之一。近年随着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迅速发展,其已成为根治房颤最有希望的技术。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欧洲心脏协会(ACC/AHA/ESC)房颤治疗指南第1次将经导管消融治疗作为房颤患者的标准治疗手段:无论是阵发性房颤还是持续性房颤.只要对1种Ⅰ类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或有不能耐受的症状性房颤.即可作为药物治疗之后的二线治疗进行导管消融。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房颤,AF)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药物治疗AF的复发率高、疗效有限,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而导管消融可能治愈AF、明显改善预后.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STOP-AF研究及正在进行的全球最大规模的AF临床试验-CABANA研究,比较导管消融和药物治疗在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窦律)、减少心血管事件、改善生活质量和减少卫生经济学成本等方面的差别,其结果有望将AF治疗从药物治疗为主转向导管消融并使其成为维持窦律的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导管消融的指证 80年代早期开始采用导管消融,现已成为某些心律失常选用的一种治疗方法。1992年,美国已有10000余例病人接受了消融治疗,其并发症低到2%。对几种心律失常,导管消融已大大替代了心脏直视手术,是长期药物治疗外的一个可接受的治疗方法。直流  相似文献   

6.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估计我国房颤患者已>1000万。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AAD)治疗房颤效果不理想,房颤治疗已成心脏电生理领域研究的一大难点和热点。随着房颤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射频消融)治疗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ACC/AHA/ESC2006年房颤治疗指南中,已将射频消融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心房颤动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使老年患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AF的药物治疗包括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和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等,但治疗效果有限。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AF近年进展较大,其主要进展为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技术成功电隔离肺静脉有效治疗AF,其它进展包括消融典型心房扑动(房扑)治疗房扑合并AFD、消融房室结加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治疗AF伴药物难以控制的快速心室率或(和)心力衰竭、改良房室结慢径治疗持续性AF伴快速心室率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 MR)患者经导管消融或常规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估导管消融治疗对该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F合并中、重度功能性MR的患者151例,根据其住院期间治疗方案分为导管消融组与药物治疗组。为避免两组基线差异对结果的影响,采用倾向性匹配方法,校正年龄、CHA_2DS_2-VASc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后,最终纳入43对共86例患者。观察指标为随访期间心力衰竭(心衰)相关住院及复合事件[心衰相关住院、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发生率。结果:随访期间,导管消融组心衰相关住院年发生率4.9%,卒中/TIA年发生率0%,复合事件年发生率4.9%;药物治疗组心衰相关住院年发生率15.3%,卒中/TIA年发生率1.4%,复合事件年发生率16.7%。随访21.5±8.8(3~36)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导管消融组心衰相关住院发生率(log-rank检验,P=0.043)及复合事件发生率(log-rank检验,P=0.026)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导管消融治疗(HR=0.27;95%CI:0.09~0.84;P=0.024)及基线存在心衰(HR=3.84;95%CI:1.07~13.74;P=0.038)是随访期间复合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AF合并中、重度功能性MR患者行导管消融治疗较常规药物治疗能显著降低临床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继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学会(AHA)联合发布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指南后,欧洲心脏病协会(ESC)于2010年8月第一次独立对AF发布指南[1].在此份指南中,ESC对几方面进行的深化,如:引人症状积分评价系统评价AF、在原有分型基础上加人了长期持续性AF这一亚型、深化AF危险分层特征、心率控制的新建议、dronedarone的应用建议、正式规范消融治疗的指征、防止AF恶化的上游治疗建议以及一些特定条件下的AF诊治建议等.  相似文献   

10.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修订版)   总被引:115,自引:13,他引:115  
射频导管消融 (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自 1991年引入我国以来 ,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发展与普及。据不完全统计 ,2 0 0 0年内我国完成射频消融术已逾万例 (136家医院 ) ,成功率达到 96 .6 % ,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2 .8%和0 .9% [1] 。1996年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导管消融学组和《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组织全国有关专家、导管消融学组成员对当时国内开展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经验加以总结 ,编写了“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简称指南 ) [2 ] 。这一指南对近 6年来我国RFCA…  相似文献   

11.
<正>4年前,ESC与ANA、ACC联合拟制心房颤动(AF)处理指南,如今ESC独立提出AF指南。新指南的要点如下:提出一个AF的计分;病人分类中加"长期持久AF"一项;采用危险谱评估哪些病人接受抗凝剂防止脑卒中受益最多;心率控制方面提出新的指导意见;建议如何采用新抗心律失常药dronedarone(Multaq、Sanofin-Aventis);提出消融治疗的正式指征;提出"上游"治疗防止AF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室性早搏(室早)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8例正常心脏室早进行导管消融,采用起搏标测与激动顺序标测,前者以起搏时QRS与室早QRS波型形态完全相同的起搏点,后者以早搏时最早心室激动点为消融靶点。结果:8例患者室早起源部位分别为:右室流出道3例,左室流出道1例,左冠状动脉窦1例,左后间隔1例,右后间隔1例,右室室上嵴1例。即刻疗效100%。所有病人无任何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可有效而安全地消除正常心脏室早,可作为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患者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占全球心律失常性疾病和心脏栓塞性脑卒中病因第一位。早期处理将有助于降低与AF相关的病死率及罹患率。有靶向的药物治疗,通过改变底物而防止AF的进展。发现肺静脉起触发作用是个大的突破,并因此产生了肺静脉消融——对药物治疗无效病人的一种治疗。  相似文献   

14.
全国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资料总汇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全国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资料总汇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导管消融学组《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参加本次注册的医院和单位共93家,1991年1月1日~1995年5月31日开展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病人共10035...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过去的十年中,导管消融已经成为症状性AF的标准疗法。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随访,导管消融治疗AF的疗效显著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1])。同时,有荟萃分析显示,AF消融术成功率为49%~86%,成功率因随访时间及患者基线特征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2])。因此,制定因人而异的再治疗方案,对于首次AF消融术失败的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应当根据基础情况、AF类型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FACT(Fusion影像融合+Agilis鞘+CoolFlex消融导管+Tactful精准有效的)模式在心房颤动(AF)患者进行导管消融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电生理中心行导管消融治疗的AF患者43例,均应用FACT模式完成导管消融治疗。观察手术时间、X射线用量及并发症情况,随访手术成功率。结果应用FACT消融模式治疗AF的手术时间为(86±21.7)min,放射线量为(55±19.7)mGy,平均随访11.8个月,成功率为79.1%。结论 FACT消融模式在AF患者消融术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射线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 近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高功率短时程导管射频消融心房颤动(AF)逐渐应用于临床,但目前有关高功率短时程导管射频消融的实际消融功率值尚未确定.目的 比较高功率短时程与常规功率导管射频消融治疗A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随机选取2020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高功率短时程导管射频消融治...  相似文献   

18.
室性早搏的经导管射频消融评价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评价单形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 97例症状严重的正常心脏室早患者进行了导管射频消融 ,男 38例、女 5 9例 ,年龄 46 .2± 7.1岁。采用起搏标测和激动顺序标测 ,前者以起搏时与室早QRS波形态完全相同点为消融靶点 ,后者以早搏时最早心室激动点为消融靶点。 97例室早全部起源于心室流出道 ,右室流出道室早 95例 ,全部呈左束支阻滞形态 ;左室流出道室早 2例 ,QRS波均呈右束支阻滞形态 ,其中 1例V1导联呈Rs形态 ,1例呈rsr′形态。消融即刻成功率 95 .9% (93/ 97) ,2 4h动态心电图记录消融前后室早数为 2 0416± 1891次 / 2 4h和 12 2± 140次 / 2 4h(n =19,P <0 .0 0 1)。所有病人无任何并发症。随访 19± 6月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症状消除率为 91% ,复发率是 4.3% (4/ 93) ,随访期间亦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可有效而安全地消除正常心脏单形室早 ,可作为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患者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9.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ACC/AHA/ESC)近期联合发布了2006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指南,该版指南是在2001年房颤指南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发表的大量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据而修订完成。新指南第一次确立了导管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更改了抗凝的指征,同时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方面也有一些改动。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加重原有疾患,诱发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增加患者死亡率,是极难治愈的临床顽症[1-3]。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治疗和控制AF的有效手段,但是药物治疗带来诸多副作用,如致心律失常作用、增加心功能不全患者病死率等,并且长期应用会出现药物失效或疗效降低[2,3]。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有禁忌的患者可以选用非药物治疗,包括:①高频直流电复率;②导管消融(射频、冷射频、冲洗式、微波、超声、激光、冷冻消融等)[4];③置入心脏起搏(左房、右房及双房起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