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及镇痛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探讨有效的方法降低呼吸道感染率。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医院手术胃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43例;A组患者给予单纯全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B组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VAS评分为(0.98±0.34)分,呼吸道感染率为32.56%;B组VAS评分为(0.97±0.35)分,呼吸道感染率为13.95%,经统计检验,两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感染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20株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共5株占25.00%。结论与单纯全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相比,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可以降低胃癌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与镇痛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20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54例、乙组54例、丙组46例、丁组46例,四组患者术前诱导麻醉方式均相同,术中麻醉与术后镇痛方式分别为:甲组术中吸入麻醉药维持全身麻醉+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VA);乙组术中吸入麻醉药维持全身麻醉+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丙组术中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VA);丁组术中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分析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镇痛效果及血气指标。结果丁组下呼吸道感染率显著低于甲、乙、丙组,乙组及丙组感染率明显低于甲组(P<0.05),但乙组与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组与丙组、乙组与丁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丁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甲、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与乙组、丙组与丁组各项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丙、丁组与甲、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中选择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方式以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方式不仅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与镇痛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20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54例、乙组54例、丙组46例、丁组46例,四组患者术前诱导麻醉方式均相同,术中麻醉与术后镇痛方式分别为:甲组术中吸入麻醉药维持全身麻醉+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VA);乙组术中吸入麻醉药维持全身麻醉+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丙组术中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VA);丁组术中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分析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镇痛效果及血气指标。结果丁组下呼吸道感染率显著低于甲、乙、丙组,乙组及丙组感染率明显低于甲组(P<0.05),但乙组与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组与丙组、乙组与丁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丁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甲、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与乙组、丙组与丁组各项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丙、丁组与甲、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中选择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方式以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方式不仅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的麻醉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感染病原菌种类,为预防与控制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择期行胃癌手术的患者82例,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各41例,A组患者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B组患者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感染病原菌分离培养、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严格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章节中的常规方法进行。结果下呼吸道感染率A组为4.9%、B组为19.5%;A组患者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3d的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血白细胞总数>15×109/L、胸部X线检查炎症表现均显著低于B组(P<0.05);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药耐药菌。结论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加术后PCEA的麻醉方式,可有效减少胃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观察不同麻醉镇痛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为合理选择麻醉镇痛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9月-2013年3月53例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A组)和67例硬膜外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B组),进行腹部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血气分析指标及下呼吸道感染率。结果 A组下呼吸道感染率为34.0%,明显高于B组的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共分离出2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9株占73.0%、革兰阳性菌7株占27.0%,B组共分离出1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4株占77.8%、革兰阳性菌4株占22.2%,两组病原菌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92.5%、9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全身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和硬膜外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进行腹部手术患者均是有效的麻醉镇痛方式,但后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全身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研究年度2012年8月-2015年8月,对象胃癌根治术64例,单盲随机分组。32例手术麻醉选择全身麻醉,入组对照组;余32例进入实验组,手术麻醉选择全身符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镇痛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低,疼痛程度轻,镇痛药使用量少,组间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根治术采用全身符合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较好,患者疼痛轻,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硬膜外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硬膜外镇痛组(Ⅰ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Ⅱ组),每组30例。I组患者术前硬膜外置管,术后经硬膜外实施患者自控镇痛(PCEA)48h。Ⅱ组单纯使用全身麻醉,术后不使用PCEA。于麻醉前、术毕及术后24h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单核细胞,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单核细胞TNF-α阳性率。结果两组术毕和术后24h单核细胞TNF-α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麻醉前水平(P<0.01);但Ⅰ组术后24h其单核细胞TNF-α阳性率较手术结束时明显降低(P<0.05),而Ⅱ组术毕和术后24h单核细胞TNF-α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两组单核细胞TNF-α阳性率比较,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硬膜外术后镇痛可明显降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单核细胞TNF-α阳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白细胞介素(IL)-6、T淋巴细胞亚群及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胃癌根治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单纯全身麻醉组,Ⅱ组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2 h、术后1 d和6 d抽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6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数量.结果 两组麻醉后2 h IL-6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或<0.01),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Ⅰ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NK细胞与麻醉前比较均有所下降(P<0.05);术后1d两组IL-6均较麻醉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d各组数据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麻醉后2d、术后1 d CD8较麻醉前稍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手术后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以单纯全身麻醉明显.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明显轻于单纯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麻醉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及T淋巴细胞、应激水平的影响,以期为降低胃癌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5月医院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05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3例给予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硬膜外镇痛,对照组52例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复合术后伤口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麻醉前、麻醉后不同时间T淋巴细胞及免疫应激指标变化。结果术后7d内,观察组患者感染率3.77%低于对照组2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T淋巴细胞指标及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血糖值与麻醉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醇、肾上腺素术后72h高于麻醉前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毕CD3+、CD4+均低于麻醉前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 CD8+、CD4+/CD8+比值均低于麻醉前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点均高于麻醉前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给予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硬膜外镇痛对术后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影响,且对T淋巴细胞干扰较小、对抗应激状态明显,有可能起到降低术后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术后镇痛方式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术后镇痛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25例,采用单纯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B组25例,采用帕瑞考昔超前镇痛复合PCEA.于麻醉前、术中2h、术后24 h、术后48 h4个时间点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CD4+、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2h及术后24、48 h CD4+、CD4+/CD8+水平均较麻醉前明显降低(A组:CD4+:0.252±0.035、0.227±0.025、0.248±0.028比0.310±0.032,CD4+/CD8+:1.2±0.1、1.0±0.1、1.1±0.2比1.5±0.2;B组:CD4+:0.265土0.033、0.263士0.028、0.264士0.031比0.312±0.035,CD4+/CD8+:1.3±0.2、1.2±0.1、1.2±0.1比1.4±0.1)(P<0.05);与A组比较,B组CD4+、CD4+/CD8+在术后24、48 h下降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术后24、48 h NK细胞水平均显著下降(0.112±0.019、0.113±0.016比0.126±0.019,0.117±0.016、0.120±0.018比0.127±0.021) (P<0.05),B组NK细胞水平在术后24、48 h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考昔复合吗啡PCEA可以通过降低CD4+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数量的下降幅度,减轻肿瘤患者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17.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