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暴露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012年10月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调查的1 243名医务人员中有327人至少发生过1次锐器伤,发生率为26.31%;以护士为主,占10.83%;发生部门以普通病房和手术室为主,分别占38.73%和20.42%;造成锐器伤的主要医疗器具为注射器针头、输液头皮针和手术缝合针,分别占38.03%、25.35%和14.08%;引起锐器伤的主要操作是加药时、手术缝针时和拔出动静脉针时,分别占23.94%、14.08%和13.38%;在已知暴露源的情况下,血源性疾病暴露率达4.76%,锐器伤后上报率仅为3.17%。结论锐器伤发生率较高,但上报率较低,医务人员对锐器伤及其危害的重视程度不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锐器伤基线调查来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锐器伤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山东省感染控制中心发布的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问卷,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3个院区的3 365名医务人员在2012年10月1-31日发生的锐器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18名医务人员发生了锐器伤,锐器伤发生率6.48%,其中护士135名,占61.93%;锐器伤发生最多的场所为普通病房和口腔科,分别占26.01%和15.54%;锐器伤发生的主要操作为回套针帽、医疗废物处置和静脉注射;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器具为头皮钢针和一次性注射器;参与调查的医务人员中有61.58%参加过培训,然而上报率仅为8.45%。结论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减少不必要注射、执行标准预防对预防锐器伤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原因,并制定有效干预措施,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方法 于2011年9月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前1个月全院1498名可能接触锐器的医务人员、工勤人员.结果 调查1个月锐器伤的发生率为10.7%,月人均发生0.17次锐器伤,其中护士锐器伤发生次数最多,占74.1%;工作<1年和1~5年是锐器伤高发期,分别占30.5%和30.9%;普通病房、手术室、补液室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发场所;补液配置、肌内注射、拔动静脉针、回套针帽、抢救、手术操作均是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医务人员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发人群,提高医务人员自身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健全锐器伤报告和处置制度,能有效降低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害的发生情况,探讨锐器伤害的防护对策.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对相关科室300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统计2005年12月~2008年12月期间锐器伤害的发生情况、主要致伤物等,并针对主要环节提出防护对策.[结果]调查期内锐器伤害发生率为74.14%;主要致伤物为注射器针头,占39.49%;锐器伤害后采取的主要措施为局部挤压冲洗、消毒液消毒,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1~3个月内血液追踪全部予乙肝8项指标复查检测,2例在3~6个月内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1例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锐器伤害发生率较高,防护措施不强,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规范操作流程、改善医疗环境等,从而减少锐器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基层医务人员锐器伤的调查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面临着锐器刺伤的职业危害,被各种污染的锐器刺伤可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其中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等感染是职业危害的主要疾病.本次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是卫生部调研项目之一,我院有幸参加此项工作.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锐器伤危害性的认识,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与感染管理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临床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抽取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结果 571名调查对象中,发生锐器伤者389人,锐器伤发生率为68.13%,共计发生1058人次,人均被刺伤2.72次;工作年限≤5、6~10、≥11年的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率为78.73%、71.52%、4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790,P<0.01);318人被污染的锐器损伤,270人进行上报,上报率为84.91%,被HBV、HCV患者污染的锐器致伤的上报率均为100.00%,被其他不明感染患者污染的锐器致伤上报率为75.76%;医务人员锐器伤主要发生于操作前准备用物时及操作中,占33.18、35.35%.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教育,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科学制定职业防护制度。方法对医院2009年9月-2010年8月发生锐器伤的131名医务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25份。结果 125名医务人员共发生372人次损伤,平均每人发生2.98次;药物配制中心的护士平均每人发生锐器伤24.29次;64.00%的锐器伤发生在工龄≤5年的医务人员,主要发生在加药、手术操作、回套针帽、处理医疗垃圾和拔针时;78.05%的护士、11.11%的医师能正确进行锐器伤的现场处理;72.80%的医务人员有害怕和(或)恐惧心理;95.20%的医务人员认为需要或很需要职业防护知识培训。结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必须提高意识,掌握锐器安全操作方法,医院要加大防护投入,采用药物集中配制,使用安全器具,避免和减少锐器伤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为制定健全的职业防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9月采用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设计的国内通用锐器伤调查表,对临床及医技科室人员共26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经调查发生锐器伤后知晓暴露源的占72.7%,暴露源不明占27.3%;已知暴露源中携带血源性病原体第1位的是乙型肝炎病毒,共13人次,占59.09%;"自我记忆"的锐器伤报告69人次,报告率为28.16%,实际报告7人,报告率为2.86%;发生锐器伤所涉及的器具排在第1位的是头皮钢针,锐器伤发生时机排在第1位的是手术缝合时,锐器伤发生场所排第1位的是普通病房。结论锐器伤是医务人员的常见职业伤害,锐器伤后的报告率低,基层医务人员亟待构建完善的职业防护知识屏障,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调查全院锐器伤情况,了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参照内蒙古感染控制中心统一的表格,对临床和医技科室30%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调查人数中医生112人,护师226人。总的锐器伤发生率78.70%:主要的场所还是在普通病房:造成锐器伤的器具主要是注射器针头和输液器针头;调查中只有35.80%人在锐器损伤前接种过乙肝疫苗。结论医院职工的职业暴露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护师的锐器伤发生率高于医生,医务人员没有认识到职业暴露的严重性,需要加强培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山东省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山东省28所医院2012年10月份锐器伤的发生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46 600名医务人员,其中7.30%有过锐器伤经历,平均发生率为9.71次/(人·月);护士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占63.25%;锐器伤发生较多的科室为普通病房及手术室,分别占49.54%、18.89%;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静脉输液头皮钢针和手术缝针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医疗器具,分别占34.87%、23.18%、8.90%;加药、回套针帽和手术缝合等操作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环节,分别占11.22%、10.32%、8.77%;在已知暴露源的情况下,血源性疾病暴露率达3.80%,锐器伤后上报率仅为15.75%.结论 锐器伤是医务人员常见的职业伤害,应通过避免不必要医疗操作、改变错误习惯行为、实施标准安全防护措施等,以切实降低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状况,探讨有效预防对策.方法 对医院2011年8-9月1141名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并对照医院近9个月的上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生锐器伤73人次,人群分布以实习生和护士为主,发生率为8.33%和7.88%;科室分布以普通病房、手术室和补液室为主,分别占38.36%、19.18%和16.44%;补液配置和一次性注射器引起的锐器伤概率最大;9个月的上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中护士上报最多,科室类型中手术室上报最多.结论 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锐器伤的正确认识,增强防护措施,以降低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和环节,探讨有效的锐器伤预防管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8月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并对2011年8月医院所有可能接触锐器的医务人员进行危险因素回顾性调查,与同时段上报上海市医院感染质控中心内部监测网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两年内网上上报锐器伤26例,以针刺、外科器械损伤为主;锐器伤人员以年龄<25岁、护士、消化内科及普外科为主,分别占61.5%、50.0%、26.9%、19.2%;锐器伤发生率网上上报明显低于问卷调查方式(X2 =4.894,P=0.034).结论 年轻护士、外科医务人员的针刺伤最多见;行政部 门需加强器械规范操作、职业安全及自我防护意识、网上准确上报锐器伤等方面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医务人员锐器伤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为制定锐器伤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回顾性调查医务人员在2012年1月10日-2012年2月9日发生的锐器伤情况.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728份,有效回收1637份,回收率94.73%;1637名医务人员共有168人(273次)发生过锐器伤,锐器伤发生率10.26%,发生密度0.17次/(人·月);护士和医师、工作<20年是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医师锐器伤主要发生在手术室、护士锐器伤主要发生在普通病房;168例锐器伤事件,仅11例报告了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率为6.55%.结论 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较高,但报告率较低,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尤其在重点科室、重点人群中推进锐器伤防护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分析锐器伤环节,为进一步预防锐器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8-2010年80例医务人员锐器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例锐器伤中护士占52.5%、医师占18.8%;工作年限中5~10年占47.5%;发生场所病房占41.3%、手术室占32.5%;暴露源HBV占57.5%、苍白密螺旋体占17.5%;各类穿刺及手术过程中锐器伤发生率为44.3%,操作后锐器处置时锐器伤发生率为38.8%.结论 医护人员是锐器伤的高危人群,手术及穿刺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操作后锐器的不当处置,是锐器伤的主要环节;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普及预防接种,落实标准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医务人员血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 对医院2011年5月发生的锐器伤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54份,从其中筛查出血源性的锐器伤导致职业暴露104人,对其进行面对面地调查.结果 1054份问卷中医师、护士、工勤人员分别有416、554、84人,发生锐器伤医师34人,发生率为8.17%,护士67人,发生率为12.09%,工勤人员3人,发生率为3.57%;手术缝针刺伤是常见的锐器伤环节;暴露源为乙型肝炎者占首位为2.89%.结论 分析锐器损伤的危险因素,执行规范化操作,减少医务人员锐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导致临床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主要致伤物品,以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降低职业危害.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某医院抽取576名医务人员,填写自行设计的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问卷,实际回收571份,有389名临床医务人员被不同锐器刺伤.结果 锐器伤发生率为68.13%,在所有致伤物品中,头皮针是最主要的致伤物品,占28.28%;其次是掰安瓿引起的锐器伤,占22.11%;皮下注射针引起的锐器伤也不容忽视,占20.05%.结论 头皮针是导致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最主要的致伤物品,其他依次为安瓿瓶、皮下注射针具等,在临床工作中应该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上述物品的锐器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医护人员锐器伤的调查分析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制定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对76名锐器伤的医务人员职业分布、工龄以及追踪观察锐器伤后处理结果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6名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中,临床护士15人占19.74%,实习护士23人占30.26%,护工7人占9.21%,技师3人占3.95%,临床医师11人占14.47%,实习医师17人占22.37%;按工龄分段,工龄<5年的38人占50.00%,工龄6~15年的25人占32.89%,工龄>16年的13人占17.11%;通过追踪观察发生锐器伤后1~6月,2人<6个月未到复查时间,其余74人已结束追踪观察,无血源性传播疾病发生.结论 锐器伤主要发生在护士、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少的工作人员,加强职业培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规范操作技能,将有助于减少医务人员的锐器伤.  相似文献   

18.
1320名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以期对锐器伤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320名医务人员在2011年8月1 -31日的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1320份问卷,均为有效问卷;27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其中护士22人,占81.48%,为锐器伤发生的主要人群,锐器伤发生场地主要在普通病房,占45.71%,造成锐器伤发生的医疗器械主要是一次性注射器,占54.29%,造成锐器伤的发生时机主要为补液配置,占51.43%;有68.86%的被调查者参加过培训,仅有8.57%的伤者报告了锐器伤.结论护士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应加强重点部门锐器伤的防护培训;锐器伤的发生率较高,但是上报率较低;发布与宣传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护指南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人群、时间以及操作环节,探讨有效的控制策略.方法 依据医疗锐器伤发生后登记上报的69例案例发生情况,进行监测追踪,对锐器伤的发生原因、锐器种类、操作环节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护士及低年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占62.32%、55.07%;周一、五及上午时段锐器伤发生率高;病室内发生锐器伤占37.68%,手术室占33.33%;发生锐器伤的锐器主要是注射器针头,其次是输液器针头及缝合针,分别占26.09%、21.74%、17.39%;处理使用过的锐器(28.99%)、手术(27.54%)、经皮拔针(23.19%)等环节容易发生锐器伤;有63.77%的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时未戴手套.结论 护士、低年资医务人员是锐器伤的高危人群,操作不规范、防护不当是锐器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安全操作行为,是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有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广西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为制定锐器伤防护措施及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2011年9月以问卷形式对接触锐器的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进行调查,全部数据输入锐器伤基线调查系统.结果 96所医院参与调查,共调查40842名医务人员,其中2522人报告锐器伤,发生率6.18%,其中护士的发生率达到8.08%;发生锐器伤工作年限以21~25年的人群最高,发生率达到8.71%;注射器和输液器针头是引起锐器伤的最常见器具,构成比分别达到27.24%和23.71%;发生锐器伤的环节中拔除静脉输液针头的构成比达到14.54%;而在3331人次的锐器伤中,仅有479人次按处置流程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主动报告率为14.38%.结论 医院医务人员对锐器伤的重视程度不足,需加强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对锐器伤的正确认识,加强重点科室重点人群锐器伤防护和培训,并通过制定相关措施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