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冬梅  贺文琪 《现代保健》2010,(21):164-165
目的探讨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情况,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及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3140例儿科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96例,医院感染率为3.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消化道感染。结论提高儿科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儿科血液病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提出预防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2012年1月血液病房2237份血液病患儿住院病历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2237例患儿发生医院感染218例,医院感染率9.75%,其中<1、1~3、3~7岁和>7岁患儿感染率分别为19.05%、8.89%、8.31%及8.60%,不同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前5位依次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肠道、血液及皮肤感染,分别占49.08%、15.60%、12.84%、7.80%和5.96%;细菌学共有54例阳性标本检出,其中血液标本数量居首位,感染病原体主要为细菌,占92.59%;前5位感染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25.93%、16.67%、9.26%、9.26%和9.26%.结论 儿科血液病房血液病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呼吸道感染居首位,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制定针对性干预对策,预防控制血液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儿科病房如何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科病房由于其患者年龄小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不成熟。抵抗力差等方面原因 ,决定了儿科病房的患儿均为易感人群 ,特别是新生儿。患儿一般起病急 ,病情变化快 ,如果再并发院内感染 ,将直接危及到患儿的生命。为了预防院内感染 ,我科近两年采取了诸多措施 ,使儿科病房的院内感染率由前两年的 8%降至 3%。现将措施介绍如下。1 强化预防院内感染的意识及其重要性1.1 加强继续医学教育 ,强化预防院内感染的意识 ,采取学习有关理论及指令性文件 ,请专家讲课 ,进行研讨等方法 ,使儿科全体工作人员从思想上明确院内感染发生的危害性。1.2 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科病房医院感染临床特征、分布特点,探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09年12月儿科病房的普通内科、普通外科、康复病区及ICU医院感染的分布特点、临床特征。结果全年儿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95%,普通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89.35%;且临床诊断以病毒感染为主;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发病率越高;医院感染高峰以高温夏季为主。结论儿科病房医院感染以病毒感染为主,儿科普通病房医院感染与患儿家长关系密切,缩短住院时间、限制患儿家长等陪护人员的数量,并进行规范管理、防止陪护人员造成的交叉感染,有助于减少儿科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儿科病房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9月-2014年6月儿科病房2 98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患儿基础疾病构成、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等。结果共7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4%;感染部位包括下呼吸道、泌尿道、上呼吸道、胃肠道、皮肤软组织和口腔,分别占40.3%、20.8%、15.3%、11.1%、8.3%和4.2%;基础疾病包括呼吸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肾脏疾病、胃肠道疾病和其他,分别占52.8%、20.8%、12.5%、8.3%和5.6%;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8.0%,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占28.7%,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13.3%,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泌尿道感染的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属,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胃肠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溶血性葡萄球菌。结论儿科病房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为降低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率,提高医院感染治疗效果,应做好预防感染措施,加强感染病原菌监测,掌握病原菌动态,提出针对性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7.
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少医院感染 ,提高儿科医疗质量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1  合理布局当今时代 ,人们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 ,孩子又是宝中之宝 ,为达到患儿家属的满意 ,防止交叉感染 ,我们对儿科病房的布局合理安排 ,即 :感染病室、非感染病室、新生儿病区、早产儿病室。新生儿尽量住单间 ,早产儿必须住单间。2  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2 .1 严格无菌操作 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防止交叉感染 ,避免造成患者医源性疾病。据有关文献报道 :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 0 .0 0 0 0 4ml血就可以使…  相似文献   

8.
综合医院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分析综合医院儿科病房医院感染临床特征,探讨防治医院感染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儿科医院感染的疾病特点、临床特征及与医院感染发病率相关的因素.结果 儿科病房医院感染以发热、呕吐、腹泻等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为主,分别占60.00%、32.00%;临床判断以病毒感染为主占67.00%;年龄以1个月~3岁最易发生医院感染,占所有医院感染病例的68.37%;发病高峰以冬春季节为主,占61.00%,且陪护人员患病易导致患儿发生交叉感染(64.00%);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发病率越高.结论 儿科病房医院感染以病毒感染所致常见病为主,缩短住院时间、分类收治、避免接触感染及防止陪护人员交叉感染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医院感染管理科加强了对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管理,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使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率从1998年2.6%下降到2006年0.9%。其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儿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了解儿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方法对医院近3年住院患者60 618例采取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 结果发生医院感染2 397例,平均医院感染发生率3.95%;感染例次2 487例,平均感染例次率4.10%;感染的主要部位是呼吸道,其次为胃肠道;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 结论开展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明确儿科患者的感染因素可降低儿童的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ICU医院感染的现状,探讨医院感染控制对策,为更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调查结合回顾性调查ICU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监测期间共发生医院感染191例、361例次,医院感染率33.81%、例次感染率63.89%,患者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泌尿道、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和血液,分别占48.20%、29.09%、8.03%、8.03%;191例医院感染中气管切开168例占87.96%,呼吸机使用165例占86.39%,泌尿道插管117例占61.26%.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高,危险因素多,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与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有效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9月医院206例早产儿临床资料.结果 206例早产儿中有6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9.6%;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其次为消化道;医院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由少到多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胎龄<33周早产儿的感染率36.8%高于胎龄≥33周的24.4%,出生体重<1500 g、窒息、住院≥1周早产儿的感染率均高于体重≥1500 g、未窒息、住院<1周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出生体重、胎龄、窒息和住院天数等因素相关,积极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有效治疗与护理,提高医护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是减少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医院放射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现状和感染因素,针对性提出相应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6年2月-2010年2月放射介入手术医院感染病例168例;对采取预防控制干预措施前(2006年1月-2008年1月)、后(2008年2月-2010年2月)医院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干预前放射介入手术室发生106例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9.4%,其原因主要与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认知不足有关,占44.4%,其次为医院感染监测及管理制度缺陷,占33.0%、22.6%与手术室布局不合理有关;干预后感染率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手术室是医院感染高发区域;介入手术室布局、医院感染监测与管理制度的执行、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良好认识、感染控制措施的认真落实是控制放射介入手术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预防和控制口腔科门诊中的医院感染.方法 探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因素,积极采取措施.结果 经过净化环境、加强消毒、规范操作、严密防护、丰富知识、转变观念、合理布局、更新设备、落实制度及加强监管,口腔科门诊的医护技安全和诊疗质量得到了保障.结论 完善的措施能预防和控制口腔科门诊中的医院感染,保障医患双方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精神科病房医院感染现状,探讨其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精神科病房住院治疗2 071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记录和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所住病区、住院天数,参照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卡内容分析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病例资料。结果 2 071例精神科病房住院患者感染发生率为4.10%。女性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比男性患者高;开放病区内患者发生概率相对低于封闭病房内患者;住院时间<30d患者发生率比住院时间≥30d患者高,上述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患者其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以及泌尿系统感染;医院感染发生时间以2~4月份为主;85例患者共分离出122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2.3%。结论精神科病房内医院感染依旧不容乐观,精神科医院感染的有关管理工作难度较大,针对精神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采取防控措施有助于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采取管理对策,以降低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儿科新生儿病房收治的2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段分为两组,对照组为2011年3月-2012年3月住院的140例新生儿,实施常规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观察组为2012年3月-2013年3月住院的120例新生儿,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医院儿科病房实际情况,修定并加强相应的管理措施,调查并统计两组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分析其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对照组发生医院感染15例、22例次,感染率10.71%、例次感染率15.71%,观察组发生医院感染5例、7例次,感染率4.17%、例次感染率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均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分别占9.29%和3.33%。结论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要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者的责任心及培训,强化新生儿的基础护理,严格把关医务人员的个人卫生及病房、环境、物品的消毒,对感染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病房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妇产科患者发生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相关对策,为控制和预防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7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对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后进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786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3例,感染率5.47%,感染部位以泌尿道为主,占27.91%,其次为腹部切口、阴道、呼吸道、皮肤黏膜,分别占23.26%、16.28%、13.95%、11.63%;单因素分析发现医院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术后留置导管时间、手术方式、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因素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3.812,P=0.037)、侵入性操作(OR=2.547,P=0.012)、手术时间(OR=2.804,P=0.041)和合并基础疾病(OR=3.758,P=0.023)是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妇产科术后医院感染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生率较高,应根据相应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诊疗措施,密切监测高龄患者,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监测某三甲医院儿科病房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其感染特点,提出预防控制策略,以降低儿科病房的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儿科病区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各年龄段,每年作比较,根据感染率及感染部位等分析其发展趋势及感染特点,并针对原因研究应对策略,提出重点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2010-2012年儿科病区医院感染总感染率分别为4.08%、3.13%、2.22%,呈逐年下降趋势;302例医院感染患儿中,0~28d新生儿168例占55.63%,1月龄~1岁95例占31.46%,1~3岁32例占10.60%,>3岁7例占2.32%;0~28d新生儿以血流感染和呼吸道感染为主;1月龄~1岁婴儿则以消化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为主;1~3岁幼儿以呼吸道感染及消化道感染为主;>3岁儿童医院感染率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加强儿科病房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医护人员管理及患儿家属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和宣传,重点加强早产儿及<1岁婴儿基础护理,早诊断、早隔离,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使用,定期监测病菌,可降低儿科病区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综合性医院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特点,探讨感染相关因素,为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5年9月医院儿科病房2 000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发生感染患儿临床特点,分析其危险因素,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000例住院患儿中发生感染56例,感染率为2.80%;共检出病原菌72株,革兰阳性菌16株占22.2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占9.72%,肺炎链球菌4株,占5.56%;革兰阴性菌56株占77.78%,其中大肠埃希菌21株占29.17%,肺炎克雷伯菌17株占23.61%;住院时间、年龄、抗菌药物使用和气管插管等感染率有所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OR=1.58,95%CI=1.23~1.84)、住院时间(OR=4.14,95%CI=2.14~6.22)、抗菌药物使用(OR=1.87,95%CI=1.45~2.31)和气管插管(OR=2.14,95%CI=1.88~2.42)是影响儿科病房感染的独立因素。结论综合性医院儿科病房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年龄、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和气管插管是感染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应采取预防感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