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琳 《现代保健》2010,(3):109-110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现在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手术后可以提高患者的牛活质量,通过手术后严密的监护,可以减少和预防各种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笔者所在科室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行CABG 66例,现将冠状动脉搭桥罔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观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00例,根据是否存在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82例、非感染组118例。收集两组病历资料,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史、慢性支气管炎史、低蛋白血症史)、脑出血部位、格拉斯哥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使用呼吸机、鼻饲、吸痰、持续颅内高压、假性延髓性麻痹。对感染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感染组有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史、慢性支气管炎史、低蛋白血症史、脑出血部位(脑室)、使用呼吸机、鼻饲、吸痰、持续颅内高压、假性延髓性麻痹的比例(54.88%、10.98%、24.39%、15.85%、8.54%、43.90%、26.83%、29.27%、65.85%、31.71%、26.83%)高于未感染组(37.29%、2.54%、11.86%、3.39%、0.85%、23.73%、10.17%、15.25%、50.85%、17.80%、13.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经护理干预3个月后,病情均稳定,无一例发生呛咳,病情好转78例,死亡4例。结论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有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史、慢性支气管炎史、低蛋白血症史、脑出血部位(脑室)、使用呼吸机、鼻饲、吸痰、持续颅内高压、假性延髓性麻痹;护理干预对控制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术后死亡率的高低 ,除手术因素外 ,整个围术期处理是否得当至关重要。而麻醉体外循环期间的平稳与否也是影响死亡率的重要因素。CABG对于麻醉要求较高。因其监测项目多 ,操作复杂 ,用药种类繁多 ,尤其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更应灵活掌握其种类和剂量。作者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修期间 ,直接参与了 18例CABG手术的麻醉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8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病人 ,其中男 15例 ,女 3例。年龄 (52 5± 5 2 )岁 ,体重 (70 2±7 8)kg。病史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防机器人心脏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医院心血管外科应用da Vinci S机器人系统行机器人心脏手术治疗的1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3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系统、改良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低氧血症、痰痂形成和误吸例数的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低氧血症、痰痂形成和误吸的发生率分别为1.20%、3.61%、3.61%、2.41%,对照组分别为9.64%、13.25%、15.66%、14.46%,经比较试验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4.1±3.4)d,明显少于对照组(20.1±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防止和减少机器人心脏手术患者肺部感染、低氧血症、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NCU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神经外科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对经过单因素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后,发现排痰不畅及误吸、意识障碍、长期使用激素和抗生素、侵入性操作、肺部原发病及营养不良是神经外科合并肺部感染疾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5、6.049、7.123、7.122、9.120、8.234,P﹤0.05)。在100例患者中,经过护理后,67例患者治愈,3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33.3%。结论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适当措施,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采取消毒隔离、胸部理疗等方式,均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为降低此类患者肺部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对8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预防肺部感染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并以既往的4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比较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后,8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护理中,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7,(3):419-420
目的分析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 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行气管切开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ICU住院时间和护理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ICU气管切开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ICU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管理体会。方法 麻醉前用药为吗啡0 15mg/kg ,东莨菪碱0 3mg。病人入室后面罩吸氧,行心电图Ⅱ/V5导联、MAP、CVP及血气、体温、SpO2 监测。以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胺作麻醉诱导,用药原则为间断、缓慢给药。术中用异氟醚、芬太尼、异丙酚、间断予维库溴胺维持。手术开始后给予硝酸甘油0 5~2 μg/kg/min。术中以艾司洛尔辅助控制心率,据血流动力学变化予苯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硝酸甘油/硝普钠维持MAP稳定。及时补充血容量和电解质。结果 5 2例病人在非体外循环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过程心率维持在70次/分左右,MAP维持在6 0mmHg左右。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为2 0±1 1h。5例患者因术中出现顽固性心律失常而紧急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原则是维持心肌氧供平衡。麻醉管理关键在于控制心率、适当减低心肌收缩幅度,维持冠状动脉灌注压、保持血流动力血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策略。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卫生院收治的2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抗生素药物种类、有无侵入性操作、血糖水平和住院时间等,分析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高危因素制定护理干预策略。结果 250例糖尿病患者中15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00%;呼吸系统感染所占比例最高,为40.00%;泌尿系统次之,为33.33%。发生感染者年龄≥60岁、抗生素药物种类>2种、有侵入性操作、血糖水平≥7.0 mmol/L、住院时间≥15 d比例均高于未发生感染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性别和病程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OR=17.635,95%CI 2.282~136.304)、抗生素药物种类>2种(OR=11.685,95%CI 2.575~53.021)、有侵入性操作(OR=4.104,95%CI 1.356~12.422)、血糖水平≥7....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救治的脑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在治疗同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治疗同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的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χ~2=5.231,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有有统计学的意义(t=6.336,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医院感染监控系统3年10所医院CABG目标性监测数据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CABG手术监测9375例,发生医院感染241例、293例次,感染率为2.57%、例次感染率为3.13%;医院感染首位为下呼吸道感染,其次为手术部位感染(SSI);CABG感染病例平均住院天数延长19.85 d,高于北京市同期其他清洁手术医院感染导致的住院日增加;年龄>50岁、住院>10 d、手术时间>3 h的患者为医院感染高危人群.结论 CABG成败关键之一是医院感染控制,在术后肺炎、SSI、血液感染等医院感染控制中,仍有很多环节需要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5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方法记录并分析56例患者在吻合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对角支和左回旋支等不同靶血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HR、HR与收缩压乘积(RPP)、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以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情况。结果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中吻合各冠状动脉分支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主要表现为MAP、CO下降,CVP上升,尤以吻合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时变化明显,MAP的基础值、吻合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时分别为(82.0±11.7)mmHg(1mmHg=0.133kPa)、(60.1±11.5)mmHg和(58.4±12.1)mmHg,c0分别为(4.2±1.2)L/min、(3.1±0.7)L/min和(3.2±0.6)L/min,CVP分别为(5.6±2.6)cmH2O(1cmH2O=0.098kPa)、(9.6±4.4)cmH2O和(9.2±3.6)cmH2O。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吻合各冠状动脉分支时尤其是在吻合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时,常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波动,经过恰当处理均能保持血流动力学情况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5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记录并分析56例患者在吻合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对角支和左回旋支等不同靶血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HR、HR与收缩压乘积(RPP)、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以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中吻合各冠状动脉分支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主要表现为MAP、CO下降,CVP上升,尤以吻合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时变化明显,MAP的基础值、吻合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时分别为(82.0±11.7)mm Hg(1mm Hg=0.133 kPa)、(60.1±11.5)mm Hg和(58.4±12.1 mm Hg,CO分别为(4.2±1.2)Umin、(3.1±0.7)L/min和(3.2±0.6)L/min,CVP分别为(5.6±2.6)cm H2O(1 cm H2O=0.098 kPa)、(9.6±4.4)cm H2O和(9.2±3.6)cm H2O.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吻合各冠状动脉分支时尤其是在吻合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时,常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波动,经过恰当处理均能保持血流动力学情况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结果及分析。方法对27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应用体外循环(ONCABG)63例,非体外循环(OPCABG)20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6例,室壁瘤15例;多支病变188例,二支病变61,左主干病变21例:合并糖尿病86例,高血压91例,瓣膜病32例,均于术中同期手术处理。结果手术平均每例搭桥3.16支,术后需用IABP支持治疗8例,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早期死亡1例;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CABG手术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高龄、多支病变、陈旧心梗并发症及心功能较差的患者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拔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明显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优于常规护理,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规律,明确感染高发部位、主要病原菌,并对术后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9年3月-2011年4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875例接受CABG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75例接受CABG手术的患者中,89例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7%,术后下呼吸道感染43例,感染率为2.3%,手术切口1感染21例,感染率为1.1%,上呼吸道感染17例,感染率为0.9%;共检出54株病原菌,检出率为60.7%,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阴沟肠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2.2%、18.5%、9.3%、9.3%;术后临床感染与高龄、糖尿病、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延长以及第二季度手术显著相关.结论 接受CABG患者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概率较高,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与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有效控制高危因素将是降低CABG术后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北京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感染情况,分析CABG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环节,更好地控制感染,降低病死率.方法 北京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组织本市多中心进行CABG目标性监测.结果 调查2008-2010年3年CABG手术9375例,检出病原菌249株,检出率为2.66%,其中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假丝酵母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位居前5位,分别占27.31%、12.45%、9.64%、8.43%、8.43%.结论 对CABG术后感染,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参考统计信息,采取针对措施,加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预防控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切口感染的状况,以期能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108例冠脉旁路移植术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分析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类型,并分析冠脉旁路移植术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08例冠脉旁路移植术合并糖尿病患者中,9例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8.33%;共分离出病原菌1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株占52.94%,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6株占35.29%,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2株占11.76%;高龄、高BMI、糖尿病病程长、空腹血糖低、糖尿病治疗状态不佳、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体外循环时间长、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短、住院天数长为冠脉旁路移植术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脉旁路移植术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应对高龄、高BMI、糖尿病病程长、空腹血糖低、糖尿病治疗状态不佳、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体外循环时间长、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短、住院天数长的患者加强干预,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颈动脉狭窄患者行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脑血管意外的差异。方法选择100例颈动脉狭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体外循环组44例,非体外循环组56例,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早期(术后48h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结果体外循环组8例(18.2%)患者发生了术后早期脑血管意外,其中1例(2.3%)发生脑梗死;7例(15.9%)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没有脑出血病例。非体外循环组术后早期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低于体外循环组[5.4%(3/56)比18.2%(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1,P=0.042)。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减少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早期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meanings of heart disease experienc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rehabilitation post-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surgery. METHODS:Ethnographic study carried out between 2003 and 2005 in the city Goiania, Central-West Brazil. Direct observa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in 11 patients undergoing rehabilitation pos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surgery. Using an interpretative anthropology approach, data were gathered in narrative documents and analyzed through the identification of units of meanings and thematic groups. RESULTS:Disease-related meanings included heart disease realization, triggered feelings, formulated explanations, surgery acceptance and post-surgery life. Heart disease experience was understood as a biographic rupture, a situation between life and death, disability, loss of autonomy, inability to work. The meanings, analytically constructed, followed a logic that articulated common sense, religion and fragments of medical discours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 and surgery. CONCLUSIONS: The study results showed that heart disease and surgery experience mark a rupture in the patient's lifestyle, work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health-disease process. The disease experience approach contributes to transcend the limits of a medical model based on disease, its symptoms and causes, and characterized by a biomed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health-disease process focused on biological and/or psychological malfunctio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