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评价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和有效性。方法:1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束这患者,采用下位法或中位法消融慢径。结论:RFA治疗AVNRT效果佳,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依据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冠状窦口向上扩张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探讨于冠状窦口 周围射频消融治疗AVNRT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5例AVNRT患者在进行系统心内电生理检查后,进行 射频消融。此15例病人靶点均选在冠状窦口附近,其中窦口上缘12例,偏侧缘2例,近下缘1例。电位示小A大 V,功率 15~ 30W,平均放电时间为(72.0± 16.8)s。结果 12例一次放电成功,2例放电两次成功, 1例三次就位放 电成功。其中9例出现交界性早搏,3例出现短暂交界性心律,3例无任何心律异常改变,无1例出现一过性或永久 性房室传导阻滞。随访3个月~1.5年均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选择冠状窦口上缘行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对 AVNRT患者具有较佳的临床效果和较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明显跳跃现象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本质特点及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的手术终点。 方法:对11 例无明显跳跃现象的AVNRT进行常规的慢径路RFCA治疗,并比较分析手术前后各项心电生理参数。 结果:慢径消融后,代表慢径的平滑的房室结功能曲线的“尾部”消失;房室结有效不应期从(269±37)m s增至(338±31)m s(P< 0.01)。A-Hm ax从(267±26)缩短至(201±67)m s(P< 0.01)。 结论:手术后,平滑的房室结功能曲线的尾部消失,是慢径阻断的可靠指标,可作为RFCA手术终点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成功率高,但仍有部分病例复发c近年来我院使用RFCA治疗室*性心动过速32例,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8例。复发3例。现将复发病例分析讨论如下。l资料和方法一二股资料32例行RFCA,男12例。女20例,平均年龄(42土13,18~70)y。其中18例为AVRT复发3例,均为女件(平均年龄26.3y)。18例中左侧显性旁道4例、隐匿性旁道2例。右侧显性旁道9例、隐匿性旁道3例。复发3例中右侧显性旁道2例,左侧显性旁道1例。本组病例均无器质性心脏病。方法RFCA左侧旁道在Th尖瓣瓣环心室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中、下位法慢径消融不同疗效,及术中、术后发生AVB的差异。方法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中、下位法慢径消融,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放电次数、放电部位更换次数、X线曝光时间、慢径残留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中位法与下位法从手术操作时间(38±10 vs 50.0±8.3 min)、放电次数(3±2vs 6±3)、放电部位更换次数(2.8±1.1 vs 6.5±2.6)、X线曝光时间(13.0±9.4 vs 31.0±7.6 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径残留率(6.25%vs20%)和AVB发生率(12.5%vs7.5%)中位法与下位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径残留者与慢径阻断者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5.9,P<0.01)。结论中位法消融操作简单,耗时短,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与下位法相似,是慢径消融的安全有效方法。慢径残留者复发率高于慢径阻断者,阻断慢径是理想的消融终点。 相似文献
7.
用导管射频消融慢径路改良房室结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5例,其中慢快型44例,慢慢型1例,44例慢径消融成功,1例心动过速诱发“窗口”缩小,成功率91.1%,无并发症,随访2~8月均无复发,认为射频消融慢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室上速的常见类型。近年来由于采用了射频消融方法治疗AVNRT,使得AVNRT的治疗获得了明显改观。本文仅对AVNRT的电生理特性、导管消融治疗的技术和房室传导阻滞的预防作一文献综述。1 AVNRT的电生理特征AVNRT的最常见类型是慢—快型即慢经前传快经逆传形成的,这种类型约占全部AVNRT的病例近90%。因为心房和心室激动几乎同时发生,这种类型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是以P波或看不到或出现在QRS复合波的终末部分。极少情况P波出现QRS波前。用心内电生理记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本文报道射频消融(RECA)治疗2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经验和结果,并对AVNRT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治疗AVNRT的方法学进行探讨。方法:本研究男性10例,女性13例,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慢-快型AVNRT者21例,快-慢AVNRT者2例。均在DSA下采用下位法消融慢征,以放民初始出现交界区性心律失作为成功靶点标志以人电刺激加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不能再诱发出AVNRT作为其RF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射频消融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83例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所有病例均经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AVNRT后,再分为A组:慢快型、B组:快慢型、C组:慢慢型三型,以中下位法结合电解剖法行射频消融术,统计总的和三组的消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复发率等。
结果:射频消融术治疗AVNRT总的成功率99.4%,并发症发生率2.27% ,复发率1.45%,无死亡病例。慢快型、慢慢型、快慢型三型一次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快慢型、慢慢型较慢快型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总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但快慢型、慢慢型较慢快型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为高,须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13.
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94例患者经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引起术中24例及术后5例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原因。方法:作者对94例AVNRT患者进行RFCA术,采用时间、能量、功率递增法,比较在解剖消融部位上、中、下区及腔内消融靶点图心房/心室(A/V)波比值、H值与AVB的关系。结果:在解剖消融部位,随着消融部位的抬高,其发生AVB的危险性增加。从腔内消融靶点图上看:①随着A/V波比值或H值增大,其发生AVB危险性亦随之增大。②若A/V波比值及H值两者同时增大,则危险性最大。结论:RFCA治疗AVNRT患者,当采用中、下位法标记选择腔内靶点,图A波为多峰、A/V波为0.1~0.25、无H波或H波≤(0.02±0.03)mV时,进行RFCA是非常重要的,它可大大减少AVB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6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9例顽固性AVNRT的心电生理特性及临床特点,探讨治疗顽固性AVNRT安全、有效的消融策略。方法:对AVNRT患者,常规取下位法消融,若无效,可逐渐将大头消融电极上移,选择在希氏(H is)束与冠状静脉窦口(CSO)中点或稍上方,甚至带小H波放电,消融中在X线下严密观察大头电极是否移动,以防误蚀H is束;对房室结双径路(AVNDP)合并房室旁路(AVAP)者。我们均先消融AVAP后再消融AVNDP。结果:普通组68例为单一慢-快型AVNRT,顽固组9例AVNRT中,2例分别合并隐匿性左后间隔AVAP和右侧隐匿性AVAP,1例房室结三径路。结论:对顽固性AVNRT的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应特别强调将X线解剖部位与腔内局部心内膜电图结合起来判断,选择安全有效的靶点图应为小心房(A)波大心室(V)波,A波碎裂,且A波宽度≥68m s,A/V比为0.1~0.25,无H波或H波≤(0.02±0.03)mV。若采用下位法、中位法消融无效,可采用在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方法,以避免在上位法消融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射频消融术后的电生理改变及不同手术终点与复发率的关系。 方法:本组56 例AVNRT患者慢径消融前、后作各项电生理参数测定,并随访观察远期疗效。 结果:38 例慢径消失者(A组)无一例复发,残存慢径12 例(B组)有一例复发(8.33% ),残存慢径有1~2 个心房回波者6例(C组)有2例复发(33.3% )。53 例无复发者消融前后的房室束最大值(A-Hm ax )分别为(280±27)和(196±56)m s(P<0.01),快径不应期分别为(330±44)和(287±31)m s(P< 0.01)。而3 例复发者消融前、后的A-Hm ax分别为(287±31)和(262±38)m s(P> 0.05),快径不应期分别为(324±38)和(313±28)m s(P> 0.05)。 结论:AVNRT的复发与慢径残存和A-Hm ax 及快径不应期无明显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研究和评价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房室结返型心动过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病例来源于1993年4月至1997年4月在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心动过速病人,共28例,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12至67岁,患者均经心电生理盐证实后行射频导管消融。结果:所有患者经射频导管消融后均获成功,随访3~6个月无1例复发,1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射频过程中出现交界性心律并逐渐减少是成功的征象,消融治疗房室 相似文献
17.
70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总结射频消融术治疗702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所有病例均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后,以中、下位法行射频消融,结合影像学和腔内电图确定靶点。结果本组射频消融成功率99.6%,复发率1.0%,并发症发生率1.3%,无死亡病例。结论射频消融治疗AVNRT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以中位法消融、延长单次有效放电时间、消融后房室结不应期延长且达到慢径消失,可有效提高AVNRT的消融成功率,且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寻找有效靶点,细致操作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心房起搏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一种常见的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技术已成为治疗AVNRT的首选方法.文中探讨经射频消融治疗普通型与顽固型AVNRT引起术中暂时性房室传导阻滞(AVB)16例(20.8%)及永久性AVB 2例(2.6%)的原因. 方法:对77例AVNRT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术中采用时间、能量、功率递增法,消融部位常规取下位法,若无效,则将大头导管逐渐向上移动,选择在中位或上位消融,比较不同解剖消融部位、腔内消融靶点图心房/心室(A/V)波比值、H值与AVB的关系. 结果:①普通组,随着解剖消融部位的抬高、腔内消融靶点图A/V波比值或H值的增大,其发生AVB的危险性亦随之增大(P<0.05);若A/V比值、H值同时增大,则危险性最大(P<O.01).②顽固组,其解剖消融部位及A/V比值、H值与AVB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射频中采用时间、能量、功率递增法,易使短暂性AVB逆转.普通组在中、下位消融,选择靶点图为小A波大V波,A波呈多峰状,A/V比≤0.45±0.37,无H波或H≤0.003±0.01 mV,可大大减少AVB的发生;对顽固型AVNRT尤伴有冠状静脉窦口畸形、扩大的患者,即使在下位消融,仍存在AVB危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讨房室结双径路不同电生理传导现象的本质。 方法根据房室结双径路的不同电生理传导现象,将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分为曲线平滑型(A组)和曲线中断型(B组),并在射频消融慢径路前后对各项电生理参数进行比较分析,以观察房室结功能曲线的变化。 结果A组消融慢径后,房室结有效不应期从(268±36)ms增至(336±32)ms(P<0.01),心房起搏时最长,AH从(266±24)ms减至(196±66)ms(P<0.01);B组消融后,房室结有效不应期从(279±42)ms增至(346±48)ms(P<0.01),心房起搏时最长,AH从(291±32)ms减至(192±54)ms(P<0.01)。 结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平滑曲线的实质也是由快径和慢径两种成分组成,消融慢径后,可使曲线的“尾部”消失,这对射频消融慢径终点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