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心律失常分布及发生的原因。方法:对231例病人进行心肌酶、病毒抗体、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脏三位片等检查。结果:窦性心律失常42例(34.1%),异位心律失常189例,其中以期前收缩最常见,而房性期前收缩占首位(50.8%)。心律失常民生的原因中以心肌炎占首位(58.0%)。结论:加强对小儿心肌炎的防治是减少心律失常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动态心电图因其经济、方便、准确,大大提高了心律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动态心电图改变特点并作以分析,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40例经临床诊断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分析其特点。结果:本组40例均检测出均有心电图改变,各种心律失常37例,占发病率的92.5%,在心律失常中,以过早搏动最常见,有24例,占64.9%;仅有ST段、T波改变12例,占发病率的30%;移位心动过速4例,占10%;传导阻滞12例,占30%;室性心律失常5例,占12.5%;发生低电压13例,占32.5%。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能提高心肌患儿心律失常检出率,可以监测到普通心电图难以观察到的心电变化,对临床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郑海滨 《当代医学》2013,(9):147-148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改变及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5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特点,并与心肌酶进行比较。结果 45例患者中,有心电图改变35例,其中包括室性期前收缩16例,房性期前收缩12例,窦性心动过速5例,其他2例。心电图检查阳性率(77.78%)与心肌酶检查阳性率(55.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多合并有心律失常,使用心电图检出率较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12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动态心电图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的特点。[方法]对120例患儿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20例患儿动态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心律失常最多见,共110例,占91.7%;心肌复极改变50例,占41.7%;传导阻滞30例,占25.0%;异常Q波4例,占3.3%。24 h内,同一患儿表现2种以上心电图改变78例,占65.0%等。[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动态心电图改变的比例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心律失常、心肌复极改变和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5.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96例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曼莉  李雪胜 《吉林医学》2010,31(9):1201-1202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对96例经过临床诊断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对其结果加以分析。结果: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多有心电变化,心律失常较常见,动态心电图更易发现心电变化。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临床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及指导临床用药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孙华 《吉林医学》2011,32(26):5428-542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价值。方法:对132例VMC患儿的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比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结果异常111例,常规心电图异常61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提高VMC患儿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对小儿VMC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24h监测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1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或疑似病毒性心肌炎的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心电图正常的32例中,动态心电图检出各种心律失常23例。常规心电图检出的一过性或潜在性严重的心律失常4例,动态心电图检出23例。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提高心肌炎患儿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对心律失常可作定性分析,并可检出一过性或潜在性严重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电图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8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82例中心肌酶谱阳性率为52.4%,超声心动图阳性率为41.5%,心电图阳性率为86.6%,其中心律失常最常见,且以室性早搏占首位(31.7%);其次为ST-T改变(29.3%).结论 前两种检查结果与心电图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心电图是筛查、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指标,并可作为治疗过程中随访手段.对有多源、频发室性早搏或短阵室速出现,往往与病情严重程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小儿可疑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小儿可疑病毒性心肌炎的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心电图正常的36例中,动态心电图检出各种心律失常24例,而常规心电图异常的32例中排除器质性病变的有6例。结论动态心电图不仅可提高心肌炎患儿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对心律失常可作定性分析,也可排除器质性病变,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动态心电图(DCG)及常规心电图(ECG)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阳性率及对各类型心律失常的诊断结果。结果:DCG诊断心律失常阳性率为91.11%,高于ECG诊断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G对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房室传导阻滞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均高于ECG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且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等优点,能够为心律失常的疾病诊断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世琼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4):2944-2945
目的:观察心悸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心悸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其中女性132例,男性88例,年龄15~60(46.6±20.48)岁,均为阵发性心悸就诊的患者。结果:(1)220例患者DCG检查发现各种心律失常202例,检出率91.82%,其中室性期前收缩(PVS)178例,房性期前收缩(PAS)202例,交接性期前收缩(PJS)5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11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11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阵发心房颤动1例,部分患者有2种以上心律失常合并存在。(2)心悸发作即刻DCG记录到各种心律失常128例,占全部病例的58.18%,男性76例(占59.38%),女性52例(占40.63%),心悸发作时检出率女性明显低于男性。(3)220例ECG检查发现各种心律失常30例,检出率13.64%。结论:心悸的发生与心律失常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24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结果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者226例(90.8%),其中伴有S-T段、T波改变者65例,仅有S-T段、T波改变者23例(9.2%)。在心律失常中过早搏动162例;异位性心动过速及房室颤动23例;传导阻滞67例;窦性心律失常32例。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动态心电图改变以各种心律失常最常见,部分病例可仅有S-T段、T波改变;动态心电图改变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依据;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和(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显著的S-T段、T波改变多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动态心电图及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62例该病患儿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护和超声心动图检测EF,FS,CI,并对出现期前收缩患儿做了对比性观察,结果 心律失常乃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最常见的心电异常,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46/62)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30/62)并且能发现常规心电图难以发现的复杂心律失常,24h心脏早搏〉14400次者较24h早搏〈14400次者左心功能明显受  相似文献   

14.
过早搏动(简称早搏),又称期前收缩或期外收缩,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心律失常,约占小儿心律失常的37.7%.综合文献报道,早搏的检出率,常规心电图检查,学龄健康儿为0.8%~2.2%,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率为18%~50%.  相似文献   

15.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特点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梅朵 《海南医学》2003,14(9):23-24
目的 为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57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检出各类心律失常及异常ST-T改变。室性早搏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占所有心律失常的42%。结论 DCG监测对VMC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对有晕厥史,而常规ECG正常者有明确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发生率较高,尤以难治性室性期前收缩多见,故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问题一直是心律失常治疗中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我院对40例难治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采用普罗帕酮以及普罗帕酮和极化液联合治疗并进行观察对比,发现普罗帕酮联合极化液治疗难治性室性期前收缩安全,疗效较好。现报告结果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 象40例难治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55±19)岁,其中冠心病1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扩张性心肌病4例,心肌炎2例,原因未明4例。室性期前收缩均由心电图确诊,且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6例冠心病患者,分别给予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对于成对房性/室性期前收缩,房性/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及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对于早发房性/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及室速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82.29%)高于常规心电图(6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检出率,能够更准确地监测患者心电信号的变化,在心律失常检测中具有重要价值,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常规与动态心电图在小儿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小儿心率失常患者中选取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的检查方法诊断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低,并对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传导阻滞等方面的检出率明显比常规心电图组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和非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小儿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诊断中的价值更高,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诊断依据,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规范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8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且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效果等进行观察。结果:采用综合治疗后本组8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治愈70例(81.4%)、有效14例(16.3%)、无效2例(2.3%),总有效率97.7%。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一般治疗效果较满意,但是临床上不易被认识,应仔细做心脏体检,心脏听诊发现异常者及时做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做心脏彩超、心肌酶谱检查,对重症者及时发现、监护和抢救,并防治并发症,早期明确诊断与积极综合治疗对其预后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与心律失常关系,提高对老年心律失常原因的认识.方法 分析12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检查而确诊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全部患者首先根据病史、系统体格检查、心电图、24h 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资料完全排除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其他继发性心脏瓣膜病.结果 120例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共发生心律失常者92例,发生率为76.7%;心律失常类型发生前三位分别为室上性心律失常(50.0%)、传导阻滞(26.1%)、室性心律失常(14.1%).结论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有关,其病变心肌的扩张、钙化涉及传导系统是老年心律失常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