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是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一般认为,血清IgE异常增高是哮喘的重要特征。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在哮喘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在观察了哮喘患儿发作期、缓解期IL-4、IL-13水平的变化,探讨了IL-4、IL-13在哮喘患儿发病机制中的  相似文献   

2.
哮喘患儿IL-12和IL-13水平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美卿  魏芬生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0):1349-1350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多种炎性细胞和炎症因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近年的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各种因子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患儿体内Th1型细胞因子分泌不足,啦型细胞因子产生增加,进而导致IgE合成增加。已确认IL-12和IL-13是与哮喘有关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哮喘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是过敏性哮喘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近年来国内外诸多研究发现 Th1/Th2平衡失调以及细胞因子都在过敏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讨细胞因子在过敏性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检测6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及52例健康人外周血中IFN-γ、IL-18、IL-4和IL-13的表达,作分析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儿童的IL-2(白细胞介素-2)、γ-IFN(γ-干扰素)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6例哮喘儿童(观察组)及29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γ-IFN水平。结果支气管哮喘儿童IL-2、γ-IF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儿童IL-2、γ-IFN水平低下,IL-2、γ-IFN低下可能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哮喘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梁红  谭平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11):1350-1352
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哮喘发病机制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同时期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IL-4、IL-12和IgE)水平的变化,研究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机制。为临床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众多的研究表明,免疫因素尤其是细胞免疫异常可能是丙型肝炎发病的重要机制,而且细胞因子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材料已证明细胞因子与肝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对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肿瘤血管的新生、转移等均有一定影响。本文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联合分析法检测急、慢性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IL-1,IL-6,IL-8及TNF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IL-4、IL-12、IL-13在哮喘小鼠模型致敏和激发的不同时期的浓度变化,进一步探究哮喘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以卵白蛋白致敏法制备小鼠哮喘模型,将55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1组,每组5只,即正常对照组(N)、刺激(S)I-Ⅳ组、激发(C)Ⅰ-Ⅵ组。所有小鼠均予0.01%卵白蛋白(OVA)和2%Al(OH)3各0.1ml腹腔注射以致敏,注射两次者为刺激Ⅰ组,三次者为刺激Ⅱ组,四次者为刺激Ⅲ组,五次者为刺激Ⅳ组。激发组小鼠在刺激五次后予5%OVA雾化吸入,连续吸入激发7d者为激发Ⅰ组,11d者为激发Ⅱ组,15d者为激发Ⅲ组,19d者为激发Ⅳ组,23d者为激发Ⅴ组,27d者为激发Ⅵ组。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进行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L-4、IL-12、IL-13浓度。结果激发组小鼠肺泡灌洗液IL-4和IL-13水平比刺激组高,IL-12水平比刺激组低,且随雾化吸入5%OVA的激发次数增加,IL-4、IL-13水平逐渐升高,IL-12水平逐渐降低。刺激组小鼠,IL-12水平从刺激Ⅰ组开始明显降低,IL-13和IL-4水平从刺激Ⅱ组开始明显升高。IL-4与IL-13呈显著正相关(r=0.968),IL-12与IL-4显著负相关(r=-0.771),IL-12与IL-13显著负相关(r=-0.856)。结论 IL-12水平在致敏过程中首先降低。随着继续刺激,IL-13水平开始显著增高,并伴随炎症细胞在肺部浸润增多,IL-4水平缓慢增高。这些细胞因子在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各自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从而为研究哮喘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心肌炎小儿血清IL-2、IL-4、IL-6浓度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桂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1):1608-1609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引起的以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性炎症等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在小儿中发病率较高,并呈上升趋势,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严重危害小儿的健康。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与病毒感染后直接作用于心脏及病毒感染后的免疫损伤有关。本文检测了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白介素IL-2(IL-2)、白介素IL-4(IL-4)、白介素IL-6(IL-6)的浓度。探讨细胞因子在病毒性心肌炎时对机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研究表明人,T淋巴细胞对梅毒螺旋体(TP)的免疫反应极为重要,细胞因子在梅毒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我们采用ELISA法测定22例二期梅毒患者血清中IL-2、IL-10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在梅毒预后判断中的作用,现报道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癫痫患儿血清IL-2、IL-6和TNF-α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血清中IL-2、IL-6和TNF-α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6例癫痫患儿及24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IL-2、IL-6和TNF-α水平。结果:癫痫患儿血清IL-2、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癫痫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细胞因子IL-2、IL-6和TNF-α与癫痫患儿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甲亢病是一种涉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紊乱的自身免疫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免疫调节、包括细胞因子的异常是本病的发病原因之一。我们测定了58例甲亢病患者血清IL-2、IL-6、TNF-α的含量,研究IL-2、IL-6、TNF-α在甲亢病中的变化及其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以探讨IL-2、IL-6、TNF-α在甲亢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发现细胞因子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12(IL-12)及白细胞介素18(IL-18)作为晚近发现的细胞因子及γ-干扰素在肝脏炎性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本文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12、IL-18、IFN-γ含量进行了检测,以探讨它们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肝功受损的关系,以便为临床诊疗和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IL-12/IL-4失衡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介素(几)几一12和几一4对支气管哮喘(哮喘)异常免疫起关键作用。IL一12具有调节Thl/Th2细胞免疫应答作用。哮喘患者由于IL一12缺陷导致1112细胞免疫应答过强;IL一4作为1112细胞因子成员,它通过激活嗜酸性粒细胞(EOS)减少凋亡,促进IgE分泌等机制参与过敏性哮喘和炎症过程。有证据表明这两种关键性免疫细胞调节因子在哮喘患者的肺中产生不平衡,即IL一12的产生减少和IL一4的产生过量。IL一12/IL一4产生失衡是哮喘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调整两者的平衡是哮喘治疗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4.
骨关节炎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的骨关节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细胞因子通过各种机制调节软骨细胞的功能活动,在关节软骨退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与骨关节炎相关的细胞因子-分解性细胞因子TNF-α和调节性细胞因子IL-6在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认为对细胞因子如TNF-α、IL-6的生物学作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对骨关节炎发生机理的进一步认识,为骨关节炎的治疗及疾病的预后,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可行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及输卵管局部组织中IL-2、IL-6等细胞因子与大鼠慢性盆腔炎的关系。方法用“混合菌接种法”制作大鼠慢性盆腔炎动物模型,以ELISA法检测输卵管中IL-2、IL-6的含量。结果 模型大鼠血清及输卵管组织中IL-2、IL-6皆呈上升趋势,尤以输卵管组织中升高明显。结论 细胞因子IL-2、IL-6的失衡与慢性炎症及其继发不孕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过敏性紫癜(HSP)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系统性小血管炎,易侵犯儿童,临床上常表现为皮肤紫癜、黏膜出血,也可伴有皮疹、关节痛、腹痛及肾损害。近年来研究表明,HSP存在免疫功能紊乱,体现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体液免疫功能处于反应状态。本文对34例HSP患儿血清sIL-2R、IL-6、IL-8、TNF-a水平进行检测,旨在探讨细胞因子在HSP发病中所起的作用,以进一步探讨HSP免疫异常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内IL-1、IL-6、TNF、TM水平,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鼠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同期48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中IL-1、IL-6、TNF、TM水平,并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4、7d中IL-1、IL-6、TNF的动态变化.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液中IL-1、IL-6、TNF-a、TM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4、7d,IL-1和TNF水平均呈显著下降(P<0.05),而患者血液中IL-6水平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因子IL-1、IL-6、TNF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相互作用和调节制约,介导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并对TM水平产生作用,影响机体的抗凝系统.临床检测IL-1、IL-6、TNF-a、TM水平可做为判断脑梗死预后及转归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8.
哮喘患儿血清ECP、IL-4及IFN-γ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多种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共同参与了这一过程。本文测定患儿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IL-4、IFN-γ的水平,以探讨其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手术对患者血浆中IL-8、IL-10、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心脏瓣膜置换术前后患者血浆中IL-8、IL-10、TNF-α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血浆IL-8、TNF-α、IL-10在体外循环开始后增高,P〈0.01。结论CPB可引起细胞因子释放增加,IL-8、TNF-α、IL-10等细胞因子直接参与了整个炎性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脐血CD3-CD56+NK细胞及其在IL-2、IL-15诱导扩增后的免疫表型、细胞毒活性等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分别加入IL-2或(和)IL-15,培养14 d,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56+NK细胞亚群水平以及NK表面CD16、CD62L、NKG2D、NKG2A、NCR44、NCR46、颗粒酶B、穿孔蛋白的表达;用WST-1法检测NK细胞对K562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扩增14 d后IL-2、IL-15、IL-2/IL-15 3组NK细胞分别扩增了10.78±2.51、10.42±3.72、10.54±6.24倍,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扩增后的NK细胞表达CD16的比例显著减低,IL-2和IL-15组之间差异显著;细胞因子扩增后CD62L表达无改变;IL-2有下调NKG2A、NCR46表达的作用,IL-15的作用则相反;两种细胞因子均有上调NKG2D、穿孔蛋白、NCR44表达的作用,且细胞因子之间也存在差异;IL-15有上调NK细胞颗粒酶B表达的作用;经细胞因子扩增的NK细胞毒活性显著增高,但细胞因子之间作用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IL-2和IL-15均能有效地扩增脐血中NK细胞。虽然2种细胞因子扩增后的CD3-CD56+NK细胞与功能相关的免疫表型呈现出不同的改变特征,但细胞毒活性均显著增加,且2种细胞因子之间作用无显著差别,协同作用不明显;NK细胞毒活性是各种活性分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