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特点,提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其中术前2例行CT平扫,20例行平扫增强扫描,观察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影像表现。结果 2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混杂肿块,其中17例单发,5例多发(2例双侧多发),2例单发合并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合并肾包膜下血肿,14例超出肾轮廓之外,1例患者合并结节性硬化。增强后80%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非脂肪部分表现为Ⅲ型强化。结论 CT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瘤的首选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分析9例颅骨骨膜下血肿的影像特征,以提高早期及正确诊断。方法 9例全部作头颅CT检查,其中4例为多排螺旋CT检查,并经多平面重建。结果 9例中,共存在9个孤立的颅骨骨膜下血肿。早期2例,中期5例,晚期后遗改变2例。结论 颅骨骨膜下血肿的CT表现有特征性,多平面重建技术已成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SPECT与螺旋CT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58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SPECT及CT表现,所收集病例均同期行SPECT及CT检查。结果 CT确诊36例50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中,Ⅱ期23个,Ⅲ期27个,可疑4例4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另外4例4个股骨头表现正常;SPECT全部确诊,其中Ⅰ期8个,Ⅱ期23个,Ⅲ期27个。结论 SPECT在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明显优于CT(P < 0.05),二者在Ⅱ期和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大鼠放射性肾损伤影像学模型制作方法,研究早期放射性肾损伤病理改变及早期的CT、MRI特征。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4组每组6只,照射组4组每组6只,左肾单次分割20 Gy电子线照射。照射后第4、12、24、36周分别行CT、MRI检测,观察影像学及病理改变。结果 CT、MRI均显示大鼠肾脏体积缩小,肾实质变薄等改变,MRI可显示皮髓质分界不清。病理检查显示4周后出现肾小球及肾小管损伤,并随时间逐渐加重。结论 SD大鼠单侧肾单次照射20 Gy可以制作放射性肾损伤模型并发生明显病理变化。CT、MRI均可作为诊断放射性肾损伤的方法,MRI优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脑梗塞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塞的CT诊断价值及最佳复查时间。方法 20例颅脑损伤患者首次CT检查后,分别与2、5、7天CT复查扫描,结合临床分析外伤性脑梗塞的CT表现。结果 外伤性脑梗塞在颅脑外伤后3天的出现率约为50%,继发于脑挫裂伤,脑出血,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颅骨骨折;7天以内的发现的梗塞占80%。结论 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塞的最佳复查时间为7天以内,外伤后及时复查CT是确诊外伤性脑梗塞的可靠手段,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双肾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双肾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病理证实的双肾NHL的螺旋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腹部螺旋CT平扫加动态增强。结果 两侧肾脏多发结节样浸润,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动态增强皮质期病变轻度均匀强化;实质期病变强化较皮质期明显;肾盂期肾盏肾盂受压延长,5例肾盂显影延迟。结论 螺旋CT对双肾NHL有一定的诊断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N)的CT表现。方法 XGPN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XGPN的CT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性占位,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并表现为延迟强化,均合并结石和肾筋膜增厚。结论 CT对XGPN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康靖 《中国校医》2019,33(8):631-632
目的 分析MRI和CT增强技术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7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或经皮穿刺活检确诊为肝癌,且均接受CT增强和MRI检查。比较2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CT增强扫描检出肝外病变(1.60±0.46),肝内病变(2.15±0.38);MRI检出肝外病变(2.34±0.41),肝内病变(2.91±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检出肝癌的准确率为85.71%(60例),MRI检出的准确率为92.86%(65例),MRI对肝癌患者诊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CT增强(P<0.05)。结论 MRI在诊断肝癌方面具有比CT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SCT在儿童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阑尾炎的儿童患者的临床表现、腹部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MSCT诊断为阑尾炎,阑尾炎MSCT表现主要有阑尾增粗(8例),阑尾粪石(7例),阑尾周围炎性改变(7例),阑尾周围脓肿(6例),盲肠末端肠壁增厚(4例),局部肿大淋巴结(3例),腹水、腹膜炎及穿孔(2例)。结论 MSCT在儿童阑尾炎诊断准确率高,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钼靶X射线摄影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射线图像的特点。结果 钼靶摄影显示①结节或肿块,28例,②局限致密浸润、结构不良4例,③钙化6例,④毛刺8例,术前诊断准确率87.5%。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射线表现具有特征性,是首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所有患者在CT检查前均行心脏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ECHO)检查,所得CT结果与临床诊断及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结果 MSCT能够准确观察主动脉、肺动脉及肺静脉畸形等血管的形态结构,诊断准确率达到98%。讨论 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能够直观地显示心脏结构,是先天性心脏病检查的一种无创、有效的准确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马蹄肾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马蹄肾及并发症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马蹄肾及并发症的腹部平片(KUB)、静脉肾盂造影(IVP)和CT影像资料。结果 9例马蹄肾伴有肾盂轻度扩张积水3例,重度积水2例;合并肾盂肾盏结石3例,1例多发结石,2例单发结石,1例右肾上极实质内占位灶。结论 明确马蹄肾及合并症的诊断对泌尿外科医生制定治疗和手术方案至关重要;CT是最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重症婴幼儿法洛四联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45例重症婴幼儿法洛四联症的患者术前行256层螺旋CT检查,34例行心电门控扫描,11例行普通扫描,所有病例均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分析,使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和薄层图像进行综合评估,同时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45例患者中,手术证实256层螺旋CT畸形准确43例,TTE准确34例;其中TTE漏诊动脉导管未闭4例;主动脉缩窄7例;同时CT显示4例体肺动脉粗大侧枝。256层螺旋CT与TTE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5.6%(43/45)、75.6%(34/45),两种检查方法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256层螺旋CT可作为重症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术前诊断及合理制定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肺曲菌病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探讨肺曲霉菌病的CT影像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收集肺曲霉菌病的胸部X射线、CT和临床资料16例,动态观察各型X射线、CT表现并进行诊断性治疗。结果 16例肺曲霉菌病各型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X射线改变,表现为条索状、柱状、蜂窝状阴影(23.0%);单发或多发结节或小斑片状影(44.0%);空气半月征(19.5%);肺实变(13.5%);其中4例CT出现典型的"空气新月征";结节影5例;边缘有"晕环",呈现毛玻璃状改变;经正确诊断及有效治疗的病例痊愈。结论 肺曲霉菌病的胸部X射线、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动态观察和结合临床全面分析有利于提高对本病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王强 《中国辐射卫生》2014,23(3):266-267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14例肺部病变患者行低剂量(30或50mA)CT引导下肺穿刺,穿刺成功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肺穿刺214例,辐射剂量降低85%或75%分别为169例、45例,取材全部成功,确定病理诊断211例,总确诊率为98.6%。结论 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辐射剂量低、定位准确、安全可靠、阳性诊断率高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阻塞性肺病与中央型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对652例胸部X射线呈现阻塞性肺病的肺癌高危者用螺旋CT、纤维支气管内窥镜、痰细胞学诊断、活检和手术切除等进行中央型肺癌筛查。结果 确诊为中央型肺癌者64例,患病率为9.8%;其中阻塞性肺炎42例(占12.5%),阻塞性肺气肿14例(占8.4%),阻塞性肺不张8例(占5.3%);病理类型为鳞癌32例(占50.0%),小细胞癌18例(占28.1%),腺癌4例(占12.5%),其他6例(占9.4%)。结论 阻塞性肺病与中央型肺癌的发病有关,重视筛查可提高肺癌的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螺旋CT检查对闭合性胃肠及肠系膜损伤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或临床治疗证实的闭合性胃肠及肠系膜损伤患者的CT表现,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各种CT征象的临床意义。结果 25例十二指肠损伤,15例空回肠及系膜损伤,17例结肠及系膜损伤,3例胃损伤。CT征象为腹腔及腹膜后积液55例,肠管壁增厚25例,肠系膜浸润11例,肠系膜血肿6例,肠壁血肿5例,腔外游离气体7例。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是早期诊断急性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的重要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P)在小儿先天性输尿管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IVP诊断为先天性输尿管狭窄患儿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证实IVP诊断与手术结果一致,具体为:43例患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4例输尿管下端狭窄。结论 IVP诊断小儿先天性输尿管狭窄准确率高达100%(47/47),但患儿在造影过程中接触射线较多,所以造影医生应选择最佳的造影操作技巧,以使患儿接触射线量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CT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 左肺8例、右肺5例、两肺3例。10例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查体发现6例。CT表现肺炎样病变5例,单发肺结节或团块3例,多发肺结节或团块8例。结论 原发肺隐球菌病以孤立性/多发结节或团块为最多见,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部分病人可有厚壁空洞,且绝大多数位于肺外带及胸膜下,CT表现多样化,术前确诊困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83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病例,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表现:83例均有椎体变形、骨质破坏及"死骨";其中椎间盘破坏58例;椎旁脓肿54例;附件破坏9例;椎管骨破坏27例,椎管内脓肿5例。结论 CT对脊柱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