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不同组织移植物Ⅰ期重建晚期下咽癌、喉复发癌术后颈部、下咽食管缺损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喉复发癌36例,肿瘤切除后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补组织缺损18例,肩胸皮瓣修补4例,胃代食管修补2例,胸部推移皮瓣重建下颈部与上纵隔组织缺损,并消灭手术死腔12例。晚期下咽癌16例,颈段食管癌8例,以游离空肠整复1例,健侧喉黏膜瓣修复咽部缺损8例,喉气管代食道8例,胸大肌皮瓣修复咽部缺损2例,胃代食管2例,游离前臂皮瓣修复下咽1例。结果术中无一例死亡,术后无修复组织坏死,全部组织瓣存活。采用健侧喉黏膜瓣修复者,仅1例有术前放疗史的患者发生术后咽漏,胸大肌皮瓣修复者发生咽漏1例,胃代食道术后发生咽漏1例。全部病例愈合后均恢复正常饮食。随访9~84个月,14例出现吞咽梗阻,可进流质饮食。结论下咽癌患者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各有侧重。肿瘤的部位和手术后组织缺损的大小是选择修复方法的首要因素;其次,应结合患者的年龄和全身状况,考虑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采用双蒂颈前带状肌筋膜甲状软骨外膜瓣修复36例下咽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资料.8例术后并发咽瘘,后成功治愈;14例术后2~3周内恢复了吞咽功能;16例行喉功能保留手术患者恢复发音功能,能进行日常语言交流;2例因严重呛咳不能拔管,根据Kaplan-Meier法计算出3、5年生存率分别为48.5%、22.2%.双蒂颈前带状肌筋膜甲状软骨外膜瓣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修复下咽癌术后组织缺损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下咽颈段食管癌手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1 2例下咽、颈段食管癌行部分喉、下咽、颈段食管切除术后 ,应用健侧无软骨的喉气管复合组织瓣修复下咽和颈段食管缺损。结果 :1 0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 ,2例切口感染并发咽瘘 ,1例术后 1年死于肺转移。 1 1例术后 1月内恢复了吞咽功能 ,另1例行二期咽瘘修补术 ,效果满意。经随访 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 91 6% (1 1 /1 2 )和 5 8 3 % (7/1 2 )。结论 :喉气管复合组织瓣修复下咽和颈段食管缺损手术创伤小 ,并发症少 ,易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T分期下咽癌的手术入路及咽喉缺损修复方法的选择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65例下咽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4例,女1例,年龄42~77岁。临床分期Ⅰ期1例,Ⅱ期8例,Ⅲ期31例,Ⅳ期25例;均无远处转移。采用全喉全下咽部分食管切除1例,全喉部分下咽切除24例,部分喉部分下咽切除36例,部分下咽切除4例。所有病人均行颈部淋巴清扫术。手术入路:食管入路1例,咽侧入路2例,会厌前间隙入路6例,环后入路9例,声门旁间隙入路11例,咽侧联合甲舌膜入路13例,甲状软骨裂开联合会厌前间隙入路17例,联合入路6例。使用残喉气管组织瓣、颏下岛状皮瓣、胸大肌瓣等行咽及部分食管功能重建,采用会厌、带状肌筋膜瓣、甲状软骨膜瓣等行喉腔的修复。Ⅰ期和Ⅱ期未行放疗,Ⅲ期和Ⅳ期均行术后辅助放疗(剂量50~60 Gy),部分病例术前行铂类新辅助化疗和术后同步放化疗。结果:病人3年总生存率63.9%,无疾病生存率51.8%;5年总生存率42.6%,无疾病生存率41.7%。喉功能保留率61.5%,气管套管拔除率38.5%。术后病理证实颈部淋巴结阳性率66.2%,咽瘘发生率9.2%。平均胃管拔除时间2...  相似文献   

5.
下咽颈段食管重建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咽颈段食管癌切除后下咽颈段食管重建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不同方法重建下咽及颈段食管25例,其中下咽癌14例,下咽颈段食管癌11例,按1997年The 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分期标准T2N0 5例,T2N1 2例,T3N0 4例,T3N1 3例,T4N1 7例,T4N2 4例.治疗方式:单纯手术治疗5例,放疗后再手术2例,手术加术后放疗18例,保留喉功能手术8例,行颈淋巴清扫术21例.重建方法为游离空肠移植代咽-颈段食管、胃上提代下咽-食管、残喉和气管黏膜瓣修复、肌皮瓣修复.结果:游离空肠和胃代咽-食管共3例,残喉和气管黏膜瓣修复4例,术后2周均较快恢复进食功能,无并发症.肌皮瓣和皮瓣修复18例中,10例无术后并发症,8例发生1种以上并发症,其中咽瘘6例,咽食管狭窄7例,胸大肌皮瓣完全坏死1例,并发症者经换药、再次修复及咽食管扩张术后5例恢复进食功能,3例作永久性胃造瘘解决营养.25例中,无围术期死亡者,3年生存率为38.9%(7/18).结论:利用内脏代下咽食管和喉气管黏膜瓣修复者术后恢复进食快,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低.肌皮瓣修复者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游离空肠瓣修复下咽及颈段食管癌术后缺损,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因下咽癌、颈段食管癌行手术切除,同期行游离空肠瓣修复缺损的病例资料。结果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瘘与患者年龄、性别、术前放疗史无显著关联;但吻合口瘘的发生与BMI≥25、术后三天内体温≥38.5℃的患者有显著关联。结论游离空肠瓣修复下咽及颈段食管癌术后缺损,是目前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但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高,应及早控制一切可能发生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覃文格  黄慧敏 《广西医学》2012,34(5):650-651
目的 探讨下咽癌、喉癌侵及舌根手术切除和胸骨舌骨肌瓣舌根一期功能重建的效果.方法 侵及舌根的下咽癌、喉癌患者9例,采用胸骨舌骨肌瓣修复舌根及咽喉缺损,重建舌及咽喉功能.结果 9例患者术后2~3周均顺利拔除气管套管.舌活动正常,恢复正常的经口进食功能,无误咽、呛咳发生.发音清晰,恢复正常的语言交流功能.发生咽瘘1例,经换药及加压包扎治愈.3年生存率为55.6 %(5/9),5年生存率为22.2%(2/9).结论 胸骨舌骨肌瓣舌根一期重建手术操作简便,舌、咽喉功能恢复满意,可有效减轻或避免术后误咽的发生,是侵及舌根的下咽癌喉癌治疗的理想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骨舌骨肌筋膜瓣在下咽癌术后修复中的应用。方法:1987年6月至1997年6月收治9例下咽癌患者,根据2002年UICC分期标准,Ⅱ期1例,Ⅲ期4例,Ⅳ期4例。咽侧手术入路切除肿瘤,术后根据需要分别制作胸骨舌骨肌筋膜瓣、胸骨舌骨肌肌瓣、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等行组织缺损修复和咽喉功能重建,2例联合裂层皮片修复。术后均予以辅助放射治疗,剂量60~80 Gy。结果:所有修复组织成活,术后伤口感染1例,经冲洗换药后延迟愈合。9例患者均拔除了气管套管,保留了全部喉功能。术后12~35 d恢复经口进食,平均16.3 d;发生咽瘘2例,经换药、冲洗、加压包扎等处理后愈合。无咽食管狭窄发生。3年生存率66.7%(6/9),5年生存率44.4%(4/9)。结论:胸骨舌骨肌及筋膜瓣可以修复下咽前壁、舌根、外侧壁,是一种简捷有效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膝周软组织缺损的诊治.方法 2005年6月-2009年6月,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膝周软组织缺损病例43例,采用一期彻底扩创后组织瓣转移覆盖创面治疗.结果 随访6个月~4年.43例术后切口Ⅰ期愈合,骨愈合时间3~5个月,除1例骨髓炎复发外其余均一期治愈.4例膝下截肢后残端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后外观满意.结论 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腓肠肌外侧头肌皮瓣、比目鱼肌瓣及逆行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最为常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保全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和缺损一期修复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0年5月~2007年3月收治下咽癌患者39例,其中梨状窝癌27例,环后区癌8例,后壁区癌4例.以简便易行且损伤小为原则,在肿瘤切除的同时分别应用局部缝合、舌骨下肌群皮瓣、胸大肌皮瓣、胃代食道等对缺损进行一期修复.结果 胸舌骨肌肌筋膜瓣修补患侧喉梨状窝13例、咽后壁1例及咽舌根4例;环后、食道切除胃上提修复咽、食道7例;咽局部缝合5例;胸大肌皮瓣修补3例;替尔皮片修补4例,胸锁乳突肌皮瓣修补2例.患者在生存期内均获随访,约半数患者术后有轻度误咽,适应训练后好转;2例患者有误吸.所有患者喉功能均恢复,其中21例患者拔除套管后呼吸及发音功能正常,18例带套管呼吸.术后1 a内死亡14例;术后存活>3 a有13例, >5 a有5例.颈部复发或颈淋巴转移再手术13例,最多手术次数6次;本组患者3 a生存率43.3%(13/30),5 a生存率37.5%(3/8).结论 根据下咽癌的不同部位和分期,选择保留喉功能的肿瘤切除术及咽、喉及颈段食管缺损的一期修复方法,可取得良好的功能恢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肌松监测的目的和对刺激器的要求,介绍了微机控制的周围神经刺激器的特点、设计和临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Postcardiac injury syndrome (PCIS) is characterized by inflammation of the pericardium, pleura and pulmonary parenchyma following a cardiac injury. It has been described in many patients after a variety of cardiac insults including infarction, surgery, trauma, implantation of a pacemak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angioplasty an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cardiac arrhythmias.We report a rare case of PCIS that occurred after 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AF).[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后路环形减压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后路环形减压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情况及末次随访VAS、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及神经损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末次随访VAS、JOA评分及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环形减压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高,预后恢复情况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环状混合痔手术治疗的有效疗法。方法将9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倒)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翼形切除结扎术,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比较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4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治愈24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89.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翼形切除结扎术疗效确切,术后伤口出血、水肿、肛门狭窄明显减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CPVI),as the basal ablation strategy for treating atrial fibrillation (AF),not only isolat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left atrium (LA) and the pul...  相似文献   

16.
一次性分段结扎切除治疗环状混合痔78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80例一次性分段结扎切除治疗环状混合痔.结果 全部病例经3~10年随访,4例内痔复发,7例中轻度肛门狭窄,42例再次行"修剪术",治愈率为99.4%,近远期效果良好.结论 一次性分段结扎切除治疗环状混合痔,解决了直肠粘膜外翻、肛门狭窄及感觉性大便失禁等问题,且手术一次性完成,避免采用2~3次分期手术结扎或PPH术,缩短了治疗周期和病程,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对牙齿美容性修复要求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牙缺失患者应用了金属烤瓷修复体和各种树脂罩面的修复体 ,但都是磨除一定量牙体的不可逆性治疗 ,许多患者存在对磨除牙体组织和磨牙过程中的痛疼产生恐惧感。随着高粘结力粘结剂的面世 ,为少磨除牙体组织的环带式铸造后牙粘结桥的制作提供了可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6年 1月~ 1999年 1月制作 5 2例共 6 5件修复体 ,均为双端基牙的完全固定桥。其中男性 30例 35件 ,女性 2 2例 30件。缺牙情况和修复例数见附表。附表 患者缺牙和修复情况 (n)缺失牙位修复62 55 2 05 62 07 5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前、术后P波的正负方向及振幅变化,探讨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对其的影响。方法 5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描记消融术前及术后7 d窦性心律下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各导联P波方向并测量相对应的振幅,术后定期根据症状及动态心电图随访判断手术成功与否。结果 P波正向波振幅在Ⅰ、Ⅱ、Ⅲ、aVF、V5、V6导联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负向波振幅在aVR、aVF导联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总振幅在Ⅰ、Ⅱ、aVR、V5、V6导联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P波极性术后Ⅲ导联负向波增多,aVL导联正向波增多。术前、术后P波正向振幅、负向振幅及总振幅在手术成功组与失败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导致P波振幅明显降低,提示左心房整体除极电量下降;P波极性变化提示P波整体向量向右向下改变;P波振幅降低程度对手术成功与否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PH与Milligan-Morgan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3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120例。随机分为PPH组和Milligan-Morgan手术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一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PH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恢复工作时间均明显少于Milligan-Morgan手术组,术后复发率以及手术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治疗,PPH更加符合人的生理,较Milligan-Morgan手术具有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20.
探讨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交叉排列结扎术并尽量保留肛管移行区(ATZ)治疗环状混合痔,选择16例进行式探讨及疗效观察。肛门麻醉后用胃幽门螺杆菌美蓝「(HP)MB」染色液对肛缘至齿线上5.0cm处染色,ATZ呈淡蓝色,直肠粘膜深蓝色,肛管皮肤不染色。对内外痔各分为3-5个部位交叉排列式贯穿结扎,结扎点在不同平面上,术中尽量保留淡蓝色的ATZ,使痔结扎点是保保留的粘膜桥与皮桥呈网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