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浸药软镜治疗36例42眼单纯性疱疹性角膜炎,结果为:上皮型16眼治愈率为100%,平均治愈日7.3天,浅实质型19眼治愈18眼(94.7%),平均治愈日为8.5天,深实质型7眼中治愈6眼,平均治愈日为20.4天,保持局部有效药物浓度可提高对单疱性角膜炎的治愈率,减少其复发率,可作为一种特殊的长效药膜应用于单疱性角膜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联合口服阿昔洛韦治疗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韩芳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2):138-139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口服阿昔洛韦治疗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6眼,予0.1%阿昔洛韦滴眼液点眼,4次/d;B组26眼,予干扰素4次/d,同时予阿昔洛韦片1:1服,0.2g/次,5次/d,基本痊愈后减为0.4g/次,2次/d,维持8周,余治疗同A组。比较两组有效率及疗程。结果A组有效率65.4%,B组有效率92.3%。经x。检验,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平均治愈时间A组(22.00±4.08)d,B组(12.50±3.27)d,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干扰素联合口服阿昔洛韦治疗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可提高临床有效率并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3.
蔡清德 《中外医疗》2012,31(35):43+45-43,45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色素膜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06年4月—2010年4月份收治的74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色素膜炎,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该院采取的治疗方法,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74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色素膜炎患者,经过该院的治疗,患眼的疾病症状均被消除,多数患者的视力出现显著恢复,无一例患者出现角膜上皮感染,眼压恢复正常水平,房水状况回至正常,角膜基质层的水肿现象皆消失,治疗效果十分理想。结论经过有效手段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消除疾病症状,有着积极的效果与意义,适于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色素膜炎的临床治疗中得到更多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1992年5月至2005年,我们诊治了165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病人,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滴眼液联合干扰素滴眼液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疗效。方法 HSK患者129例(141眼)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阿昔洛韦滴眼液联合干扰素滴眼液治疗)69例(75眼),对照组(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60例(66眼)。对比治疗前后的疗效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及视力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昔洛韦滴眼液联合干扰素滴眼液治疗HSK疗效好、视力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干扰素及阿昔洛韦滴眼剂联合应用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疗效.方法 选取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80例(94眼)患者,其中男43例(49眼),女37例(45眼),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给予a-干扰素针(50 IU/ml)0.5 ml,结膜下注射,隔日一次,剩余1.5 ml局部点眼,每日4次,同时使用0.1%阿昔洛韦滴眼剂滴眼,每日6次.对照组40例,给予0.1%阿昔洛韦滴眼剂滴眼,每日6次.治疗后14 d随诊,分别观察记录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以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结果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治疗组的有效率95.0%,对照组为80.0%,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及阿昔洛韦滴眼剂联合应用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较单纯应用0.1%阿昔洛韦滴眼剂滴眼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角膜病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解剖和组织学的特点,角膜病多表现慢性病程,临床上治疗较困难。自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问世以后,用其治疗慢性、顽固性角膜病,成为角膜病的有效治疗方  相似文献   

8.
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感染,称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简称单庖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其发病率和致盲率均占角膜病的首位。我院2005年1月、2007年8月,予干扰素联合全身应用炎琥宁粉针治疗此病,在临床上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由DNA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 ,本文应用阿昔洛韦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共选经HSV抗原测定 ,配合脑CT〔1〕,脑脊液生化及细胞学检查和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HSE患者 2 3例住院治疗者 ,其中 ,男性 14例 ,女性 9例。年龄 18~ 46岁。伴意识障碍者 8例 ,伴精神症状 16例 ,伴癫痫发作 7例 ,伴口唇皮肤粘膜疱疹 5例。1 2 治疗方法在降颅压 ,吸氧及全身支持疗法基础上 ,用阿昔洛韦 ,按10mg/kg ,溶于 10 0ml溶液内 ,1~ 2h内滴完 ,3次 /d ,每隔 8h静脉滴注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使用软性角膜接触镜对治疗丝状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探讨其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反复发作丝状角膜炎患者40例5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26眼,对照组20例24眼.观察组剔除角膜丝状物后配戴软性角膜解除镜,患眼滴用1g/L氟米龙滴眼液和羟糖甘滴眼液,对照组剔除丝状物后患眼滴用1g/L氟米龙滴眼液和羟糖甘滴眼液,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25眼(96%)高于对照组21眼(87%).观察组复发率(4%)低于对照组(25%).结论: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反复发作的丝状角膜炎,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软性角膜接触镜在角膜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外伤的疗效。方法: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外伤59例,63眼,包括角膜穿通伤未缝合9眼,缝合术后39眼,化学及热烫伤11例,15眼,伤后包扎2-3天,无菌条件下戴镜,局部用药,配合全身用药,结果:戴镜后刺激症状消除,角膜上皮修复快,伤口愈合期缩短,无并发症发生,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在角膜外伤治疗过程中,角膜接触镜与全身及局部合理用药,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首诊中使用治疗性接触镜治疗外伤性角膜擦伤的疗效。方法将34例(34眼)外伤所致角膜擦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予以治疗性接触镜配戴,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眼垫包扎。结果显示使用治疗性接触镜的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较传统眼垫包扎组快,且治疗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微(P<0.01)。结论首诊时使用治疗性接触镜治疗角膜擦伤患者疼痛程度轻,舒适感较好,角膜上皮回复时间较快,并且没有视力障碍的困扰。  相似文献   

13.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58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泪液中乳铁蛋白含量,其中活动期上皮型9例,基质型27例,非活动期22例。结果表明:活动期泪液乳铁蛋白含量下降,与对照组及非活动期比较,差异显著;活动期上皮型与基质型泪液乳铁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讨论了单疱病毒角膜炎复发机理以及乳铁蛋白与其复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基质炎(HSK)的鼠模型,为研究HSK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用HSV-1 RE株感染Balb/c鼠角膜,建立HSK的鼠模型,并在感染后1天、3天、7天观察病变。结果 实验组鼠角膜有HSK病变发生,而空白对照组鼠角膜上皮愈合、完整光滑。结论 HSV-1 RE株感染Balb/c鼠有效,可致HSK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内障术后初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临床表现和诊疗手段,为认识和预防该症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7例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HSK的情况,追溯患者的病史和诊断治疗过程,分析发病的可能原因。结果7例患者经抗病毒、滴用低浓度激素和人工泪液以及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等治疗,1周内病情明显控制;2周后4例患者溃疡修复;其余患者3周后溃疡修复。除1例患者因角膜中央残留瘢痕混浊,视力受影响外,其余患者视力均恢复至发病前。结论眼部手术创伤和局部使用可的松可诱发HSK的发生,早期因临床表现不典型易造成误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朱其新  余沃莲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242-1242,1244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诊断单纯疱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实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应用PCR技术对60例按临床诊断标准诊断为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患眼泪液及角膜上皮进行病毒DNA检测。结果PCR检测60例患者标本结果,阳性46例占76.7%,阴性14例占23.3%。结论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诊断不能只根据其临床特征来诊断;PCR可为临床提供实验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治疗过程中,研究应用定量PCR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Ⅰ型DNA数量,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指导HSK的治疗.方法 将HSK分成浅层的上皮型角膜炎组和深层的角膜基质炎和角膜内皮炎组,两组再按不同治疗方法各分A、B两组,A组为单纯局部用药,B组为A组基础上联合口服阿昔洛韦.以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来比较单纯局部用药与联合口服阿昔洛韦的不同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作定量PCR检测HSV-Ⅰ DNA数量,以定量PCR数值的lg数作为定量PCR得分来比较AB组的PCR数值变化,与症状体征评分对照来指导HSK的治疗.结果 所有HSK病人治疗后8周A组症状体征评分均显著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皮型角膜炎病人的定量PCR得分显示治疗后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深层型角膜炎病人治疗前后定量PCR无显著差异.上皮型角膜炎中定量PCR值>10 5的病人,治疗后6、8周,A组症状体征评分显著>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05的病人,A、B两组症状体征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 对于上皮型角膜炎,定量PCR有以下的作用:①可定性,用于明确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②可定量,明确HSV-Ⅰ型DNA拷贝数,如拷贝数> 105,建议加用口服抗病毒药;如拷贝数< 105,可以单纯局部抗病毒.对于角膜基质炎和角膜内皮炎,定量PCR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无环鸟苷对HSV 1角膜炎的治疗和预防复发作用。方法 选用 1 0 5例HSV角膜炎病人 ,将病人按临床表现分为 4组 ,即上皮型、基质型、坏死型及HSV角膜炎行角膜移植及结膜瓣遮盖术 ,并对 4组病人选用全身 +局部无环鸟苷治疗。愈后将上皮质型和基质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 ,抗复发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预防量无环鸟苷 3 0 0mg/d ,持续一年。对照组未给予任何药物。结果 上皮型经口服及局部点眼后 96%痊愈。基质型给予口服加局部无环鸟苷点眼 ,同时给予激素滴眼治愈率为 1 0 0 %。坏死型经 1 0 0 0mg/d无环鸟苷静脉应用 ,治愈率达 3 3 % ,余穿孔行结膜瓣遮盖及角膜移植术 ,术后静脉应用无环鸟苷 2周尽快控制病情 ,角膜植片及结膜与伤口愈合。上皮质型和基质型的角膜炎治愈后持续应用无环鸟苷口服 3 0 0mg/d ,随访 1年 ,治疗组有 5例复发 ,对照组有 1 4例复发 ,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 (P <0 0 1 )。结论 无环鸟苷局部 +全身治疗对HSV角膜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低剂量长期口服对控制复发有良好的作用。随访期间未见全身及局部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应用治疗丝状角膜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病例研究,观察该院2014年1—9月收治的丝状角膜炎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40眼)。观察组采用刮除丝状物后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联合贝复舒眼液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单纯刮除丝状物后贝复舒眼液治疗。比较刮除丝状物后2h、1d、2d、3周时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并且对比3周后2组患者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的评分差异。结果选取的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及丝状角膜炎病因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刮除丝状物后2 h、1 d、2 d、3周时2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观察组分别为(1.22±0.43)分、(0.87±0.34)分、(0.56±0.28)分、(0.32±0.31)分,对照组分别为(2.81±0.71)分、(1.61±0.33)分、(0.93±0.35)分、(0.50±0.29)分。比较2组疼痛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在2 h、1 d和2d时明显降低(P<0.05),其中2 h时P<0.01,在3周时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刮除丝状物后3周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观察组为(0.81±0.72)分,对照组为(1.14±0.68)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82.5%,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67.5%,有效率85%;随诊2~3周未见感染、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丝状角膜炎可以明显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治愈率和有效率,安全无复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使用0.15%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6例树枝状角膜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0.15%更昔洛韦凝胶和0.10%阿昔洛韦滴眼液,每日5次,观察治疗后3 d、7 d、10 d、14 d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各项症状和体征计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样本t检验,P<0.05)。结论:0.15%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安全有效,可以较早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