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RDS111型回旋加速器辐射剂量监测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回旋加速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辐射水平及其与靶电流之间的关系,为相关人员的防护提供参考.方法用剂量仪分别测量美国CTI RDS111型回旋加速器在靶电流为40μA时生产11C、13N、15O、18F 4种核素在大厅内外的γ和中子剂量率及不同靶电流下的剂量当量率,并计算相关人员可能的年剂量当量.结果回旋加速器大厅内除1个点外,其余各处剂量当量率均小于15 μSv/h,大厅外周围环境则均小于0.5 μSv/h.相关人员可能的年剂量当量小于1.04mSv.线性拟合示,剂量当量率与束流强度呈正比.结论正常情况下,相关人员吸收剂量均未超过国家安全标准中关于职业人员(20 mSv)和公众个人(5 mSv)的年剂量当量限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医用加速器机房迷路内辐射水平的测量与分析,为职业照射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为理论模拟计算积累实验数据。方法 利用剂量率仪测量加速器机房迷路内的辐射水平,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理论分析。结果 医用加速器机房出入口处杂散X-γ射线剂量率与机头朝向有关,并随照射野的减小而降低;杂散中子剂量率水平主要取决于加速器粒子的能量和输出剂量,随照射野的变化不明显。同时,医用加速器机房出入口处杂散X-γ射线和中子剂量率与医用加速器机房迷路的辐射防护设计密切相关。结论 合理改善医用加速器机房迷路的辐射防护设计是降低医用加速器机房出入口处X-γ射线和中子剂量率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对加速器屏蔽设计的影响.方法 根据GBZ 126-2011、GBZ/T 201.1-2007、GBZ/T 201.2-2011中关于加速器机房辐射屏蔽的要求,分别采用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计算方法和周剂量控制水平计算方法对加速器机房的主屏蔽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的屏蔽厚度进行比较.结果 在周最大工作负荷相同的情况下,当计算的剂量率参考控制值大于剂量参考控制水平2.5 μSv/h时,计算结果会出现差异,屏蔽厚度差值最大达64 cm.15 MV能量的屏蔽厚度差值大于6 MV.同时,考虑了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的情况下,加速器剂量率不同,所计算的机房的屏蔽厚度也不同.结论 在屏蔽计算时,首先要估算参考点的剂量率,满足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的条件下再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新型头部γ刀机房的放射防护状态及防护设施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而保证相关人员的健康安全。 方法 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结合建设单位提交的新型γ刀及机房的材料,进行现场调查和放射防护检测,然后综合分析评价。 结果 新型头部γ刀性能检测结果满足GBZ 168-2005标准的要求;工作场所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在0.11~0.18 μSv/h,γ刀机房屏蔽满足放射防护要求;个人防护用品等放射防护设施和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健康体检制度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均达标。 结论 该新型头部γ刀建设项目可有效控制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放射防护设施达到了竣工验收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有用线束朝向迷路内墙的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计算方法。方法 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01.2对某改建机房进行屏蔽计算,并与实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迷路入口处瞬时剂量率的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际检测结果,防护门内分别为89和86 μSv/h,防护门外分别为5.7和6.2 μSv/h,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通过理论计算结果与检测结果的比较,验证了理论计算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治疗室内中子来源和中子散射的实质,分析计算加速器机房治疗室及迷路内中子剂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屏蔽设计。方法 本文基于对一台运行中的15MeV加速器治疗平面上关注点的中子通量测量结果,参考NCRP 79号报告,进行屏蔽防护设计和计算。结果 医用加速器产生X射线达到一定能量时,光核反应中子是医用加速器机房中子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加速器治疗室出入口处,主要的辐射防护是通过散射进入迷路内侧入口的杂散中子及其俘获γ辐射。结论 中子污染与治疗作用无关,但却给相关人员增加了额外剂量负担,一定条件下,也可能产生中子照射危害。所以,应重视医用加速器产生的中子外照射危害,对医用加速器治疗室内中子污染需进行防护设计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住院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体内残留辐射剂量达到出院要求的时间,以及患者所住病房和用具的辐射情况。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核医学科接受术后131I住院治疗的DTC患者143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97例,年龄(37.6±12.4)岁。按给药剂量分为3.70、5.55和7.40 GBq 3组,每组患者分别为51、51、41例。患者在服用131I后0.5、2、4、8、12、24、36、48、72、80 h,在距离患者1 m外使用实时辐射监测仪测定辐射剂量率,估算患者体内放射性活度的变化情况。在患者出院后当天应用表面辐射污染监测仪对病房环境及患者使用过的床被进行表面污染辐射剂量的监测。对3组辐射剂量率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服131I治疗 0.5 h后3组DTC患者1 m外的辐射剂量率[(597.5±196.3)、(794.5±254.2)、(1114.1±258.5) μSv/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757,P<0.01),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辐射剂量水平按类似指数曲线的变化规律迅速下降,且3组间差距逐渐缩小,在服131I 治疗72 h后3组患者1 m外的辐射剂量率[(13.3±10.7)、(16.1±9.7)、(21.9±14.5) μSv/h]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13,P>0.05)。服131I治疗后80 h 95.8%(137/143)DTC患者1 m外辐射剂量率低于23.3 μSv/h。出院后患者使用过的床单、病服、病房地面及洗手间门口地面的表面剂量率分别为(3.9±1.2)、(4.1±1.9)、(3.8±1.6)、(6.2±2.6) μSv/h,均低于相应规定的辐射剂量限制水平。 结论 使用不超过7.40 GBq 131I治疗的DTC患者在服用131I治疗80 h后,绝大多数患者体内残留131I剂量低于国家规定的辐射限制水平。出院后患者所处病房环境及使用过的床单、病服的辐射污染均低于限制水平,无需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估算68Ga-奥曲肽PET/CT显像患者对周围人群产生的有效剂量。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1年10至12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68Ga-奥曲肽PET/CT显像的2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30~68(49.0±12.2)岁。在患者静脉注射68Ga-奥曲肽0 h后,使用辐射监测剂量仪测量距患者1.0 m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注射1.0 h后测量距患者0.3 m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注射1.5 h后测量距患者0.3、0.5、1.0和1.5 m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依据美国国家辐射防护和测量委员会第155号报告提出的人类社会活动模式,采用积分法估算68Ga-奥曲肽PET/CT显像患者对周围人群产生的有效剂量。 结果 注射68Ga-奥曲肽0 h后,距患者1.0 m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为12.97~33.67 (20.24±6.57) μSv/h;注射1.0 h后,距患者0.3 m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为32.73~57.69(48.98±6.20) μSv/h;注射1.5 h后,距患者0.3、0.5、1.0、1.5 m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分别为24.04~42.39(35.98±4.56) μSv/h、11.83~28.83(20.70±4.55) μSv/h、5.17~13.42(8.07±2.61) μSv/h、1.51~7.01(3.75±1.72) μSv/h。与68Ga-奥曲肽显像患者白天接触的家庭成员受照的有效剂量为8.22~21.33(12.83±4.15) μSv,夜间同床共睡的家庭成员受照的有效剂量为38.92~68.62(58.25±7.38) μSv,单位同事受照的有效剂量为8.37~21.73(13.06±4.23) μSv,同车邻座乘客受照的有效剂量为32.97~58.15(49.36±6.26) μSv。每接触一例患者,操作人员受照的有效剂量为2.66~4.69(3.98±0.50) μSv,陪护护士受照的有效剂量为9.70~25.17(15.13±4.90) μSv。 结论 68Ga-奥曲肽PET/CT显像患者对周围人群产生的有效剂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有效剂量限值。  相似文献   

9.
加速器防护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加速器机房防护门设计时,既要考虑X射线防护,又要考虑中子防护。机房门口处的x射线、中子的剂量及能量大小,是防护门屏蔽设计的主要依据,与机房的迷路设计、机房内辐射场分布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监测~(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后不同时间、不同区域γ射线辐射剂量率,评价医护人员从事~(131)I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方法 2015年1-5月解放军210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20批次共160例DTC患者,患者接受3.7~7.4GBq~(131)I治疗后2、4、6 h,监测控制区、监督区、非限制区走廊环境γ射线辐射剂量率,监测患者出院后48 h病房内不同区域γ射线辐射剂量率,将肿瘤科病区作为对照。结果患者接受~(131)I治疗后2、4、6 h控制区、监督区、非限制区走廊环境γ射线辐射剂量率为0.08~0.10μSv/h,患者出院后48 h病房洗手池、便池γ射线辐射剂量率分别为1.1、3.2μSv/h,病房其余部位为0.09~0.12μSv/h;肿瘤科病区为0.09μSv/h。结论患者接受~(131)I治疗后不同时间、不同区域走廊环境γ射线辐射剂量率处于本底水平,患者出院后48 h,病房除洗手池、便池γ射线辐射剂量率较高外,其余部位处于本底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估算 99Tc 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患者对公众及核医学技师产生的照射剂量。 方法:选取2019年9至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 99Tc m-MDP骨显像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24~82(55.1±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受检者对非核医学科人员的外照射剂量,以有效减少非受检者的受照辐射剂量。 方法 选取 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的51例受检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26例、女性25例,年龄22~91(62.23±13.36)岁。所有受检者注射925 MBq 99Tcm-MDP后,根据饮水1000 mL后0.5 h内有无排尿分为排尿组(n=39)和未排尿组(n=12),检测注射药物后0.5、1、2、3、4、6 h时受检者腹部和头部水平距离0.5、1、2、4、6 m处的辐射剂量当量率和累积剂量当量。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 U检验,多次测量的不同时间、不同距离辐射剂量当量率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配对样本采用非参数Wilcoxon检验。 结果 排尿组受检者在腹部水平距离0.5、1、2、4、6 m处的辐射剂量当量率均低于未排尿组[(40.29±4.67)μSv/h对(77.29±10.71)μSv/h、(15.22±1.64)μSv/h对(29.48±4.56)μSv/h、(4.15±0.47)μSv/h对(7.45±1.07)μSv/h、(1.32±0.10)μSv/h对(2.63±0.31)μSv/h、(0.45±0.05)μSv/h对(0.78±0.15)μSv/h],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148~5.251,均P<0.001)。排尿组受检者腹部和头部的辐射剂量当量率均随着时间和距离的增加而迅速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5.426~5397.675,均P<0.001);排尿组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当量率随着药物注射后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与排尿组受检者腹部水平距离0.5 m处6 h的累积剂量当量[(148.51±13.83)μSv]相比,1 m处6 h的累积剂量当量[(55.85±5.22)μSv]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10,P<0.001);与排尿组受检者头部水平距离0.5 m处6 h的累积剂量当量[(132.74±12.95)μSv]相比,1 m处6 h的累积剂量当量[(49.88±4.72)μSv]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38,P<0.001);排尿组受检者的累积剂量当量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结论 99Tcm-MDP全身骨显像对于非核医学科人员的照射剂量远远小于国内、国际法律规定限值(个人年有效剂量当量≤1 mSv),与注射药物后3 h的受检者距离1 m以上即可避免大部分额外辐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天津市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辐射防护的基本情况,以便改善其防护现状,为监管部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方便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天津市全部行政区域105家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19家、二级医疗机构10家、一级医疗机构22家、民营医疗机构54家)中的434个放射诊疗工作场所[X射线诊断工作场所(包括X射线摄影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EVISION-720型移动式头部锥形束CT(简称EVISION-720型移动式CT)周围剂量当量率的检测方案并分析其辐射剂量场的空间分布特点。 方法 在0°(EVISION-720型移动式CT正前方)、45°、90°、135°、180°、225°、270°和315°逆时针分布的方向上,选取距地面0.3、0.8和1.3 m高度处的3个平面,以扫描中心为0点位置,分别在距离EVISION-720型移动式CT表面1~10 m处以等间隔1 m的方式布点。采用辐射剂量仪分别在110 kV/20 mA、90 kV/40 mA、70 kV/60 mA的额定参数下,测量距离EVISION-720型移动式CT表面6 m处的检测点位(临床应用时设置的操作位)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在110 kV/20 mA额定参数下,测量所有检测点位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在110 kV/20 mA额定参数下,以距地面0.3、0.8和1.3 m高度处的3个平面的测量结果,绘制1、5、10、20、40、100 μSv/h等剂量曲线,即辐射剂量场分布图。对在不同额定参数下,距地面相同高度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以及在相同额定参数下,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分别进行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 结果 在3种额定参数下,周围剂量当量率随管电压的增大逐渐增大,不随测量处距地面高度的变化而变化。3种额定参数中,110 kV/20 mA额定参数下0°方向上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最大,为(34.44±0.09) μSv/h。在不同额定参数下,距地面相同高度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27~2.524,均P<0.05)。在相同额定参数下,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690~?0.169,均P>0.05)。EVISION-720型移动式CT辐射剂量场呈“对称性”和“三角形”分布:后方的2个45°方向,即135°和225°方向上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最低;正前方,即0°方向上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最高。 结论 EVISION-720型移动式CT辐射剂量场呈左右两侧“对称性”分布和前后“三角形”分布,前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高于两侧和后方,医疗机构在使用时应加强对设备前方的辐射防护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治疗后6个月行诊断性全身显像(Dx-WBS)期间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动态变化。 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接受131I治疗的DTC患者8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67例,年龄(43.9±12.0)岁;≥55岁患者18例、<55岁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空腹服用131I 148 MBq(4 mCi),2 d后行 Dx-WBS。治疗后效果为极好反应者,即131I治疗后刺激状态下甲状腺球蛋白<1 μg/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阴性)且影像学检查结果为阴性者(阴性组)48例,生化不全反应、结构不全反应及不确定性反应者(阳性组)37例。所有患者分别于服131I后2、24、48 h时测定距体部1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对3个时间点的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采用t检验对不同性别、年龄及治疗效果组之间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比较。 结果 (1)服131I后2、24、48 h时距患者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分别为(6.55±1.42)、(1.92±0.65)、(0.58±0.22) μSv/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7.30,P=0.000);距离患者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2)不同性别组在服131I后 2、4、48 h时 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55岁组在24 h时 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高于年龄<55岁组(t=2.29,P=0.02),2 h和48 h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阴性组和阳性组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DTC患者131I治疗后服诊断剂量131I后 48 h时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小于WS533-2017《临床核医学患者防护要求》规定的1.40 μSv/h,达到国家规定的出门旅行要求,且不会对周围人群产生辐射损害。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se the radiation exposure of medical staff from interventional x-ray procedures. Partial-body dose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with thermoluminescent dosimeters (TLD) in 39 physicians and nine assistants conducting 73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of nine different types in 14 hospitals in Germany. Fluoroscopy time and the dose–area product (DAP) were recorded too. The median (maximum) equivalent body dose per procedure was 16 (2,500) μSv for an unshielded person; the partial-body dose per procedure was 2.8 (240) μSv to the eye lens, 4.1 (730) μSv to the thyroid, 44 (1,800) μSv to one of the feet and 75 (13,000) μSv to one of the hands. A weak correlation between fluoroscopy time or DAP and the mean TLD dose was observed. Generally, the doses were within an acceptable range from a radiation hygiene point of view. However, relatively high exposures were measured to the hand in some cases and could cause a partial-body dose above the annual dose limit of 500 mSv. Thus, the use of finger dosimeters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过程中相关医务人员在不同距离及有无辐射防护措施下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方法125I粒子植入后立即使用多功能射线检测仪测量50例125I粒子植入患者距粒子植入部位体表不同垂直距离(5 cm、10 cm、1 m、2 m和3 m)及有无防护措施条件下的周围剂量当量率,评估医务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距离粒子植入部位体表垂直距离为5 cm、10 cm、1 m、2 m和3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分别为(1091.75±10.53)、(1055.50±31.68)、(123.45±20.83)、(20.95±6.10)和(7.78±3.24)μSv/h。0.5 mm铅当量铅衣屏蔽后5 cm、10 cm、1 m、2 m和3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分别为(1.36±2.03)、(0.97±1.48)、(0.46±0.63)、(0.29±0.34)和(0.14±0.12)μSv/h。屏蔽前后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3.718、71.202、217.411、184.169、108.222,均P < 0.05)。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过程中相关医务人员采取适当的距离防护及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可以大大降低125I粒子带来的辐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