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目的:研究巯基供体物质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内源性抗氧化剂褪黑激素(MT)联用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MT(5mg/kg)组、NAC(75mg/kg)组、MT+NAC(5mg/kg+75mg/kg)组。参照杜冠华的方法,制备不完全性腑缺血再灌注模型(2-VO),在再灌注0.5hr、2hr和6hr时取全脑制成10%匀浆,比色法测定MDA含量、SOD和GSH—Px活力。  相似文献   

2.
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临床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但其发病机制仍未彻底阐明。目前 ,发现一个巯基化合物N 乙酰 L 半胱氨酸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不仅能够转化为谷胱甘肽起保护细胞的作用 ,也能直接清除自由基 ,抑制内皮细胞粘附和白细胞浸润 ,对心、肝、肺等多种内脏器官具有很好的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本文对N 乙酰 L 半胱氨酸在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临床应用抗氧化剂N 乙酰 L 半胱氨酸 (NAC)防治失血性休克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大鼠放血致休克 (失血量 4 9% ,血压 4~ 5 .3kPa) ,30min后 ,回输全血并再灌注 3h。回输全血的同时 ,分别给予NAC (15 0mg·kg- 1)和银杏叶提取物(Egb ,5 0mg·kg- 1) ,3h后检测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谷 草转氨酶 (GOT)活性和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 ,并观察肾和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给予NAC可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血浆LDH、GOT活性及心、肝、肺和肾组织MPO活性和MDA含量增高 ,病理观察也显示组织损伤改善。Egb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但不如NAC作用显著。结论 再灌早期给予NAC可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脂质过氧化反应 ,对休克复苏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肝缺血再灌注(ischemic reperfusion,I/R)损伤大鼠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P)、I/R组、I/R+NAC组。P组只开腹不阻断肝血流,另2组阻断大部肝血流后再灌注,其中I/R+NAC组再灌注前5 min尾静脉给予300 mg/kg NAC。各组分别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血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脂多糖(LPS)与肝组织TLR4 mRNA及其蛋白。结果:在各时间点,P组血ALT,AST,LPS和肝绍织TLR4表达无显著差异;另2组较P组均有显著升高,但I/R+NAC组各指标升高低于I/R组。肝组织TLR4 mRNA表达在I/R组从3 h起显著增强并维持高表达,而I/R+NAC组各时相无显著变化;但两者TLR4蛋白表达变化类似,都在6,24 h表达显著增强。结论:LPS及其TLR4参与了I/R肝损伤的病理过程;NAC减弱肠源性LPS及其启动的TLR4炎症信号通路而保护缺血再灌注肝损伤。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合用N-乙酰半胱氨酸和牛磺酸对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大鼠的作用。方法实验组灌胃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和牛磺酸各125mg/(d·kg),连续28d,然后测定空腹血糖浓度、血浆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全血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合用N-乙酰半胱氨酸和牛磺酸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P<0.01),并可使糖尿病大鼠全血IPO含量显著下降(P<0.01)、血浆SOD的活性明显增加(P<0.05)。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和牛磺酸可显著改善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大鼠的糖代谢,二者合用可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徐永幸  吴玉林 《安徽医药》2014,(6):1024-1027
目的观察吡拉格雷钠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小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以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玻片法和小鼠断尾法,测定联合用药对其出血时间(BT)和凝血时间(CT)的影响;应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评测联合用药对大鼠神经功能、脑含水量和脑梗死灶体积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及单独用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显著延长出凝血时间、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降低脑含水量并减小脑梗死灶体积。结论吡拉格雷钠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具有更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更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NAC)对不同病程糖尿病(DM)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72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Ds组,n=24)、I/R组(Dr/R组,n=24)和I/R+NAC治疗组(DN组,n=24).每组再随机分为2组(n=12),分别在2周(DS2、DI/R2和DN2)和8周(DS8、DI/R8和DN8)时进行实验.记录左心室发展压(LVDP)、收缩期和舒张期左心室内压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基础状态下,DS8和DI/R8组大鼠各项心功能参数低于对应的DS2和DI/R2组(P<0.05).DN8组心功能参数高于DI/R8组,但低于DN2组(P<0.05).(2)缺血/再灌注后,DI/R8组LVDP和±dp/dtmax%的恢复百分率低于DI/R2组和DN8组(P<0.01),CK-MB和MDA高于DI/R2组和DN8组(P<0.01);DN8组心功能参数恢复百分率低于DN2组(P<0.01).结论:8周DM鼠基础心功能低于2周DM鼠,I/R后心功能受损程度比2周DM鼠严重,补充NAC可改善8周DM鼠基础心功能,但防治I/R损伤效果不如2周DM鼠.  相似文献   

9.
氯胺酮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智敏  田玉科 《医药导报》2007,26(6):636-638
[摘要]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涉及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细胞内钙超载、缺血 再灌注引起的炎性反应、氧自由基的产生等多个方面。氯胺酮是N 甲基 D门冬氨酸受体非竞争性拮抗药,可同时作用于多种受体系统。体外和动物实验证实,氯胺酮有拮抗兴奋性氨基酸、抗炎、抑制中性粒细胞(PMN)功能、减少氧自由基生成等多种作用,对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N-乙酰半胱氨酸和亚硒酸钠对镉亚慢性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 cysteine,NAC)和亚硒酸钠(Na2SeO3)对亚慢性染镉大鼠肝肾毒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2只Wistart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第1组为对照组,第2组为单位染镉组,第3、4组为干预组。大鼠连续6周皮下注射7μmol/kg氯化镉,然后干预组分别腹腔注射1 mmol/kg NAC和10μmol/kg Na2SeO3,共2周;测定大鼠尿N-乙酰-β-苷酶(NAG)、碱性磷酸酶活力(ALP)和肝、肾皮质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亚慢性染镉使大鼠肝、肾皮质和尿镉含量显著升高,尿ALP、NAG和蛋白含量显著升高,肝、肾皮质GSH含量显著升高,GSH-Px活力显著降低。与单纯染镉组比较,NAC处理组尿镉、NAG和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肝、肾皮质GSH显著降低;Na2SeO3处理组尿镉、ALP及肝、肾皮质GSH含量显著下降,GSH-Px活力显著升高。结论NAC和Na2SeO3对镉致肾损伤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AC或Na2SeO3改变体内GSH含量和GSH-Px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血红素加氧酶-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和活性变化在脑缺血/再灌注(I/R)致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以40g.L-1水合氯醛400mg.kg-1ip麻醉,从颈总静脉抽取并回输约40%总血量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20min,建立脑I/R损伤模型。3组小鼠于建模前16h分别予以脑室内注射150μmol.L-1氯化正铁血红素(Hemin)、150μmol.L-1锌原卟啉Ⅸ(ZnPPIX)或人工脑脊液(ACSF)3μl/只。假手术组仅麻醉并分离暴露双侧颈总动脉和右侧颈总静脉20min。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HO-1蛋白表达;分光光度计法检测海马HO活性和脑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及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含量;TUNEL法检测海马细胞凋亡。结果Hemin组海马HO-1表达明显增强,HO活性升高,脑XO活性、MDA和ROS含量降低,海马神经元凋亡减少(vsACSF,P<0.05);ZnPPIX组海马HO-1表达无变化(vsACSF,P>0.05),HO活性降低,脑XO活性升高伴脑MDA、ROS含量增加及海马神经元凋亡增多(vsACSF,P<0.05)。结论HO-1表达升高对脑I/R致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脂质过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2.
罗格列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栓塞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评价神经功能状态,测定脑梗死体积;分光光度法测定组织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罗格列酮能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状态,降低脑组织MDA、NO含量,升高SOD活性并降低NOS、MPO活性以及组织ICAM-1表达,同时能减轻脑组织病理学损害。结论罗格列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清除氧自由基和抗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脑缺血再灌注后小鼠脑内不同神经核团单胺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方法 阻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 (CCAO)进行缺血再灌 ,于术后当天 (d 0 )及d 1、3、5、2 0用HPLC ECD动态检测小鼠海马 ,纹状体 ,皮层的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 ,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术后上述神经核团去甲肾上腺素 (NE) ,多巴胺 (DA) ,5 羟色胺 (5 HT)等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降低 ,其中海马表现尤为明显。结论 脑内多个神经系统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病理过程 ,小鼠海马对缺血损伤最为敏感。提示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递质异常是其后期行为表现的物质基础 ,是临床治疗中应予以重视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总结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防治机制的研究进展,展望未来研究趋势。采用文献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分析。脑缺血和再灌注造成的损伤与炎性反应、细胞内Ca^2+超载、自由基的迅速增加、兴奋性氨基酸的大量释放等因素有关。防治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主要有缩短缺血时间、阻断谷氨酸受体偶联的Na^+和Ca^2+内流、清除自由基、抑制凋亡、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元生长与修复等多个方面。多靶点联合治疗可能是防治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5.
研究巴曲酶对脑缺血再灌注所致延迟性神经元死亡的影响以及与OH·产生的关系. 沙土鼠前脑缺血10 m in 再灌注60 m in.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纹状体多巴胺,海马ATP和2,3-二羟基苯甲酸(2,3-DHBA, 反映OH·含量)的含量. 应用病理方法检查海马CA1 区锥体细胞延迟性死亡情况.结果显示, 在再灌注开始时ip 巴曲酶8 BU·kg- 1明显促进海马ATP含量的恢复,减少OH·的产生和纹状体多巴胺的释放. 脑缺血再灌注后d 7 巴曲酶组(8 BU·kg- 1 ip,每日1 次,共3 d)海马CA1 区存活的锥体细胞数目也明显多于对照组(每100 平方微米0.27±0.11 vs 0.04±0.03). 以上结果提示, 巴曲酶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延迟性神经元死亡, 其机理可能与其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期间OH·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P-selectin表达及人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CIR)、阿托伐他汀组(ATO).阿托伐他汀采用灌胃的方式给药.CIR组按制作模型后断头时程不同叉分为6、12、24、48、72 h共5个亚组.阿托伐他汀组按给药时间不同分为给药4周、2周、3 d和造模后即时组4个亚组,每亚组分别于造模后12、24 h检测.断头取脑,制作标本,连续切片作PIselectin免疫组化染色,脑组织匀浆测定MPO.结果:CIR组可见P-selectin阳性表达血管数6 h开始上升,12 h达到高峰,至第3天仍有少量表达,阿托伐他汀进行干预后,P-selectin表达明显下调(P<0.01),阿托伐他汀组内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CIR组MPO含量明显高于Sham组(P<0.01),P-selectin表达与MPO含量呈线性正相关,给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干预后脑组织匀浆MPO含量下降,阿托伐他汀组内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P-selectin表达和MPO含量明显升高,使用阿托伐他汀干预后P-selectin、MPO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油酰乙醇胺(OEA)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缺血90 min后再灌注。应用HPLC-MS/MS方法测定脑组织内OEA的含量。给予OEA(5,10,40 mg/kg,ig)或OEA水解酶抑制剂URB597(1 mg/kg,ig),观察其对小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测定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观察MK886对OEA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6 h,损伤侧脑内OEA含量开始升高,再灌注后24 h升高最明显。脑缺血再灌注后给予OEA(40 mg/kg)或URB597(1 mg/kg)可减少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程度。OEA可减少脑内MDA含量,增加抗氧化酶SOD的活性。OEA这一抗氧化作用可被MK886所取消。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可增加脑内OEA的含量,OEA通过激动PPARα,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发挥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羟乙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病学评分、脑组织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水平和脑梗死面积。结果羟乙葛根素能明显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病学评分、缩小脑梗死面积,降低脑组织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水平。结论羟乙葛根素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清除体内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丹皮酚与银杏叶提取物1∶1组合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尼莫地平(10.8 mg/kg)组、丹皮酚(37.5 mg/kg)组、银杏叶提取物(37.5 mg/kg)组以及丹皮酚银杏叶提取物1∶1组合物(75.0 mg/kg)组大鼠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给药容积10 m L/kg,ig给药6 d后大脑中动脉栓塞造模,脑缺血再灌注后4、24 h进行观察,计算行为学评分;动物取脑,测定脑梗死面积,计算脑梗死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后,测定血清中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水平和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GABA、Glu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22 h后,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均有降低趋势,其中组合物组的降低作用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银杏叶提取物、丹皮酚、组合物组大鼠脑梗死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模型组比较,组合物组大鼠血清中SOD水平、丹皮酚和组合物组血清中GABA水平显著升高(P0.05),银杏叶提取物、丹皮酚、组合物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组合物组血清中Glu水平显著降低(P0.01、0.05);丹皮酚和组合物组大鼠脑组织中MMP-9、Glu含量显著降低(P0.01、0.05),组合物组脑组织中GABA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丹皮酚银杏叶提取物组合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抗氧化损伤、平衡兴奋性氨基酸与抑制性氨基酸浓度、调节MMP-9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银杏叶标准提取物(EGB)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突触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模型对照组和EGB干预组,采用线栓法制造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MCAO2h后恢复再灌注.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再灌注后1d、3d、7d、14d、21d五个时间点突触素(SYN)的表达。结果:I/R对照组自再灌注1d起,梗死灶周围皮质SYN表达开始下降(P〈0.05).3d降至最低(P〈0.01),7d开始逐渐回升,14d超过正常水平(P〈0.05)。EGB干预组.从1d后各时间点SYN表达显著高于I/R对照组(P〈0.05)。结论:I/R大鼠术后SYN表达变化明显,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存在突触可塑性.EGB可以易化这种突触可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