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沙利度胺后小鼠肝脏微小转移瘤内血管的形态学变化规律.方法 20只BALB/c小鼠制成肝转移瘤模型,并将其按体重分层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从注入结肠癌细胞后第1天开始连续14 d,对实验组小鼠每天腹腔内注射沙利度胺200 mg/kg,对照组小鼠每天腹腔内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后第15天,采用活体荧光显微镜对2组小鼠的肿瘤最大直径在相似范围内的肝脏微小转移瘤(实验组26个、对照组27个)进行活体观察.动物处死后,保留肝脏,采用抗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将实验组52个、对照组55个转移瘤按肿瘤最大直径(以400μm为界)分为大小2组,采用t检验比较各组间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肿瘤内血管分支密度(BD)和肿瘤内CD34阳性血管密度(MVD-CD34).结果 对照组中较大转移瘤的MVD和MVD-CD34[分别为(18.1±3.5)%和(22.9±2.8)条血管/高倍视野]高于小转移瘤[分别为(13.0±3.2)%和(12.8±2.5)条血管/高倍视野],t值分别为和2.840和9.860,P值均<0.01;而B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小转移瘤BD分别为(110.0±20.5)和(99.7±17.3)条/lmm2,t=1.040,P>0.05)].实验组中只有较大转移瘤的MVD-CD34[(17.4±2.3)条血管/高倍视野]高于小转移瘤[(11.5±2.5)条血管/高倍视野](t=8.770,P<0.01),而MVD和BD差异均尤统计学意义,大、小转移瘤MVD分别为(14.7±3.5)%和(13.2±3.3)%,BD分别为(95.3±18.3)和(97.1±21.O)条/mm2,t值分别为0.826和0.347,P值均>0.05.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可见小转移瘤的MVD、MVD-CD34和B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98、1.190和0.392,P值均>0.05),而实验组较大转移瘤的MVD、MVD-CD34和B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40、9.850和2.870,P值均<0.01).结论 沙利度胺只对具有新生血管的肝脏微小转移瘤表现出抗血管新生作用,而且肿瘤内不同血管成分对抗血管新生治疗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内皮祖细胞(EPC)种植支架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TIPS)家猪动物模型中减少分流道再狭窄的疗效.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家猪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并构建内皮祖细胞种植支架.15头家猪行TIPS介入手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EPC种植支架组9头(实验组),裸支架组6头(对照组).术后14 d行直接门静脉造影,然后处死动物,作病理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记录分流道狭窄及阻塞率,并用图像处理软件计算TIPS分流道假性内膜厚度及面积.计数资料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行t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5头猪TIPS手术均成功.实验组分流道通畅5头,狭窄2头(狭窄率50%、70%),阻塞2头(共9头).对照组狭窄1头(狭窄率80%),阻塞5头(共6头).2组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实验组假性内膜增生的厚度(肝静脉、肝实质、门静脉段)显著小于对照组[分别为(1.0 ±0.6)、(0.9±0.5)、(1.0±0.4)mm和(1.2±0.4)、(1.3±0.5)、(1.5±0.4)mm,P值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实验组中通畅的分流道有完整的内皮形成;再狭窄分流道的假性内膜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而通畅分流道的假性内膜主要由细胞成分组成.结论 体外构建EPC种植支架是可行的,置入后促进了家猪模型TIPS分流道内皮化形成,可以提高分流道的通畅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应用7.0T MRI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高脂饲养以及在左侧颈总动脉外置套管的方法 建立实验组ApoE-/-小鼠和对照组野生型C57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n=6),8周后对2组小鼠行MR扫描.扫描完成后取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并取损伤侧颈动脉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并对有斑块形成的血管行Oil Red O染色观察斑块内脂质成分的分布.结果 实验组小鼠在建模8周后MRI表现为损伤侧血管壁信号增高、管腔不规则狭窄,相应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损伤侧动脉管腔狭窄,其内可见粥样斑块形成;而对照组小鼠在建模8周后MRI表现仅见2例血管壁信号增高、管腔狭窄,相应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损伤侧动脉管壁增厚,未见粥样斑块形成.实验组小鼠血清TC和LDL值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9.99和9.12,P值均<0.01),TG和HDL值无明显变化(t值分别为-1.71和-1.05,P值>0.05).结论 高脂饲养结合颈总动脉外置套管的方法 可以快速建立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应用7.0T MRI可成功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祖细胞在成体血管生成和受损内皮再内皮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活体内示踪内皮祖细胞的迁徙对研究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和缺血性疾病治疗方法有着重要意义.对比剂标记的MR示踪成像因软组织分辨力高、有效成像时间长而成为良好的活体细胞示踪方法.综述内皮祖细胞的磁粒子标记方法及MR示踪成像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99Tcm-HYNIC-Annexin V动脉粥样硬化显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99Tcm-联肼尼克酰胺(HYNIC)-膜联蛋白V(Annexin V)显像检测兔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的价值.方法 5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通过免疫损伤血管和12周高脂饮食制备成AS模型(实验组),自兔耳缘静脉按体质量注射99Tcm-HYNIC-Annexin V 37 MBq/kg,分别行活体和离体血管的99Tcm-HYNIC-Annexin V显像.5只未经特殊处理的同种白兔行活体显像作为对照.对实验组兔的主动脉分段后,测定各片段质量和放射性计数,并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显像剂注射后2h,实验组兔主动脉可见放射性摄取达峰值,而对照组未见明显的放射性摄取,前者靶/非靶(T/NT)比值(2.70±0.26)明显高于后者(1.30±0.13,t=1.99,P<0.05).实验组兔的主动脉血管斑块片段放射性摄取(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为(0.075±0.016)%ID/g,明显高于非斑块血管片段[(0.035±0.013)%ID/g,前者是后者的(4.55±0.99)倍,t=4.77,P<0.001];两者的凋亡细胞指数(AI)分别为(40.53±14.94)%和(11.90±7.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4,P<0.01).所有血管片段的放射性摄取(%ID/g值)与AI呈正相关(r=0.98,P<0.001).结论 99Tcm-HYNIC-Annexin V可以无创性地检测AS斑块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可行性。方法分离、鉴定并培养新西兰大白兔外周磁粒子标记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制备氧化铁(Fe2O3)-多聚左旋赖氨酸(PLL)并体外标记EPCs。用2.5F球囊扩张并损伤兔右侧颈动脉血管内皮,对损伤血管进行局部EPCs移植,A组8只,移植Fe:O,-PLL标记的EPCs;B组3只,移植荧光标记的EPCs;C组5只为空白对照,局部注射生理盐水。细胞移植后4d,所有实验兔用1.5TMR仪进行活体颈动脉扫描,并任意选A、B、C组各1只,取受损伤血管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并与MRI信号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其余所有实验兔继续高脂饲料喂养,15周后对损伤血管做MR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EPCs的Fe2O3-PLL标记率〉95%,A组标记细胞移植后4d,MR T2·WI显示损伤血管壁呈明显低信号区,而B组和C组无明显异常信号改变;病理学检测显示A组损伤血管内膜有普鲁士蓝染色阳性细胞黏附,B组损伤血管内皮有强荧光表达,C组损伤血管内皮无表达。15周后,A、B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3/9)明显低于C组(4/4)。结论活体MR技术可示踪并检测EPCs在损伤血管内皮的黏附及分布;血管内皮祖细胞局部移植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实验兔后肢血管病变血管内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制备糖尿病后肢血管病变兔模型22只,随机分成A组(n=8,介入术联合脐带血干细胞移植)、B组(n=8,单纯介入术)、C组(n=6,未治疗干预)、D组(n=6,未制模,为正常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测定血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和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测定新生内膜面积及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值.结果 治疗后A组VE-cadherin和Lp-PLA2水平明显低于B、C组(P均<0.01),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兔股动脉有轻度内膜中断和增生,弹力膜轻度断裂;A组内膜面积、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值均显著小于B、C组(P均<0.05),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可有效保护血管内介入术后血管内皮损伤,预防术后支架内再狭窄.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祖细胞在成体血管生成和受损内皮再内皮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活体内示踪内皮祖细胞的迁徙对研究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和缺血性疾病治疗方法有着重要意义。对比剂标记的MR示踪成像因软组织分辨力高、有效成像时间长而成为良好的活体细胞示踪方法。综述内皮祖细胞的磁粒子标记方法及MR示踪成像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体检的130例轻度NAFLD患者(NAFLD组)及12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和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 NAFLD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分别为(11.92±3.28)%及(17.64±2.28)%,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34±3.00)%及(22.38±2.34)%,P均0.001)。NAFLD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88±0.18)mm vs.(0.97±0.17)mm,P0.001和36.9%vs. 20.0%,P=0.003)。相关及回归分析显示,FMD及NMD与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呈显著负相关,在校正年龄、性别、血压、血脂及血糖等相关混杂因素后,FMD及NMD仍是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轻度NAFLD组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和颈动脉IMT增厚,NAFLD可能通过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多模态成像技术即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动态增强MRI(DCE-MRI)及DWI,评价裸鼠肺癌皮下移植瘤经抗血管治疗后肿瘤解剖形态、血管功能及细胞分子水平的改变.方法 将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人NCI-H460肺癌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接种第10天选取肿瘤直径生长至0.5~1.0 cm的裸鼠12只,按数字法随机等分为2组,并分别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处理.治疗7d后利用小动物光学活体成像系统、DCE-MRI、DWI评价两组裸鼠肿瘤体积、荧光信号强度值、血管功能参数[对比剂容积转移常量(Ktrana)、速度常量(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对比剂浓度下峰面积(iAUC)]以及ADC值;并与肿瘤组织透射电镜、HE染色的病理结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的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进行对照.对结果采用Kolmogorov-Smirnov方法进行正态性检验.Kep为非正态分布,数据以M(范围)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VEGF为等级资料,两组间表达水平的比较采用x2检验;其他两组间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的比较均采用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定性资料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肿瘤细胞接种第7天两组裸鼠皮下均出现荧光团,随着时间的延长荧光团范围逐渐增大,强度也逐渐增加.治疗7d后,治疗组肿瘤平均光信号强度值为(2.51±2.43)×1010(光子数/s),对照组为(5.77±3.25)×1010(光子数/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964,P>0.05);治疗组肿瘤体积为(365±56)mm3,小于对照组的(987±265)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0.001,P<0.01),抑瘤率为63.0%.两组肿瘤荧光信号强度值与体积之间存在正相关(r=0.673,P<0.05).治疗组的血管功能定量参数Ktrans、Kep、Ve及iAUC分别为(0.055±0.012)min-1、0.335(0.184~0.894)min-1、0.297 ±0.041和7.334±3.930,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分别为(0.117±0.027)min-、0.417(0.324~1.736)min-1、0.326±0.062和13.280±4.245],但两组Ktrans和iAU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55、2.518,P值均<0.05),Kep、Ve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AUC与MVD呈正相关(r=0.715,P<0.01),与VEGF无相关性(r =0.484,P>0.05).治疗组裸鼠肿瘤的ADC值为(791±38)×10-6 mm2/s,高于对照组的(737 ±43)×10-6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9,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示:治疗组MVD[(11.9±4.8)条/高倍视野]低于对照组[(19.2±4.3)条/高倍视野](t=2.774,P<0.05),VEGF表达较对照组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000,P>0.05).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部分肿瘤细胞发生变性,并出现凋亡现象.结论 利用多模态成像技术能够提供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后解剖形态、血管功能及细胞分子水平的动态信息,有利于及时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