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分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病变。随着近年对这类疾病的研究增多和认识的深入,Mulliken等提出脉管病变的生物学分类系统,本文简要介绍该分类,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图像对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AVMs)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8例口腔颌面部AVMs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3D—CTA对病灶形态、大小、范围、边界、骨质破坏、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显示情况。结果8例AVMs患者5例发生在颌面部软组织.3例发生在下颌骨:3D—CTA均显示病灶为紊乱的血管团和血窦,边界清楚;一、二级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增粗、突起、扭曲;4例可见骨质吸收破坏。结论3D—CTA能准确有效地显示动静脉脉畸形的形态特点和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能提供较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3.
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PYM)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病变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各种脉管畸形的疗效。方法 采用PYM和地塞米松联合病变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200例(225个瘤体)5~7d注射一次,3~5次为一个疗程。结果 200例患者治疗1~5次后,经过6~36m随诊,治愈率和基本治愈率为86.5%,好转为11%,总有效率达97.5%。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混合性畸形、微静脉畸形的治愈率和基本治愈率分别为91.4%、80%、90.5%、36.3%,而动静脉畸形应用PYM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基本无效,2.5%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溃疡,3.5%出现发热副反应。结论 PYM和地塞米松联合瘤内注射是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法,疗效高,安全可靠,但应对脉管畸形病变进行正确分类,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牙体成像在诊断埋伏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牙体表面成像在上颌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82例临床疑诊为上颌埋伏牙病例行上颌牙轴位螺旋CT容积扫描,应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作多层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ation,MPR)和三维重建(3-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3D),获得单纯牙体任意方向的三维立体图像或任意曲面的断层像。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能立体全方位地显示上颌骨埋伏牙的形态、位置、萌出方向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立体、直观地提供临床所需信息,在上颌骨埋伏牙的正畸治疗中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5.
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的综合序列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脉管性疾病(vascular anomalies)包括血管瘤和脉管畸形2大类,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或发育畸形,文献报道,血管瘤在新生儿的发病率为1.1%~2.6%,1岁时的发病率高达10%。其中,35%~60%发生在头颈部。虽然脉管性疾病属于良性病损,但发生在颌面部的病变,不仅导致严重的容貌毁损,还可能因为阻塞呼吸、消化道而有碍发音、进食,甚至导致出血、窒息并危及生命。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外对于脉管性疾病的分类、诊断比较混乱,以至于在治疗上因“治疗过度”而带来许多后遗症或“治疗不足”而贻误时机。上述现象目前已经得到改善:首先国际上于1992…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牙体表面成像在诊断上颌埋伏牙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牙体表面成像在上颌埋伏牙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2例临床怀疑上颌埋伏牙患者行上颌牙轴位螺旋CT容积扫描,应用多层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作多层面重建(mu ltip la-nar reform ation,MPR)和三维重建(3-d im ensional reconstruction,3D),获得单纯牙体的任意方向的三维立体图像或任意曲面的断层像。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能立体全方位地显示上颌埋伏牙的形态、位置、萌出方向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立体、直观地提供临床医师所需信息,在上颌埋伏牙的正畸治疗中有重要的诊断和指导治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颌面部软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螺旋CT在颌面部软组织重建中的价值。方法:对1例右耳缺损患者的头部进行螺旋CT扫描.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储存。在诊断工作站上以SSD法对图像进行重建。结果:螺旋CT能一次快速精确完成整个头部的扫描与重建,面部软组织、器官重建图像清晰,但瞳孔位置不能显示。结论:对于头面部除瞳孔以外的软组织三维重建,可选择螺旋CT三维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上颌埋伏牙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2002年12月~2005年5月使用多层螺旋CT对82例临床怀疑上颌埋伏牙患者行容积扫描,并通过工作站对埋伏牙进行多层面重建(MPR)和三维重建(3D),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Implagraphy牙颌面锥形束CT与多层螺旋CT的图像质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牙颌面锥形束CT与多层螺旋CT的图像质量。方法:分别使用牙颌面锥形束CT和多层螺旋CT对实验模体进行扫描,比较两者显示牙、牙周组织、颌面骨解剖结构的差异。结果:牙颌面锥形束CT图像质量,优于多层螺旋CT。结论:牙颌面锥形束CT因其优秀的图像质量,更加适合口腔临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鼻底埋伏牙的定位作用。方法 :2011-08—2016-03期间,共收治鼻底埋伏牙38例,拔除埋伏牙54颗,术前用多层螺旋CT(MSCT)精准定位,术中参照局部解剖标志进行核对准确性。结果:全部病例经术前螺旋定位,均顺利拔除埋伏牙,术后恢复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多层螺旋CT对鼻底埋伏牙的定位准确,术前与术中判断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
谢江 《口腔医学》2011,31(11):660-661,666
目的 研究比较64层多排螺旋CT在颌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23例骨折患者,患处薄层CT扫描及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重建(MPR、SSD、MIP、4D、SVR、CPR等),观察比较影像效果。 结果 三维CT重建对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颧弓骨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8%、97.6%、96.6%,而X线平片对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颧弓骨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2.0%、81.6%、75.3%。三维CT影像清晰,直观立体,多角度多方位观察骨折、脱位、病变及周围关系一目了然。 结论 多排螺旋CT多种重建功能丰富了影像信息,为骨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精确、直观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MRI在颌面部软组织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口腔颌面正畸病例,行X线头影摄片、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分别测量颌面部软组织角度参数与软组织线距参数,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X线头影摄片、多层螺旋CT与MRI测量颌面部软组织角度参数与软组织线距参数测量值间无显著差异(P>0.05),MRI在显示颌面部软组织层次、结构上具有优势.螺旋CT在同时显示颌面部硬、软组织结构上具有优势.结论:螺旋CT与MRI在颌面部软组织测量中都有较高的实用价值:MRI在颌面部软组织测量上优于螺旋CT与X线测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浓度平阳霉素治疗不同部位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2008年共收治114例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其中男50例,女64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6岁,病变最小2.0cm×1.5cm,最大15cm×10cm.对不同部位的静脉畸形均采用浓度为8mg/3mL的平阳霉素每1530d局部注射1次,注射15次.对治疗后0.5~5a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治疗效果分为治愈、基本治愈、有效及无效4级.结果:皮下静脉畸形有效率为92%,黏膜血管畸形有效率为96%.结论:采用高浓度的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颌面部静脉及动静脉血管畸形的组织学结构。方法:选取手术标本采用特染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弹力纤维染色及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结蛋白(Desmin)、波形蛋白(Vimentin)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的表达。结果:静脉畸形者弹力纤维、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少而浅,未见结蛋白染色。动静脉畸形者弹力纤维、结蛋白及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较多,部分着色明显。两种病变血管内皮细胞均有不同程度FⅧ及Vimentin着色。结论:两种血管畸形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颌面部巨大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探讨放疗在血管畸形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施行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的颌面部巨大血管畸形6例的临床资料,并主要根据影像检查与临床体检结果判断疗效.结果 6例患者在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均对治疗后面部外形满意,MRI示病变范围缩小,甚至消失.随访0.5~9年,6例患者均无明显复发迹象.无一例出现视器损伤、张口受限等放疗并发症.结论 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治疗颌面部巨大血管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颌面部巨大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探讨放疗在血管畸形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施行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的颌面部巨大血管畸形6例的临床资料,并主要根据影像检查与临床体检结果判断疗效.结果 6例患者在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均对治疗后面部外形满意,MRI示病变范围缩小,甚至消失.随访0.5~9年,6例患者均无明显复发迹象.无一例出现视器损伤、张口受限等放疗并发症.结论 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治疗颌面部巨大血管畸形的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use of radi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giant vascular malformation. Methods Six patients with giant vascular malformation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were treated by three dimensional radiation therapy in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School of Medicne, Zhejiang University in the last ten years and the cilinical data were reviewed. The treatment results were evaluated by clinical examination and radiology. Results No complication was observed during and after the radiotherapy. All pati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aesthetic results. The lesions in MRI were all reduced and even disappeared. There was no sign of recurrence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Conclusions Three dimensional radiotherapy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oral and maxillofical vascular malformation.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观察并研究机器人辅助定位下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2021年本院收治的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共20例口腔颌面颈部脉管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机器人辅助定位平阳霉素药物注射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预后情况,复查颌面部增强CT或者MRI评价瘤体大小变化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辅助微螺钉种植支抗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内收上颌前牙,观察上颌前牙及第一磨牙位置的变化,评价微型种植体作为强支抗的应用效果。方法从临床病例中选择20例双颌前突的患者,矫治设计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随机选择10例在后牙区植入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内收前牙,另10例采用腭杆加口外弓的支抗方法。于治疗前拍摄螺旋CT,了解种植区的解剖情况,于治疗前及关闭拔牙间隙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前牙内收情况及磨牙支抗的变化。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①微型钛钉种植体在拔牙间隙关闭的过程中保持了稳定,成功率93%。②种植体支抗较非种植体强支抗治疗前、后上中切牙倾角及凸距的改变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磨牙位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切牙切端位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微型钛钉种植体能作为稳定的骨性正畸支抗,可以实现理想的支抗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