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患儿,女,7岁,右眼睑周围皮肤红斑丘疹伴瘙痒2周,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后加重,皮疹扩大。取患者皮疹边缘皮屑行真菌学检查,直接镜检可见透明有隔真菌菌丝,真菌培养结果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生长;取患儿家庭所饲养宠物兔耳部皮损皮屑及毛发行真菌学检查,直接镜检可见发内链状孢子,真菌培养结果为须癣毛癣菌。提取病原菌DNA,利用引物ITS4和ITS5进行r DNA ITS区序列的PCR扩增,扩增产物测序后在Genbank核酸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比对。证实患者面癣病原菌与家兔被毛所携带的须癣毛癣菌同源性达99%。患者经抗真菌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2.
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的PCR指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的传统鉴别主要依据培养形态、生理生化等方法,但红色毛癣菌的菌落产红现象受培养基类型、 pH、培养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1],我们应用 PCR方法,以微小卫星 DNA引物,对这 2种癣菌的基因组 DNA进行扩增,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把它们区分开来。 泳道 1为 Markerλ DNA/EcoRⅠ+ HindⅢ,泳道 2、 7、 8、 9为红色毛癣菌,泳道 3~ 6为须癣毛癣菌 图 1 (GACA)4作引物的 PCR扩增结果 一、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菌株:本研究采用红色毛癣菌临床分离株 23株 ,须癣毛癣菌临床分离株 11株。红色毛癣菌中 11株来自上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连和沈阳两地须癣毛癣菌复合体的主要组成菌种及主要组成菌种肉芽肿株和体癣株DNA分型有无差异。方法选取大连和沈阳地区已行表型鉴定的须癣毛癣菌16株(12株体癣株,4株肉芽肿株),通过PCR扩增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测序后利用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对须癣毛癣菌复合体进行鉴定;PCR扩增rDNA非转录间隔区(NTS)的3个串联重复亚单位S0,S1和S2区,进行种内分型,比较菌株间型别的差异性。结果大连、沈阳两地的16株须癣毛癣菌中,2株鉴定为断发毛癣菌,1株鉴定为苯海姆节皮菌,13株鉴定为万博节皮菌;3对不同引物扩增13株万博节皮菌NTS区,共产生8种特征性带型;万博节皮菌的体癣株和肉芽肿株的带型除S2区外,在S0,S1区及总区间均有差异。结论大连、沈阳两地须癣毛癣菌复合体的主要组成菌种为万博节皮菌;万博节皮菌肉芽肿株和体癣株NTS区的带型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TS区域的探针与DNA印迹杂交法对须癣毛癣菌的基因分型,并分析基因型与来源地区的相关性。方法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法提取DNA,以皮肤癣菌的特异性引物NS5[5-′AACTTAAAGGAATT-GACGGAAG-3′]与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为引物,以须癣毛癣菌的标准菌株为模板,用PCR法扩增rD-NA部分18S区、ITSⅠ区、5.8 s区和ITSⅡ区为探针,随机引物法将探针标记,EcoR1酶切基因组DNA,按ECL试剂盒标准流程将酶切的基因组DNA与探针杂交;根据杂交的不同带型而分型。结果所试35株须癣毛癣菌分为14型(A~N型),A,B,C,D四型占62.86%。南方株以A和C型为主,北方株以B和D型为主。结论用ITS区域探针与DNA印迹杂交法对须癣毛癣菌基因组分型敏感性强、分辨力较高;南北方须癣毛癣菌DNA分型存在一定差异;DNA分型对须癣毛癣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菌学的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鲁比切克毛癣菌致体癣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患者男,54岁,右侧臀部红斑伴瘙痒半年,皮损逐渐扩大,出现脱屑。体检见右侧臀部红色斑片,覆散在鳞屑,边界清楚,边缘略高于皮面,鳞屑明显。真菌学检查:取皮屑行10% KOH直接镜检,见带有折光性的透明菌丝。皮屑真菌培养,培养物在形态学、生理学和遗传学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①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绒毛状,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培养产红色色素,中央有紫红色色素颗粒形成;②小培养见梨形或棒状小分生孢子,圆柱状大分生孢子,丰富的节孢子;③尿素酶试验阳性,毛发穿孔试验阴性。取培养菌落提取DNA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扩增菌株rDNA的ITS1-4区,测序结果与已知的鲁比切克毛癣菌或红色毛癣菌ITS1-ITS4片段序列进行比对,显示完全一致。分离菌株鉴定为鲁比切克毛癣菌。诊断:鲁比切克毛癣菌所致体癣。治疗:口服特比萘芬片0.25 g·kg-1·d-1,2周后皮损消退。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紫色毛癣菌致婴儿黑点癣1例。方法取病损处皮屑、病发数根镜检,并置沙堡培养基(SDA)、改良KANE/FISCHER系统25℃,4~10天;马铃薯葡萄琼脂(PDA)小培养观察该菌株菌落生长、生理变化情况及观察形态学改变情况。结果镜检可见发内、外成串孢子菌丝,SDA培养10天时可见湿润、紫红色菌落,表面皱褶不规则;皮肤癣菌培养基培养7天时琼脂变红;溴甲酚紫乳固体葡萄糖琼脂培养10天菌落边缘可见约3mm水解晕;脲素酶4天时培养基未变色;PDA培养10天时小培养镜下可见菌丝分支畸形、粗短和不规则突起及大量厚壁孢子。结论临床分离株为紫色毛癣菌,是此例婴儿黑点癣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传统方法对须癣毛癣菌进行表型的分型。方法:采用沙氏琼脂试管培养基(SDA)培养。菌株鉴定及分型依据菌落的形态,菌丝及大小分生孢子的特征,尿素酶试验,葡萄糖米粉试验和体外毛发穿孔试验。结果:36株须癣毛癣菌共分为5个表型,羊毛状、紧密状和绒毛状居多,三型占72.22%,颗粒状最少。螺旋菌丝主要见于绒毛状和粉末状;羊毛和紧密状的镜下结构相似,见大量细长菌丝及少量圆形小分生孢子;颗粒状的大分生孢子最多。结论:须癣毛癣菌分为5个表型,各型镜下结构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脓癣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门诊及住院脓癣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对国内同期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进行汇总和比较。结果 201例脓癣患者中,男70例,女131例;年龄4个月~89岁;2.5~10岁占64.68%。主要病原菌:紫色毛癣菌62株(30.85%)、犬小孢子菌46株(22.89%)和须癣毛癣菌43株(21.39%)。其中,亲人性皮肤癣菌95株(47.26%)、亲动物性皮肤癣菌89株(44.28%)、亲土性皮肤癣菌17株(8.46%)。2006-2011年与2000-2005年相比,紫色毛癣菌检出率显著升高,石膏样小孢子菌检出率显著降低。>18岁组的亲人性皮肤癣菌比例显著高于各儿童组,<10岁组的亲动物性皮肤癣菌比例显著高于各成人组。国内同期报道脓癣552例,主要为犬小孢子菌(38.95%)、须癣毛癣菌(29.71%)和红色毛癣菌(14.49%)感染。结论脓癣病原菌分布有显著的年龄特征,武汉地区脓癣的亲动物性皮肤癣菌比例显著低于国内各地区,而亲人性皮肤癣菌比例显著高于国内各地区;并以紫色毛癣菌为首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9.
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红色毛癣菌种内分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且可重复的方法应用于红色毛癣菌的菌株区分。方法 PCR扩增20株红色毛癣菌核糖体基因的非转录间隔区内的两个串联重复亚单位trs-1,trs-2,克隆两段PCR产物,用PGEM-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载体进行目的基因测序。结果 特异性扩增trs-1和trs-2区产生菌株特征的条带图,两个串联重复亚单位的基因测序结果说明了PCR指纹图差异的原因。结论 这种PCR方法产生的特征性的指纹图提供了一种快速,稳定的分子分型方法,可应用于红色毛癣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性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9岁。右下肢红斑2个月,全身丘疹伴剧烈瘙痒2周。有动物接触史。真菌培养分离出须癣毛癣菌。皮损组织病理PAS染色在真皮中部毛囊和毛干内见菌丝结构。诊断为须癣毛癣菌所致皮肤癣菌肉芽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汝阳地区浅部真菌病病种及分布情况。方法对579例显微镜直接镜检及培养阳性的浅部真菌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579例浅部真菌病患者中,最常见的为手足癣,其次为体股癣、甲真菌病、生殖器念珠菌病、花斑癣和头癣。579株菌种中,须癣毛癣菌最多,其次依次为红色毛癣菌、白念珠菌、絮状表皮癣菌、马拉色菌等。地区分布情况为农村患者344例,城镇患者235例,其中头癣、体股癣、生殖器念珠菌病、手足癣农村地区显著多于城镇(P0.05)。结论汝阳地区皮肤真菌病以手足癣最多见,其次为体股癣;头癣、体股癣、生殖器念珠菌病、手足癣农村地区患者明显多于城镇;浅部致病真菌以须癣毛癣菌最常见,其次为红色毛癣菌,再次为白念珠菌。  相似文献   

12.
报告1例少见的、发生于上唇的须癣。患者男,58岁,农民。左上唇红斑、脓疱、脱屑2月余。经真菌镜检和培养确诊为由红色毛癣菌引起的指趾甲癣自体接种导致的须癣。  相似文献   

13.
毛孢子菌病     
毛孢子菌病是由毛孢子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局部或系统性真菌病,本文详细阐述了毛孢子菌病的病原菌、临床表现、诊断、组织病理、治疗及相关研究进展,为本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哺乳期女性皮肤马拉色菌带菌和菌种构成情况。方法采用胶带法粘取哺乳期女性胸前皮屑,接种于含菜子油培养基进行真菌培养、分离马拉色菌,并用生理生化及形态学方法鉴定菌种。结果正常哺乳期妇女胸部皮肤马拉色菌培养阳性率为58.13%,主要为糠秕马拉色菌和合轴马拉色菌。结论正常哺乳期妇女胸部皮肤马拉色菌带菌和菌种情况与既往文献对正常人的报道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包皮龟头炎患者的临床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皮肤科门诊52例包皮龟头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性病病原菌阳性率为60.47%,疑似念珠菌感染的13例患者中念珠菌阳性率为84.62%,包皮过长、包茎占40.38%。结论性传播疾病、念珠菌感染是包皮龟头炎发病的重要因素,包皮过长、包茎是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部湿疹患者的常见病因及其常见的变应原。方法采用ImmunoCAPl00全自动过敏原体外检测系统检测手部湿疹患者的血清总IgE,采用斑贴试剂盒检测接触性变应原。结果 100例患者中,血清总IgE≤60KU/L者73例(73.00%),>60KU/L共27例(27.00%),其斑贴试验均为阳性;其中具有特应性素质的20例手部湿疹患者,总IgE>60KU/L,并且对两种及以上变应原过敏;受检的100例患者中94例(94.00%)斑贴试验出现阳性反应,前5位的常见变应原依次为:橡胶Ⅰ、重铬酸钾、硫酸镍、香料混合物、白降汞。结论手部湿疹主要与接触性变应原有关,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变应原种类。手部湿疹与血清总IgE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验证抗白念珠菌芽管单克隆抗体MAb03.2C1-C2(MAb)的特异性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实验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打下基础。方法用白念珠菌标准株,重庆、九江两地不同地域中临床分离的白念珠菌、非白念念珠菌、常见的酵母菌和实验室保存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做抗原包被,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ⅡF)方法,对单抗MAb03.2C1-C2特异性进行分析。取临床口腔及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真菌涂片菌丝阳性的标本,MAb03.2C1-C2作为I抗,用ⅡF方法检测。结果200例被检临床病例中,84例口腔念珠菌病和51例阴道念珠菌病真菌涂片ⅡF试验阳性的标本中,最终鉴定均为白念珠菌。38例口腔念珠菌病和27例阴道念珠菌病中标本最终鉴定为非白念念珠菌或新型隐球菌。MAb03.2C1-C2仅与白念珠菌芽管或菌丝特异性地结合,与白念珠菌的孢子及其他念珠菌种的假菌丝和孢子均不发生结合,也不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反应。61例标本8种临床分离的非白念念珠菌的孢子和菌丝不能特异性地与单抗结合;分离的4例新型隐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均不能与该单抗相结合。结论进一步证实了MAb03.2C1-C2对白念珠菌芽管高度专一的特异性,并可用于口腔念珠菌病及阴道念珠菌病真菌涂片中白念珠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患黑色素瘤的风险更高,黑色素瘤是最危险的皮肤癌类型,预后较差。甲氨蝶呤 (MTX) 是一种抗炎和免疫抑制药物,用于治疗许多慢性炎症性疾病。MTX 用于治疗银屑病已经有六十多年,当局部(涂于皮肤)治疗或紫外光光疗失败、被认为不合适或不充分时,MTX 仍然是首批考虑的治疗方法之一。尽管如此,以前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MTX 暴露与黑色素瘤风险增加有关。 在这项瑞典研究中,作者在 81,738 名银屑病患者中调查了 MTX 是否与黑色素瘤有关。数据是从几个登记处获得的,包括 395 名之前没有癌症的银屑病患者,这些患者在 2010 年至 2016 年期间首次患上黑色素瘤(病例)。随机选择 10 名无癌银屑病患者(对照),这些对照与病例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匹配。计算两组中的 MTX 累积剂量。 在 395 名患有黑色素瘤的银屑病患者中,97 名患者(25%)接受过 MTX 处方。在 3950 名对照者中,相应的人数为 954 人(24%)。MTX 累积剂量更高的患者患黑色素瘤的风险没有增加。 总而言之,这项调查没有显示在银屑病患者中接触 MTX 与患黑色素瘤风险之间有任何联系。由于 MTX 仍然是治疗银屑病患者的有价值的选择,这一结果让皮肤科医生在日常临床实践中治疗这类患者感到放心。  相似文献   

19.
血管畸形是一组罕见的先天性(出生时存在的)血管畸形。它们大多可见,为与正常皮肤颜色不同的凹凸不平的肿块,可导致面部毁容或身体的外观缺陷。 患者经常出现疼痛、身体损伤、出血和心理社会问题,导致其总体生活质量较差。因此,治疗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是通过由患者填写的调查问卷来衡量的。 为了确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后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调查问卷要能够探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的变化,这是至关重要的。从来没有人研究过生活质量调查问卷是否可以探测出血管畸形患者中的变化。因此,无法评估目前的治疗是否真的改善了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项来自荷兰和美国的研究旨在查明两个广泛使用的生活质量调查问卷“SF-36”和“Skindex-29”是否能够探测出血管畸形患者中的变化。67 名患者在两个时间点填写了这两份调查问卷。一组在两个时间点之间接受治疗,另一组则没有这样做。 在第二次填写这两份调查问卷时,患者还被问及他们在生活质量方面是否经历了变化。要确定这些调查问卷能够探测出变化,预期在经历的变化与调查问卷分数的变化之间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于这两份调查问卷,都没有找到期望的相关性。 作者的结论是,必须找到或编制其他问卷,以正确探测出血管畸形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 本摘要涉及研究: 在外周血管畸形患者中生活质量测量的灵敏性: OVAMA 项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牡丹江地区性病门诊女性患者的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509例疑为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的生殖道标本进行UU和MH培养及药敏鉴定。结果生殖道支原体感染235例,感染率为46.17%。其中单纯UU阳性202例(39.69%)、MH阳性11例(2.16%),UU和MH同时阳性22例(4.32%)。8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依次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结论 UU是本地区性病门诊女性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治疗上首选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加强支原体的培养与药敏检测研究,将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