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银屑病患者皮损中血管内皮生长因(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微血管密度(MVD)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B-UVB治疗前后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处VEGF、bF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结果银屑病患者NB-UVB治疗前皮损处VEGF、bFGF的表达水平及MVD值明显高于治疗后(P均<0.01)。结论 NB-UVB可能通过抗血管新生作用来治疗银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银屑病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STAT3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处PSTAT3及VEGF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1);PSTAT3与VEGF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703,P<0.01).结论: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存在PSTAT3和VEGF的高表达,PSTAT3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银屑病皮损处微血管增生,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HIF-1α与VEGF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同时研究两者在银屑病血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32例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和2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HIF-1α与VEGF蛋白的表达,同时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20例正常对照组皮肤组织中HIF-1α,VEGF在表皮表达弱或几乎无表达,但在皮脂腺、毛囊、汗腺可见强表达,32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HIF-1α,VEGF均在表皮全层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银屑病患者皮损中HIF-1α,VEGF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并均与MVD值呈显著正相关(r=0.743,P0.01;r=0.759,P0.01);银屑病皮损中VEGF的表达与HIF-1α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681,P0.01);结论银屑病皮损组织存在HIF-1α与VEGF蛋白的过表达,两者在促进银屑病新生血管生成中具有协同作用,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GFR2蛋白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状态。方法:采用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技术对22例银屑病皮损和19例正常人皮肤的bFGF及其受体FGFR2及血管内皮标记因子CD34的表达状态,并根据CD34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结果:bFGF和FGFR2免疫组化阳性反应在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皮损的表皮基底层和棘层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皮肤(P〈0.01);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皮损真皮浅层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正常人,该处微血管bFGF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与微血管密度(MVD)呈正相关,P〈0.01,而FGFR2在银屑病真皮浅层微血管和正常人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FGF可能通过FGFR2作用在基底层和基底上层,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分化起一定作用,bFGF亦可能在银屑病真皮浅层微血管异常增殖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环氧化酶-2(COX-2)在寻常型银屑病炎性皮损中的表达,并分析与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炎性皮损组织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炎性皮损中COX-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OX-2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866,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炎性皮损中存在COX-2高表达,后者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银屑病皮损处血管新生,在寻常型银屑病进展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研究二者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随机选择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损中的Ang-2及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外周血血清中Ang-2及VEGF的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的Ang-2和VEGF的表达明显增强(2值分别为9.64、20.12,P值均<0.01),血清中Ang-2及VEGF水平亦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3.49、4.76,P值均<0.05)。二者血清浓度变化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9、0.77,P值均<0.01)。结论:Ang-2和VEGF在寻常型银屑病血管形成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二者可能通过协同作用发挥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以及血清中VEGF的影响。方法 采用葡聚糖聚合物标记免疫组化法对1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NB-UVB治疗前后的皮损标本中MVD以及VEGF、MMP-2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VEGF水平,以10份正常人皮肤标本和15份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在NB-UVB治疗前后对银屑病皮损进行PASI评分。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治疗前皮损组织中MVD为20.52 ± 5.02(单位:个/400倍镜下),明显高于治疗后(7.33 ± 1.24)和正常人对照组皮肤组织(4.26 ± 0.79)(F = 97.57,P < 0.05),且治疗后PAS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 = 13.35,P < 0.01);治疗前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为307.55 ± 121.65 ng/L,明显高于治疗后(163.92 ± 95.57 ng/L)和正常人对照组(139.78 ± 79.06 ng/L)(F = 9.903,P < 0.05),而治疗后VEGF表达水平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银屑病皮损中MMP-2阳性表达在治疗前、后以及和正常人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银屑病患者PASI评分、MVD、皮损及血清中的VEGF表达四者互为正相关关系(P < 0.05);皮损中的MVD、VEGF表达、MMP-2表达互为正相关关系(P < 0.05);皮损中的MMP-2与PASI评分、血清中VEGF表达无相关关系(P > 0.05)。结论 NB-UVB可以降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及其皮损中真皮浅层微血管增生状态;组织中VEGF、MMP-2可能共同参与了微血管的增生过程,但MMP-2没有参与NB-UVB对寻常性银屑病的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光化学疗法(PUVA)对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微血管密度(MVD)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用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D34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患者PUVA治疗前后皮损中的MVD,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PUVA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水平。结果:银屑病患者PUVA治疗前的MVD明显高于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银屑病患者PUVA治疗前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PUVA可能通过抗血管新生作用来治疗银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血热型、血燥型和血瘀型)皮损和血清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皮损处及血清中VEGF的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皮损处VEGF水平为血热型组>血燥型组及血瘀型组;血清中VEGF的水平为血热型组>血燥型组>血瘀型组。结论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及血清中VEGF水平的检测有可能用于血热型银屑病与非血热型银屑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15例正常人皮肤组织VEGFmRNA和其蛋白、VEGF受体2(KDR蛋白)、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其表达情况。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VEGF水平。结果 ①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的VEGFmRNA及其蛋白、KDR和MVD表达明显强于正常人对照组(P<0.001);皮损处与非皮损组相比,VEGF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KDR、MVD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期与静止期比较四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高密度组(MVD≥17.88)与低密度组(MVD<17.88)的VEGFmRNA及其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KDR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ASI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结论 ①VEGF及其受体在银屑病新生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②MVD值可反映寻常性银屑病的严重程度,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的临床特征,探求影响寻常型白癜风发病和病情轻重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制作寻常型白癜风患者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调查分析365例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结果 365例白癜风中男性193例,女性172例,有家族史者48例;就诊时皮损面积大小以占体表面积的1%~5%最为多见,男性平均皮损面积大于女性(χ2=13.99,0.01P0.05);有诱发因素者82例,以精神紧张和精神抑郁为主。结论白癜风发病可能与遗传、情绪、精神变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血管畸形是一组罕见的先天性(出生时存在的)血管畸形。它们大多可见,为与正常皮肤颜色不同的凹凸不平的肿块,可导致面部毁容或身体的外观缺陷。 患者经常出现疼痛、身体损伤、出血和心理社会问题,导致其总体生活质量较差。因此,治疗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是通过由患者填写的调查问卷来衡量的。 为了确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后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调查问卷要能够探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的变化,这是至关重要的。从来没有人研究过生活质量调查问卷是否可以探测出血管畸形患者中的变化。因此,无法评估目前的治疗是否真的改善了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项来自荷兰和美国的研究旨在查明两个广泛使用的生活质量调查问卷“SF-36”和“Skindex-29”是否能够探测出血管畸形患者中的变化。67 名患者在两个时间点填写了这两份调查问卷。一组在两个时间点之间接受治疗,另一组则没有这样做。 在第二次填写这两份调查问卷时,患者还被问及他们在生活质量方面是否经历了变化。要确定这些调查问卷能够探测出变化,预期在经历的变化与调查问卷分数的变化之间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于这两份调查问卷,都没有找到期望的相关性。 作者的结论是,必须找到或编制其他问卷,以正确探测出血管畸形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 本摘要涉及研究: 在外周血管畸形患者中生活质量测量的灵敏性: OVAMA 项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维A及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联合窄频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12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静滴复方甘草甜素针注射液、口服阿维A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NB-UVB照射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64%和7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维A及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联合NB-UVB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银屑病是一种由多基因遗传决定、多环境因素刺激诱导的免疫异常性慢性炎症性增生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诸多细胞因子及免疫分子,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其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就与银屑病相关的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作一综述,探讨它们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地蒽酚蜡棒短程接触疗法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143例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地蒽酚蜡棒短程接触疗法联合NB-UVB组)49例,对照1组(地蒽酚蜡棒组)48例和对照2组(NB-UVB组)46例,连续治疗8周。结果 3组患者的基本治愈率分别为61.22%、39.58%和39.13%,总有效率分别为91.84%、77.08%和76.09%。治疗组分别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组间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蒽酚蜡棒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疗效优于单用地蒽酚蜡棒或单用NB-UVB组。  相似文献   

16.
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患黑色素瘤的风险更高,黑色素瘤是最危险的皮肤癌类型,预后较差。甲氨蝶呤 (MTX) 是一种抗炎和免疫抑制药物,用于治疗许多慢性炎症性疾病。MTX 用于治疗银屑病已经有六十多年,当局部(涂于皮肤)治疗或紫外光光疗失败、被认为不合适或不充分时,MTX 仍然是首批考虑的治疗方法之一。尽管如此,以前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MTX 暴露与黑色素瘤风险增加有关。 在这项瑞典研究中,作者在 81,738 名银屑病患者中调查了 MTX 是否与黑色素瘤有关。数据是从几个登记处获得的,包括 395 名之前没有癌症的银屑病患者,这些患者在 2010 年至 2016 年期间首次患上黑色素瘤(病例)。随机选择 10 名无癌银屑病患者(对照),这些对照与病例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匹配。计算两组中的 MTX 累积剂量。 在 395 名患有黑色素瘤的银屑病患者中,97 名患者(25%)接受过 MTX 处方。在 3950 名对照者中,相应的人数为 954 人(24%)。MTX 累积剂量更高的患者患黑色素瘤的风险没有增加。 总而言之,这项调查没有显示在银屑病患者中接触 MTX 与患黑色素瘤风险之间有任何联系。由于 MTX 仍然是治疗银屑病患者的有价值的选择,这一结果让皮肤科医生在日常临床实践中治疗这类患者感到放心。  相似文献   

17.
木村病1例     
60岁女性患者,双侧鼻根、耳后、头皮肿物伴脱发8年,具有典型的木村病皮损,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血管及淋巴组织增生,可见淋巴滤泡样结构,并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符合木村病诊断。予抗炎及抗组胺药物、小剂量醋酸泼尼松口服配合放射治疗后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18.
“生物制剂”是从活细胞中提取的基于蛋白质的药物,旨在靶向银屑病中免疫系统过度活跃的特定区域,其中包括肿瘤坏死因子 (TNF) 和白细胞介素 (IL) 17 和 23。现在有 11 种经许可和 NICE 批准的生物制剂用于治疗银屑病。该 2020 年循证指南由英国皮肤科医师协会的多利益相关者指南小组制定,并提供了如何有效、安全地使用这些重要药物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利益的建议。 与 2017 年版相比,许多建议保持不变,包括资格标准,即生物治疗应由经验丰富的专家医师启用,强调与患者充分讨论益处和风险的重要性,以及鼓励参与长期安全报告,如 BADBIR 研究。 在决定使用哪种生物制剂时,临床医生需要考虑患者的银屑病、其他医疗问题、患者偏好和药物费用。该指南涵盖了所有新的和旧的生物制剂,在儿童和特殊人群(例如那些有癌症病史的人)中的使用,以及关于治疗失败时该怎么做,何时增加生物制剂的剂量,和针对受孕、怀孕和母乳喂养的首选方案的新的建议。对于那些有兴趣了解更多信息的人来说,证据(涉及 62 项以上的试验和 31899 名参与者)以及指导小组内的讨论都在补充资料 (S2) 中进行了详细说明。 为帮助确保指南建议付诸实施,指南小组还开发了一个实施“工具箱”(可通过补充信息 S1 获取)。这包括一个决策帮助工具,其目的是帮助解释不同生物药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决定哪种生物制剂最合适,以及提供建议的评估和检测(例如结核病、病毒性肝炎)时间表,这有助于将使用这些药物时的问题降到最少。 可免费获取在整个研究中的指南和所有补充信息,网址为: https://doi.org/10.1111/bjd.19039  相似文献   

19.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病,影响到全世界 2% 到 3% 的人。它会导致皮肤上有鳞状红色斑块,并与肥胖和糖尿病等其他疾病有关。银屑病是由免疫系统中分子的过度活化引起的。乌司奴单抗是一种称为生物药物的药物,通过阻断两种免疫系统分子(白介素-12 和白介素-23;IL-12/23)来改善银屑病。它被批准用于 12 岁或以上的患者。 在 CADMUS Jr 的研究中,我们测试了欧洲、加拿大和美国 44 名 6-12 岁患有银屑病的儿童使用乌司奴单抗是否有效。患者在第 0 周和第 4 周接受乌司奴单抗剂量,然后每 12 周使用一次,持续一年。我们评价了疗效,评估了生活质量的改善 (QoL),并观察了安全性结局。 超过四分之三的患者 (77.3%) 在 12 周时仍有干净的皮肤或仅有轻微的银屑病,并且直至 52 周仍保持改善。在第 12 周时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和在第 52 周时超过一半的患者中,银屑病已经完全消失。在报告银屑病开始治疗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的患者中,大多数人说这种病在第 12 周和第 52 周不再有影响。没有非预期的不良反应(有害的副作用)的报告,证明乌司奴单抗在这些年幼患者中有很好的耐受性。 综上所述,通过在我们 CADMUS Jr 研究中进行一年的治疗,我们发现乌司奴单抗在儿童(6-12 岁)中可以改善银屑病和生活质量,并且可以安全地使用。这些结果与用乌司奴单抗(CADMUS 研究)治疗的 100 多名青少年(12-18 岁)的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20.
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和地塞米松)是许多皮肤问题的一种常见治疗方法。口服这些药物者患上 2 型糖尿病的风险更大。尚不清楚乳膏或软膏的皮质类固醇吸收是否也带来此风险。最近一项研究发现了使用皮质类固醇乳膏与发生 2 型糖尿病的潜在风险。 作者旨在评估最近的这类出版物;丹麦和英国的研究 (Andersen et al Diabetes Care 2019;42:1095-1103) 探讨了外用(涂抹于皮肤)皮质类固醇是否与新发 2 型糖尿病有关。研究人员在两项研究中使用了丹麦国家登记库的健康数据,在一项进一步研究中使用了英国临床实践研究数据库的健康数据。这些数据是常规采集的,而且经常用于研究。他们发现,在所有三项研究中,接受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患者的 2 型糖尿病患病率更高。在上述两项丹麦研究中,使用更高效的皮质类固醇与糖尿病风险更高有关。 评审人员认为,这些研究的优势是,研究人员使用了常用于研究的高质量数据库,可获得大量患者数据,并允许他们对重大混杂因素进行评估,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结果。重要的是,一些研究患者还使用全身性(口服片剂和胶囊)或吸入性皮质类固醇。瘙痒是一种常见且通常非特异性的症状,可能会为患者开具的多种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也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此外,湿疹和银屑病等常见皮肤疾病与糖尿病风险更高有关。 他们强调,相关性并不一定证明因果关系。尽管有这些警告,但评审人员建议继续少用外用皮质类固醇,始终衡量获益与风险。他们建议在接受慢性疾病治疗的患者中筛查 2 型糖尿病。 Linked Article:   Wong and Tadrous. Br J Dermatol 2020; 183 :37–38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