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枣汤始载于《伤寒杂病论》,由芫花(熬),甘遂,大戟和大枣(擘)4味药材组成,是名医张仲景治疗水结悬饮证的经典方剂。十枣汤虽然在泻水逐饮方面效果显著,但组方中有毒药味的毒性制约了其临床应用,医者多谨慎使用或不用。本文通过查阅近3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从名医方论、用法用量、化学成分、药理毒理、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十枣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为有效开发利用十枣汤这一经典方剂,应综合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手段对十枣汤毒效物质基础、量-时-毒-效关系、安全用药范围等进行研究,探讨炮制对其药理毒理作用的影响,揭示其临床应用"有故无殒"的科学内涵,以期为十枣汤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2.
承气汤为《伤寒论》下法的重要代表方剂之一,有关其类方,《伤寒论》中载有大、小、调胃、桃核承气汤,其余散在的还有抵当汤(丸)、大陷胸汤、大陷胸丸、小陷胸汤、麻子仁丸、十枣汤等。由于承气汤类方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后世对其不断发展、创新,衍生了许多极具实效的相关方剂,现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十枣汤出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由芫花、甘遂、大戟、大枣四味药组成。适用悬饮、水肿、腹胀等水饮实证。实为药精力宏的逐水方剂,本文就十枣汤的用法,药理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作一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整理与分析《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十枣汤的相关条文,探讨十枣汤的方义、煎服法及经验用法,并通过3则病案介绍十枣汤的临床应用情况,以期为临床医师应用此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十枣汤乃仲景治水常用方剂之一,《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均有论述。《外台秘要》所引深师之朱雀汤,即本方。“谓疗久病癖饮,停痰不消,在胸膈上液液,时头苦眩痛,苦挛之证”。朱雀者,乃“四象”之一,其象南,属火。故从这一意义上说,其方在《伤寒论》中的地位,应与青龙(象东)、白虎(象西)、真武(象北)诸汤同等重要。然“此其最峻者也”,临床上多惧其峻猛有毒,而不敢轻投。但若应用得法,因人因证治宜,则本方  相似文献   

6.
十枣汤是仲景治疗“悬饮”的方剂,适用于水饮虽盛而正气相对未衰者。《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在本方方后云:“强人服一钱七,赢人服半钱,平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得快下后,糜粥自养”。历代注家对本方何以要在”平旦温服”,鲜有论及者,笔者不揣淡陋,试释如下。一、“平旦”,古代又称“平明”,即天亮时分.此时因饮食未进,胃肠空旷,故服用十枣汤有利  相似文献   

7.
王付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9):1682-1682
《伤寒论》究竟有多少方剂?至今尚未有准确数字,目前,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识是从高保衡等人于《伤寒论序》文中所言"除重复定有一百一十二方";一种认识是从朱肱于《类证活人书》卷十二中所言:"张仲景伤寒方一百一十三首".在中医药高等院校五版《伤寒论讲义》教材中其方剂索引数目是114方(缺文蛤散);且在六版《伤寒论选读》教材方剂索引数目则是113方(少土瓜根汁方与猪胆汁方),而数版本《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等教材则大多认为《伤寒论》方剂是113方,笔者对此作了认真地仔细地统计,则发现《伤寒论》方剂既不是112方,也不是113方,更不是114方,而是115方,为了纠正以往对《伤寒论》方剂数目的不准确认识,特将《伤寒论》方剂例举于此.  相似文献   

8.
经方,特指汉代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方剂。其特点是方简力宏,临床如方证相应,则效如桴鼓。其医理精深,运用得当,诸凡各科杂病治疗上均可借鉴。现将升麻鳖甲汤、十枣汤及大陷胸丸3个经典方剂在肿瘤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靳三元 《中医研究》2003,16(5):14-15
《伤寒论》十枣汤 ,素有峻剂之称。用之得当 ,其效立见 ,若孟浪误用 ,祸不旋踵。近习五版教材《伤寒论讲义》(后简称讲义 )谓十枣汤散剂用量为 :“强人服一钱匕 ,羸人服半钱。”[1] 此或有误 ,一为剂量与体质关系不相符 ,一为计量单位不一致。谨质疑如是。1 从体质与剂是关系分析“能毒者以药 ,不胜毒者以薄药”《素问》之谓明示了服药剂量与体质的关系。强壮之人耐受药物的能力强 ,服药剂量偏大 ;羸弱之人耐受药物的能力差 ,而服药剂量稍小。十枣汤既为峻剂 ,即属大毒无疑。于使用剂量尤当精求。仲景制方谆谆告戒用心良苦。若《讲义》所谓…  相似文献   

10.
齐教授信箱     
《新中医》1982,(11)
如何对待《伤寒论》方剂的药量《伤寒论》方剂堪称中医方剂之祖。一方面,伤寒方之疗效经得起千百年临床的检验,用之不衰;另一方面,伤寒方示后业以组方之法度,被效法不止。论中一百一十三方(一方缺)不仅有药物组成,而且每味药皆示用量。对伤寒方,熟记其药味组成外,是否要注意其药量?此为习伤寒方者必面临的问题,对此从两方面加以认识。(一)药物的绝对量方剂中每味药的具体用量称绝对量。对伤寒方中药物的绝对量应注意二个问题:1.计量单位。《伤寒论》以斤、两、株;方寸匕、钱匕;升、合;尺;枚、个等为单位。此为汉  相似文献   

11.
失笑散小考     
据《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载,失笑散有三方:一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方,又名弓弦散;二是《洁古家珍》方,三是《疡医大全》卷十六引江度仍(《中国医学大辞典》为“江仍度”)方。本文兹就一方来源,剂量及炮制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2.
十枣汤的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十枣汤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一张名方。《伤寒论》云:“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电,十枣汤主之”。《金匮要略》云:“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吐引痛,谓之悬饮,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后世医家继承和阐发仲景该方之意,运用于临床,颇有效验。十枣汤由大戟、甘遂、芫花、大枣四味组成。大戟苦寒有毒,能泻三焦脏腑之水;甘遂性味苦寒,能逐经隧之水;芫花辛温有毒,善攻胸胁之癖饮,三药合用,其荡涤水饮之力更峻,故配伍大枣十枚,一则保其脾精,预培脾  相似文献   

13.
萆薢分清饮(散)由萆薢、乌药、益智仁、石菖蒲等四味药组成(一方多茯苓、甘草).具有温肾利湿、分清化浊的作用,是中医临床常用方剂之一.《方剂学》、內科学》、《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均谓本方出自《丹溪心法》.然而据笔者考证,早于《丹溪心法》的不少医籍已收录此方,其  相似文献   

14.
承气汤为<伤寒论>下法的重要代表方剂之一,有关其类方,<伤寒论>中载有大、小、调胃、桃核承气汤,其余散在的还有抵当汤(丸)、大陷胸汤、大陷胸丸、小陷胸汤、麻子仁丸、十枣汤等.由于承气汤类方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后世对其不断发展、创新,衍生了许多极具实效的相关方剂,现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7,(6):780-782
目的:探讨《伤寒论》中祛湿方、祛湿法的特点及临床运用。方法:通过对《伤寒论》中小青龙汤、五苓散、真武汤、茵陈蒿汤、猪苓汤、十枣汤等六首经典方剂,探讨仲景祛湿方、祛湿法的特点及在疾病中的应用。结果:仲景治湿或外散内蠲、或化气行水、或温肾祛湿、或清热利湿、或育阴利水、或攻逐水饮,临床应用广泛。结论:仲景治湿善用温药使水湿得以"气化",同时重视心、肺、脾、肾四脏,膀胱一腑,辨证论治贯穿始终,临床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万应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68页,以下简称《药典》)1985年版一部成方制剂中所载,而《药典》1977年版中收载正名为清热丸(万应锭)。其方历史来源为经验方(见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方剂来源为抚顺方(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主编:《中药制剂手册》,  相似文献   

17.
王付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82-1683
《伤寒论》究竟有多少方剂?至今尚未有准确数字。目前,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识是从高保衡等人于《伤寒论序》文中所言“除重复定有一百一十二方”;一种认识是从朱肱于《类证活人书》卷十二中所言:“张仲景伤寒方一百一十三首”。在中医药高等院校五版《伤寒论讲义》教材中其方剂索引数目是114方《缺文蛤散》;且在六版《伤寒论选读》教材方剂索引数目则是113方(少土瓜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对中医外科常用方剂的用药特点与用药规律进行研究,为中医外科临证遣方及方药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外科正宗》《医宗金鉴》《外科证治全生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常用的59首中医外科经典方剂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李冀等人主编的第十版《方剂学》中记载的59首(去除与观察组相同的方剂)方剂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方剂的用药特点及用药规律。结果:观察组59首方剂中有内服方48首,以汤剂为主,外用方11首,以散剂为主,对照组59首方剂中内服方有57首,以汤剂为主,外用方仅2首,均为散剂,观察组外用方占比远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选取方剂的整体用药规律可将方剂分为开结行滞、行气宽中、疏风清热、理气和中、滋阴降火、散结消肿、补气养血7大类,两组方剂的用药规律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方剂的用药规律主要表现为开结行滞和散结消肿,占比分别为39.29%和32.14%,而对照组方剂的用药规律主要表现为理气和中和疏风清热,占比分别为37.50%和30.36%。两组方剂药味数均以4~8味最多,但观察组方剂的平均药味数为(4.73±2.17)味,显著低于...  相似文献   

19.
<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十枣汤,为中医峻下方剂之一,临床应用机会较少。笔者曾用此方治疗胸膜间皮瘤导致胸水一例,现就患者服药后效果和反应,对其方后注几个问题进行分析。1病案男,73岁。2007年8月3日初诊。胸腹胀满20余天。体质消瘦明显,在莱芜市人民医院拍片左侧胸腔积液,诊断为胸膜间皮瘤。随即住院。现患者3天抽一次胸水,颜色发红。口干,纳差,小便量少,大  相似文献   

20.
经方一词虽源自后汉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但后世所称经方多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方剂。《伤寒论》载方112首,《金匮要略》载方253首(含附方28首),去除重复方剂29首,两书共载方336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