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癌术后胃瘫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2年-2006年间行226例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13例患者的诊治经过,分析发生胃瘫的原因.结果: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与年龄、手术创伤、手术操作不当、支配胃的迷走神经被切断、术后镇痛、精神心理因素、电解质紊乱等相关.结论:胃癌术后胃瘫治疗应中西医结合,预防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的疗效.方法 对21例胃癌根治术后胃瘫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 21例均痊愈,治疗时间7~49 d,平均23.5 d.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轻瘫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瘫的效果。方法:选取28例术后胃瘫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1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穴位注射及穴位按摩,观察两组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和胃肠减压引流量。结果:观察组胃蠕动功能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持续胃肠减压的引流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可显著缩短胃蠕动功能恢复的时间,减少胃肠减压引流量,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用肠内营养预防胃癌患者胃次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作用。方法:200例胃次全切除术后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5例,术后早期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对照组95例,术后采用传统静脉输液支持。结果:术后实验组有1例(0.9%)出现术后胃瘫综合征。对照组有7例(7.3%)出现术后胃瘫综合征。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肠内营养预防胃癌患者胃次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效果良好,有助于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用肠内营养预防胃癌患者胃次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作用。方法:200例胃次全切除术后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5例,术后早期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对照组95例,术后采用传统静脉输液支持。结果:术后实验组有1例(0.9%)出现术后胃瘫综合征。对照组有7例(7.3%)出现术后胃瘫综合征。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肠内营养预防胃癌患者胃次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效果良好,有助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及诊治策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5年7月1 861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同期1 953例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两组患者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及诊治策略。结果: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为1.56%,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为6.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而获治愈。出院后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后进行准确的诊断、心理疏导、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必要的药物治疗及胃镜治疗是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发病率、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90至2005年585例胃癌根治术后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5例中有24例出现胃瘫综合征表现,发生率为4.1%.所有病例经保守治疗后,10~38 d内治愈.结论 术后胃肠道运动的改变及吻合口水肿可能是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而高龄、肿瘤、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失衡、腹腔感染则是诱因.胃肠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胃排空障碍(胃瘫)的高发因素和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胃瘫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与同期随机选取的50例未发生胃瘫的患者进行比较。对胃瘫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探讨其疗效。结果高龄、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手术时间长和术后血糖升高是并发胃瘫的高危因素(P〈0.05),非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治愈,诊断后治愈时间平均为(13.8±8.1)d。结论对食管癌术后胃瘫患者需积极预防和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预防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492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以及其中22例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胃瘫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其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为4.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围手术期高血糖、术前营养不良、焦虑、术前幽门梗阻、Billroth Ⅱ式吻合、吻合口瘘、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切断与胃瘫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幽门梗阻、BillrothⅡ式胃肠吻合、存在精神因素、吻合口瘘是胃瘫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保守治疗有效,所有患者痊愈,平均恢复时间为(13.05±7.79)d,其中内镜下鼻肠管肠内营养可促进患者恢复,恢复时间缩短为(7.00±1.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远端胃大部份切除术后胃瘫与多种因素有关.保守治疗有效,其中鼻肠管肠内营养效果良好,可显著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胃瘫综合征(PGS)发生的病因、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193例,术后出现PGS 9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发生时间、恢复时间和诱发因素。结果年龄≥65岁、术后低蛋白血症和术后使用镇痛泵是PGS的高危因素。经非手术治疗,PGS在术后6周内一般可以恢复。结论对老年患者需慎用术后镇痛。胃瘫治疗需综合处理,胃镜刺激有助于PGS的治疗,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38例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采取了以下措施:(1)观察并记录发病情况、症状及演变过程;(2)记录呕吐物及引流胃液的量和性状;(3)配合医师进行相关检查;(4)加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5)及时禁食,持续胃肠减压;(6)静脉营养支持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7)观察应用胃动力药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术后胃瘫综合征与病人的精神因素,饮食改变,未行有效的胃肠减压等因素有关.结论 对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病人实施有效的护理,可预防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并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甲钴胺穴位注射结合常规西药治疗与护理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59例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运用甲钴胺穴位注射配合多潘立酮治疗和护理,每天1次,1 m L/次;对照组29例单纯多潘立酮治疗。两组均治疗10天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日均胃液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3.7±35.6)m L/d和(686.3±63.1)m L/d(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胃管留置天数、胃瘫后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3.3±4.7)天、(10.3±3.4)天、(19.3±4.1)天vs(19.5±5.6)天、(23.2±4.5)天、(31.5±4.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46例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病率为9.47 %,胃镜和76 %泛影葡胺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最有价值的方法,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术后5 周内恢复正常。结论 采用促动力药物在内的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应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14.
40例胃癌急性穿孔诊治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治和提高疗效.方法对本院40例胃癌急性穿孔病人采用不同形式的治疗.10例行单纯穿孔修补术,其中4例在穿孔修补术后3周、1例在穿孔修补术后4周施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1例在穿孔修补术后3周施行二期根治性手术;6例行穿孔修补和胃空肠吻合术;16例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其中6例于术后3周行腹腔淋巴结清扫术;4例行胃癌根治术;2例行胃造口,空肠营养性造口术;2例行单纯腹腔引流、灌洗术.结果本组死亡4例.单纯腹腔引流灌洗术.穿孔修补、胃大部切除、胃癌根治术后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0个月,9.8个月、14个月和31个月.结论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注重护理,强调个性化原则,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分期手术,先施行胃大部切除术,而后五淋巴结清扫术,是胃癌穿孔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病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食管癌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40例作为观察组,按1∶1比例选择40例食管癌术后未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指数、白蛋白水平、焦虑评分、血糖水平、手术方式、手术操作(胃游离不充分,吻合时张力过大、膈胃固定过松或缝线脱落等)、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镇痛泵使用情况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有关(P<0.05),而性别、切口长度、平均日补液量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无关(P>0.05)。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胃瘫综合征的独立影响因素:焦虑评分≥14(OR=4.09,95%CI:1.22~23.27)、手术不当(OR=3.77,95%CI:1.41~24.94)、手术时间长(OR=3.35,95%CI:1.02~18.34 )、白蛋白水平低(OR=2.96,95%CI:1.11~17.30)。[结论] 食管癌术后胃瘫综合征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心理支持、合理手术、缩短手术时间、营养支持以减少胃瘫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术后胃瘫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瘫是食管癌切除术后一种少见并发症,是以胃排空迟缓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2002年2月-2006年8月间,我们共治疗食管癌术后胃瘫17例,其中给予保守治疗9例,手术治疗8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腹腔化疗对提高进展期胃肠道恶性肿瘤肿瘤疗效的方法。方法:应用腹腔内化疗的方法对35例中晚期胃道癌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早期化疗。结果:全组病人均接受围手术期腹腔化疗,治疗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97.1%和90.9%,肝转移率0%,腹膜转移率2.865。结论、腹腔化疗对进展期胃肠道癌术后的治疗能明显增高生存率,减少腹腔转移率,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毒性反应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长期禁食水与胃下部癌患者行远端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相关性。方法:将76例确诊为胃癌的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术前不禁食水,术后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同时第1天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第2~3天根据患者情况增加饮水量至500 ml,第4~5天经口行肠内营养等全流质饮食并根据患者情况逐步过渡到半流食。对照组术前1天禁食水,术后给予静脉营养及肠内营养支持,术后1周左右开始试行进食,并保证两组患者的术者、手术方式、营养支持、抗感染及抑酸等治疗方案一致。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胃瘫发生例数(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而两组患者在术后营养状态、感染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方面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长期禁食水可以增加胃下部癌根治术后胃瘫发生风险,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可以降低胃下部癌术后胃瘫发生几率,不增加感染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中放疗的放射性肺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影  严福来  卢柏震 《中国肿瘤》2003,12(7):420-42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胸段食管癌术中放疗放射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对30例食管癌术中放疗出现放射性肺炎的2例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2例患者经单纯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好转,约2年后死亡。[结论]中药改善呼吸道症状效果满意,可有效治疗放射性肺炎。  相似文献   

20.
汪洋  王新乐 《癌症进展》2016,14(2):159-161
目的 探讨术中置入空肠营养管对防治胃癌术后胃瘫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进行胃癌手术治疗的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中置入空肠营养管者82例作为观察组,未置入营养管者4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胃瘫发生情况、胃瘫治愈时间、胃管引流量、胃管拔管时间以及胃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胃瘫发生率和治愈时间分别为2.44%和(15.38±4.03)d,低于对照组的18.60%和(25.93±3.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功能指标中的最大耐受压力、耐受容积和顺应性分别为(23.83±7.54)kPa、(5.29±0.92)ml和(30.35±1.3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管平均引流量和拔除时间分别为(284.28±7.17)ml/d和(6.14±0.48)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4.16±4.28)ml/d和(7.64±0.36)d,而血清白蛋白浓度为(34.28±0.87)g/L,高于对照组的(23.12±0.7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置入空肠营养管对胃癌术后发生胃瘫起到防治作用,且可缩短胃瘫治愈时间,促进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