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活化全血凝血时间在血透肝素个体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影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验误差的护理相关因素,观察血样本在不同采样顺序、不同保存温度和时间、不同束臂压力及不同采血剂量与抗凝剂比例等条件下PT、APTT测定值。结果示,PT与APTT测定值均受上述各因素的影响①采血样本第1管与第2、3管PT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②样本在4℃保存4、8h的PT及24h APTT测定结果与1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样本在15℃保存8、24h的APTT结果与1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样本在25℃保存4、8、24h测定APTT结果与1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样本在35℃保存4、8、24h两项值与1h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③不同束臂压力抽血其PT值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④采血量与抗凝剂比例1:5与1:9比较,PT、APTT测定结果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提示在临床护理中,应把好样本采集、运送、保存等质量关,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PT和APTT值的检验误差,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总结经外周静脉导管及中心血管通路装置内采血的应用现状,采集血标本的方法、可靠性及安全性等,为临床医务人员经静脉导管采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桡动脉采血方法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采集动脉血气标本.由于动脉看不到,只能凭手指扪及搏动进行穿刺,加上婴幼儿反抗剧烈,采血时耗时费力,有时还不能成功.且因哭闹时间过长,可使部分患儿病情加重,引起家长的不满,甚至引起医患纠纷.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一种婴幼儿桡动脉采集血标本的方法,经2005年2月至2006年1月,应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患者桡动脉采血后局部按压的最佳时间.方法 选择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后桡动脉采血患者150例,按入院日期分为A、B、C三组各50例,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5 min、10 min、15 min,比较其出血发生率.结果 桡动脉采血后不同按压时间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从肝素维持的动脉置管处采集血标本的方法,避免浪费血液。方法对30例带有动脉测压置管患儿,用常规法(弃含有肝素的血液3mL)和改良法(不弃血)分别先后从动脉置管处采血。结果两组血气分析,生化指标即钾(K+)、钠(Na+)、红细胞压积(Hc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从以肝素维持的动脉置管中采血,不弃血采血法可以替代常规采血法,检测血气分析、生化指标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静脉皮瓣和桡动脉掌浅支(SPBRA)皮瓣修复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自2014年7月至2018年3月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40例40指,其中采用静脉皮瓣(A组)修复18例、SPBRA皮瓣(B组)修复22例,均进行门诊随访收集相关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其手术时间、皮瓣2-PD、患者满意度、皮瓣外观、供区并发症、皮瓣成活率及患指关节活动度进行分析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0例皮瓣术后均全部成活,伤口均Ⅰ期愈合。A组手术时间为(78.89±7.36)min,较B组[(97.27±9.26)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分别平均随访11.6、12.1个月,末次随访皮瓣2-PD测量值分别为(7.94±1.55)mm、(6.59±1.6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功能活动度:A组,优13例,良5例;B组,优17例,良5例,优良率均为100%。患者满意度:A组,非常满意4例,满意13例,一般1例;B组,非常满意17例,满意5例;皮瓣外观:A组,良16例,差2例;B组,良21例,差1例。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静脉皮瓣和SPBRA皮瓣桥接修复均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和满意的临床疗效。依据感觉恢复首选SPBRA皮瓣;依据操作难易程度,静脉皮瓣操作相对容易。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动脉与静脉采血行血液稀释式自体血回输的效果。方法将行血液稀释式自体血回输的择期手术患者189例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97例)和观察组(92例)。对照组行静脉采血,观察组经动脉采血,监测两组患者采血前后血压、心率、SpO2变化;比较两组采血时间、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采血前、采血后15min、30min平均动脉压、心率、SpO2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采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经动脉采血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缩短采血时间,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观察了体外循环(CPB)下行心脏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种凝血酶抑制因子[抗凝血酶Ⅲ(ATⅢ)、肝素辅助因子Ⅱ(HCⅡ)、α-2-巨球蛋白(α2M)]水平与临床不同检测肝素效应方法间的关系。118例患儿分为6个年龄组:〈1个月龄.1~3个月龄,3—6个月龄,6~12个月龄,12~24个月龄,〉10岁。测定基础ATⅢ、HCⅡ、α2M数值。同时测定白陶土法活化凝血时间(k-ACT)、硅藻土法活化凝血时间(c-ACT)的基础值并在应用标准剂量400U/kg肝素3分钟后再次测定k-ACT和c-ACT。计算每例患儿应用肝素前、后ACT的差值和肝素量-效关系。给予肝素后k-ACT较c-ACT的变异性小。与既往在成人中证实的结果不同,ATⅢ以及其他凝血酶抑制因子与肝素效应的临床检测间无正性相关;而且〈1个月龄组患儿不仅ATⅢ、HCⅡ水平低.α2M水平也较低。研究结果对肝素是否能在新生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发挥充分的抗凝效应提出了疑义,并对ACT延长作为反映抗凝程度的精确性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20例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组和传统腹腔镜手术组,每组10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野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2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明显并发症。传统腹腔镜手术时间、手术术野等优于单孔腹腔镜手术。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是安全可行的,操作难度较常规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复杂、手术时间长,但手术伤口小,术后瘢痕隐蔽。  相似文献   

11.
12.
同体肱动脉与桡动脉血压值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肱动脉血压与桡动脉血压值差别。方法采用台式血压仪监测169名观察对象,取右侧上肢分别测 量肱动脉血压与桡动脉血压,并将所测血压值进行比较。结果169名同体肱动脉血压和桡动脉血压值差异无显著 性意义(P>0.05)。结论必要时可采用测量桡动脉血压代替肱动脉血压值。  相似文献   

13.
14.
张穗 《护理学杂志》2003,18(11):837-838
随机将 4 0例择期体外循环 (CPB)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分为两组 :用药组 2 0例 ,于CPB结束时将去氨加压素0 .3μg/kg加入 0 .9%氯化钠注射液 10 0ml中静脉滴注 (约 75gtt/min) ;对照组 2 0例不用去氨加压素。结果用药组病人激活全血凝固时间 (ACT)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 .0 1) ,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P <0 .0 5 )。提示去氨加压素可缩短CPB病人术后ACT ,可减少CPB后出血。  相似文献   

15.
16.
17.
烧伤病人股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寻一种安全、易操作且能替代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方法。方法对 3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同时测量中心静脉压和股静脉压 (各 2 0 4次 ) ,所得数据采用 SPSS 8.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检验股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的相关性 ,求出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与回归方程。结果同一病人股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呈直线正相关关系 (r=0 .72 0 ,P<0 .0 1) ;直线回归方程 :Y(中心静脉压 ) =0 .132 +0 .5 5 7X (股静脉压 ) ,对回归系数进行 t检验 ,P<0 .0 5。结论临床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时 ,测出股静脉压的值代入回归方程 ,即可计算出该病人中心静脉压的值。  相似文献   

18.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目的比较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剌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穿剌中心静脉置管的利弊。方法将1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观察两组穿剌时间、穿剌成功率、穿刺异常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短(P<0.01);总穿剌成功率高(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其中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36%,对照组为零,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用于输液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用于化疗优于PICC置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内镜血管采集系统与传统切开2种手术方式行桡动脉取材术的技术特点和并发症情况。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9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25例(腔镜组)采用桡动脉内镜血管采集系统进行桡动脉取材,68例(切开组)采用传统切开进行桡动脉取材,经过检查修整的桡动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对2组术中、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均完成桡动脉取材手术。腔镜组和切开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8.2±10.4)min和(60.2±12.2)min,无统计学差异(t=-0.728,P=0.469);前臂血肿发生率分别为8.0%(2/25)和1.5%(1/68),无统计学差异x2=0.843,P=0.359);切口延期愈合发生率分别为0和1.5%(1/68),无统计学差异(Fisher’s检验,P=1.000);因桡神经浅支受损引起支配区感觉减退发生率分别为20.0%(5/25)和5.9%(4/68),无统计学差异(∥:2.709,P=0.100);切开组上臂肿胀疼痛发生率17.6%(12/68),显著高于腔镜组0(Fisher’s检验,P:0.032)。结论内镜血管采集系统采集桡动脉较传统切开方式能够缩短手术切口,减少上臂肿胀疼痛,但桡神经浅支受损发生率较高,需要精细操作减少损伤。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