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宋勇 《四川医学》2013,(9):1424-1425
目的 分析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08年~2012年19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术后患者,对其中术后再出血的30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出血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 30例术后再出血患者中有15例患者有再次手术指针,其中8例再次行血肿清除术,复查头CT血肿基本清除,5例好转出院,3例死于肺部并发症;另外7例术后再出血有手术指针但放弃手术治疗予保守治疗,仅1例好转出院,其余6例后死亡.15例经保守治疗好转出院.本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5.7%,再出血原因与手术时机、手术技巧、术前CT显示血肿形态、出血量大小、术后患者的血压控制不佳有关.结论选择手术时机、良好的手术技巧及术后管理等是降低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秦名芳  罗红光  张建武 《中外医疗》2014,(8):56+58-56,58
目的探析脑出血微创钻颅手术治疗术后再出血的病因。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脑出血12h内行微创钻颅手术,观察并及时治疗出现再出血的患者,同时进行病因分析。结果行手术的180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出现再出血。其中基底节区出血107例,再出血17例;脑叶出血35例,再出血7例;小脑出血23例,再出血6例;脑室出血15例,再出血2例。分析病因发现行手术的时机,操作手法,血压的控制,患者的精神状态,患者日常生活习惯,血肿的形态及潜在的出血倾向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再出血。结论微创钻颅术治疗脑出血可以缩短病程,减轻致残的程度,同时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但是一定要注意术后再出血的防治,进而提高手术的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收治的210例已进行手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患者设为M组,与术后未出血康复的患者设为N组,比较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对策。结果 M组中4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术中出血量、出血后凝块形状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脑出血后多长时间进行手术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有关,其中脑出血后多长时间进行手术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关系密切,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出血后多长时间进行手术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有重要关系,其中脑出血后7~20h进行手术治疗可以降低术后再出血。  相似文献   

4.
王有存  潘凯  韦侨 《吉林医学》2013,34(13):2411-2412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显微外科治疗及术后颅内压的变化关系。方法:对6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术后CT复查分为血肿清除组和再出血组,对两组颅内压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周颅内压在第3、5天时最高,血肿清除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再出血组。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是致死的重要原因,血肿清除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再出血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黔西南地区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特征、GCS评分、手术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度收治的汉族及布依族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行手术治疗患者58例。结果血管瘤样畸形出血也是基底节区脑出血常见原因,以血管瘤样畸形出血的基底节区脑出血病情严重且预后偏差;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布依族发现血管瘤样畸形高于汉族。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病因以豆纹动脉破裂出血多见,但血管瘤样畸形也是基底节区脑出血常见原因之一;以血管瘤样畸形出血的基底节区脑出血预后不良;布依族以血管瘤样畸形出血的基底节区脑出血发病率高于汉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黔西南地区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特征、GCS评分、手术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度收治的汉族及布依族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行手术治疗患者58例。结果血管瘤样畸形出血也是基底节区脑出血常见原因,以血管瘤样畸形出血的基底节区脑出血病情严重且预后偏差;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布依族发现血管瘤样畸形高于汉族。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病因以豆纹动脉破裂出血多见,但血管瘤样畸形也是基底节区脑出血常见原因之一;以血管瘤样畸形出血的基底节区脑出血预后不良;布依族以血管瘤样畸形出血的基底节区脑出血发病率高于汉族。  相似文献   

7.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死亡原因,以期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对我科2000年5月-2007年10月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183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死亡的39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死亡原因。结果血肿清除不完全,脑疝形成占死因的第一位,达51.3%;心、肺、肾、消化道等器官功能衰竭,占30.8%;术后再出血,占10.3%;脑积液占7.1%。结论对巨大血肿应采用双针或多针多点穿刺以加速血肿的清除;加强术后呼吸、血压、心电、肝肾功能等监测,及时处理;超早期手术再出血发生率高,病情许可,应6h后手术;出血破入脑室者应同时行脑室穿刺外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以减少脑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额内镜与经侧裂显微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额内镜手术治疗41例(经额内镜组),经侧裂显微镜手术治疗44例(经侧裂显微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术后颅内感染率、术后脑梗发生率、术后7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经额内镜组手术时间短于经侧裂显微组,术后脑梗发生率低于经侧裂显微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术后颅内感染率、术后7 d GCS评分、术后GO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额内镜技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疗效与经侧裂显微镜手术相当,手术时间更短,术后脑梗死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锥颅软通道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提高疗效。方法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术后再出血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软通道术后再出血发生率7.1%(8/112),再次改为开颅手术1例,保守治疗6例,放弃治疗1例。结果按GOS评分评价。其中恢复良好3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很多,针对可能导致再出血的诱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微创治疗基底节区大量脑出血的死亡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志雄 《微创医学》2009,4(3):255-257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大量脑出血的死亡原因,以期提高救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 选取我院2004年以来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基底节区大量脑出血43例中的20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死亡原因.结果 脑疝形成占第一位40%,其后依次为术后再出血15%、脑积液15%、脑室内感染10%、肺部感染10%、消化道出血10%.结论 对巨大血肿应采用双针多针多点穿刺以加速血肿的清除,但也要控制好清除的速度;超早期手术再出血发生率高,尽量不用尿激酶冲洗;出血破入脑室者应及时行脑室穿刺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术,以减少脑积水的发生;对有呕吐患者应及时清理口腔异物,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注意早期预防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加强术后呼吸、血压、心电、肝肾功能、电解质等监测,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肠套叠并肠切除一期吻合术的可行性及近远期效果。方法于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78例肠套叠手术复位后合并肠坏死、肠穿孔者72例和继发性肠套叠6例,行肠切除一期端端吻合术,并对其近远期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78例中合并肠坏死而无穿孔者48例,合并肠穿孔者30例,合并梅克尔憩室者3例,合并过敏性紫癜致肠壁血肿者2例,合并肠壁淋巴瘤者1例。结肠切除结肠端端吻合26例,回肠切除回肠端端吻合38例,回盲部及部分结肠切除回结端端吻合14例。78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76例伤口一期愈合,无肠瘘、肠狭窄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9年,其中12例较术前有明显稀便情况,1例术后5d刀口感染经换药再次缝合后痊愈,1例术后6d合并肺炎及切口处肌层断开出现腹壁疝,1例术后6个月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经再次手术松解粘连带而痊愈。结论对于肠套叠合并肠壁血运障碍或有器质性病变者可行肠切除一期吻合术,一般不需要考虑肠造瘘或肠管旷置,近远期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CT引导微创抽吸引流术后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其治疗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对87例幕上脑出血患者,以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行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前瞻性观察患者术后病死率,同时对年龄、血肿部位、血肿量、GCS积分、脑中线结构移位、手术时机、首次血肿清除率、血压控制、引流后残余血肿量以及并发症等因素相关的死亡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创抽吸引流术后患者病死率与血肿量、GCS积分和中线结构移位程度有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血肿部位、入院血压、手术时机、引流后残余血肿量、首次血肿清除率和并发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再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但和药物降压治疗无关(P>0.05)。结论血肿量、GCS积分和中线结构移位程度是影响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疗效的主要因素,术前相应指征的选择对提高手术疗效及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A在混合性中风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对12例混合性中风患,进行常规CT和CTA扫描。结果:12例混合性中风中,脑梗塞继发及出血2例,脑出血继发脑梗塞6例,脑梗塞6例,脑梗塞与脑出血并存4例。CTA显示塞区血管痉挛、收缩、中断,显示出血区造影剂外漏、局部呈无血管区。结论:CTA为非损伤性血管检查方法,在混合性中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诊疗方法。方法根据出血量和出血部位以及临床表现,采用开颅清除血肿术和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对1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结果使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以后,此130例患者中恢复工作能力的有15例,生活能够自理的54例,需要照顾患者有29例,死亡的23例。结论对于出血量较大和临床表现较重以及部位靠近内囊外侧者宜采用传统额颞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如果出血量在30mL以下,临床表现比较轻,宜采用小骨窗微创开颅手术;对于原发性脑室出血则以额角钻孔脑室外引流术较为合适。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于术后患者病情的恢复和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分析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采用YL—Ⅰ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作血肿清除、脑室穿刺引流术。术中抽取液体血肿占血肿量的1/3.1/2,冲洗频率2-3次/d,液化剂选用尿激酶,剂量2-3万U/次,引流时间3-5d。结果临床治愈36例,死亡4例。结论运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可靠,副损伤小,疗效明显,是基层医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建华 《河北医学》2005,11(8):717-718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式。方法:分析32例经改良术式行钻孔引流术的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均行钻孔引流手术,治愈29例,好转3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少,其中并发颅内积气2例,无继发颅内血肿及血肿复发。结论: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改进术式术后并发症少,有一定的优越性,可提高该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王海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1):1254-1255
目的了解青年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8例青年脑出血继续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继续出血部位主要位于基底节区(59例,占756%);继续出血时间主要在发病后5h内(487%);血肿扩大基底节区大于脑叶,青年组高于老年组;继续出血与收缩压升高有明显关系;血肿形态不规则是继续出血的危险征象;血肿扩大是病情加重、临床症状恶化,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充分认识青年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特点,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出血性脑梗死临床资料,16例均有明确高血压病史,发病4h内溶栓治疗前均行MRI检查示脑梗死征象。15例溶栓后3d、1例溶栓后6d查CT示脑内出血,其中3例血肿量〉30ml。结果16例均经常规治疗,其中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微创血肿抽吸术,术后30d生存状态良好。全组无死亡病例,治疗后哥拉斯哥昏迷评分(COS)9—11分11例,12—15分5例。结论出血性脑梗死多发生在脑梗死后3d内,血压过高或过低、出血倾向、溶栓药物应用不当是发病的危险因素。明确发病过程并及时的影像学确诊是降低病死率的前提。溶栓治疗中监测凝血功能、出血后积极的止血、降颅内压药物的应用及必要的手术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小剂量尿激酶干预对脑外伤后跨窦急性硬膜外血肿导致的静脉窦回流障碍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跨窦急性硬膜外血肿导致的静脉窦回流障碍患者166例,分析小剂量尿激酶干预的临床疗效。结果 纳入病例均依据神经查体和CT静脉成像(CTV)/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联合诊断为脑静脉窦回流障碍。按是否早期给予尿激酶治疗分为尿激酶组(98例,入院早期即行影像学鉴别诊断)和常规组(68例,待颅内高压症状明显时完成影像学鉴别诊断)。所有病例在诊断后第3~7天和第10~14天时予CTV复查。首次复查时,尿激酶组55例再通良好,41例部分改善,2例无明显改变;常规组内32例再通良好,4例部分改善,32例无明显改变;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复查时,尿激酶组内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临床康复和影像学恢复,其中85例再通良好,12例部分改善,1例建立良好的侧支循环;常规组内47例再通良好,3例部分改善,4例建立良好的侧支循环,但仍有12例无明显改变和2例梗死加重且伴随明显的颅高压症状;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14例患者在转而给予强化尿激酶溶栓治疗后静脉窦部分再通或对侧代偿,颅内高压症状逐渐缓解。结论 跨窦硬膜外血肿患者伤后并发脑静脉窦回流障碍的风险较高,除及早行血肿外引流或手术清除外,早期小剂量尿激酶干预能有效避免继发性脑损伤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发血肿的原因,以提高手术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发血肿原因。结果原手术区域20例(74.07%),硬膜下2例(7.41%),脑内新血肿1例(3.52%),骨窗处脑组织血肿2例(7.41%);脑内手术路径血肿(7.41%)。结论术中和术后血压控制不平稳、手术操作和止血不善是再发血肿的主要原因,病人血小板减少和低凝状态是再出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