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滞留漂浮型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综述了胃滞留漂浮型缓控释给药系统的释药原理、漂浮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制剂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根据近十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介绍胃滞留漂浮型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情况,阐述了制剂主要适用于在胃部或者小肠上部有特定吸收或具有专属性治疗等药物,通过延长药物在胃肠道内的滞留时间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有效性;因此该制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胃内漂浮制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孔德亮  马山  顾清 《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1):690-691
胃内漂浮制剂是指一类能滞留于胃液中 ,延长药物释放时间 ,改善药物吸收 ,利于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制剂。目前多数口服控释或缓释制剂在其吸收部位的滞留时间仅有 2~ 3h,而制成胃内漂浮制剂后可在胃内滞留时间达 5~ 6h,并具有骨架释药的特性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某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1]。1 胃内漂浮制剂的原理胃内漂浮制剂系由药物和一种或多种亲水胶体及其他辅助材料制成的 ,常制成胶囊、片剂或其他剂型。属于流体动力学平衡系统 (hydrodynamcallybalanced system,HBS) ,实际上是一种不崩解的亲水性骨架片。口服遇胃液后 ,外层凝胶膨…  相似文献   

3.
胃漂浮片又称胃内滞留片、漂浮给药系统或水动力平衡系统,足根据流体动力学平衡原理设计制作,口服后在胃液中呈漂浮状态的一种特殊缓释制剂[1].开展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有利于提高中药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改变中药传统剂型落后的特点,有利于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新药物载体在中药中的应用,为中药新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途径,有利于中药的创新和提高中药研发水平.因此,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已成为当前中药制剂研究的前沿和热点[2].  相似文献   

4.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的传统剂型有膏、丹、丸、散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对中药新药的发展和创新已经做了大量有意义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发展了胃内滞留型漂浮制剂、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透皮吸收制剂以及微球、凝胶剂、巴布剂、穴位贴敷剂等一系列新剂型。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胃滞留漂浮型缓释给药系统的释药原理、漂浮性能的影响因素和制剂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以及胃漂浮片技术在中药新药开发中的应用,借助现代化科学技术,以国外先进剂型为目标,用现代制药技术发展传统中医药。胃漂浮缓释制剂可以显著延长胃内滞留时间,改善药物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已经引起了国内外药学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廖庆文  杨宏博  鄢丹  罗杰英  肖小河 《中草药》2009,40(10):1559-1563
目的 优选左金丸胃内漂浮缓释片的制剂配方.方法 以辅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K4 M-CR)、卡泊姆(Carbopol)934P、十八醇和NaHCO3为L9(34)正交试验4个因素,干法压片,优化左金丸体外漂浮性能,在此基础上设计F1~F5 5个方案,对处方体外释药性能进行优选;并研究左金丸胃漂浮缓释片体外评价方法.结果 选择以A3B3C3D3和F4作为左金丸胃漂浮缓释片处方的最优制剂配方组合.初步建立了左金丸胃漂浮缓释片体外评价方法.结论 该剂型符合该药物药理作用特点,有助于延长药物在胃内的治疗作用时间,且制剂配方稳定可靠,可为左金丸新剂型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药剂型现代化是中药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采用的中药现代化剂型有:1.速释型口腔给药剂型:药物经口腔粘膜吸收直接入血,起效快,避免首过效应,可提高生物利用度,如中药口腔速溶片、分散片。2、控(缓)释剂型:(1)中药复方胃内滞留漂浮型控(缓)释制剂,主要在胃内保持滞留时间,可提高疗效;(2)结肠定位剂型,适于治疗结肠疾病的中药,也适于通过肠道吸收的药物;(3)缓释微丸剂型,适合持续给药,有效量体积较小的中药材;(4)复方中药制剂的多元控制系统,可在消化系统内多阶段释药,使体内有一个平稳的血药浓度。当遇有中国药典未收载的某些新剂型的标准时,可参考国外药典及文献,亦可在老制剂基础上自订研究标准。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应包括药动学,靶向制剂的研究也应有同位素示踪。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溃平宁提取物为模型药物,应用HPMC、十八醇、PEG、MCC为核心辅料,筛选出优化的胃内漂浮片的制备工艺,并探讨中药在胃滞留漂浮型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以漂浮性能和释放度作为考察指标,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优化处方为溃平宁提取物∶A(混合辅料,由HPMCK-4M和HPMCK-100M组成,各占50%)∶PEG6000∶MCC∶十八醇为100∶17∶10.12∶5∶22。结论:该制剂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和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9.
左金漂浮型缓释片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周毅生  宋华  贾永艳  翟冬燕  段琼辉 《中成药》2005,27(12):1379-1382
目的:根据流体动力学平衡控释系统(HBS)原理研制了左金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十八醇、聚乙二醇6000(PEG 6000)为辅料,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筛选制剂配方,并进行体外累积释放度测定.结果: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体外释药量与释药时间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缓释片的药物释放机制是通过亲水性凝胶层的扩散和骨架溶蚀同时进行.结论:左金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达到了设计要求,具有缓释、漂浮时间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复方罗布麻胃漂浮型控释片质量控制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胡志方  郭慧玲 《中成药》1997,19(3):11-13
根据流体动力学平衡系统原理,将复方罗布麻片改剂型为胃漂浮型控释片,从而延长药物在胃内的滞留时间,提高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并对其定性和定量等质控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胃漂浮型萸连缓释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漂浮片是一种新型给药体系,它定位于胃内,在胃内能迅速吸水膨胀,形成凝胶而使比重减轻,漂浮于胃内中上部,可延长药物在胃中滞留时间,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萸连缓释片(以下简称YL片)是左金丸的改进剂型,左金丸是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的中成药制剂。原方由吴茱萸一两(或半两,用盐水泡)和黄连六两(用姜汁炒)组成,共为末,做成水丸或蒸饼为丸,白汤服下。  相似文献   

12.
中药剂型现代化是中药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采用的中药现代化剂型有:1.速释型口腔给药剂型:药物经口腔粘膜吸收直接入血,起效快,避免首过效应,可提高生物利用度,如中药口腔速溶片、分散片。2.控(缓)释剂型:(1)中药复方胃内滞留漂浮型控(缓)释制剂,主要在胃内保持滞留时间,可提高疗效;(2)结肠定位剂型,适于治疗结肠疾病的中药,也适于通过肠道吸收的药物;(3)缓释微丸剂型,适合持续给药,有效量体积较小的中药材;(4)复方中药制剂的多元控制系统,可在消化系统内多阶段释药,使体内有一个平稳的血药浓度。当遇有中国药典未收载的某些新剂型的标准时,可参考国外药典及文献,亦可在老制剂基础上自订研究标准。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应包括药动学,靶向制剂的研究也应有同位素示踪。  相似文献   

13.
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俊松  冯怡  徐德生 《中成药》2007,29(4):563-567
药物制剂从简单加工供口服与外用的丸散膏丹、酒露汤饮等的第一代剂型发展到了目前能根据所接受反馈信息而自动调节释放药量的第五代剂型,其中缓、控释制剂属于第三代,是给药系统研究(DDS)的一个重要部分。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目的,其中药物的释放主要是一级速度过程;控释制剂系指药物在预定的时间内以预定的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狭义的控释制剂系指药物在预定的时间内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度释放的制剂。作为第三代制剂,西药该制剂的研究已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中药方面,有效成分繁多、含量较低、疗效评价极为困难等诸多因素,严重制约着该剂型的发展。本文就中药缓、控释制剂的近十年来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前药物剂型已发展为四大类型:第一类为一般剂型;第二类为缓释剂型和前体药物;第三类为控释制剂(第一代DDS制剂);第四类为靶向给药系统(第二代DDS制剂)。本文介绍辅料在缓释剂型、控释给药系统和靶向给药系统结构中的作用。1 缓释剂型 缓释制剂主要指应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通过制剂工业学的方法选择适宜辅料合理设计剂型,以延缓药物从该剂型中的释放速率,使吸收徐缓,产生较平稳的血药浓度,以达到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一类剂型。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的制备和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宋洪涛  林方清 《中草药》2009,40(2):210-214
目的 研制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考察其漂浮和释药性能.方法 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以漂浮性能、雷公藤总二萜内酯的释放度为考察指标,进行处方筛选,并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 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_(K4M))为骨架材料,十六醇为助漂剂,碳酸氢钠为产气剂,聚维酮为致孔剂,制备了一天给药两次的胃内漂浮型缓释片.该制剂在人工胃液中立即起漂,2h释放约30%,6 h释放约60%,12 h释放90%以上,满足12 h释放要求,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说明本缓释片属于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混合控释机制.结论 研制的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和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缓控释制剂技术在心血管药物中的研究进展,为心血管缓控释药物的开发研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包括各种心血管药物的缓控释制剂如片剂(包括骨架型,渗透泵型,脉冲片)、胶囊、微囊微丸和其他新剂型的文献和资料。结果和结论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作,研制可以平稳给药和择时给药的缓控释制剂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复方左金和元胡止痛的胃内缓控释片剂,评价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亲水性凝胶骨架,碳酸氢钠为起泡剂制备漂浮片,以释放度、漂浮性能以及外观作为考察指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制剂配方。结果:最佳处方片剂能在人工胃液中立即起漂,体外漂浮时间达10h以上,其体外释放规律1-10h符合peppas方程。结论:所选定处方的复方胃内缓控释片剂具有起漂时间快、缓释效果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缓控释制剂具有给药次数少、作用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释药稳定、不良作用小等特点,已经成为药物研究的热点剂型。通过回顾中药缓控释制剂的历史沿革,梳理中药缓控释制剂分类及释药原理,归纳临床常用中药缓控释剂型,探讨中药缓控释制剂制备方法以及临床应用人群,结合相关文献对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对中药缓控释制剂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伟  宋洪涛  张倩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2):2867-2871
目的: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制剂.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以90%十八醇为助漂剂制得空白胃漂浮微丸.使用流化床包衣设备,制备载药胃漂浮微丸.再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作为内溶胀层材料,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作为外控释层材料进行包衣制备胃漂浮定时释药包衣微丸.等量称取控释层包衣增重分别为0%,8%,12%,15%,22%的包衣微丸,混均装入硬胶囊中,即得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结果:当溶胀层处方及用量固定后,通过控制控释层的厚度,可使包衣微丸在预期的不同时间定时释药.将几种控释层增重不同的包衣微丸混合后制成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在溶出介质中,均立即起漂,包衣微丸8 h漂浮率大于80%,并于不同时间依次释药,从而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缓释特征.结论: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而成的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和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20.
贺鹏  贺琪珺  谯茹  张伟龙  王玉钗  肖美凤  潘雪  贺福元 《中草药》2023,54(17):5816-5824
中药缓控释制剂发展历史悠久,但现代中药缓控释制剂因中药化学成分复杂、物质基础不明确和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限制了其发展。中药缓控释制剂设计与评价成为中药制剂领域亟需攻克的科学问题。中药制剂不能像化学药物仅依靠药物动力学与释药动力学方法建立剂型设计与评价研究方法。中药缓控释制剂可结合以超分子“印迹模板”整合成分群为释药“物质单元”来进行重构,关联谱动学与谱效动力学进行生物药剂学评价。因此,提出以谱动学与谱效动力学关联构建具超分子释药“物质单元”特征的中药缓控释制剂设计与评价生物药剂学研究方法,符合中药多成分整体受控、同步释放制剂制备指导原则。超分子释药的“物质单元”结合中药谱动学与谱效动力学建立中药缓控释制剂处方设计和多成分缓控释制剂评价标准体系,旨在为建立符合中药制剂特征的生物药剂学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