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根据对临床上常用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分析和总结,探讨如何在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通过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临床上使用的各类型抗生素,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客观的临床观察,总结使用抗生素时常见的不良反应,分析如何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结论:对抗生素的盲目使用,不仅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导致多种耐药菌株的出现,非常值得医药人员重视。  相似文献   

2.
浅析抗生素滥用现象及其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以保证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效。方法通过收集临床案例和查找文献资料,阐述了抗生素滥用现象、导致因素、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结果抗生素滥用现象普遍,导致因素多方而,但抗生素不良反应是可预防和控制的。结论临床医生必须重视抗生素安全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确保患者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分析儿科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方法:对来我院儿科就诊并应用抗生素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对不良反应类别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结果:在60侧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中。15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级不良反应9例、2级不良反应4例和3级不良反应2例:胃肠不适、恶心呕吐者9例,瘙痒、荨麻疹者4例,低热者2例。结论:儿科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系统症状和过敏反应,建议临床医师按照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原则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4.
抗生素是临床上经常用到的一类药物,但由于抗生素造成的不良反应也不少,因此,应对其采取预防措施。下面从细菌及机体不同角度来阐述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荆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很严重,可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可致患者死亡。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各类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帮助临床医师了解各类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方法查阅文献资料,按照常用抗生素的不同分类,分析各类抗生素易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易发生不良反应的常用药物。结论不同类型的抗生素不良反应各有特点,应全面了解不同类型的抗生素的易发和多发不良反应,以达到对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监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牛素的合理应用,为临床抗生素的应用进行监督指导。方法:查阅专业书籍、文献及临床药学专业知识的积累,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作出一个较全面的概括。结果与结论:当前我国医疗机构抗生素滥用现象较严重,已对公共安伞构成威胁,当务之急,要提高临床医生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视程度,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同时要密切关注临床常用抗生素药的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促进抗生素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  相似文献   

8.
浅析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生素是抗感染治疗的重要药物,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和普遍。正确、合理地应用能迅速控制炎症,治愈疾病;如应用不当或滥用,则延误病情,甚至危害健康和生命。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为使抗生素在治疗中充分发挥抗菌作用,减少不良反应,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近年来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以供临床医药人员重视,望能对临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又称隐匿型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因其伴随症状少,无明显喘息,极易误诊、误治。对于本病临床上予抗生素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有诸多不良反应,往往不为患者所接受。根据多年临床观察,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有确定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帮助医、药、护人员了解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损害。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对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进行综述。结果,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加强抗生素管理,规范使用行为,重视临床监护。结论,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婴幼儿喘憋性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入院病程在10d以内的患儿,观察双黄连注射液的疗效,并与抗生素作疗效对照。结果:发现双黄连注射液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婴幼儿喘憋性肺炎,10d以内原则上不用抗生素,而应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可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科进  李剑霜 《新中医》2023,55(21):99-103
目的:观察苦参百部黄柏汤联合抗生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6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抗生素组与联合组各103例。抗生素组采取抗生素治疗,联合组加用苦参百部黄柏汤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阴道菌群类型分布、炎症因子水平,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9.03%,高于抗生素组92.23%(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抗生素组(P<0.05)。治疗后,2组乳杆菌分布增加(P<0.05),类杆菌、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支原体分布减少(P<0.05),且联合组乳杆菌分布多于抗生素组(P<0.05),类杆菌、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支原体分布均少于抗生素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抗生素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抗生素组(P<0.05)。2组复发率比...  相似文献   

14.
痰热清联合抗生素治疗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滨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351-1352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均根据痰培养结果针对性应用抗生素和盐酸氨溴索静滴,观察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滴;疗程7d。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呼吸衰竭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抗生素导致患者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7年-2009年上半年临床报告的125例儿童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结果:ADR多于给药24h内发生,主要出现消化系统不良症状与穿刺部位刺激性疼痛,经对症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减轻。结论:应用抗生素时,只要耐心观察,某些不良反应是可以预防或治疗的,多不影响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抗生素产生的不良反应,增强对抗生素的认识,预防抗生素的不合理利用,提高其在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分析及讨论:对抗生素几种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方法.结论:在使用抗生素时,要全面掌握其引起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症状来选择药物.在临床治疗中,抗生素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反应都是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7.
张凯  张亮 《亚太传统医药》2011,7(8):122-123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应用抗生素所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抗生素治疗并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回顾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在100例患者中,儿童及中老年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时易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可累及全身器官;不良反应多发生于用药后30min内。结论:临床上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时,要严格控制,避免乱用滥用。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过去一般均采用抗生素治疗,其疗程长,不易治愈。我院近年来在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辅用中药红藤汤灌肠,疗程短,治愈率高,且简便、经济、无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医学理论的药学干预在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的促进作用。方法: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开展针对抗生素用药的基于循证医学理论的药学干预服务,统计实施后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相关数据与实施前(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的数据对应比较。另分别在两个时间段内选取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各200例,统计并对比满意度。结果:实施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单环类、大环内酯类、其他种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施后临床药师处方书写、处方检查、抗生素使用相关知识等方面的评分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所选患者的满意度与实施前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施后总满意度远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生素临床应用中实施基于循证医学理论的药学干预能够提升临床药师各方面的能力,减少因此类药物滥用导致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兴药物的发展,一些新型的抗生素不断研制并应用于临床,这些新药在静脉注射药物配伍禁忌表中并无记载。我们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发现,滴注典沙药液后更换碳酸氢钠注射液时,茂菲氏滴管中即可出现白色混浊,且越来越多的白色絮状沉淀积聚在输液管中,经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患者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