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小儿脓毒症血清C反应蛋白和心肌酶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脓毒症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确诊的30例脓毒症患儿(脓毒症组)与28例非脓毒症患儿(对照组)血清中CRP和心肌酶的含量。结果(1)脓毒症组患儿与对照组比较血清中CRP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心肌酶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脓毒症组患儿治疗前后CRP、心肌酶水平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小儿脓毒症时CRP检测可作为诊断的辅助指标,心肌酶对危重程度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3例,急性心肌梗死34例,并以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采用广州万孚飞测免疫荧光检测仪,应用免疫荧光金标法分别测定患者及对照者血清中hs-CRP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中hs-CRP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各组的hs-CRP水平依次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又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增高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hs-CRP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治、病情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腹水中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测定腹水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意义,采用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RID),对自发性腹膜炎31例,癌性腹水27例,肝硬化腹水29例进行血清和腹水CRP测定。渗出液组和漏出液组腹水CRP浓度分别为(29.4■21.6)μg/ml和(14.7■11.9)μg/ml(P<0.01),SBP组腹水CRP浓度显著高于癌性腹水(P<0.01),渗出液组腹水/血清CRP比值(2.1■0.6)显著高于漏出液组(0.7■0.5)(P<0.01),肿瘤组腹水/血清CRP比值(1.1■0.4)显著低于SBP组(3.0■1.2)(P<0.01),SBP组中死亡者和存活者腹水CRP分别为(67.3■33.3)μg/ml和(32.4■26.4)μg/ml(P<0.01)。测定腹水 CRP水平和腹水/血清比值能快速简便且准确地区分SBP腹水和其它病因的腹水,并有助于鉴别渗出液和漏出液。 相似文献
4.
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参与体内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同时发挥抗炎及促炎双重作用。CRP对于感染及多种结缔组织病的鉴别、判断疾病严重程度或活动性等有重要意义。因测定敏感度的提高,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P,hs-CRP)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尤其是可以作为健康人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6.
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众所周知 ,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等是冠心病传统的危险因子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局部和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本文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 (CRP)的含量 ,探讨其与冠心病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5 9例冠心病均为本院住院患者 ,按照WHO诊断标准 ,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SA)型组 :18例 ,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 (5 9.8± 7.2 )岁 ;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 :14例 ,男 9例 ,女 5例 ,年龄 (6 1.3± 5 .3)岁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12例 ,男 8例 ,女 4例 ,… 相似文献
7.
朱健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7):947-947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冠心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内科门诊和病房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9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50例均为健康体检者所有患者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3ml,分离血清,操作按试剂说明书严格进行。结果各组间hs-CRP比较,AMI、UAP和SAP患者血清中hs-CRP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患者较SAP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明显升高,AMI患者较UAP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浓度比正常人明显升高,血清hs-CRP与冠心病的病情成正相关,可作为冠心病诊断和病情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 探讨 C反应蛋白 (CRP)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冠心病组 (12 8例 )分为 3组 ,急性心肌梗死(AMI)组 34例 ,不稳定心绞痛 (U AP)组 49例 ,稳定性心绞痛 (SAP)组 45例。比较冠心病组各组间及与对照组(12 8例 )之间 CRP、白细胞 (WBC)、纤维蛋白原 (FIB)及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 冠心病组 CRP和 WBC水平高于对照组 (P分别为 0 .0 0 6和 0 .0 13) ,经调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血脂指标后 ,CRP和 WBC水平仍与冠心病患病率显著相关 ,OR(比数比 )分别为 1.6 83和 1.46 8(均 P<0 .0 5 )。 AMI组及 U AP组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P<0 .0 0 1) ;UAP组与 SAP组相比 ,CRP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 SAP组与对照组相比 CRP水平则无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CR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CRP升高提示冠心病患者病情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肺炎是小儿主要常见病之一,尤多见于婴幼儿,也是婴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本研究对采用夏陈化痰口服液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测定,研究其抗炎作用,证实抗感染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哮喘患者不同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60例哮喘患者(哮喘组)和15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测定哮喘组患者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缓解朗及对照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血常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结果 哮喘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急性发作期明显高于慢性持续期、缓解期及对照组(P均<0.01).哮喘组急性发作期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正相关(r分别为0.768、0.694,P均<0.01),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负相关(r分别为-0.563、-0.674、-0.528,P均<0.01).结论 血清C反应蛋白可作为判断哮喘患者病情的一个炎性反应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肺炎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80例感染性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记录其血清CRP水平、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体温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RP与体温、白细胞计数及分类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感染性肺炎平均CRP水平明显低于有合并其它疾病的感染性肺炎的患者(P〈0.05);在CRP正常WBC增高的患者中,儿童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成人;WBC正常CRP增高患者中,老年人所占比例比较多。结论 CRP可作为感染性肺炎诊断及判断其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与白细胞计数、体温同时检测,可减少误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老年肺炎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价探究。方法选择自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老年肺炎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并排除细菌感染的健康老年人56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的PCT和CRP水平。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1周,根据病情好转分为改善组32例和未改善组24例,比较两组PCT、CRP水平。结果观察组PCT、CRP水平分别为(2.62±0.34)ng/ml和(34.24±4.82)mg/ml,对照组为(0.05±0.01)ng/ml和(4.71±0.18)mg/ml,观察组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RP诊断老年肺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4%(54/56)和67.8%(38/56),P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9%(52/56)和76.8%(43/56),而两者联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6%(53/56)和89.2%(50/56),联合诊断特异性明显更高(P0.05);改善组与未改善组相比,PCT、CRP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明显更低(P0.05)。结论老年肺炎患者的PCT和CRP水平均显著上升,PCT和CRP可作为老年肺炎诊断的灵敏指标,对于PCT和CRP的动态监测有助于老年肺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包括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NC)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选取57例肺炎患儿(细菌性肺炎30例、病毒性肺炎27例)和31例健康对照儿童进行PCT、CRP、WBC和NC检测,并将三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细菌性肺炎组PCT、CRP、WBC和NC结果与病毒性肺炎组、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病毒性肺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CT、CRP、NC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WB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细菌性肺炎组四项指标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P0.01)。结论 PCT对细菌性与病毒性肺炎有早期鉴别诊断价值,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联合检测PCT、CRP、WBC、NC的变化有助于鉴别患儿病原体类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对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 选择230例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分成肺炎感染组(A组)、缓解组(B组) 和选择234例健康对照组(N组)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PCT(procalcitionin,PC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并对测得结果作比较.结果 老年肺炎患者感染时血清PCT、CRP、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经过治疗后其患者病情缓解时上述三项参数值明显降低.结论 测定血清PCT比测定血清CRP、周围血白细胞对诊断老年肺炎的价值高,而上述三项联合检测对诊断老年肺炎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9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92例患儿中,大部分患儿临床表现持续性、剧烈咳嗽,少部分患儿伴有少量白痰或无痰。行X线胸片检查,单侧病变以右肺云雾状阴影为主,占53.3%。所有患儿ELISA检测血清MP-Ig M阳性。患儿肺外合并症主要表现为心肌酶谱增高。经治疗3~7 d 80例、8~10 d 10例患儿体温逐渐趋于平稳,咳嗽症状也得到有效缓解;另外2例患儿在持续11 d高热后,体温趋于下降。随访30 d患儿全部治愈。结论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MP-Ig M,联合咽拭子支原体DNA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检测诊断率较高。使用阿奇霉素及红霉素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7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肺炎组48例、中度肺炎组28例.对比两组患儿血清sTREM-1、MMP-9水平;统计重症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SC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CRP水平,连续治疗7d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50.0%),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CRP水平下降,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和再感染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SCAP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并能影响CRP的释放,具有调节炎性反应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CC16蛋白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探讨CC16和CRP蛋白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病例组,2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根据PSI评分和CURB-65评分,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CAP患者血清中CC16和CRP浓度。结果 1.社区获得性肺炎组的血清CC16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且CC16下降的程度和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2.社区获得性肺炎组的血清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CRP增高的程度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3.患者血清中CC16和CAP的浓度呈负相关。4.PSI和CURB-65评分系统均可有效判断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结论 CC16和CRP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结合利用PSI和CURB-65评分系统,对病情判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支气管镜诊治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21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其中支气管镜组122例,内科治疗组88例.对其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内科治疗组给予抗感染、化痰等药物进行治疗,支气管镜组则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进行介入治疗.密切观察患儿的住院的天数、发热缓解的时间、咳嗽缓解的时间、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等.结果 支气管镜组患儿的住院天数、发热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少于内科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2周复查的影像学均有不同程度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中重症肺炎患儿经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后,其发热缓解时间、临床体征改善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治疗前后2周复查的影像学吸收改善情况则显著优于重症内科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叶性肺炎患儿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能够促进病情恢复,尤其在重症大叶性肺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血清CK-MB的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把80例住院患者分为两组,按GCS3~8分32例为重型组,GCS9~15分48例为轻中型组;于伤后监测血清CK-MB。以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按GOS评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差组和死亡组,观察CK-MB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轻中型组、重型组24hCK-M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型组与重型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2)死亡组CK-MB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K-MB值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提示颅脑外伤患者血清CK-MB活性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