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方法改进及其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引起医源性感染的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从内镜的清洗消毒方法、附件的消毒灭菌和管理方法、预防消毒后内镜的二次污染3方面完善和加强消化内镜的院感管理,比较改进法与原方法内镜的消毒合格情况。结果改进后内镜清洗合格率从改进前74.2%提高到82.9%(P<0.05);内镜消毒合格率从改进前95.0%提高到100%(P<0.005);活检钳及一次性器械合格率从改进前75%上升至100%(P<0.005);口塞、弯盘消毒合格率从改进前92%上升至100%(P<0.005);采取预防内镜二次污染措施后检测镜身与弯曲部合格率从92%上升至100%(P<0.05);检测活检孔道合格率从98%上升至100%(P>0.05)。结论通过完善和加强消化内镜的院感管理,内镜与附件合格率达100%,避免了内镜二次污染,从而预防和控制消化内镜引起的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2.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术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有极大的价值,内镜的清洗与消毒问题已引起医学界和患的极大关注。内镜的清洗和消毒彻底与否是杜绝病原散播控制医院交叉感染的关键。严格的内镜消毒是防止因内镜检查而发生医源性传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我们对河北省部分医院消化科内镜室使用的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评估,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硬式内镜清洗、消毒、保养及监控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确保内镜检查患者的安全,防止交叉感染,必须重视内镜的彻底清洗及消毒保养,并建立一套完整的清洗、消毒、保养及监控管理程序。方法:通过5步清洗消毒法对内镜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并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结果:运用完整的清洗、消毒、保养、监控管理程序,将内镜消毒灭菌管理程序化,达到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结论:规范化清洗、消毒、灭菌、保养及监控程序可有效预防和杜绝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4.
消化内镜常用清洗消毒方法和感染预防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环节,根据其清洗消毒的标准,综述了其常用清洗消毒方法和预防感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在清洗消毒消化内镜中的优势.方法 随机抽取同期使用后的消化内镜120件,随机分为全自动组和工作站组各60件.全自动组采用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工作站组采用一体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站,对2组消毒后的消化内镜进行细菌学检测,比较消毒效果.结果 2组内镜的消毒合格率均为100%.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和一体化清洗工作站清洗消毒1条内镜耗时分别为(21.0±2.0)min、(20.5±1.5)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洗消毒1条内镜消耗人工分别为(1.0±0.5)min,(10.0±0.5)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种方法清洗消毒1条内镜所需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全自动组在人工消耗上有明显优势.结论 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流程规范,消毒效果可靠,且节省人力资源,对人体无损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电子胃镜消毒与保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胃镜对食道、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目前,随着电子胃镜作为一种常规检查的逐步普及,内镜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由此而产生的感染也逐渐增多。据报道,内窥镜检查引起的院内感染约0.8%,Spaeh统计分析显示377例因内窥镜检查引起的感染病例中,消毒方法不当占82.24%。因此,胃镜的清洗消毒问题,越来越引起医学界和患者的关注。为避免胃镜检查中的交叉感染,充分发挥仪器的性能,延长仪器的使用期限,胃镜的清洗消毒和保养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1997年,第一次全国消化内镜消毒规范研讨会制订了消化内镜(包括附件)消毒试行方案。2004年,卫生部颁布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版)》,对内镜清洗消毒作出了进一步规范化的要求。下面就我院执行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版)》,对电子胃镜进行清洗消毒和保养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内镜的清洗消毒和感染管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沈玲 《当代护士》2004,(6):93-95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医用内镜技术在临床各科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疾病的诊治与预防,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提高了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然而,医用内镜技术是一项微创性技术,有潜在发生传染性疾病医源性传播的可能,若内镜消毒工作不到位,将会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医疗的安全[1].因此,加强医院内镜的消毒和感染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是医院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医院内镜消毒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镜检查作为一项侵入性诊疗技术在医院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由于内镜构造精细、材料特殊、管腔多,不适宜高温消毒,只能采用低温消毒或某些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加上其价格昂贵,容易出现因内镜少而使用频率高,冲洗不彻底,消毒时间不足等问题。加强内镜的消毒与管理对于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尤为重要。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在内镜检查治疗中,每年使用胃镜检查约9000人次,结肠镜3500人次,ERCP检查近1100人次。随着对内镜消毒与灭菌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内镜的清洗消毒也不断完善,本中心内镜消毒技术得到相应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化内镜作为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经久耐用的医疗仪器,已经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内镜。在美国,每年做胃肠镜检查的人数超过1500万[1]。在我国广东省,100家医院1个月胃镜检查超过15000人次[2]。但消化内镜的内部结构精细复杂,软而长,有细长小孔、交叉连接、盲端、锐角、阀门,有吸附材料,怕热,病原微生物容易残留。  相似文献   

10.
内镜检查是引起医源性感染的潜在因素,据报道,内镜检查引起的感染率约为0.8%,故加强内镜消毒与效果监测,对于预防控制医院感染非常重要。本文就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与效果监测作較详情阐述,目的是促进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健康发展,保障内镜诊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内镜手工清洗消毒存在感染的风险因素,探讨预防措施,从而提高内镜手工清洗消毒的效果、杜绝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及电话访问调查的方式调查省内23所医院内镜中心手工清洗消毒内镜的现状,分析内镜手工清洗消毒过程中存在感染的风险因素,总结预防措施。[结果]23所内镜中心在内镜手工清洗消毒过程中普遍存在不少被忽视的问题或感染的风险因素,医院等级越低存在的问题越多。[结论]针对内镜手工清洗消毒过程中存在感染的风险因素,通过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版)》、加强清洗消毒人员的培训、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强化医院质量控制工作等措施预防与控制内镜手工清洗消毒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内镜在临床中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日趋重要,接受内镜诊疗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但因内镜内部结构精细、复杂,操作过程中密切接触患者的体液、细胞或组织等,清洗、消毒、灭菌不彻底则会造成医院感染。为了解我院内镜中心的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我们于2012年9至11月进行现场调查,观察不同清洗消毒方法对消化内镜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3.
消化内镜对胃肠道及胆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作为一种重要的侵入性诊断及治疗技术,消化内镜普遍应用于临床,而由内镜导致的院内感染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加强内镜清洗消毒管理,是保证内镜诊疗安全的重要工作。2005年5月-2009年7月我院使用五槽清洗消毒法对内镜行清洗消毒,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内镜清洗消毒工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内镜的清洗效果直接影响消毒的效果。2004年卫生部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中明确了内镜清洗中明确了内镜清洗中使用多酶洗液时须做到一人一镜一酶,酶洗液能有效地去除黏附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观察全要素质量控制措施对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应用效果,强化环节质量控制,提高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方法 采用品管圈MDT协作模式,实施分区专项管理,通过改善清洗消毒设备设施,强化环节质量控制,推行预约预警机制,对干预前后床旁预处理操作执行率、测漏操作执行率、手工清洗消毒执行率、内镜清洁检测合格率、内镜可视化检测合格率、内镜消毒合格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床旁预处理操作执行率、测漏操作执行率、手工清洗消毒执行率分别为98.18%、91.52%和98.48%;胃镜和肠镜清洗检测合格率分别由干预前的86.82%、84.15%提高到干预后的99.90%、97.06%。结论 通过全要素质量控制措施,全面提升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6.
郭丽珍  郭兵方 《护理研究》2007,21(6):1668-1669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各种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疾病的诊治与预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内镜尤其是软式内镜材料特殊,精密度高,结构复杂,用后的消毒灭菌难度大;同时内镜价格昂贵,医院购置数量有限,存在供需矛盾。这些因素导致临床内镜消毒工作不到位,影响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医疗安全。我院按照卫生部2004年《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通知,对内镜室的清洗、消毒工作进行了规范,加强了内镜室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优化流程,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某医院2021年1—4月临床送洗的200条消毒消化内镜作为对照组,按照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清洗消毒;同年8—10月消化内镜200条作为观察组,应用HFMEA方法,分析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失效模式和潜在风险原因,计算优先风险数(RPN),对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对实施HFMEA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消化内镜ATP残留量、残留蛋白量及RPN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质量管理项目中蛋白残留、预处理不充分、终末处理不规范、酶液使用不规范和内镜清洗不规范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HFMEA模式可有效提高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降低消化内镜质量管理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8.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1]。消化内镜作为一种深入人体体腔内进行直视观察、摄影和治疗的精密医学光学仪器,在操作中密切接触患者的体液、细胞和组织等,若清洗、消毒不彻底则会造成医院感染[2,3]。消化内镜室科学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王海玲  王利民 《中国内镜杂志》2008,14(1):101-102,104
目的探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对由内镜检查所致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分别检测用“水洗消毒法”消毒的胃镜95支和“酶洗消毒法”消毒的胃镜80支,观察胃镜用后的初始污染情况、清洗或酶洗效果和消毒效果。结果采用“酶洗消毒法”消毒的胃镜,消毒合格率为100%(80/80),而采用“水洗消毒法”进行消毒,胃镜的消毒合格率仅为81%(77/95),前者消毒效果明显好于后者,P〈0.005。结论《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提倡的“酶洗消毒法”消毒效果明确,各医院内镜室必须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杜绝内镜检查所致的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消毒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引起医院感染的消毒剂质量问题,提出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消毒剂的消毒效果。方法针对消毒剂在使用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即管理制度、配制、监管、盛装容器、规范操作、使用期限以及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培训教育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结果我院在2003年6月~2004年12月使用过程中的消毒剂卫生指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有效地杜绝了由于消毒剂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而引起的医院感染。结论消毒剂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