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扎猴坐骨神经皮支和肌支近侧端,观察其中NPY和VIP免疫反应产物蓄积状况以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和皮肤中NPY、VI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的分布。结扎神经干7d后,发现皮支的结扎近心端含有NPY和VIP;而肌支的结扎近心端只含NPY,无VI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皮肤,大量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分布在汗腺周围,含NPY的神经纤维分布在小血管周围。肌肉组织中有丰富的NPY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沿血管分布,但几乎见不到VIP阳性神经纤维。用TrueBlne(TB)逆行追踪结合荧光免疫组化技术研究猴坐骨神经皮支和肌支含肽能神经的起源,发现标记物给予腓肠内侧皮神经末端时,于L7和S1椎旁交感节出现TB与VIP、TB与NPY双标细胞;而支配腓肠肌的肌支只在L6、L7发现TB和NPY双标细胞而含TB的细胞与VI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完全不重叠。本研究证明日本猴坐骨神经的皮支和肌支中NPY和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的分布和起源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毛秦雯  苏慧慈 《解剖学报》1994,25(1):65-69,T013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镍铵增强技术,研究了1月、8月和18月龄大鼠心瓣膜中NPY、VIP、CGRP和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结果显示,以上4种含肽神经纤维在8月龄大鼠房室瓣上均有分布,密度顺序为NPY〉CGRP〉VIP和SP,含VIP和SP神经纤维的密度相近。三尖瓣中含NPY和SP神经纤维的密度大于二尖瓣,含VIP和CGRP神经纤维的密度与二尖瓣的相近。瓣膜中  相似文献   

3.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镍铵增强技术,研究了1月、8月和18月龄大鼠心瓣膜中NPY、VIP、CGRP和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结果显示,以上4种含肽神经纤维在8月龄大鼠房室瓣上均有分布,密度顺序为NPY>CGRP>VIP和SP,含VIP和SP神经纤维的密度相近。三尖瓣中含NPY和SP神经纤维的密度大于二尖瓣,含VIP和CGRP神经纤维的密度与二尖瓣的相近。瓣膜中的含肽神经纤维可从瓣膜附着处的心壁及乳头肌内的神经两个方向延伸而来。主动脉和肺动脉瓣内仅发现有NPY神经。随大鼠年龄增长,房室瓣中含NPY神经的密度有增加趋势。含CGRP、VIP、SP神经在1月龄大鼠房室瓣上的密度为零,在8月和18月储时的密度与1月龄时的差异非常显著,8月和18月龄时的密度间无明显差异。1月龄和18月龄大鼠的主动脉和肺动脉瓣上,未见到4种含肽神经。我们的结果为心瓣膜的神经支配提供了新的资料,但这些含肽神经在心瓣膜的作用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4.
迷走神经切断后大鼠心房室结区神经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和明  王健本 《解剖学报》1994,25(4):356-363,T006
切断大鼠颈部一侧迷走神经后,用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定量观察了心房室结区乙酰胆碱酯酶,神经肽Y(NPY)、血管活性肠肽(VI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同时用生物深化法测定了AVN区ACHE、去甲肾上腺素(NA)的含量。并用逐步回归分析了各递质间的相互关第。本实验发现:AVN区有NPY、VIP、CGR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和神经细胞。图像分析表明,左侧或右侧迷走神经切断5d后AVN区N  相似文献   

5.
人空肠NPY能神经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神经肽Y(NPY)能神经纤维和神经元在人空肠壁内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NPY有神经纤维和神经元呈棕褐色:NPY神经纤维纤维扁布肠壁各层,地粘膜固有层内的神经纤维在小肠腺周围交织或疏网状。NPY能神经凶于有间及粘膜一 ,尤以后者为多。粘膜内 见NPY能神经元,它们分布于小肠腺下方,紧造粘膜肌,或位于粘膜肌。  相似文献   

6.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GDN显色技术,在光镜水平观察了含NPY、SP和CGRP神经纤维在豚鼠回肠Peyer's集结的定位与分布。结果显示,邻近Peyer's集结的粘膜下层内有以上3种肽能神经纤维和神经元胞体分布,Peyer's集结不同区域含NPY、SP和CGRP神经纤维的定位有明显差异。在上皮下圆顶区,3种肽能神经分支均形成纤细的神经网,并向滤泡相关上皮方向延伸;滤泡间区含NPY神经多循微血管壁走行、仅少数分支定位于免疫细胞之间,而含SP和CGRP神经以非血管性纤维为主、常分布于此区的免疫活性细胞间;滤泡区内仅见少量含NPY和SP神经终末分布、未发现含CGRP神经分支。总体上,Peyer's集结内含NPY和SP神经纤维数较CGRP免疫反应纤维为多。Peyer's集结含NPY、SP和CGRP神经支配的发现,为研究神经肽调节消化道粘膜免疫功能提供了形态学依据。本文对Peyer's集结内这些肽能神经的起源、性质及其在胃肠粘膜局部免疫反应中可能的调节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张成岗  苏慧慈 《解剖学报》1995,26(3):274-278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镍铵(GDN)增强显色技术,对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和静脉及其分支中NPY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形态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并用交点计数法统计了其密度。结果发现,NPY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密度随肠系膜上动脉和静脉分支级别的增加而增加;肠系膜上动脉和静脉中相应分支级别上的NPY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密度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GAP-43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对发育中大鼠脾脏支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实验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含生长相关蛋白(GAP-43)的神经纤维在新生、幼年、成年大鼠脾脏的分布及发育规律、结果显示,在出生第1d,GAP-43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团簇即出现于尚在形成中的白髓(原基)中.根据形态可将它们分粗直和细网两种类型.至生后第10d,随着脾脏的迅速发育,GAP-43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密度也达最高峰,它们大量出现于脾脏的血管系统周围和白、红髓内,其形态演变为具有膨体的细纤维.在生后20d,除脾脏的血管周围外,GAP-43阳性纤维密度有所下降,只出现于脾小体和被膜等结构内。在成年大鼠脾脏,除上述部位外,阳性纤维明显见于发育成熟的小梁中。本研究发现,GAP-43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在脾脏发育各阶段有所不同,以生后第10d为最多.本研究还就含GAP-43神经在发育中脾脏的分布规律与含TH能神经成分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GAP-43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在小鼠脾脏的分布及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GAP-43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在成年小鼠脾脏的分布及其性质。结果显示,GAP43样免疫反应阳性纤维不仅广泛分布于脾内血管周围,还存在于白髓、红髓的淋巴细胞之间。应用6-羟多巴(6-OHDA)损毁儿茶酚胺能神经后,TH、NPY免疫组化染色不能显示任何阳性神经纤维,而GAP-43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尚有部分存留.它们多位于较大的血管周围,较直且平滑、膨体少。此结果表明,成熟小鼠脾内绝大部分单胺能神经纤维和少部分非单胺能神经纤维含有GAP-43,是具有可塑性的神经纤维。  相似文献   

10.
大鼠脑底动脉环含NPY、VIP、SP、CGRP神经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颈上神经节切除术探讨了支配大鼠脑底动脉的含NPY、VIP、SP、CGRP神经的来源,并用交点计数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去左侧颈上节后,含NPY神经Ⅲ类纤维(环行纤维)在同侧筛内动脉,大脑前动脉的中段、尾侧段,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吻侧段,后交通支上的密度降低约50%;Ⅰ类纤维(纵行纤维)仅在同侧后交通支上的密度有降低,而Ⅱ类纤维(斜行纤维)在各段血管上的密度基本上不变,提示脑底动脉环仅部分血管上的含NPY神经部分来自同侧颈上节。去一侧颈上节后,脑底动脉上含VIP、SP、CGRP神经元无明显改变,说明支配大鼠脑底动脉的含VIP、SP、CGRP神经既不在颈上节起源,它们的纤维也不经过此神经节。  相似文献   

11.
神经肽Y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在豚鼠肠系膜淋巴结的分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张金山  苏慧慈 《解剖学报》1995,26(4):367-370
为了探讨神经肽调节消化道免疫功能的机制,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镍铵增强技术,于30um厚恒冷箱切片上观察了含NPY神经纤维在豚鼠肠系膜淋巴结的分布。结果显示,含NPY神经纤维呈串株样或线状,广泛分布于淋巴结合部。在门区和髓质,阳性纤维主要分布于血管壁及其周围,髓索和髓窦壁也有一些串株样粗纤维走行。皮质内呈线状含NPY神经纤维多定位于皮质深层的淋巴组织和微血管壁  相似文献   

12.
大鼠心房室结区血管活性肠肽神经的分布和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和放射免疫测定研究了大鼠心房室结(AVN)区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分布和含量,发现房室结区不仅含有VIP神经纤维而且含有VIP神经细胞。结果提示AVN的VIP能神经可能在房室传导等心功能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扬子鳄卵巢内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和P物质(substance P,SP)的分布情况。方法:免疫荧光法。结果:扬子鳄卵巢内的VIP免疫反应(VIP-immunoreac-tive,VIP-IR)阳性神经纤维呈波浪状,部分包绕卵泡,大部分交织在卵泡间血管周围,并构成较密集的网络;SP和NPY免疫反应(SP-and NPY-immunoreactive,SP-和NPY-IR)阳性神经纤维均为点线状,主要沿卵泡间血管周围分布,其中,部分NPY-IR纤维也构成较密集的网络。切片中均未见到三种肽能神经元的细胞体。结论:扬子鳄卵巢内存在有VIP、NPY和SP阳性神经纤维分布,主要位于卵泡间血管周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和方法:实验采用亲和免疫组化SABC法对雌性大鼠动情间期P物质的正常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在子宫角与阴道分布最为丰富,宫颈和宫体分布中等,卵巢内免疫阳性神经纤维较少,且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在子宫角有从卵巢端向阴道端递减的趋势,在各管状生殖道,免疫阳性神经纤维以内膜和外膜分布较多.结论:分析研究雌性大鼠生殖器官内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提示P物质可能与卵泡发育、性激素的产生、血管及非血管平滑肌的运动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5.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5-羟色胺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及细胞在扬子鳄泄殖腔内的分布。5-羟色胺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类为无膨体的细长纤维见于间质内,走行方向大体与平滑肌纤维一致;另一类为膨体状纤维,多见于间质内血管周围和肌束间,无方向性,其末梢相互连接成网络状。此外,在间质内血管、输精小管的周围见到散在的或小群样的5-羟色胺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胞体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有时尚可见一个或一个  相似文献   

16.
用PAP法,初步研究含P物质(SP)神经纤维在大鼠皮肤、骨骼肌及小肠中分布情况,结果为含SP的肽能神经纤维在皮肤及皮下组织中广泛分布.真皮乳头、毛囊和毛乳头等都有SP肽能神经纤维、常沿血管分布.SP肽能神经纤维在骨骼肌中较少,常沿肌间隙分布,有的分布至肌膜.SP肽能神经纤维在小肠分布很丰富,在肠壁各层组成相当复杂的网络.肠绒毛中还有许多含SP的细胞.  相似文献   

17.
实验采用亲和免疫组化SABC法对雌性大鼠动情间一氧化氮合酶的1正常分布进行了观察。一氧化氮合酶1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在生殖管道多数呈细丝状弯曲走行,曲线体处深染不典型,分布以宫颈、宫体和阴道较多,宫角量中等,在卵巢未发现明显的纤维,在卵巢未发现明显的纤维,在各生殖管道,神经纤维主要与肌束同方向直地或包绕在血管周。分析雌性大鼠生殖器官内一氧化氮合酶1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提示一氧化氮可能与血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含神经肽Y(NPY)、P物质(SP)神经在扬子鳄泄殖腔壁内的分布情况。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免疫荧光法。结果:扬子鳄泄殖腔壁内SP免疫反应(SP-IR)阳性神经纤维多见于肌层,也见于外膜、呈细线状或点线状,肌层内的SP-IR神经纤维与平滑肌纤维平行走行或构成网络状;NPY免疫反应(NPY-IR)神经纤维呈细线状,密度较稀,主要见于肌层,也近似与平滑肌纤维平行走行,免疫荧光法还证实,肌层内有散在分布的、多呈椭圆形的NPY-IR阳性神经元胞体,并见有突起与周围的神经纤维形成联系。结论:扬子鳄的泄殖腔壁也存在有SP、NPY能神经分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含神经肽Y(NPY)、P物质 (SP)神经在扬子鳄泄殖腔壁内的分布情况。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免疫荧光法。结果 :扬子鳄泄殖腔壁内SP免疫反应 (SP IR)阳性神经纤维多见于肌层 ,也见于外膜、呈细线状或点线状 ,肌层内的SP IR神经纤维与平滑肌纤维平行走行或构成网络状 ;NPY免疫反应 (NPY IR)神经纤维呈细线状 ,密度较稀 ,主要见于肌层 ,也近似与平滑肌纤维平行走行 ,免疫荧光法还证实 ,肌层内有散在分布的、多呈椭圆形的NPY IR阳性神经元胞体 ,并见有突起与周围的神经纤维形成联系。结论 :扬子鳄的泄殖腔壁也存在有SP、NPY能神经分布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细小动脉神经肽Y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血管周围神经肽类分布与高血压时细小动脉构型重建之关系,我们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软脑膜铺片技术,展示了血管网的各级分支,对血管系统进行了全面、立体的观察。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仪对血管网上神经肽Y(NPY)分布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SHR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小动脉、细动脉壁上含NPY神经纤维分布表面积密度及NPY抗体阳性反应物积分光密度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WKY),这一实验结果揭示脑细小动脉含NPY神经分布密度增加,使血管平滑肌营养调节作用增强,与其动脉收缩兴奋性增高,动脉平滑肌细胞肥大和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着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