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可以出现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任何阶段,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DME自动分析是DR筛查的关键内容。依据DME国际临床分级标准,通过检测并判断硬性渗出(HEs)是否接近或涉及黄斑中心,可对眼底图像进行DME等级的自动分析。HEs检测选择基于现有的数学形态学方法的综合改进;黄斑中心定位则引入定向局部对比度滤波结合局部血管密度的新方法,可同步确定并去除视盘区域,以消除对HEs检测的影响,其中血管密度仅需提取粗血管网络。经开放的HEI MED数据集中169幅眼底图像的测试,HEs检测在图像水平上获得100%敏感性和922%特异性;黄斑中心定位正确率982%;各DME等级评价正确率均在88%以上,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07,26(3):239-239
George Mason大学等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最近发现,锌元素在视网膜黄斑变性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针对眼部组织样本的分析中,科学家发现在老年黄斑变性(AMD)的标志性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锌。  相似文献   

5.
6.
目的:(1)探讨挫伤性近视治疗前后视觉诱发电位的幅值及潜时变化特征;(2)探讨复方樟柳碱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重庆大学医电仪器公司产AVS-1000视觉电生理仪,对挫伤性近视患采用分组测量。结果:(1)治疗前P-VEP P100波幅值降低,潜时延长;(2)配镜矫正后P100波潜时仍延长,而振幅幅值升高明显;(3)治疗组治疗后潜时明显缩短;幅值明显升高,对照线与治疗组比较,二行t检验差异非常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crative diabtie retinopathy,NDR)患者视力与视网膜黄斑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大小的关系.应用微机图像处理系统,测算43只NDR患眼和20只正常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负片上FAZ与视盘的面积比值.NDR视力正常组和正常对照间该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在NDR视力下降组中,该比值显著大于上述两组(P<0.01)、且与患者视力呈显著切相关(P<0.001),其糖尿病程亦较NDR视力正常组长(P<0.05).结论:NDR患者糖尿病病程较长时,FAZ与视盘的面积比值增大到一定程度,将引起视力损害,且损害随该比值的增大而加重.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比较观察冷凝联合激光光凝与单纯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5年6月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8例109眼。其中一组66眼采用巩膜扣带术、冷凝联合激光光凝治疗,一组采用巩膜扣带术单纯冷凝治疗。结果 两组一次性手术复位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复发率单纯冷凝组高于联合治疗组且有显著性差异(X^2=4.79,P〈0.05),术后联合治疗组视力改善高于单纯冷凝组有显著性差异(X^2=7,91,P〈0.05)。结论 对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其增殖性病变在PVRC2级以下者,冷凝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较单纯冷凝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刘金长 《医学信息》2018,(1):102-103
目的观察应用激光光凝手术治疗眼底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遥方法选择我院2014 年5 月~2016 年1 月收治的100 例眼底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50 例患者选择临床常规治疗,实验组50 例患者 选择激光光凝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遥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 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约0.05)曰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约0.05)遥结论在 对眼底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激光光凝手术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形觉剥夺性近视/弱视是否通过保护视网膜微血管结构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方法通过建立形觉剥夺性近视/弱视合并高血糖小鼠模型,并对成模小鼠、对照组、单纯高血糖组小鼠视网膜血管网进行铺片、计数周细胞、内皮细胞数量等观测,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糖组小鼠内皮细胞/周细胞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高血糖合并形觉剥夺组内皮细胞/周细胞比值较高血糖组有改善,3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形觉剥夺性近视合并高血糖小鼠模型的视网膜血管周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单纯高血糖模型组小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客观评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拱环结构改变的形态特征,总结黄斑拱环形态变化、荧光渗漏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对视力的影响因素。方法患者按有无眼底改变分为3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38例65只眼,2型糖尿病无DR眼底改变组(非DR组)16例29只眼,正常组17例33眼。三组病例均先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后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黄斑部放射状扫描检查。结果三组之间黄斑拱环形态变化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3),黄斑中心1mm直径视网膜厚度有显著差异(P=0.0007)。DR组患者拱环形态与荧光渗漏程度显著相关(P=0.0003),黄斑拱环形态与黄斑中心1mm直径视网膜厚度显著相关(P=0.0063),荧光渗漏程度与黄斑中心1mm直径视网膜厚度显著相关(P=0.0046)。DR组患者黄斑拱环形态、荧光渗漏和黄斑中心1mm直径视网膜厚度变化与最佳矫正视力无相关性(P=0.076,P=0.067,P=0.128)。结论DR患者黄斑拱环形态改变、渗漏程度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是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黄斑拱环形态变化特征为进一步选择和调整治疗手段提供了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熏ARMD)是老年人重要的致盲疾病之一,由它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熏CNV)是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的主要原因,利用激光处理CNV是ARMD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激光光凝法、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thermotherapy熏TTT雪及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熏PDT雪对ARMD的治疗均有一定效果,从目前的研究看熏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冯利  成静 《医学信息》2007,20(9):1642-1643
目的观察激光光凝联合复方樟柳碱综合治疗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对50例(76眼)白内障术后DR患者施行激光光凝同时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以视力和眼底改变为疗效判断指标。结果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稳定,黄斑水肿减轻或消退,视力稳定。结论白内障术后DR患者具有光凝指征应尽早综合治疗,对于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提高白内障远期复明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对黄斑厚度测定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临床应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HRT)对激光前后进行黄斑厚度分析的可行性和敏感性。方法回顾性研究17例正常眼和14例中心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眼,测量正常眼黄斑部直径为3mm圆形区域内9个分区内的平均e值,分析各区e值变异范围的95%可信区间。同时分析CSC病人激光治疗前后,中心凹周围1mm直径范围圆形区域内的e值变化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计算17例正常眼5次检查所得e值的合并标准差,得到e值变异范围的95%可信区间。治疗前14例CSC病人e值均数为1.69(标准差为0.49),治疗后2周e值均数为0.96(标准差为0.19)。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RT对于监测激光治疗前后黄斑厚度的变化将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屈光性近视远视矫正的角膜消融深度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分子激光脉冲消融技术在眼科领域中广泛地用于重塑角膜光学表面及矫正屈光不正,本研究旨在计算屈光性近视和远视矫正的角膜消融深度,提出一种简单的数学模型。采用理想的几何球面假设,在分析近视及远视的屈光状态和角膜曲率变化对屈光力影响的基础上,精确计算出在激光消融光学区域内组织消融深度的变化,根据公式描述了屈光程度与手术光学区直径及角膜消融程度的曲线关系图,并以此算法植人准分子激光眼科治疗机。临床结果表明,根据该数学模型和曲线关系图指导的屈光手术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眼底病之一 ,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 ,各有优缺点 ,为进一步缩短疗程及预防复发 ,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 4 4例 ,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本组 4 4例中男 34例 ,女 10例 ,均为单眼皮病 ,年龄 2 2~ 4 6岁 ,均为我院门诊病人 ,根据患者病史、症状、眼底检查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部分患者 )确认本病 .4 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2 2例 ,观察组 2 2例 .对照组给予地巴唑、安妥碘、维生素B1等药物治疗 ,观察组除给予上述西药治疗外 ,另加用明目地黄汤加减 1日 1剂 ,连服 1月 .拟方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  相似文献   

19.
20.
13%~35%的糖尿病患者存在痛性神经病变,而痛性及非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 DNP)在糖尿病患者中差异性临床表现的原因尚不清楚。性别、糖尿病类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等对痛性DNP有一定预测作用,临床上需关注小纤维病变引起的疼痛和感觉异常;现有的诊断方法鉴别作用有限,痛性DNP诊断明确后需积极用药治疗。后续需进一步研究痛性DNP的发病机制,以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