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c间期延长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服用稳定剂量抗精神病药的52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测定空腹血糖等生化指标,并进行心电图检查,以QTc≥440ms作为QTc间期延长标准,分析QTc间期延长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QTc间期延长发生率12.8%,女性(22.7%)高于男性(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和传导阻滞患者QTc间期延长风险分别是心电图正常患者的2.6和3.1倍(P〈0.05)。结论 抗精神病药治疗期间QTc间期延长发生率存在性别差异,女性QTc间期延长的风险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抗精神病药致首发精神疾病QTc间期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服用稳定剂量抗精神病药治疗1月的309例首发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空腹血糖、血压、血脂等生化指标、心电图资料,以QTc≥440ms作为QTc间期延长的标准,分析QTc间期延长的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QTc间期延长的发生率为10.6%.药物治疗组QTc间期均值大于基线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联合电休克治疗组以及药物联合脑电治疗组QTc间期与基线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抗精神病药治疗组QTc间期与基线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精神病药联用以及抗精神病药联用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组QTc间期均值大于基线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精神病药等效氯丙嗪剂量<1000mg/d组别QTc间期与基线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精神病药剂量与QTc间期没有相关性.女性是QTc间期延长的风险因素(OR=3.26,95%CI=1.050~10.094),其他因素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首发精神疾病患者抗精神病药治疗期间QTc间期延长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发生QTc间期延长的风险是男性的3.26倍.药物联用延长的QTc间期并未达到异常值.抗精神病药剂量与QTc间期没有相关性.除了性别因素外,其他指标不是QTc间期延长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电图QTc间期延长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6月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符合要求长期住院的患者,收集临床资料,以QTc间期>440 ms为延长的标准,将患者分为QTc延长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的基本特征和实验室指标,分析QTc间期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111例,22例患者QTc间期延长,QTc间期延长检出率19.82%;QTc间期延长组和正常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血钾(K)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FPG、K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c间期延长检出率较高,性别、年龄、FPG、K是其独立影响因素,临床上应予以重视,防止发生猝死。  相似文献   

4.
抗精神病药对QTc间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研究抗精神病药对心脏的安全性.方法对服用单一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检测心电图(ECG),观察比较其QTc间期.结果服奥氮平患者QTc间期延长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服其他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患者.结论在治疗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疾病时,只有奥氮平最少可能出现导致恶性心律异常的QTc间期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氨磺必利对校正QT(QTc)的影响.方法 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接受氨磺必利治疗31例(低剂量13例,高剂量18例),利培酮治疗31例,测量患者入组时和治疗4周后的心电图,并对QTc间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氨磺必利组治疗4周后的QTc间期为(413.39 ±36.55)ms,长于利培酮组治疗4周后的QTc间期(392.58±14.97)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高剂量组治疗4周后QTc间期的延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磺必利剂量大时可出现QTc间期延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齐拉西酮4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校正QT间期(corrected QT interval,QTc)的影响。方法 9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n=25)、喹硫平组(n=23)、奥氮平组(n=28)、齐拉西酮组(n=21),口服4种药物中的单一药物治疗。治疗前连续3次心电图检查,血药浓度达稳态后(1次常规服药前30分钟、估计Tmax、Tmax后60分钟)再连续3次心电图检查,测量QT间期,以Bazett’s公式校正为QTc。计算治疗前后QTc均值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4组QTc都有延长,利培酮组[(382.4±16.3)ms vs.(378.6±13.9)ms]、奥氮平组[(379.2±15.6)ms vs.(376.7±15.13)ms]、喹硫平组[(382.8±16.9)ms vs.(377.5±14.3)ms]、齐拉西酮组[(402.4±33.8)ms vs.(377.1±14.6)m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QTc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组延长最明显,其中1例女性患者QTc达534 ms。结论 4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均不同程度延长精神分裂症患者QTc。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可能伴有心脏的异常,包括心律失常和其他心电图(ECG)变化。中风急性期ECG 的典型变化包括T 波倒置、ST 抬高或下降、QT 间期延长和出现U 波。但是对于ECG 改变的机制仍然不清。有人曾提出心律失常、心肌坏死和ECG异常可能是由于交感系统活性异常的增强所引起。外周交感系统活性的指征——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升高可能与脑血管病时ECG 变化有关。虽然,有人使用了β-肾上腺素阻滞剂,但是,没有临床报告能证实SAH 时NE 升高引起了ECG 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齐拉西酮对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拉西酮曾因对QT间期的潜在影响而被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延缓上市。现对32例应用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电图(ECG)校正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变化进行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历史回顾Courvoisier等(1953)最早指出应用酚噻嗪类药物后可引起心电图的异常。她认为给动物反复投予大剂量氯丙嗪时,可导致房室及心室内传导时间延长、传导阻滞和心房纤维颤动并引起死亡。以后 Melville(1958)、Meville和Drapeau(1958)均报告了给动物用大量氯丙嗪(10mg/kg)作试验时,在心电图上可出现T波改变。因此都认为当给予大量氯丙嗪时可引起一过性的心脏结构损害。虽然以前,观察心电图变化的动物实验报告很多,但在人身上类似的报告却很少。  相似文献   

10.
精神病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在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治疗中发生猝死的 6 5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猝死组 ,以 2 0 0 2年 2月 2 0日所有在院的 110 7例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病例的主要人口学资料 (年龄、性别、精神障碍种类和病程 )和主要临床资料 (如合并躯体疾病种类、心电图特征、QTc间期、抗精神病药种类及剂量、合并其他精神药物的种类及剂量 ,主要不良反应等 ) ;对猝死组收集死因的临床判断及任何可能与猝死有关的资料。结果  (1)猝死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抗精神病药剂量及QTc间期 (总体 )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均P >0 0 5 )。 (2 )两组中接受氯氮平治疗者的QTc间期 [(0 36± 2 5 4 )ms]均长于非氯氮平治疗者 [(0 35±3 2 3)m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 ;其中 ,猝死组和对照组用氯氮平治疗者的QTc间期分别为 [(0 39± 1 31)ms和 (0 36± 2 4 6 )ms],未用氯氮平治疗者的QTc间期分别为 [(0 33± 3 2 3)ms和(0 35± 3 2 1)ms]。 (3)猝死组慢性起病者 (96 9% )多于对照组 (87 7% ;P =0 0 3) ,合并躯体疾病的比例 (89 2 % )高于对照组 (39 1% ;P =0 0 0 ) ,心电图异常率 (5 8 5 % )也高于对照组 (2 5 8% ;P =0 0 0 )。经非参数检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长QT间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哪些因素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伴发长QT间期综合征有关。方法:对98例发病2小时内人住我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记录了年龄、性别以及是否有糖尿病史,测定了每一例的心电图QT间期,用Bazettformula方法计算了经心率校正后的QT间期即QTc,并测定了每一例患者的血钠、血钾、血钙、血镁浓度和血糖水平。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校正后QT间期即QTc与年龄、性别、血钠、血钾、血钙、血镁浓度及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平均QTc间期为469.80±24.19m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女性、低血钾及血糖为QTc间期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相对于男性的相对危险度为4.23,低血钾(<3.5mmol/L)者与正常血钾者比较相对危险度为2.86,高血糖(>7.4mmol/L)患者相对于非高血糖患者(≤7.4mmol/L)的相对危险度为1.10。结论:女性、低血钾浓度及高血糖水平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QTc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患者心电图P波离散度(Pd)及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及门诊高血压前期患者130例为研究组(A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30例为对照组(B组),结合2组一般临床资料,分别测量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中P波的最大、最小时限及校正QT间期的最大、最小值,并计算P波离散度和校正QT间期离散度。结果与B组相比,A组P波最大时限[(110±12.5)ms vs(106±8.6)ms,P=0.001 5]、P波离散度[(41±4.5)ms vs(38±9.3)ms,P=0.000 5]、校正QT间期离散度[(32.1±6.3)ms vs(29.6±4.5)ms,P=0.0001)]均增加;A组与B组比较,心率、P波最小时限、校正QT间期最大值、校正QT间期最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心电图P离散度、校正QT间期离散度较血压正常者均增高,提示二者可作为高血压前期患者心脏病电学异常改变指标。  相似文献   

13.
奎硫平和氯氮平对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奎硫平和氯氮平对心电图QR间期和QTd的影响程度。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单一给予奎硫平和氯氮平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评定。于治疗前、治疗第1、4周末测定QTc间期和QTd,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药在治疗第4周末QTc间期均显著延长。氯氮平组QTd在治疗第4周末均显著增加;在治疗第4周,2药的QTd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奎硫平较氯氮平对QTc间期和QTd影响小,是较安全的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患者与一般人群相比,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明显升高,这与抗精神病药物的 使用有一定的关系。抗精神病药物导致 QTc 间期延长,增加了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或尖端扭转型室性心 动过速(TdP)的发生风险,严重者可恶化为致命的心室颤动,甚至心脏性猝死(SCD)。性别、年龄和电解 质紊乱对 QTc 间期延长均有影响;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 QTc 间期的影响不同;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 多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治疗对 QTc 间期的影响也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 QTc 间期延长也受到遗传 因素的影响,随着药物遗传学的发展,许多与抗精神病药物导致 QT 间期延长的相关基因被鉴定出来。 现就抗精神病药物导致 QTc 间期延长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房性早搏是内科常见心律失常之一,但在精神科中,尤其小剂量应用氯丙嗪致频繁房早较少见,观将临床中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 患者王某,女,16岁,初中文化,学生。因少眠、孤僻、懒散、自语、自笑2年于99年11月2日入院,既往健康。入院躯体、神经系统检查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诊断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应用氯氮平合并舒必利治疗,氯氮平总量50mg/日,应用至第10天因粒细胞减少而停用,此时ECG无异常。以后加用氯丙嗪50mg,每晚一次。应用氯丙嗪第9天,复做ECG示:窦性心律,异常心电图,短P-R综合征,频繁房早。遂停用氯丙嗪,同时加  相似文献   

16.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服用者的心电图改变,在临床上相当常见。经一般处理心电图改善不明显,笔者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ST—T改变、Q—T间期延长,左心室高电压,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男43例、女47例,共计90例。年龄:21~64岁。临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63例,躁狂症(只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27例。使用氯丙嗪治疗者  相似文献   

17.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面肌痉挛患者在MVD术中进行BAEP监测的临床资料.结果 MVD手术操作过程均可引起BAEP改变,包括:BAEP的Ⅰ、Ⅲ、Ⅴ波绝对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明显延长(P<0.01),Ⅲ波、Ⅴ波波幅明显降低(P<0.01);有16例术中Ⅴ波绝对潜伏期延长超过1ms,Ⅰ波波幅也有明显降低(P<0.01),但术后无听力障碍;手术结束时Ⅲ~Ⅴ波间期及16例的Ⅰ、Ⅴ波波幅恢复较快.2例术后患侧听力丧失的患者中,1例术中Ⅴ波波幅逐渐降低至消失,另1例术中未监测到Ⅴ波波形.结论 MVD手术操作过程均可引起BAEP改变;Ⅴ波绝对潜伏期延迟超过1ms者相对多见,但无听力受损;Ⅴ波波幅下降程度可为术中神经功能受损提供客观指标,以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听力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三环类抗抑郁药(TCA)可引起心脏收缩、传导、节律及直立性血压的改变。治疗量的 TCA 可使心率加快、心电图(ECG)PR、QRS 和 QT 间期延长。本研究着重评价去甲替林对原先有心脏传导异常的老年病人 ECG 的影响。本文从 TCA 中选择了去甲替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率和QT间期的变化,为急性脑血管病的合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检测246例急性脑出血(Ⅰ组)、25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Ⅱ组)和300例正常对照组的标准12导联心电图,观察心率和QT间期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Ⅰ组和Ⅱ组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显著增加,Ⅰ组增加更明显,而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平均心室率明显增快,尤以急性脑出血组为甚。Ⅰ组和Ⅱ组平均QTc间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且QTc间期延长的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平均心室率增快,QT间期延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第二代抗精神病药(SGAs)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患者,研究QTc间期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回龙观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入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57例,比较QTc间期在用药前后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药物对QTc间期的影响。结果用药后2个月及3个月患者的QTc增加较基线期比显著延长(P0.05)。5种不同SGAs与第2个月QTc间期变化没有相关性。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中只有所服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与QTc间期延长呈正相关(P=0.029)。结论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发生QTc间期延长,并且是剂量相关的,与所服抗精神病药物种类无关,但得出这一结果可能受组间样本量差异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