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常情况下,组织缺血后再灌注可使组织、器官功能得到恢复;但是有时缺血后再灌注,不仅不能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反而会加重组织、器官的损伤.这种在缺血基础上再灌注后损伤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  相似文献   

2.
背景:肺切除、体外循环、肺移植、肺动脉栓塞等病都会造成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也是肺移植后肺功能失调的重要因素。 目的:分析缺血后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影响。 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每组8只。建立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左肺门和肺动静脉,未阻断;缺血再灌注组肺缺血1 h后再灌注2 h;缺血后处理组于再灌注前给予3次缺血30 s再灌注30 s,然后恢复再灌注2 h。实验后取肺组织标本,检测肺组织湿/干质量比、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处理组肺组织湿/干质量比、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增高(P < 0.05),而缺血后处理组增高不明显,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含量和活性均降低(P < 0.05)。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处理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缺血后处理组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组肺组织病理检查见肺泡壁增厚,有水肿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缺血后处理组肺泡壁增厚和水肿程度较缺血再灌注组减轻,有部分炎性细胞浸润。肺组织病理学评分,缺血后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有所降低。结果提示,缺血后处理可以通过抑制肺缺血再灌注后炎症细胞聚集、氧自由基产生和促炎细胞因子释放,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起到保护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局部心肌缺血后恢复正常灌注,缺血区的组织损伤反而比单纯缺血时更严重,这种损伤被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随着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器官移植手术、溶栓治疗等的开展,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一临床常见的病理生理变化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在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后导致的细胞损害和组织器官的损伤加重的现象。迄今为止,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4.
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时肝组织一氧化氮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时肝组织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探讨一氧化氮在肠缺血再灌注时的作用。方法:动物分对照组,缺血60 min、再灌注30 min、再灌注60 min组。检测肝组织匀浆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2-的变化。结果:肝组织匀浆一氧化氮水平在缺血60 min时明显高于对照组,再灌注30min、再灌注60 min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小鼠肠缺血时肝组织一氧化氮水平升高,提示一氧化氮可能参与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时肝组织损伤过程,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肝脏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内自噬水平的变化和自噬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1 h再灌注0、2、6 和24 h组,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Ⅱ的表达,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自噬体.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和安慰剂分别预处理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2 h组大鼠,HE染色和血气分析检测肺组织损伤程度.结果 LC3-Ⅱ/Actin比值在缺血1h时即有升高,再灌注2~6h达高峰(P<0.01),再灌注24 h恢复至接近假手术组水平.主要在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内观察到自噬体.3-MA预处理降低肺组织损伤评分,升高血氧分压,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P<0.05).结果证实,肺缺血及再灌注诱发肺组织呼吸膜细胞自噬激活,3-MA预处理通过抑制自噬改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 细胞自噬可能是肺缺血再灌注病理生理过程中加重损伤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h17细胞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建立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清和肾脾脏标本,测定血清肌酐、PAS染色评估肾损伤情况,并计数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肾及脾脏CD4+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表达变化。结果肾缺血再灌注后6 h,肾组织损伤较轻,但淋巴细胞浸润最多。再灌注后24 h,肾组织损伤最重,然而几乎无淋巴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后小鼠脾脏及肾脏中均检测到CD4+T淋巴细胞活化,其亚群Th17细胞表达增加,而Th1和Th2细胞表达水平无变化。结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淋巴细胞浸润呈现"后滞效应"。Th17细胞可能参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天麻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天麻对肾缺血再灌注后肾组织SOD活力与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使用天麻后,在再灌注6h、12h和24h后肾组织SOD活力明显升高(p值分别<0.01,0.05,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值分别<0.05,0.01,0.05).结论天麻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有抗自由基损伤和减轻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缺血小肠的再灌注损伤,阻断家兔SMA血流1小时或35mmHg低压灌流SMA2小时,然后以90mm Hg恒压再灌注2小时。结果发现缺血小肠再灌注后出现逐渐加重的组织损伤,表现为血浆ACP活性、乳酸和镁进行性增加,小肠粘膜出血,小肠绒毛坏死和组织水肿进行性加重,以及体动脉压降低,心肌缺血损伤等。这种再灌注损伤,甚至比小肠持续缺血3小时者更严重。本文对缺血小肠再灌注损伤在休克发病学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背景:小肠移植过程中移植肠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缺血再灌注的损害,而小肠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特别敏感。前期研究证实丙酮酸对小肠和移植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探讨了部分相关机制。 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证实探讨丙酮酸对大鼠移植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移植小肠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表达的关系。 方法:选用近交系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行剖腹、左侧肾切除作为对照;移植小肠缺血再灌注组和丙酮酸处理组均建立小肠移植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分别于供体小肠阻断血流、灌洗前10 min向肠腔内注入10 mL含有多聚葡萄糖的营养液或含有分析纯丙酮酸的营养液。分别留取缺血45,90 min和再灌注30,180 min小肠组织标本,光镜下观察小肠组织损伤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移植小肠缺血再灌注组小肠组织损伤程度均重于其他2组,而丙酮酸处理组小肠组织损伤程度与假手术组相似。缺血期间小肠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均不明显,呈弱阳性;再灌注后移植小肠缺血再灌注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迅速增加,高于与假手术组及丙酮酸处理组(P < 0.01),而丙酮酸处理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变化不明显(P > 0.05)。说明丙酮酸作用下大鼠移植小肠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减少,可能是丙酮酸保护大鼠移植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环节之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背景:损伤造成的组织器官暂时缺血现象临床常见,但对其缺血再灌注损伤干预的研究甚少。利用大鼠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丹参酮ⅡA对改善大鼠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有意义。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在干预大鼠子宫中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在术前第5,3,1 天及术前30 min 给予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20 mg/kg,设为干预组,并设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作对照。 结果与结论:分光光度计测量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1,3 h,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损伤子宫组织中丙二醛浓度、Bax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 < 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Bcl-2蛋白表达显著提高(P < 0.05)。结果证实,丹参酮ⅡA对大鼠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粘附分子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多脏器(如心肌、小肠、脑等)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粘附分子起着重要作用,它能调节缺血再灌注时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应用粘附分子单抗能不同程度减轻白细胞的组织浸润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正>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缺血后的再灌注不仅不能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反而加重了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是影响移植肝存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肝再灌注时不仅对肝细胞产生损伤作用,同时对肝内胆道的胆管细胞也有损伤,从而使胆道发生病变[1]。本文旨在讨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Bcl-2通过对胆管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从而进一步探  相似文献   

13.
左心室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建立左心室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模型的方法。方法: 40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建立左心室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模型,对照组不做模型。对比2组动物心电图、膈肌放电曲线、心肌和肺组织HE染色组织病理情况、肺组织透射电镜超微结构变化情况。结果: 模型组心肌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肺组织出现急性损伤表现,二者之间的变化呈相关性。结论: 此种左心室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模型是一种可行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果糖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30只SD大鼠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乳果糖预处理组。乳果糖预处理组在手术前7 d每天给予乳果糖灌胃,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在手术前7 d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手术分离肠系膜上动脉,通过夹闭30 min、再灌注60 min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收集血清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β水平。HE染色用来评估组织的损伤程度,TUNEL检测小肠上皮细胞的凋亡。部分小肠组织用来检测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及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乳果糖预处理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肠组织损伤和小肠上皮细胞凋亡,并显著抑制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和肠组织的脂质过氧化。结论: 乳果糖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脂质过氧化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肠道损伤。  相似文献   

15.
丹参对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采用在家兔全麻、开胸、自主呼吸和自主心律的条件下,结扎冠脉左室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进而松开结扎结形成再灌注损伤模型。对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和局部血流量变化进行测定,同时辅以心电图监护;以丹参注射液为保护剂观察其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缺血时间的延续,心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逐渐增加;当缺血60分钟后再灌注30分钟,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仍继续上升,明显高于缺血60分钟组,但与缺血90分钟组比较则无显著差异;其缺血区局部组织血流量再灌注后仅恢复53.2%。给予丹参保护的再灌注组,其缺血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含量较再灌注损伤组下降56.0%(P<0.005),而局部组织血流量恢复则提高32.0%(P<0.001)。  相似文献   

16.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密切相关。肾缺血后损伤显示,损伤不仅是血供中断后组织缺氧的结果,更有再灌注进程中引起炎症反应的激活过程。浸润的白细胞在再灌注中起有害作用,其为活性氧自由基、蛋白水解酶及细胞因子的一个潜在来源。已有证据证实,ICAM-1在白细胞黏连、募集至炎症组织起关键作用。本文着重探讨ICAM-1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背景: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是近年来提出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方法。 目的:探讨无创伤双后肢缺血后处理对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18只糖尿病SD大鼠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仅行开腹术;缺血再灌注组仅行胰腺移植;缺血后处理组,移植前行非创伤性双后肢缺血后处理。 结果与结论:缺血再灌注组血糖和胰腺组织中丙二醛水平均高于缺血后处理组(P < 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低于缺血后处理组(P < 0.01);与缺血后处理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胰腺组织凋亡指数明显增高(P < 0.01)。结果提示,无创伤双后肢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胰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可通过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失活,从而清除氧自由基以及减少胰腺细胞凋亡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背景:有研究表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存在性别差异,但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观察雌雄性小鼠缺血前后肾脏组织中MicroRNA表达及其差异,以期进一步研究MicroRNA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性别差异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将雄性和雌性小鼠分别肾缺血45 min再灌注损伤24 h,同时设置雄性和雌性假手术组作对照。采用MicroRNA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雌雄小鼠肾缺血45 min再灌注损伤24 h及假手术后肾组织MicroRNA表达的差异,样品间表达差异的阈值为2倍。 结果与结论:在雌性肾缺血再灌注与雄性肾缺血再灌注组对比发现有表达上调的MicroRNA有5个;雌性肾缺血再灌注组与雌性假手术组对比发现有差异表达的MicroRNA有29个,其中上调的有MicroRNA有25个,下调的MicroRNA有4个;雄性肾缺血再灌注组与雄性假手术组对比发现有差异表达的MicroRNA有38个,其中上调的MicroRNA有9个,下调的MicroRNA有29个;雌性假手术组与雄性假手术组对比发现有差异表达的MicroRNA有102个,其中上调MicroRNA的有22个,下调的MicroRNA有80个。结果说明,不同性别小鼠肾缺血再灌注前后肾组织中微小核糖核酸表达存在差异,这些MicroRNA的差异表达可能导致不同性别小鼠肾脏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及耐受性存在差异。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后处理能否诱导大鼠缺血脊髓对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0)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他克莫司后处理(TP)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经股动脉置管球囊扩张制备脊髓缺血模型,SO组仅行置管,IR组在脊髓缺血20分钟后行再灌注,TP组在脊髓缺血20分钟后再灌注,即刻经左颈总动脉一次性注射他克莫司0.5mg/kg。再灌注后7、14天采用Tarlov评分法检测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脊髓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SO组大鼠各时间点后肢Tarlov评分均为5分,形态学检测显示脊髓组织结构正常;IR组大鼠Tarlov评分明显降低,脊髓组织呈现出坏死、水肿、空腔形成等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TP组大鼠Tarlov评分结果显著优于IR组,脊髓组织病理变化较IR组为轻。结论建立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初步证实他克莫司后处理能诱导缺血脊髓对再灌注损伤的耐受。  相似文献   

20.
陈军宁 《医学信息》2010,23(13):2246-2248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 rfusion injury,IRI)是指肾组织缺血时和其后恢复血液灌注时器官功能不能恢复正常,甚至发生更为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器官功能衰竭。肾脏由于其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敏感的器官之一。在临床上常见于失血或中毒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移植、肾部分切除、肾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