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隐静脉移植治疗四肢血管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移植在四肢血管损伤中的作用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对62例应用大隐静脉移植治疗的四肢血管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和36例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男45例,女17例,平均年龄26.3岁。交通事故伤43.5%,机器挤压伤占33.9%。血管损伤部位:小腿占54.8%,前臂占27.4%。移植大隐静脉长度13-45cm。血循环重建时间:2小时45分-24小时30分。59例肢体成活,占95.2%。随访36例,肢体缺血挛缩3例,神经功能恢复不完全5例,其余患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大隐静脉移植治疗四肢血管损伤保肢成功率高,应作为血管移植的首选血管。治疗中注重肢体功能恢复问题。  相似文献   

2.
动脉损伤缺损过长,短缩肢体吻合或建立侧支循环,会带来功能障碍甚至截肢的后果。笔者在临床救治中用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动脉损伤缺损过长5例,4例成功,1例失败截肢,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为17~41岁,平均27.5岁。缺损5~7cm,平均6.1cm。机器伤3例,交通伤1例,坠落伤1例。合并伴随神经损伤3例,膝关节脱位2例。选择其中2例典型病例简述。例一,男性23岁,工人。因右小腿部被机器叶片割伤大流血5小时于1993年12月12日入院。入院前在某矿医院抗“体克”治疗,并行动脉断端结扎术,伤口未封闭。入院检查:神志清…  相似文献   

3.
腘动脉损伤缺损过长,短缩肢体吻合或建立侧支循环,会带来功能障碍甚至截肢的后果.笔者在临床救治中用大隐静脉移植修复腘动脉损伤缺损过长5例,4例成功,1例失败截肢,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5.
自从Yasargil首创颞线动脉对大脑中动脉微血管吻合搭桥术之后,已逾十年。颅内—颅外搭桥手术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肿瘤和动脉瘤的应用上均有增加。但在一些病例,因颈总动脉及颅外动脉有严重狭窄或闭塞或急需一种高血流量的旁路时,则不适合应用颞线动脉或枕动脉。作者有见于斯,报告一种改进的颅外—颅内搭桥手术。其效果要优于以往的搭桥手术。作者应用一段自体大隐静脉行锁骨下动脉对大脑中动脉吻合。  相似文献   

6.
葛玮  马祖泰 《江苏医药》1996,22(8):557-557
我院自1993年至1995年上半年采用原位大隐静脉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例.均为男性,年龄33~75岁,平均54岁。左下肢病变4例,右下肢5例,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6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例,糖尿病肢体坏疸2例。9例患者入院时均伴有间歇跛行及静息痛。其中足趾坏死2例,足前掌坏死2例.小腿坏死1例。体检所有患者足背动脉搏动均消失,皮肤温度明显降低,PPG测定患肢末梢动脉波形低平或消失。本组行动脉造影5例,ECT血管检查3例,结果显示:旧动脉水平以下完全闭塞1例,股深动脉水平以下狭窄…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1987—1990年在利、建民教授的亲自指导下,采用分期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症35例(35条肢体),经过6个月—2年的随访,疗效很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动静脉搭桥静脉动脉化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太原市南郊区人民医院(030032)张耀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难治性疾病,过去多采用非手术治疗,疗效较长,效果欠佳。近三年来,我们采用了动静脉搭桥静脉动脉化手术,并辅加药物治疗,先后共收治4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相似文献   

9.
保留大隐静脉高位动静脉转流治疗下肢动脉广泛性闭塞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血管外科(650032)陈翠菊,郭曙光,周兴立,雷曼洋关键词高位动静脉转流,下肢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广泛性闭塞多由血拴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硬化性闭塞引起。国内1983年在静脉动脉化重建下...  相似文献   

10.
下肢动脉闭塞症,是一种严重的下肢缺血性疾病,致残率高,甚至可造成死亡。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但尚无有效的方法。我院于1986年底开始实验研究,到目前为止,我们为7例9个下肢的患者施行了分期静脉动脉化手术,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下肢动脉缺血(硬化)血管重建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彬彬 《河北医药》2003,25(4):314-314
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 ,动脉硬化闭塞症好发于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及股动脉。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吸烟。次要危险因素是肥胖、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紧张、家族史。下肢动脉 3个易发病部位是 :小腱胫腓动脉、股动脉及主髂动脉。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 1982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采用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10 5例。男 69例 ,女 36例 ;年龄 11~ 82岁 ,平均 61岁。所有患者均有患肢间歇性跛行 ,静息痛或组织破溃及坏疽。患肢足背动脉 ,胫后动脉搏动均不能扪及…  相似文献   

12.
周涛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8):94-95
我科于2004年6月~2007年6月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倒置旁路术治疗严重下肢动脉缺血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3例,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67.4岁。所有患者手术前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以明确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程度和近端流人道、远端流出道的情况。同时行患肢深浅静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了解静脉通畅情况及大隐静脉管胫的大小,并在体表标记大隐静脉走行。全组测踝肱指数(ABI)0~0.58,平均为0.37。  相似文献   

13.
刘长建  刘晨 《江苏医药》1995,21(7):437-439
人造血管搭桥旁踟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5例,无手术死亡,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4例,随访1 ̄4年人造血管通畅率80%。多普勒血流仪节段性测压是一简便易行、对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价值的检查方法。踝/肱指数〈0.5时,应及时手术,挽救肢体。股浅动脉阻塞,将影响人造血管的长期通畅率,可以行股深动脉成形术,改善肢体血供。  相似文献   

14.
我院于1977年8月1日接收了一例外伤性腋动脉、腋静脉、臂丛神经断裂的病人,经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获得成功,现报导如下:王某某,男,26岁,交河县机井队工人。因左臂被机器轧伤1小时而入院。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1小时工作中不慎左臂被机器卷入,受到严重撞伤,处于昏迷状态,经急救稍有好转后,送来我院。查体:面色苍白,额部冷汗,脉细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大隐静脉电凝术结合高压氧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下肢静脉性溃疡,随机分为三组,A组(电凝术结合高压氧组)12例,B组(高压氧组)12例,C组(电凝术组)12例.手术方法:行大隐静脉电凝术,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采用改良的Linton手术,Ⅲ°以上反流者行戴戒术.结果 愈合时间:A组( 18.00±4.66)d,B组(28.20±6.42)d,C组(31.32±4.88)d.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3,P<0.05);A组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62、7.81,均P<0.01);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 =3.76,P<0.05).36例中2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40个月,下肢静脉曲张及溃疡均无复发.结论 大隐静脉电凝术结合高压氧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溃疡愈合快,不易复发,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法,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开放性四肢血管损伤的作用。方法 对 1 3例采用大隐静脉移植治疗的开放性四肢血管损伤的病例进行分析 ,并阐述大隐静脉的解剖特点、切取方法、血管吻合方法。结果 移植大隐静脉长度 1 3~ 4 5 cm,一个肢体修复血管 3~ 8条 ,伴有肢体浅静脉损伤 4例 ,修复 3例。根据吻合的血管口径不同 ,分别采用“六种”血管吻合方法。移植的血管通畅率 1 0 0 %。结论 大隐静脉能满足开放性四肢血管损伤对移植血管的要求 ,术中应重视肢体浅静脉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原位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7例报告宁德地区第一医院林树良,梅建生我院于1989年3月至1994年5月应用原位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7例,经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7例均为男性。年龄30~45岁,平均37岁。病...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57岁。以双臂多处玻璃割伤并出血性休克约30分钟入院。体检:脉搏102次/分,血压70/50mmHg。神志清醒,痛苦面容,苍白外观,口唇紫绀。右前臂掌侧皮肤裂伤分别为3×2×1 cm,1×0.5×0.5cm,0.5×0.5×0.2cm;左肘窝上方1cm处横行裂伤约8×4×3 cm,深达肌层,软组织损伤较严重,肱二头肌、二头肌腱大部分断裂,肱动脉下段近分叉处完全断裂,断端回缩,近断端动脉口仍  相似文献   

19.
1971年 Sproul 首先采用股动脉与腋动脉人造血管搭桥,成功治疗1例无名动脉狭窄所致的脑血管及右上肢血管功能不全,此后国内外均未见有类似报道。1986年我院用同样方法成功治疗1例多发  相似文献   

20.
笔者总结了40例健侧大隐静脉与股深静脉吻合治疗广泛性下肢深静脉栓塞病的护理经验,提出了术前保护患肢,实施体位疗法,术后预防出血,进行下肢运动锻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