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入院24 h内早期营养管理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2020年3月至12月收治的31例腹膜透析患者为对照组,按腹膜透析管理流程实施常规护理,由腹膜透析护士负责治疗、营养管理、延续护理等;2021年3月至12月收治的32例患者为干预组,建立营养支持小组实施早期营养管理。测量上臂中段肌肉周径(MAMC)、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血生化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肌酐(Scr)、血钙(Ca)和血磷(P)],分析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 随访后,干预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1例。干预组干预后MI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01)。干预后,干预组M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干预组Alb较干预前提高了2.95 g/L(P<0.001),Hb提高了16.33 g/L(P<0.001)。干预组肾功能指标BUN较干预前下降了4.64 mmol/L(P<0.001),Scr较干预前下降了117.08μmol/L(P<0.001)。干预组干预后血清P低于干预前(P<0.001),血清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腹膜透析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随访腹透患者256例为观察组、2013年5月-2014年4月随访腹透患者254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精细化管理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腹透管组异常发生率、腹膜炎发生率、患者随访率、服药正确率、心衰发生率等指标有无差异。结果实施精细化管理前腹透患者管组异常发生率、腹膜炎发生率、患者随访率、用药正确率、心衰发生率分别为8.2%、57.5病人月/次、88%、92%、9.1%,实施精细化管理后腹透患者管组异常发生率、腹膜炎发生率、患者随访率、用药正确率、心衰发生率分别为3.9%、93.1病人月/次、96%、98%、3.9%,以上5组指标在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比较上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精细化管理能提高护士安全意识和患者依从性、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协议护理人性化管理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9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协议护理人性化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营养状况、焦虑评分、抑郁评分、Kamofsky活动指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营养状况、焦虑评分、抑郁评分、Kamofsky活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Kamofsky活动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7.78%)低于对照组(53.33%),且试验组护理总满意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开展协议护理人性化管理干预,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同时缓解不良心理状态,进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营养状况,提升Kamofsky活动指数,临床借鉴价值高。  相似文献   

4.
田峰  王莉  李艳 《四川医学》2014,(3):405-407
目的对122例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实施出院后的延续护理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延续护理服务。方法建立以腹膜透析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延续护理团队,制定针对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出院后的居家护理计划,对122例出院后的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采取门诊随访、电话随访、网络平台、家庭随访、肾友会的一系列形式开展出院后延续护理。结果经2年零4个月的实践,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提高;有效降低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提高了护士的腹膜透析专科知识,加强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显著激发了腹透患者的积极情绪。结论延续护理服务为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提供了持续的护理服务,提高了其治疗依从性,降低了其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同时也提升了护理人员在医疗团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赵敏霞  赵敏燕  杨晓瑜 《浙江医学》2020,42(16):1776-1779
目的观察专病一体化护理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及对患者认知水平和自护责任感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字法将2018年1至12月98例于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分为专病一体化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49例。于干预前(T1)及干预6个月后(T2)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2hPBG)水平,评估两组患者认知水平(连续护理认知测评量表)、自护能力[自护能力测评量表(ESCA)]和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结果T2时,两组FPG、HbA1C、2hPBG水平及DSQL各维度评分均较T1时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均P<0.05);两组连续护理认知测评量表评分、ESCA各维度评分均较T1时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专病一体化护理应用于T2DM可显著改善血糖控制效果,提升患者认知水平、自护责任感和生活质量,对改善患者病情有利。  相似文献   

6.
协同护理在腹膜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协同护理管理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协同护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协同护理进行管理,对照组则按常规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膜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透析效果、回归社会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协同护理管理可明显提高患者腹膜透析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减少医疗费用的开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在腹膜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抽取6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治疗组开展循证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治疗组显著强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腹膜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生活质量,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生存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饮食营养指导,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法将120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60例,3、6、12个月分别进行营养评估,比较两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试验组干预后营养不良发生明显减少,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患者的饮食营养教育,有助于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予以延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淮北市人民医院行CAPD的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专病一体化护理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采用随机表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专病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值、自护能力评分和健康知识掌握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实施专病一体化护理更有利于稳定患者的血糖值,同时可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且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探讨医护合作持续一体化管理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维持性腹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后自身对照法,以持续医护一体化管理的模式营养指导患者,共随访6个月,对患者在一体化管理当天,管理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营养相关血清学指标、血钾、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分数(SGA)进行比较,同时对管理当天、管理后6个月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评。结果不同时间段患者营养相关血清学指标,血钾和SGA评分及自我管理测评分值较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医护合作持续一体化的管理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提高营养水平,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蔡燕  黎艺 《广东医学》2016,(16):2516-2518
目的:探讨专病一体化护理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到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2例,两组都用胰岛素或降糖药控制血糖,治疗疗程为3个月,在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的专病一体化护理。结果护理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1%与86.5%,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在糖化血红蛋白值和空腹血糖值上,对比护理前后,护理后有明显降低(P <0.05),同时护理后试验组的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护理后的病情监测、并发症管理、合理饮食、合理用药和运动行为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试验组的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专病一体化护理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增加其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从而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相位角(PA)在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患者营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相位角与患者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治疗的58例腹膜透析患者为腹透组(PD组),73例血液透析患者为血透组(HD组),并选择2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PD组及HD组患者进行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专病一体化护理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1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5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行护士主导专病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及疾病知识掌握率。结果与对照组总治疗依从率82.14%相比,观察组94.6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总疾病知识掌握率83.93%相比,观察组96.4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护士主导专病一体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其疾病知识掌握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护士主导的营养管理模式对行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两个院区肾内科收治的76例行腹膜透析患者,将东院区38例患者确定为试验组,河医院区38例患者为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取护士主导的营养管理模式,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观综合性营养评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上臂围、上臂肌围)。结果 试验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营养状态正常人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上臂围均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上臂肌围结果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营养管理模式,可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掌握疾病及营养相关知识,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对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腹膜透析治疗患者92例进行对照研究,采用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入观察组和常规组,分别予以传统护理和预防性护理,统计两组导管出口感染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导管感染发生率为4.35%,低于常规组的30.43%,总满意率为97.83%,高于常规组的78.26%,且社会、躯体、认知和情绪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腹膜透析期间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导管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卢毅  陈文 《中国热带医学》2003,3(2):273-273
腹膜平衡试验 (PET)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确定腹膜溶质转运特性的方法。自 1997年 8月至今 ,我们对 5 6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了腹膜平衡试验 ,并根据试验结果 ,采用合理的透析方法 ,解决了腹透患者超滤不足或透析不充分的问题 ,现总结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患者的选择  5 6例均为住院的透析患者 ,其中男 37例 ,女 19例 ,平均年龄 4 1岁 ,平均透析时间为2 1.8个病人月 ,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31例 ,高血压肾病 12例 ,糖尿病肾病 10例 ,多囊肾 3例。1.2 PET的方法1.2 .1 标准的PET方法 晨起取坐位彻底放出前晚已留置在腹腔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7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营养管理及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膳食分析,人体学测量和生化指标测定,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并对可能影响营养状况的常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营养管理前后蛋白质及总热能的摄入有显著改善(P<01),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清前清蛋白(PA),铁转蛋白(TF)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用促红素对营养改善更为明显,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纠正等影响因素。加强蛋白质及热能的摄入及使用促红素,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7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营养管理及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膳食分析、人体学测量和生化指标测定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并对可能影响营养状况的常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营养管理前后蛋白质及总热能的摄入有显著改善(P<0.01)、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清前清蛋白(PA)、铁转蛋白(TF)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用促红素对营养改善更为明显.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纠正等影响因素加强蛋白质及热能的摄入及使用促红素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