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小切开加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0-01/2011-10我院消化内科住院行内镜下取石的胆总管结石直径>1.2cm的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及内镜下乳头小切开加球囊扩张术(ESBD)组,每组40例.ESBD组在先行乳头小切开后行乳头球囊扩张;EST组按常规操作.结果:EST组及ESBD组分别有36例(90%)及38例(95%)成功取净结石;机械碎石网篮应用比例分别37.5%(15/40)和10%(4/40),P<0.05;取石时间分别为41.78min±10.41min和36.28min±8.64min,P<0.05;术中EST组有2例出现切开后出血,ESBD组无出血病例;EST组各有1例出现发热和腹痛患者,有2例出现胰腺炎,ESBD组有2例腹痛,无发热患者,1例出现胰腺炎.术后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0%(4/40)和7.5%(3/40),P>0.05;无死亡病例.结论:对较大胆总管结石,ESBD取石有与EST取石相近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升高,但在操作时间及碎石网篮使用上,ESBD组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球囊扩张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临床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随机分为乳头括约肌切开组(EST组)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球囊扩张术组(SEST+EPBD组),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EST组和SEST+EPBD组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2%和97%(χ2=1.19,P0.05)。EST组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2例,出血4例,结石复发11例,逆行性胆道感染15例。SEST+EPBD组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1例,出血1例,结石复发2例,逆行性胆道感染6例。两组取石成功率及近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并且尽可能的保留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的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研究单纯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住院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纯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取石组(EPBP组,n=30)及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取石组(ESBD组,n=30)。比较经内镜取石时间、X线暴露时间、一次性取石率、碎石率及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术中及术后出血率等指标。结果EPBD组和ESBD组取石时间[(8.5±2.4)min 比(7.8±2.1)min, P=0.14]、X线暴露时间[(21.8±5.2)min 比 (19.7±6.3) min, P=0.11]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一次性取完结石,无需要碎石器病例。两组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均为(6.67%,2/30)。EPBD组和ESBD组术中出血率[3.33%(1/30)比 10.00%(3/30),P=0.042]、术后出血率[0 比 3.33%(1/30),P=0.03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其他近期并发症。结论单纯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6月至2007年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320例拟行内镜下取石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PBD组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每组160例.EPBD组在乳头球囊扩张后用取石网篮或气囊取石,当结石较大时先行机械碎石网篮碎石后再取石;EST组按常规操作.两组术后均常规鼻胆管引流3 d,并造影复查.结果 EST组及EPBD组分别有156例(97.5%)及157例(98.1%)成功取净结石,其中各有112例(70.0%)及104例(65.0%)一次完成;机械碎石网篮应用比例分别为20.0%(32/160)和22.5%(36/160);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5.6%及8.1%,无死亡病例.随访3年,EST组胆管结石复发率(7.5%)高于EPBD组(2.5%),P<0.05.结论 EPBD取石具有与EST取石相近的成功率,经术后常规鼻胆管引流处理后,胰腺炎发生率无明显升高.EPBD可以作为胆总管结石的备选治疗措施,尤其是对不适于EST的患者.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 EPBD ) for the removal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Methods Three hundred and twenty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on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who met all eligibility criteria were randomly assigne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 or EPBD.Complications were classified by an expert panel unaware of treatment allocation and outcome. Results After a single ERCP, all stones were removed from 112 patients ( 70% ) assigned EST and 104 ( 65% )assigned EPBD. Mechanical lithotripsy was used to fragment stones in 36 (22. 5% ) EPBD procedures and 32 ( 20. 0% ) EST procedures. Early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5.6% EST patients and 8.1% EPBD patients. No patient died. Gallstone disease recurrence, which is a long-term complication, is 7. 5% ( 12/160) in EST patients and 2.5% (4/160) in EPBD patients, P <0. 05. Conclusions The success rate of EPBD was similar to that of EST. We found no evidence of previously suggested higher risk of pancreatitis with EPBD, and suggest that EPBD is preferred in patients who are not suitable for EST, such as those with high risk of bleeding. This procedure is a valuable alternative to EST in patients with bile duct stones. 相似文献
5.
背景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是治疗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s)-种有效方法,但其安全性及长期疗效却缺乏评价.本研究拟分析EPBD治疗CBDSs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目的评估EPBD治疗CBDSs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4-01/2015-12期间收治的CBDSs患者行EPBD的资料.主要观察指标为CBDSs清除率、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相关并发症和CBDSs复发率.结果42例CBDSs患者进行了EPBD,全部患者均完成了结石清除(100%).ERCP相关并发症发生4例(4/45,8.8%),均为术后胰腺炎,没有穿孔、出血及胆管炎的发生.在随后进行平均时间为51.8 mo(18-66 mo)随访中,10例(10/42,23.8%)患者CBDSs复发.单因素分析提示女性(比值比=22.891,95%可信区间:1.544-339.362,P=0.023)是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EPBD治疗CBDSs是安全和有效的.长期随访发现,女性可能是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与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利与弊.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Pubmed、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没有语言限制.纳入从1983年1月到2012年9月间发表的比较EPBD与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并对其进行了质量学评价,最后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8个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符合研究标准(2385个研究对象).在第一次成功取石率、总成功取石率、穿孔、长期胆管炎发生率等方面EPBD与EST结果类似.EPBD有更高的危险发生胰腺炎(RR=1.99,95% CI:1.41 ~2.81)和重症胰腺炎(RR =4.68,95% CI:1.36~ 16.11),需要机械碎石的概率更高(RR=1.31,95%CI:1.14~ 1.50).相反的是,EPBD不但有明显低的出血率(RR=0.14,95% CI:0.06 ~0.34),而且长期结石复发(RR =0.67,95% CI:0.47~0.96),长期胆囊炎(RR =0.38,95% CI:0.19 ~0.76)和总的长期并发症(RR =0.52,95% CI:0.40 ~0.67)发生率更低.结论 考虑出血、结石复发或长期并发症的话,相对于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是更好的选择;但后者胰腺炎尤其是重症胰腺炎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可,并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但该技术引起并发症的比例仍较高。单纯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后取石具有与单纯EST术后取石相近的成功率,并发症少,创伤小,且对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有保护功能,多数学者认为EPBD是EST的最有价值的替代方法,但因球囊压迫胰管开口,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如何在胆总管结石内镜取石中取得更好的疗效,如何减少内镜取石术近期、远期并发症?本研究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从手术成功率、疗效、并发症等方面对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术和单纯EST术两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内镜下球囊扩张术(EBD)治疗十二指肠瘢痕狭窄的近、远期疗效及影响球囊扩张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本院近2年收治的十二指肠瘢痕狭窄与梗阻患者,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每次扩张压力为1.8、2.6、3.5atm,每种压力扩张2—3次,1周后再次扩张。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EBD治疗后症状缓解,近期疗效为97.4%,远期疗效86.8%。结论球囊扩张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有效,并发症少,近、远期疗效较好,可用于十二指肠瘢痕狭窄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时机、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3例患者先行胰胆管造影(ERCP),接着行乳头小切开及EPBD,然后根据结石大小的不同,选择网篮、球囊或机械碎石取石,取石完毕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结果 37例(86.05%)一次取尽胆总管结石,6例二次取尽结石,二次总体取石成功率100%。术后出现胰腺炎4例(9.3%),消化道出血1例(2.33%),无穿孔、胆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十二指肠乳头不适宜行大切开的前提下,选择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满意,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
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目的探讨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88例。其中单颗结石45例,2颗结石33例,3颗以上结石10例,最多1例12颗结石,选择结石直径为2~12mm。结果治疗成功85例,占96.5%,失败3例。81例采用网篮或取石气囊取出结石,4例采用金属碎石篮碎石后排出,1例改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79例病人经EPBD后即取出结石,7例经2~3次再次取石后取净。术后出现胆管炎1例、胰腺炎1例,44例术后行胃肠钡餐X线检查,胆道内无钡剂反流。结论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望替代部分括约肌切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单纯经内镜乳头大球囊扩张(EPLBD)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山西省人民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53例胆总管大结石(结石直径>1.0 c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EPLBD组(n=83例)和经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ESLBD)组(n=7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取石成功率,术中碎石率,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结石复发率。结果 EPLBD组和ESLBD组在总的、一次性结石取尽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2%(79/83)比97.1%(68/70),χ2=0.388,P=0.533;92.8%(77/83)比90.0%(63/70),χ2=0.375,P=0.540]。EPLBD组碎石使用率与ESLB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3%(21/83)比35.7%(25/70),χ2=1.958,P=0.162]。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4%(36/83)比40.0%(28/70),χ2=0.178,P=0.673];两组均无术后穿孔病例。EPLBD组随访时间(22.7±4.3)个月,ESLBD组为(20.8±6.3)个月,两组胆总管结石累积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2/83)比15.7%(11/70),P=0.003]。结论 EPLBD治疗胆总管大结石在取石成功率、碎石使用率、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ESLBD相当,远期结石复发率低于后者。单纯EPLBD治疗胆总管大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合并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5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头小切口合并气囊扩张术治疗总胆管结石的应用体会。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532例诊断总胆管结石明确的患者先行EST乳头小切开,再行EPBD,然后行胆总管取石术。结果所有患者行EST、EPBD、胆总管取石治疗均一次成功,术后无出血、穿孔发生。结论乳头小切开合并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操作容易,安全性高,副反应小,术后合并症少,值得广泛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SBD)治疗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79例接受ESBD治疗(ESBD组)和42例接受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EPBD组)的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结石清除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SBD组结石完全清除率和一次性完全清除率分别为94.9%(75/79)和77.2%(61/79),EPBD组分别为88.1%(37/42)和59.5%(25/42),ESBD组结石完全清除率略高于EPBD组(P=0.317),但结石一次性完全清除率明显高于EPBD组(P=0.041)。ESBD组发生ERCP相关性出血3例(3.8%),术后高淀粉酶血症3例(3.8%),术后急性胰腺炎2例(2.5%);EPBD组未发生ERCP相关性出血,发生术后高淀粉酶血症8例(19.0%)、术后急性胰腺炎6例(14.3%)。2组比较,ERCP相关性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1),但ESBD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EPBD组(P〈0.05)。结论ESBD治疗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能提高EPBD的取石效果,减少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并且不会明显增加ERCP相关性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内镜下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及两者联合对治疗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013-01/-2014-08 97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E S T组55例、EPBD组8例以及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small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associated with balloon dilatation,sEST+EPBD)组34例.术后患者腹痛、黄疸等症状明显缓解.sEST+EPBD组一次取石成功率明显高于单纯EST及单纯EPBD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十二指肠憩室的胆管结石,s EST+EPBD组较EST组有更高的取石成功率(P<0.05);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PBD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ST组(P<0.05).结论:s EST+EPBD、EST、EPBD三种术式均为治疗梗阻性黄疸有效减黄措施,而s EST+EPBD术较单纯EST术及EPBD术有较高的取石成功率,尤其适用于十二指肠憩室等胆道解剖结构改变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少,弥补了单纯EPBD术不足,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联合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在肝外胆管结石内镜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 164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接受内镜取石治疗,其中78例取石前进行EST联合EPBD治疗(EST+ EPBD组),其余86例取石前进行单一EST治疗(EST组),对比分析2组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取净率和碎石发生率.结果 EST+ EPBD组出现高淀粉酶血症3例、轻症急性胰腺炎2例,EST组出现高淀粉酶血症5例、轻症急性胰腺炎3例、出血2例,2组均未出现重症急性胰腺炎、穿孔等严重并发症.EST+ EPBD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 5/78),略低于EST组的11.6% (10/86)(x2=1.340,P=0.288);结石取净率为100.0% (78/78),明显高于EST组的93.0%( 80/86)(x2=5.649,P=0.030);碎石发生率为33.3%( 26/78),明显低于EST组的60.5%(52/86)(x2=12.073,P=0.001).结论 EST联合EPBD应用肝外胆管结石内镜治疗中安全、有效,对于结石大、乳头条件差的患者效果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诊治的82例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EST联合EPBD组41例和EST组41例,分别行EST术或SEST联合EPBD术。结果 SEST联合EPBD组一次取石成功率(90.24%)和总取石成功率(95.12%)显著高于EST组(分别为73.17%和78.05%),而机械碎石率(12.20%)显著低于EST组(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ST联合EPBD组住院时间为(7.98±1.14) d,显著短于EST组的(11.03±1.3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ST联合EPBD组住院费用为(15411.26±113.20)元,与EST组(15381.57±121.43)元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TBIl水平均较术前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ST联合EPBD组并发症发生率(9.76%)低于EST组(3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采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和球囊扩张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显著,可提高取石成功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机械碎石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验证。 相似文献
17.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内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7例拟诊胆总管结石 的患者采用经内镜治疗,其中14例直径<1.0 cm的结石采用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194例直 径1.0-1.5cm的结石采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19例直径>1.5cm的结石采用内镜下机械碎 石治疗。结果 15%(34例)胆管造影未见结石,经内镜探查阴性。余193例中,187例取石成功,成 功率为96.9%(187/193)。并发症发生率为5.29%(12/227),其中急性胆管炎3例,急性胰腺炎8 例,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应当首选。但对ERCP无法 明确的胆总管结石,不主张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及内镜下的胆管探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19.
1998年 1 1月~ 2 0 0 0年 5月 ,我们采用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 ( EPBD)治疗胆总管小结石 1 6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中 ,男 9例 ,女 7例 ;年龄 30~ 76岁 ,平均 49.6岁。其中 5例曾接受胆囊切除术 ,7例有乳头旁憩室 ,1例为扁平样乳头 ,所有病例术前皆经 B超或最后经 ERCP证实有胆总管结石 ,其中发现胆总管结石 1枚者 9例 ,2枚者 4例 ,3枚者 2例 ,6枚者 1例 ,结石横径 <0 .8cm9例 ,结石横径 0 .8~ 1 .0 cm者 6例 ,最大 1例为 1 .2 cm×1 .2 cm。1 .2 方法 术前半小时予安定和 654~ 2…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11)
目的评价内镜下单纯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旁憩室的安全性。方法对65例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进行内镜下取石治疗,其中35例行单纯EPBD术后取石,30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EPBD取石。比较两组取石取净率、术中出血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取石取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EPBD组术后无出血,明显少于EST+EPBD组(P=0.04)。术后胰腺炎及胆管炎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穿孔。结论单纯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比EST联合EPBD安全,且操作方便,能够减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