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后兔创面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n)水平的变化,探讨VSD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兔创面模型16只,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n =8,创面每日消毒、换药及包扎治疗)和VSD组(n =8,创面行VSD敷料护创引流治疗)。在建模前(0时)及建模后7 d内各时间点(6 h、12 h、1 d、3 d、5 d和7 d),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hs-CRP及Fn,观察比较两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建模前两组外周静脉血hs-CRP及Fn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建模后两组指标含量均不同程度增高。自12 h时间点VSD组hs-CRP含量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VSD组hs-CRP峰值出现在第1天,为(43.81±3.15)mg/L,而常规组hs-CRP峰值出现在第3天,为(70.84±4.82)mg/L。第1天时间点VSD组Fn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Fn的峰值均出现在第3天,分别为(161.53±8.60)mg/L和(109.83±9.18)mg/L,但随后VSD组Fn维持在一个高浓度的平台期,下降趋势不明显。结论  VSD技术可能通过引流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和渗出液,改善创面微循环,促成纤维细胞增殖,早期降低血浆hs-CRP含量,增加Fn含量,减少炎症反应,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FOS样抗原2(FOSL2)蛋白在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T2DM)及正常糖代谢(NGT)人群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T2DM及NGT对象各50例,测量并记录其一般临床指标,采集血液标本。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PG)以及总胆固醇(TC)等糖脂代谢指标;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FOSL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①与维吾尔族NGT组比较,T2DM组的体重指数(BMI)[(25.02±3.19)vs(28.36±4.01),P =0.000]、FPG[(5.45±0.69)vs(11.4±4.39),P =0.000]、HbA1c[(6.21±1.30)vs(10.20±2.10),P =0.000]、TC[(3.80±0.87)vs(5.16±0.87),P =0.000]、TG[(1.48±0.85)vs(2.21±1.02),P =0.000]、LDL-C[(2.26±0.83)vs(2.63±0.74),P =0.018]水平较高,而HDL-C[(1.19±0.30)vs(1.03±0.34),P =0.011]及FOS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41.48±26.32)vs(18.09±9.48),P =0.000];②与维吾尔族NGT组比较,T2DM组的FINS[(11.61±0.94)vs(16.13±1.61),P =0.017]、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2.74±0.22)vs(7.81±0.75),P =0.000]水平较高;③维吾尔族T2DM患者血清FOSL2蛋白表达水平与BMI(r =-0.44,P =0.005)、FPG(r =-0.39,P =0.013)、HbAlc(r =-0.34,P =0.044)、TC(r =-0.35,P =0.027)呈负相关。回归分析示BMI(β=-2.17,P =0.032)为FOSL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  FOSL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可能参与新疆维吾尔族胰岛素抵抗及T2DM的发生发展,BMI是维吾尔族T2DM的FOSL2蛋白表达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VerSys Advocate骨水泥股骨柄用于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骨质疏松患者的中远期稳定性,分析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对2004年5月-2010年5月需要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且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共182例(222髋)进行手术,术中均使用VerSys Advocate骨水泥股骨柄假体。出院后定期随访,内容包括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Harris评分、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并进行假体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118例患者(144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2~10年(平均6.1年),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3.5±14.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4.3±1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53,P <0.01)。假体-骨水泥界面表现不同的患者骨密度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146,P >0.05)。术中股骨距劈裂骨折和转子间骨折各1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5髋),术后发生迟发性感染2髋,无菌性松动3髋。共有7髋接受髋关节翻修手术,假体生存率为96.5%。结论  VerSys Advocate骨水泥柄治疗骨质疏松患者的中远期疗效良好,骨质疏松患者无菌性松动发生率较低,该型假体中远期生存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VSD技术在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aum staling drainage,VSD)治疗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应用VSD技术开展治疗观察。结果平均使用VSD7d,然后游离植皮,23例皮片全部存活(创面愈合),5例皮片存活面积达95%~98%,经换药后,创面愈合,患肢运动功能及外观恢复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在平均住院天数、植皮的愈合率、换药次数及总费用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结合游离植皮处理下肢皮肤撕脱创面能在Ⅰ期关闭创面的同时,更好地进行创面引流,促进创面的良好贴附,有利于皮片存活,是治疗下肢皮肤撕脱伤较好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对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血清白介素16(IL-16)和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60例确诊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根据病情将患儿分为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初次就诊收集所有患儿及A组患儿治疗结束后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检测A组患儿治疗前后和B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L-16和IL-18水平。结果  A组患儿血清IL-16为(140.04±28.26)ng/L,高于B组患儿为(75.41±17.56)ng/L(t =10.928,P =0.000);A组患儿血清IL-18为(274.18±36.29)ng/L,高于B组患儿(145.54±33.56)ng/L(t =13.764,P =0.000)。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患儿血清IL-16和IL-18水平低于治疗前(P <0.05)。结论  IL-16和IL-18可能参与紫癜性肾炎的发展,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可能通过抑制IL-16和IL-18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异种移植材料应用于后牙牙槽嵴顶保存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口腔科治疗拔除后牙并要求种植修复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微创拔牙后,于牙槽窝内植入Bio-Oss Collagen骨胶原,并采用Bio-Gide生物膜覆盖于牙槽窝表面;对照组微创拔牙后直接给予缝合,待自然愈合。在拔牙术后即刻及6个月后测量并计算牙槽嵴宽度与高度的变化量、牙间乳突高度变化量及唇舌向宽度变化量。记录两组患者6个月后植入种植体直径及长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牙槽嵴高度变化量为(0.37±0.96)mm,大于对照组[(-0.65±1.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952,P =0.000)。治疗组患者的牙槽嵴宽度变化量为(-0.84±0.91)mm,低于对照组患者[(-2.13±1.1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504,P =0.000)。治疗组患者的牙间乳突高度变化量为(-0.11±0.23)mm,低于对照组患者[(-1.32±0.7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124,P =0.000)。治疗组患者的唇舌向宽度变化量为(-0.04±0.23)mm,低于对照组患者[(-1.02±0.7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622,P =0.000)。治疗组16(40.0%)例患者种植体直径为4.1 mm,24(60.0%)例患者种植体直径为4.8 mm;对照组27(67.5%)例患者种植体直径为4.1mm,13(32.5%)例患者种植体直径为4.8 mm,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4,P =0.014)。治疗组4(10.0%)例患者种植体长度为8 mm,25(62.5%)例患者种植体长度为10 mm,11(27.5%)例患者种植体长度为12 mm;对照组18(45.0%)例患者种植体长度为8 mm,17(42.5%)例患者种植体长度为10 mm,5(12.5%)例患者种植体长度为12 mm,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83,P =0.002)。结论  Bio-Oss Collagen骨胶原和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作为拔牙后牙槽窝的骨代材料能够更好地维持牙槽嵴顶高度及宽度的稳定性,有利于后期牙体种植操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思维导图在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自愿参加的护生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思维导图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学基础》的学习,研究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自主学习能力量表的测评,研究末期对两组的理论及实验操作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前观察组自主学习能力(85.97±14.39)分,对照组(86.20±14.37)分,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063,P = 0.950)。研究后观察组自主学习能力得分[(97.87±12.37)分]高于对照组[(90.07±12.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82,P =0.021)。观察组自主学习能力得分研究后为(97.87±12.37)分高于研究前的(85.97±14.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435,P =0.001)。对照组自主学习能力得分研究前为(86.20±14.37)分与研究后的(90.07±12.9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093,P =0.279)。观察组理论及实验操作成绩分别为(83.43±7.70)和(84.70±6.84)分,对照组分别为(78.60±9.08)和(80.93±6.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22和2.172,P =0.030和0.034),观察组理论及实验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思维导图可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1(CASP1)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0~2014年确诊为NSCLC患者的肺癌及癌旁组织25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比较CASP1基因在肺癌和癌旁组织以及不同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使用正常和肿瘤组织表达数据库(GENT)提供的数据,分析CASP1在肺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ASP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0.021±0.004)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0.083±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554,P =0.000)。进一步对GENT数据库进行分析,发现在U133plus2提供的数据中,CASP1在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为(1137±42.17),高于其在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844±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7.037,P =0.000)。同样的结果出现在U113A提供的数据中,CASP1在肺正常组织的表达(467±11.19)高于其在肺肿瘤组织(423±8.44)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898,P =0.004)。不同分化程度肺癌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ASP1的表达水平在高分化(0.027±0.006)、中分化(0.017±0.003)、低分化(0.007±0.002)肺癌组织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653,P =0.006)。组间比较显示,CASP1在高分化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其在低分化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但与中分化组织中的表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6)。笔者未发现CASP1在肺腺癌(0.019±0.003)和鳞癌(0.012±0.004)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382,P =0.180)。结论  CASP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表明其在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P(v-a)CO2/C(a-v)O2]在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20例。入院时收集患者复苏前(0 h)的P(v-a)CO2/C(a-v)O2、C(a-v)O2、P(v-a)CO2、乳酸、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心输出量和APACHEⅡ评分,比较上述指标在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收集0、6、24和48 h时P(v-a)CO2/C(a-v)O2和心输出量,分析P(v-a)CO2/C(a-v)O2与心输出量的关联性。 结果  与存活组患者比较,死亡组患者入院时P(v-a)CO2/C(a-v)O2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42±0.233)vs(1.183±0.186) mmHg/ml,(P =0.000);C(a-v)O2显著降低(2.827±1.215)vs(3.349±1.074) ml,(P =0.035);P(v-a)CO2显著增高(4.625±0.870)vs(3.945±0.781) mmHg,(P =0.000);乳酸水平显著增高(3.452±2.216)vs(2.218±2.344) mmol/L,(P =0.024);ScvO2显著降低(62.324±12.226)vs(67.517±10.885)%,(P =0.045);心输出量显著降低(2.571±1.214)vs(3.569±1.345)L/min,(P =0.000);平均APACHEⅡ评分显著增高(25.329±4.234)vs(18.763±10.565),(P =0.000)。P(v-a)CO2/C(a-v)O2和心输出量在预测患者死亡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高达0.925和0.920,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1.412 mmHg/ml和3.214 L/min。Z检验分析显示,P(v-a)CO2/C(a-v)O2和心输出量在预测患者死亡中的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C(a-v)O2、P(v-a)CO2、乳酸、ScvO2和APACHEⅡ评分(P < 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在0、6、24和48 h时P(v-a)CO2/C(a-v)O2和心输出量均显著相关(r = -0.854、-0.901、-0.823和-0.825,P =0.000)。结论  P(v-a)CO2/C(a-v)O2在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判断不同密度同种异体骨在犬椎体间融合情况,为临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中植入合适密度骨提供依据。方法  将21只健康中华田园犬随机分成3组,每组7只。所有动物均行经前路腰椎间盘摘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3组分别予高密度植骨(甲组),正常密度植骨(乙组),空白对照(丙组)。于术后12周行腰椎CT平扫+三维重建观察椎间融合效果。应用Photoshop软件测量融合骨横截面CT图形面积,计算椎体间融合程度。结果  术后12周,3组椎体间融合的比例分别为甲组(75.91±8.25)、乙组(94.67±3.35)、丙组(37.78±1.16)。植骨组(甲组、乙组)与空白对照组(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密度植骨组(乙组)椎间融合效果优于其他两组(P <0.05)。结论  椎体间融合术中移植未经压缩的同种异体骨,有利于促进椎体间融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aum staling drainage,VSD)治疗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23例,创面用多聚乙烯醇明胶海绵材料覆盖封闭,24h不间断负压吸引(维持负压在~40kPa~-60kPa之间),并于22例进行对照.结果:平均使用VSD 7天,然后游离植皮,23例皮片全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瘢痕切除创面成纤维细胞生长环境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1月于笔者医院行植皮手术的四肢瘢痕切除术后患者60例,根据植皮手术前是否接受VSD治疗分为负压组(n=30)和包扎组(n=30),负压组均于一期植皮前接受VSD治疗,包扎组未接受VSD治疗。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首次植皮存活率、创面感染率、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并用TUNEL染色、CD34染色法对比瘢痕标本中成纤维细胞凋亡指数及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负压组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包扎组(P<0.05),植皮存活率明显高于包扎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疼痛评分、随访VSS评分间比较,负压组均明显较低(P<0.05)。负压组成纤维细胞凋亡指数明显较低,微血管计数明显较高(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可以减轻瘢痕切除创面感染率,有效减轻炎性水肿,且可以通过改变局部血液循环微环境以及机械应力作用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分裂,提高创面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皮肤撕脱伤的应用与疗效。[方法]将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间我院骨科收治的皮肤撕脱伤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中厚皮片或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结合VSD治疗;对照组皮瓣修整后常规加压包扎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植皮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治疗皮肤撕脱伤,能有效提高皮肤回植成活率并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应用于软组织损伤创面早期修复的疗效;方法:对68例四肢软组织损伤患者将撕脱、离体及弃用肢体皮肤修剪成网状全厚皮片或含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回植覆盖皮肤缺损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及皮片生长修复创面。结果:68例愈合时间15~28 d,术后创面Ⅰ期愈合率为82.4%,Ⅱ期愈合率为100%;经3~24个月随访,患者皮肤弹性、感觉恢复满意。结论:该技术有效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及皮片生长,缩小Ⅱ期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装置结合游离植皮在治疗足踝创伤性皮肤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足踝皮肤缺损的患者,一期先行清创手术,之后使用VSD持续负压吸引创面7~14d,待创面新鲜无感染、肉芽新鲜时,行二期厚皮片或中厚皮片移植覆盖创面后继续予以VSD治疗10~14d。结果:移植皮片全部成活,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下肢足踝皮肤缺损患者,采用VSD联合植皮冶疗可有效助组织瓣修复创面,提高皮片成活率,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6.
改良VSD在下肢严重创伤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VSD)在临床中治疗下肢严重创伤性皮肤软组织创面并探讨其疗效。方法我院在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共收治58例下肢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改良VSD技术治疗,辅助生理盐水冲洗7~14d(平均10d)后行皮肤移植或皮瓣修复,47例创面植皮覆盖,11例合并肌腱或骨外露患者行皮瓣移植术。结果本组患者在皮肤移植或皮瓣修复前使用1~4次(平均1.8次)改良VSD治疗创面,36例创面1次手术植皮或皮瓣修复,5例创面2次手术植皮或皮瓣修复,15例因创面大3次手术植皮或皮瓣修复(56例行植皮或皮瓣修复术无1例创面感染发生),仅2例创面皮瓣修复后血供差引起组织坏死需再次手术植皮。结论改良VSD技术能更有效治疗下肢严重创伤创面,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少手术及住院费用,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罗东斌  焦锋  张文佳 《海南医学》2014,25(2):252-254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反取皮全厚、中厚皮片和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原位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24例.结果 16例患者创面一期封闭,6例发生小范围皮片坏死,经换药后愈合,2例皮片坏死较大者经过二次邮票植皮完全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4个月.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原位植皮者肢体外观色泽接近正常,弹性及感觉功能较好,关节功能良好;全厚及中厚皮片原位植皮者有少量瘢痕增生,功能恢复满意.本组未发生骨、关节及软组织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植皮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皮片与创面贴附,有利于皮片存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处理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下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86例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小腿骨折患者均采用急诊清创、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若合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撕脱,则取撕脱皮肤并打薄回植,以VSD覆盖;若合并软组织缺损,则清创后以VSD覆盖;若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则在切开减张后同期VSD覆盖。结果 86例患者中,除3例因个人因素中途出院外,其余83例均完成了既定治疗方案,转移皮瓣和植皮均成活,创面愈合良好,无一例截肢。结论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小腿骨折患者,早期简单清创后采取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方法,在迅速稳定骨折的同时,能有效封闭创面,改善二期创面修复环境,有利于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 )在大面积皮肤缺损植皮修复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45例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患者植皮前先采用VSD治疗7~14 d培养肉芽,植皮术后继续予以VSD治疗(VSD组)7~10 d。42例皮肤缺损患者予以传统换药、单纯皮片移植术并采用传统打包加压治疗(传统组)。比较两组的植皮成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VSD组植皮成功率88.89%,感染率2.22%,住院时间(30.4±3.8)d;传统组植皮成功率66.67%,感染率19.05%,住院时间(52.8±7.2)d。两组植皮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P <0.05);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P <0.05);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45,P <0.05)。【结论】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植皮术围术期采用 VSD治疗,可促进创面的愈合,提高植皮成功率,降低感染率,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