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性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5例老年性肺炎患者给予静脉输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375 g,1次/8 h,观察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疗效评价,痊愈20例,显效22例,进步2例,无效1例,有效率93.3%,细菌清除率89.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性肺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哌拉西林钠与他唑巴坦钠联合应用的抗菌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哌拉西林钠 (PIPC)属酰脲基青霉素类抗生素 ,抗菌谱广 ,活性高 ,但是随着细菌耐药问题的日趋严重 ,PIPC在临床的应用受到限制[1,2 ] 。他唑巴坦钠 (TAZ)系Ⅱ~Ⅴ型β 内酰胺酶抑制剂 ,也是一种不可逆性 β 内酰胺酶的自杀性抑制剂[3 ] 。PIPC与TAZ组成复方制剂对大多数PIPC耐药并且产生 β 内酰胺酶的细菌具有很好的协同抗菌作用[4,5] 。现将有关PIPC与TAZ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药理作用西森司雄等[6,7] 报道给小鼠静注PIPC +TAZ 1.6g/kg或分别静注PIPC 1.2 8g/kg和TAZ 0 .32g/kg均未见不良反应 ,步态和行为无…  相似文献   

3.
李怀静  郭英 《吉林医学》2011,32(25):5371-5371
<正>哌拉西林为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属酰脲基青霉素,其抗菌谱广。他唑巴坦钠是舒巴坦钠的衍生物,具有广谱抑制β-内酰胺酶的作用,抑酶活性较强。哌拉西林钠和他唑巴坦钠组成复方制剂,在临床抗菌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在配药过程中我们发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这种粉剂特别不好  相似文献   

4.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分析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不良反应,供临床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有关文献,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不良反应进行整理综述和分析.结果 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时可出现荨麻疹、过敏性休克、剥脱性皮炎、四肢抽搐、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以及血便、急性肾功能不全、心绞痛样反应等不良反应.结论 该药在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也较多,应引足够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赵滢 《中国伤残医学》2011,19(4):150-151
目的:总结分析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不良反应,供临床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有关文献,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不良反应进行整理综述和分析。结果: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时可出现荨麻疹、过敏性休克、剥脱性皮炎、四肢抽筋、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以及血便、急性肾功能不全等不良反应。结论:该药在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也较多,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曾蕴湘  郑伟强 《当代医学》2012,18(13):141-142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液治疗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1年5月收治的肺炎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3g/次,2次/d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液3.375g/次,1次/8h静脉注射治疗,连续治疗3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66%(52/58)比94.83%(55/58)];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5.51%(9/58)比8.62%(5/58),P<0.05]。结论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液治疗肺炎,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研究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在使用该药过程中发生的1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静脉滴注致局部组织坏死.结论 该药物不良反应可能是由于静脉滴注过程中药液渗漏所致.  相似文献   

8.
陈科   《中国医学工程》2014,(8):88-89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用于重症脓毒症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重症脓毒症感染患者8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头孢噻肟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及APACHEII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炎症指标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用于重症脓毒症感染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经验性抗感染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在肾孟肾炎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40例肾盂肾炎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并归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95.0%明显较高(对照组为80.0%),同时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研究发现,其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情况,同时对于患者炎症改善明显,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PIP/TAZ)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某院儿科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者162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观察组给予注射用PIP/TAZ,对照组选用阿奇霉素治疗,其他辅助治疗一致,在治疗后3 d和7 d对患者咳嗽、哮鸣音、喘息以及排痰难易情况评分,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效果均出现了明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7.5%和90.1%。观察组在治疗3d和7d后咳嗽、喘息、哮鸣音、排痰难易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注射用PIP/TAZ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中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围产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 胺培南/西司他丁作对照药。结果 闰西林/他唑巴坦组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75%、87.50%,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5.7%、75%。经统计学分析一差异;开放绷带扔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13例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4.62%,总计哌拉西林/他唑巴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细菌感染疗效肯  相似文献   

12.
洪曦菲  林雪  朱忠华  郑绍鹏 《安徽医学》2023,44(11):1309-1313
目的 探究影响重症医学科(ICU)内脓毒症患者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后血浆哌拉西林浓度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黄山市人民医院ICU患有脓毒症,并接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常规剂量4.5 g (哌拉西林4 g/他唑巴坦0.5 g)静脉滴注,每8小时输注1次,同时监测哌拉西林浓度的患者82例,根据治疗药物监测(TDM)情况分为达标组(n=34)与未达标组(n=48),采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筛选哌拉西林浓度不足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血药浓度不足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外伤、手术、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肌酐清除率(CrCl)与哌拉西林药物浓度不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BMI (OR=1.611,95% CI:1.069~2.427)、CrCl (OR=1.249,95% CI:1.059~1.474)是哌拉西林浓度不足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BMI预测哌拉西林浓度不足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最佳截断值为20.78 kg/m2,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73.5%;CrCl的AUC为0.975,最佳截断值为41.62 mL/min,灵敏度为97.9%,特异度为88.2%。结论 对于ICU脓毒症患者,BMI和CrCl是哌拉西林药物浓度不足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与药物浓度呈负相关,都有很好的预测价值,而CrCl对哌拉西林药物浓度不足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3.
肖小荣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66-67,69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重症肺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莫西沙星400 mg/d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13.5 g/d,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400 mg/d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13.5 g/d,两组使用相同常规治疗主要为机械通气、祛痰、解痉等视病情给予强心、利尿等对症及氨基酸、白蛋白等支持治疗,两组均治疗10~14 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发热消失、痰液颜色改变、血常规恢复正常、机械通气、胸部影像明显吸收方面改善所需要的时间相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白细胞、血气、肝肾功能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莫西沙星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重症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3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吸入性肺炎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安全性和临床分离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吸入性肺炎有效率为84%,痊愈率37%,细菌清除率为7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分离菌对抗菌药物体外总敏感率为74%。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吸入性肺炎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两种哌拉西林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并评价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法在观察性研究中的匹配效果。方法 基于HIS系统,根据纳排标准抽取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诊断为“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电子病历。根据主要抗感染方案,将患者分为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组(5 g,q8h)以及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组(2.5 g,bid)。分别以疗效和疗程为因变量,利用PSM法平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合并疾病等混杂因素,考察两组间哌拉西林复合制剂的疗程、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组纳入病例376例,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组纳入病例411例,两组1∶1匹配后组间平衡性良好。匹配疗程等因素时,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有效率分别为88.92%和8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疗效等因素时,两药的使用疗程分别为(9.35±2.73)天和(10.05±2.8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疗程≥3天时,两组患者未发现显著关联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PSM法可有效均衡观察性研究中的组间混杂因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5 g,q8h)在治疗COPD伴下呼吸道感染(非重症)时,疗效优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2.5 g,bid),而使用疗程≥3天的长期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该院住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接受基础治疗的同时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症状、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3和7 d时各RAAS指标和各炎症因子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腹痛、恶心、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酶(AMS)恢复正常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的有效率(31例,91.18%)高于对照组(21例,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治疗后各RAAS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治疗组在治疗后1和3 d时的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肾素、醛固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治疗后各炎症因子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治疗组在治疗后1、3和7 d时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在治疗后1和3 d时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改善RAAS和炎症因子激活以及疗效方面均优于基础治疗。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创伤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病情严重程度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住院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75例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居民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颅脑创伤严重程度,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计算住院患者死亡率,比较两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对GCS评分、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血清(FT3)、总甲状腺激素(TT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素(TT3)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 =0.455和0.405,P =0.000);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血清FT3、TT3水平影响死亡率(P <0.05)。结论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急性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明显,血清FT3、TT3水平越低,病情越严重,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

Mortality risk prediction scores are important for benchmarking quality of care in pa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s (PICUs). We aimed to benchmark PICU outcomes at our hospital against the Pediatric Index of Mortality 2 (PIM2) mortality risk prediction score, and evaluate differences in diagnosis on admission and outcomes between Malaysian and immigrant children.

METHODS

We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data on paediatric medical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PICU of Sabah Women’s and Children’s Hospital in Kota Kinabalu, Sabah, Malaysia. The PIM2 risk score for mortality was tabulated.

RESULTS

Of the 131 patients who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data was available for 115 patients. The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2.6 ± 3.8 years, with 79% of the cohort aged less than five years. Patients were mainly of Kadazan (38%) and Bajau (30%) descent, and 26% of patients were non-citizens. Leading diagnoses on admission were respiratory (37%), neurological (18%) and infectious (17%) disorders. Out of the 29 patients who died, 23 (79%) were Malaysians and the main mortality diagnostic categories were respiratory disorder (22%), septicaemia (22%), haemato-oncological disease (17%) and neurological disorder (13%). Calculated standardised mortality ratios (SMR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 1 for any patient category for variables such as age and admission diagnosis. However, infants less than two years old with comorbid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worse (SMR 2.6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02–6.66).

CONCLUSION

The patient profile at our centre was similar to that reported from other PICUs in Asia. The PIM2 score is a useful mortality risk prediction model for our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治疗血液病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对照、开放性多中心临床试验对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患者进行研究.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剂量为每8 h给予4.5 g,缓慢静脉滴注30 min以上,在体温恢复正常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缓解后继续使用至少4~5 d.结果 共有218例粒缺伴发热血液病患者人选,其中造血干细胞移植组33例,非移植组185例.根据取得临床感染证据的等级不同分为:(1)不明原因发热(FUO)162例(74.31%);(2)临床确定感染(CDI)33例(15.14%);(3)微生物学确定感染(MDI)23例(10.55%).本次临床试验治疗总有效率为65.60%,细菌清除率为71.4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4%.治疗起效时间(2.5±1.2)d,平均用药时间(9.4±8.1)d.造血干细胞移植组与非移植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58,P>0.05),且两者在起效时间上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1.892,P>0.05).参加试验粒缺患者经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治疗后血象白细胞和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t=4.092,P<0.01;t=4.248,P<0.01),治疗前后肝肾功能上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本临床研究结果 表明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在治疗血液病粒缺患者合并感染中疗效好、安全,可作为免疫力低下患者合并感染的经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20.
建立测定血浆和置换液中达托霉素的高通量UPLC-MS/MS方法,采用Kinetex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 μm),柱温45 ℃,流动相为含0.1%甲酸水溶液-乙腈,流速0.4 mL/min,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扫描模式下,达托霉素m/z 810.9→159.1;内标来曲唑m/z 286.2→217.2,分析时长2.5 min。达托霉素在血浆(1~200 μg/mL)和置换液(0.005~20 μg/mL)中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等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静脉滴注6 mg/kg达托霉素在接受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体内的cmax和AUC0-24明显低于健康受试者,下降比例分别为50%和60%,未达到预期的杀菌效果。这可能与感染性休克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联合间隙水肿,从而使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加有关,此外,肾脏替代治疗模式可体外滤过约16%的达托霉素,导致剂量不足和感染治疗不彻底。研究结果推荐在接受CRRT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中使用达托霉素应适当增加剂量,且须对该类患者进行达托霉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