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纪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77-1578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对26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26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19例为子宫复旧不良,4例为感染,2例为胎盘残留,1例为子宫切口血肿坏死。结论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复旧不良,其次为感染、胎盘残留,切口血肿坏死较为少见;临床上重在预防和正确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王秀芝 《华夏医药》2005,9(6):504-50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预防及治疗。方法 对11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致晚期产后出血临床资料追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均为产褥感染子宫切口裂开,其中7例切口裂开位于子宫切口的角部,3例位于子宫切口中央,1例膀胱与子宫粘连并造成子宫颈膀胱漏。所有患者B超检查均见异常。子宫颈膀胱漏患者行膀胱修补术,子宫裂口清创缝合。其余5例切除裂开切口周围感染组织,重新缝合切口,5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11例患者均治癒。结论 切口感染癒合不良是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提高剖宫产技术,正确选择手术切口及缝合,积极预防产褥感染是预防的关键。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封于年轻有生育要求,子宫切口感染不重者.可保留子宫。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彩超动态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愈合情况。方法 对198例剖宫产术后7—9天子宫大小、宫腔及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术后7—9天官腔线状回声清晰128例(64.65%),有宫腔液性暗区70例(35.35%);按声像图将子宫切口分为3类,I类切口182例;Ⅱ类切口12例;Ⅲ类切口4例。结论 彩超在剖宫产术后检查可动态观察子宫切口变化,及时为临床提供诊断意见,对防治术后晚期出血等并发症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的特点、优点,减少产后并发症。方法对200例新式剖宫产病例进行总结。结果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美观。无晚期产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B超检查子宫切口愈合好。相应条件下传统子宫下段剖宫手术后有6例晚期产后出血。结论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因子宫切口缝线少、吸收快,是有利于子宫复旧和子宫切口愈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原因。方法选择200例剖宫产妇进行观察和问卷调查,分析产妇发生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住院治疗,并进行血HCG、B超检查、对官腔内刮出物进行标本检查,得出检验结果为因子宫切口发生感染导致的切口愈合效果不好、疤痕子宫恢复不良。结论降低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并发症率对于产妇的生命健康是十分重要的,正确进行切口缝合,合理使用抗生素,鼓励产妇选择自然分娩可使术后晚期出血有效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子宫下段切口早期妊娠的科学护理方式,以供临床护理参考。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科室共收入19例剖宫产后子宫下段切口妊娠患者,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共10例,对照组9例,经治疗后治疗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及专科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两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评价。结果治疗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6.7%;且对照组的住院时间要长与治疗组。结论对剖宫产后子宫下段切口早期妊娠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以及专科护理可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65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子宫切口方式选择及手术中抢救治疗措施。方法将2002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65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比较子宫切口选择对术中出血、术后病率影响,以及术中急救处理措施。结果子宫下段横切口出血量,术后病率明显低于子宫下段纵切口,术中积极有效处理可避免子宫切除术。结论子宫下段横切口为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最佳选择,急症子宫切除是抢救孕产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32例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治疗护理,探讨对晚期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8年10月32例晚期产后出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为胎盘胎膜残留,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不良,胎盘附着部位子宫复旧不良,产道损伤,治疗方法主要是清宫止血、介入栓塞、切除子宫等。结论对晚期产后出血患者在迅速找出原因,积极采取治疗同时,要重视护理干预,加强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2001-01开始开展新式剖宫产手术以来,共收治32例病人。本组病人均住院5d拆线,痊愈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治愈率和床位周转率,为病人减少了许多痛苦,节省了医疗费的支出。本文将对32例新式剖宫产病人的护理谈几点体会。 1 临床资料 32例新式剖宫产手术为观察组,32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为对照组。两组病人ASA均为I级。为使两组对比平衡均选择无宫缩期的剖宫产,去除影响观察效果的病例,如妊高征、双胎等。 (下转第65页) 2 新式剖宫产方法简介 选择横切口。皮下脂肪在切口中心开一2~3cm直至腹直肌前鞘1cm的小口,撕…  相似文献   

10.
李耀芝 《中国当代医药》2012,(6):189+191-189,191
目的探讨剖宫产近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产科收治的38例剖宫产发生近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38例剖宫产发生近期并发症患者中,1.3例剖宫产近期并发症患者获得治愈;25例出血患者中无一例死亡,其中2例术后子宫切口出血致阔韧带后腹膜血肿患者缝合止血后也较顺利愈合。结论产科的医生要加强剖宫产手术并发症的术前、术中、术后治疗与护理措施,竭力降低剖宫产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治疗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共收治的7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患者,对其临床诊治及护理要点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年龄22~34岁,4例患者给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B超引导下清宫术,1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宫腔镜及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妊娠病灶清除术,2例行经腹行剖宫产切口妊娠病灶清除术,围手术期进行护理配合,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积极治疗并注重心理护理,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对于产妇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113例临产后头位剖宫产病例,其中55例为第二产生剖宫产手术病例,58例同期非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病例,第二产程剖宫产的具体情况与非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的具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第二产程剖宫产病例与58例非第二产程剖宫产病例进行的对比数据显示出,在产褥病发生率、子宫切口撕裂发生率及术中出血、子宫收缩乏力等发生率第二产程剖宫产病例都明显高于非第二产程病例(P<0.05)。结论随着剖宫产手术比例的不断上升,剖宫产手术并发症发生概率也不断上升尤其是第二产生剖宫产,在对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抢救要避免第二产程剖宫产。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要对产程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时间及防治措施.方法:对64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全、胎盘或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出血时间多发生于手术后2~3周,部分病例在6周以上.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必要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岚  李英  林素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254-2256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时间、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39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裂开、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发生时间以剖宫产术后3周以上占多数(66.7%),6周以内占(84.6%),部分病例(15.4%)在6周以上。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时间主要局限于产褥期内。主要原因是子宫切口裂开。  相似文献   

15.
巩凤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4):173-17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10年5月本院收治的69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出血原因和治疗措施、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发生子宫切口感染最多,为46例,8例因一次出血大于500ml而行剖腹探查术,5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3例行子宫切口裂开处清创缝合修补术,7例子宫缩复差的给予缩宫素静点,5例超声疑有宫内残留者在B超监测下行子宫清除术,2例因产后出血伴腹痛,1例为精神因素自愈。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病因主要为子宫切口感染、子宫切口裂开、子宫复旧差、胎盘胎膜残留、盆腔炎症、精神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简称SHS)是妊娠末期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静脉回流障碍,回心血量减少,严重低心排血量所致,使病人表现为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脉搏快而弱,头晕恶心甚至一过性意识障碍,致胎盘血流量锐减,突发窘迫,如不及时发现抢救可危及母子生命。为了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预防和杜绝SHS的发生,笔者对400例剖宫产病人进行了SHS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干预,以探讨手术期对剖宫产病人SHS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17.
陈京亭 《安徽医药》2013,17(6):989-991
目的再次剖宫产时,分析原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探讨影响其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病例126例,对再次术中所见结合前次手术情况进行临床分析,了解腹腔黏连的程度、子宫切口位置的高低、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前次剖宫产时机、剖宫产术后病率、孕妇的年龄、体重、孕周、胎儿的大小等与子宫切口愈合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为27.8%,与腹腔黏连的程度、子宫切口位置的高低、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剖宫产术后病率有关,而与前次剖宫产时机、孕妇的年龄、体重、孕周、胎儿的大小无关。结论对初产妇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正确选择子宫切口的位置,精细手术操作,对前次剖宫产情况不明、B超检查子宫疤痕厚度3 mm、剖宫产时间2年及有剖宫产术后病率者,再次足月妊娠时,最好选择剖宫产,以防子宫破裂,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评评价剖宫产子宫切口单次全层连续缝合的效果。方法:对2062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子宫切口肌采用单次全层连续缝合,术后观察子宫复旧、阴道出血、术后病率,B超探查子宫切口愈合情况,部分病例随访2年。结果:术中术后出血61例,但未发现因缝合所致出血者;晚期出血及子宫切口感染均为O;B超探测显示子宫复旧良好,切口愈合良好者1980例(96.02%),子宫切口轻微炎性反应81例(3.93%),严重炎性反应伴积液1例(0.048%),显著低于文献2.36%(P〈0.001)报道。随访病例无不良体征。结论:子宫切口单次全层连续缝合安全简便,值得推广为常规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8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在剖宫产之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与月经周期有关的疼痛肿块,超声检查辅助定位。结论手术切除内膜异位病灶是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唯一确实有效地治疗方法,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止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手术发生子宫切口裂伤的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妇产科剖宫产分娩的1762例产妇,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剖宫产手术发生子宫切口裂伤的因素。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宫口扩张≥8 cm、术前先露S≥+3、枕后位、子宫下段形成差、有瘢痕子宫、新生儿体质量≥4 kg、胎位为臀位为影响剖宫产手术发生子宫切口裂伤的独立因素。在81例裂伤患者中,共发生横行裂伤56例,T型裂伤25例。当切口距离膀胱子宫反折距离>3 cm时,横行裂伤及T型裂伤的裂伤率均高于<3 cm时的裂伤率(P<0.05);而在扩大子宫切口方式上,钝性切口裂伤率远高于采用钝性加锐性的裂伤率(P<0.05)。结论:影响剖宫产手术发生子宫切口裂伤的因素为宫口扩张≥8 cm、术前先露S≥+3、枕后位、子宫下段形成差、有瘢痕子宫、新生儿体质量≥4 kg、胎位为臀位。妇产科医生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自然分娩率,熟练掌握剖宫产手术技巧,对能够引起子宫切口裂伤的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以降低剖宫产手术发生子宫切口裂伤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产妇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