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以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卒中并行相应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康复训练项目。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心理症状水平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水平高和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心理症状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可以在脑卒中后患者康复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其可提高脑卒中l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心理症状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缺氧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脑卒中发病后如能及时抢救、合理治疗和护理,患者可安全渡过急性期进入恢复期.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46例脑卒中后出现肢体瘫痪的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运用康复护理程序在早期对患者实施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及训练,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Brunnstrom分期康复训练联合支持性心理护理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依据抽签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Brunnstrom分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Brunnstrom分期康复训练联合支持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负面情绪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负面情绪和神经功能评分上均具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负面情绪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Brunnstrom分期康复训练联合支持性心理护理用于脑卒中,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神经缺损程度,促进整体生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4.
护理程序是护理实践中的一个完整工作过程,是有计划、系统的实施护理的程序,并且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的反馈功能过程[1]。分四个阶段:评估、计划、实施、评价,把护理程序运用于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中,体现了这项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及独特性。我们运用护理程序对1997年7月~1998年12月收治的43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原有教育的基础上,结合整体护理的开展,制定了系统的健康教育计划,以提高脑血管病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及自我监护技能,最大限度地控制疾病的复发,缩短肢体功能恢复的时间,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1 评估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Brunnstrom分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予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Brunnstrom分期分别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床上体位摆放、简单运动疗法、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于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评价肢体功能,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ADL),并进行秩和检验.结果 康复训练后,观察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及ADL能力的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按照Brunnstrom分期进行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运动疗法,观察并采用Fugl-Meyer评定( 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 MBI)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在神经病学中是常见的多发病,致残率极高.人经过早期系统康复,约70%可以获得日常生活活动自理能力.现将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性、治疗适宜时间及措施等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配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研究,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5例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配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步行能力。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肢Fugl-Meyer运动评分、下肢Berg平衡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各维度评分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DL各维度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功能性步行分级法(FAC)评分、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AC评分、6 min步行距离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其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步行及平衡能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脑卒中患者病情重,出血、梗死面积大,在临床上出现意识障碍的同时伴有排尿功能障碍的占很大比例。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身治疗护理的同时,侧重了膀胱功能的训练,促进患者排尿功能的康复。方法:通过对本院1998—2000年收入院的56例脑卒中伴尿失禁患者运用护理程序进行评估,紧急处理和护理,采用现代护理全书。1996版的膀胱复健计划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制定训练计划。结果:采用上述方法的训练,在出院时72.3%的患者恢复了排尿功能,21.4%的患者在家属协助下可自行排尿.5%的患者仍不能自行排尿。愈后效果明显好于以往病例,提高了愈后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阶段性康复训练,采用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对两组的预后进行评价。结果 组内比较,出院时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积分显著高于入院时,出院后6个月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积分显著高于出院时(P〈0.01)。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干预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中某些康复训练手段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伴进食吞咽困难中的临床应用,提高康复护理水平,并为临床开展有效的康复护理手段提供实践性指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急性期且伴有进食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开展常规护理和对症治疗,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康复护理训练。待治疗第4周末,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和吞咽功能情况。结果:(1)研究组显效20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21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68.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待康复训练第4周末,研究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Z=6.099,P〈0.05)。(3)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6%,对照组为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食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开展系统化的康复护理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食物逆流及误吸的危险,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养老护理员的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培训需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明确其康复护理的工作和培训内容提供依据。方法 对石家庄市4所养老机构的249名养老护理员应用自行设计的“养老护理员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培训需求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养老护理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需求高;现场指导是养老护理员最易接受的培训方式;养老护理员所在养老机构的性质、工作年限是影响其培训需求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养老护理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培训需求迫切,政府和养老机构应将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作为通识教育,开展专科护理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147-149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采用偏瘫体操方式在其早期康复护理中的效果分析。方法于2017年1~6月在我院收治确以脑卒中为诊断的250例患者配合常规治疗后,按照康复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增加偏瘫体操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则采取常规训练。比较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分析康复护理开始时间与患者恢复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上、下肢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康复训练结束后,治疗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组Barthel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早期采取偏瘫体操作为康复护理的方法,有助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值得临床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体位护理对脑卒中卧床患者功能恢复及防止各种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86例脑卒中偏瘫卧床患者随机分为支持垫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联合传统护理,支持垫组实施康复治疗+康复体位护理(使用体位支持垫),干预后3周、6周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BI)、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定,并统计2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入选时BI、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3周和6周后,支持垫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I评分提高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干预3周后,2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6周后,支持垫组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体位支持垫有助于脑卒中偏瘫卧床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减少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人文关怀及康复护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增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舒适度,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对1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溶栓、抗凝治疗或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同时给予人文关怀和个性化康复护理,并进行随访调查。结果随访6个月,134例患者能行走,81例患者日常生活自理,49例患者恢复工作,159例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满意度为98.1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人文关怀和康复护理,能尽早恢复患者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中频电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配合中频电疗,疗程均4周。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FMA)法和改良Barthel(MBI)指数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上肢疼痛及水肿程度。结果共有80例完成了试验(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2组患者治疗后上肢疼痛、水肿、FMA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中频电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8):61-64
目的探讨言语康复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86例,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n=43)和对照组(n=43)。两组患者均予以控制颅内压、血压、血糖和血脂,抗血小板聚集和营养脑细胞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干预,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言语康复训练,两组均干预16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能力的变化情况,并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干预16周后,两组5项基本语言功能较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干预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χ~2=4.07,P0.05)。结论言语康复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效果较确切,能可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最大限度地减轻语言交流障碍对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酸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运动训练及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治疗,实验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酸刺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时吞咽功能、营养状况。结果:治疗4周时,实验组患者Burk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ALB、TG、TC、BMI、TSF与组内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升高(均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血ALB、TG、TC、BMI、TS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酸刺激能更有效地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增加营养摄入,从而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认知障碍早期识别和康复护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早期临床反应及认知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121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的1个月时间内定期观察病人注意力、记忆力、情感、思维及智力等认知功能变化情况,63例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认知训练组(32例)及常规康复训练组(31例),训练2个月后分别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Barthel及神经功能缺损指数对患者认知、运动功能分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认知障碍患者病情稳定后5~7天左右出现注意力分散及记忆力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明显,12~17天左右出现情感淡漠、思维淡漠及智力下降等认知功能障碍。两组患者训练2个月后,认知训练组的MMSE评分、Barthel及神经功能缺损指数均明显改善,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P<0.05或P<0.01)。结论脑卒中早期认知障碍的识别及认知行为康复训练对早期诊断、病情的改善进展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