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诊断亚急性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脑血管结构异常的临床价值,为脑血管结构异常的检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亚急性自发性脑出血发病1周内的患者183例,使用DSA和MRA法检测亚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基本结构血管异常。结果:MRA和DSA检测,顶叶、额叶和豆状核3个部位自发性脑出血的几率最大,分别占全部出血部位的17.5%、16.9%和14.2%;存在脑血管结构异常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的发生率小于不存在脑血管结构异常患者(P<0.05),亚急性自发性脑出血与患者年龄、高血压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r=0.43,r=0.46,P<0.05);MRA和DSA检测脑血管畸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DSA为诊断金标准,MRA检测脑血管畸形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8%和96.9%。 结论: MRA与DSA均可应用于诊断亚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管结构异常,MRA有无创性的优势,更值得临床推广。
  相似文献   

2.
DSA全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DSA全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有造影指征的脑血管疾病(出血性/缺血性)患者164例,行DSA全脑血管造影,分析造影结果,并对治疗情况进行随访。结果诊断情况,缺血性疾病99例:造影发现异常44例,阳性率44.44%(44/99);出血性疾病65例:①50例自发性蛛网膜出血:发现异常36例,阳性率72.00%(36/50)。②15例自发性脑出血(含脑室出血):发现异常10例;阳性率为66.67%(10/15)。总阳性率54.88%(44+36+10/164)。治疗情况,缺血性: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10例,1例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余予内科保守治疗;颅内动脉狭窄:1例支架植入,余保守治疗;2例烟雾病行颞肌贴覆术。出血性动脉瘤(AN):行介入栓塞20例,手术夹闭5例(外院),其他病例放弃进一步治疗;动静脉畸形(AVM)2例手术(外院),2例γ-刀治疗(外院);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放弃进一步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介入栓塞;海绵状血管畸形(CA)行手术治疗;烟雾病全部行颞肌贴覆术。结论脑血管造影是脑血管疾病病因诊断的黄金标准,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A(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在自发性脑出血早期病因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CTA检查,并结合DSA造影结果,评价CTA在自发性脑出血中的价值。结果:128例患者中发现56例(43.8%)出血继发于脑血管病变;其中,动脉瘤29例(CTA发现31个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2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3例,静脉窦血栓形成2例,烟雾病1例。结论:CTA是自发性脑出血早期病因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探讨首次脑血管造影(DSA)呈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首次DSA呈阴性的S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发病时均无意识障碍,Hunt~Hess分级为Ⅰ~Ⅱ级,首次DSA均呈阴性,其中CT及脑血管造影符合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室内出血2例、伴膜下血肿2例。复查脑血管造影2例显示前交通动脉瘤。结论 PNSH患者临床症状较轻,影像学特点独特,并发症少,预后良好者。对于SAH后首次造影阴性的病人,应重复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和血管内治疗自发性颅内出血(SIH)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共40例自发性SIH患者进行了DSA检查,其中32例行血管内治疗。结果DSA造影发现动脉瘤26例,动静脉畸形(AVM)3例;两者兼有2例,烟雾病1例,8例DSA检查阴性。动脉瘤患者中,单纯弹圈栓塞术13例,支架加弹簧圈术8例,单纯支架术5例。3例AVM患者接受了NBCA胶栓塞,均成功。结论DSA是明确自发性SIH原因的可靠方法,血管内治疗是治疗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分析和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抽取36例考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CT血管成像均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通过和DSA结果对比分析,发现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病因诊断中有显著的价值和意义.结果 以DSA诊断结果作为评价标准,CTA的诊断结果准确率和DSA相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TA在诊断血管瘤大小方面与DSA诊断结果准确率相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在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过程中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不仅简单、快捷和方便,且有利于发现病因和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与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与脑血管造影术的特点。方法对110例SAH患者症状、病因及DSA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是SAH主要症状;DSA造影阳性者92例,其中脑动脉瘤64例、血管畸形17例和脑动脉狭窄及闭塞11例。结论颅内动脉瘤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全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是SAH病因诊断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全脑血管造影(DSA)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参与研究,利用全脑血管造影(DSA)方法进行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检查阳性率为75%,其中动脉瘤直径≥5mm的占68.89%,动脉瘤直径5mm的占26.67%,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占4.44%。结论 DSA用于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够有效防止漏诊,良好显示各部位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脑动脉瘤的DSA造影方法和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脑血管DSA(Digital Subraetion angiography)造影,并对DSA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方法:常规经右股动脉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插管至两侧颈内动脉、一侧椎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每根行正位、侧位,再加旋转DSA造影。根据DSA的影像表现对脑动脉瘤的大小、分布、形态、瘤颈、有无血栓、破口及血流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常规正侧位造影显示有动脉瘤患者15例(19枚动脉瘤)。通过旋转DSA造影显示出有动脉瘤患者17例(23枚动脉瘤)。23枚动脉瘤其结构形态均为囊状动脉瘤。分布情况:前交通动脉9枚,后交通动脉8枚,颈内动脉4枚,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各1枚。17例患者手术中没有发生动脉瘤破裂、脑梗死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DSA造影是诊断脑动脉瘤的标准方法,能清晰地显示脑动脉瘤的大小、分布、形态、瘤颈、有无血栓、破口及血流等情况,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脑血管旋转DSA可以提高动脉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临床拟诊为SAH的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CTA诊断脑血管动脉瘤31例35枚(包括误诊1例),脑动静脉畸形2例,MoyaMoya病1例,阴性8例(包括漏诊3例);DSA诊断脑血管动脉瘤33例37枚;脑动静脉畸形2例,MoyaMoya病1例,阴性6例。结论 CTA成像可以快速、准确的判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可以作为临床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自发性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CT检查提示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的7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脑内血肿21例,脑室出血9例,混合性出血18例)。患者进一步行CTA检查。其中47例随后进行了DS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综合考虑后,行急症脑室外引流术11例,脑内血肿清除术8例,动脉瘤栓塞术8例,动脉瘤夹闭术9例,保守治疗35例。结果CTA检查提示动脉瘤28例,动静脉畸形(AVM)16例,烟雾病3例,CTA检查阴性24例。DSA检查提示动脉瘤23例,AVM8例,烟雾病5例,脑膜动静脉瘘2例,DSA阴性9例(其中1例CTA检查为动脉瘤)。本组患者共死亡3例,重残6例。结论CTA对于自发性脑内血肿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对于是否采取急症手术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更有价值。对于动脉瘤的诊断有帮助,但决定治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全脑血管造影(DSA)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自发性SAH的临床特点和DSA影像资料。结果首次全脑血管DSA检查266例显示异常202例占75.9%,正常64例占24.1%。异常者颅内动脉瘤157例占59.0%,脑动脉畸形29例占10.9%,动脉炎10例占3.8%,烟雾病6例占2.3%,各年龄段都以动脉瘤为最多见。动脉病好发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及分叉部、基底动脉及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结论颅内动脉瘤是SAH的主要病因,DSA是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病因。方法 分析脑血管造影阴性的SAH2 5例。绝大多数均经CT、DSA、MRI检查。结果  2 5例中 ,脊髓动静脉畸形 1例 ,血液病 1例 ,另 2例可能为破裂出血的隐匿型血管畸形或海绵状血管瘤。结论 初次血管造影阴性的SAH的处理及预后与CT上出血的特征有密切关系 ,对于环中脑池蛛网膜下腔出血 (PNSH)应避免重复造影 ,脑脊髓MRI检查对明确病因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DS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108例SAH患者DSA检查结果。结果:颅内动脉瘤46例(42.59%)、血管畸形21例(19.44%)及动脉炎4例(3.70%),为SAH主要原因。DSA检查正常者37例(34.26%)。结论;脑血管造影仍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经典诊断方法,凡有条件应在SAH后3天内或3周后行DSA检查,有利于病因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黄翔  李罗清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111-111,113
目的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自发性SAH患者106例做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106例SAH行DSA检查,发现脑动脉瘤83例(78.3%),发现脑血管畸形2例(1.8%),烟雾病1例(0.9%),阴性23例(21.7%)。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因多样,DSA检查是极为重要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建文  冯正健 《新疆医学》2000,30(3):162-163
目的:研究脑血管造影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作用。方法:4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全部作脑血管造影,造影选择在出血后4h ̄30天进行,其中Hunt-Hess分级Ⅰ ̄Ⅱ级23例,Ⅲ级17例,Ⅳ及以上者8例。结果:造影显示颅内动脉瘤15例,动静脉畸形24例,动脉硬化3例,不明原因者6例。结论:全脑血管造影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可进一步指导治疗,是一种损伤小,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科收治的55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和螺旋CT血管成像进行诊断,并与手术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CTA及DSA的灵敏性、准确性、诊断指数及可用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有效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利于临床准确快速地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烟雾病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29例经CT检查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室出血的病人做DSA脑血管造影。结果:29例病人被确诊为烟雾病,累及单侧或双侧的颈内动脉分枝和椎动脉分枝。结论:DSA脑血管造影是未能明确病因的脑出血病人的常规检查方法,对出血性烟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报告59例小儿自发性脑出血,分析其临床特征及CT的诊断价值。小儿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特征是:多发生于学龄期,病因多为脑血管畸形,出血部位多在脑叶。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吐、头痛、尖叫、意识障碍、抽搐和偏瘫。CT可以对脑出血进行定位、定量、鉴别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自发性SAH,估计脑出血的性质。讨论了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②方击对40例经CT诊断为SAH的患者进行DSA检查,其中20例加摄旋转DSA,8例脑动脉瘤患者行电解脱铂金弹簧圈(GDC)栓塞治疗,5例脑血管畸形行Onyx胶栓塞治疗。③结果常规+旋转DSA共检出脑动脉瘤27例(30个)。脑血管畸形8例,脑底弄常血管网(moyamoya病)2例,无明显异常3例。8例脑动脉瘤行GDC栓塞,5例动静脉畸形(AVM)行Onyx胶栓塞,均取得良好效果。④结论DSA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有效的方法;介入治疗安全、可靠,是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