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观察桂蓉汤辅助西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桂蓉汤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和总积分)、肾功能指标[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随访终点时的终末期肾衰竭(ESRD)发生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血清BUN、Scr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血清Ccr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血清BUN、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Cc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SR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桂蓉汤辅助西药治疗慢性肾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缓解病情,并延缓病理进展,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肾炎口服方联合西药治疗肾病综合症脾肾两虚证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肾病综合症脾肾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慢性肾炎口服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肾脏功能及血脂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肾脏功能和血脂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均P0.05)。结论慢性肾炎口服方联合西药治疗肾病综合症脾肾两虚证可有效缓解水肿症状,提高肾脏功能,并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初发T2DM阳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为基础治疗及西药常规治疗,包括糖尿病宣教、饮食运动控制、控制血糖血压,调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温阳益气活血方,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1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经Ridit分析,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FINS、HOMA-IR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FINS、HOMA-IR、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温阳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明显改善初发T2DM阳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体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并有改善胰岛功能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报》2020,(2):403-407
目的:观察益肾方治疗早期慢性肾衰竭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慢性肾衰竭早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尿毒清颗粒,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肾方治疗,持续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LB、HB水平均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BUN、Scr水平均显著升高,GFR均降低;治疗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有效率为93. 5%(29/31),对照组有效率为58. 6%(17/2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益肾方治疗早期慢性肾衰竭肾虚血瘀证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ALB、HB水平,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清肾颗粒对于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肾功能及血清α-平滑肌动蛋白和E-钙粘蛋白的影响。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清肾颗粒口服,疗程12周。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及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E-钙粘蛋白(E-cadherin)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最终完成68例(治疗组、对照组各34例)。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Scr、eGFR水平明显改善(P<0.05),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α-SMA、E-cadherin水平下降(P<0.05),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患者服用清肾颗粒后未出现药物不良副作用。结论 清肾颗粒能够减轻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临床症状,降低Scr水平,同时下调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血清α-SMA、E-cadherin水平,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IgA肾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其与血瘀证的关系。[方法]根据血瘀证评分标准将184例IgA肾病患者分为血瘀证组168例(轻度组105例、重度组63例)和非血瘀证组16例,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观察各项指标与血瘀证的关系。[结果]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中红细胞变形指数与血瘀证积分负相关(r=-0.9355),其余指标与血瘀证积分正相关(r=0.1452~0.9722),相关性显著(P<0.01或P<0.05)。血瘀证组(轻度组、重度组)与非血瘀证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重度血瘀证组与轻度血瘀证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肾功能正常组与肾功能异常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除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肾功能异常组的血瘀证积分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结论]IgA肾病患者处于血液高凝高粘、血液流变性异常、微循环障碍状态,其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血瘀程度密切相关,血液流变性异常和血瘀是其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脾肾同调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脾肾同调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调制脾肾方药进行治疗(治疗组),并与单纯西药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Scr、BUN水平显著下降(P<0.01,P<0.01),两组治疗后Scr、BUN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5)。结论:脾肾同调法能够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症状,降低Scr与BUN水平,控制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芪归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脏病,对脾肾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均给予优质低蛋白、低盐、低脂、低磷饮食,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贫血、降压、抗凝、调节血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芪归益肾方。4周后观察肾功能、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中医证候积分等客观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后2组PAI-1、ALB/Cr、TGF-β1、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芪归益肾方在保护肾功能和减轻肾脏纤维化进展等方面疗效确切,其治疗作用可能与改善患者凝血以及内皮细胞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报》2013,(10):1568-1569
目的:评价黑地黄丸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证候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方法进行临床试验,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黑地黄丸,对照组口服肾康宁片。两组均连续用药2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治疗组为74.07%,对照组为71.4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能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两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0.56%,优于对照组63.3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黑地黄丸能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证候,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泽苓调脂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痰浊阻遏型血脂异常的效果及对血脂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血脂异常(痰浊阻遏证)患者,随机均分为联合用药组与西药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泽苓调脂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和单纯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均连续治疗24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中医疗效、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脂四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降低,组内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联合用药组的下降幅度大于西药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的中医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肝肾功能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西药对照组ALT、AST、Scr和BUN均显著升高,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TC、TG、HDL-c显著降低(P0.05),HDLc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期间,联合用药组总不良反应少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泽苓调脂茶治疗痰浊阻遏型血脂异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血脂,保护肝肾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消瘀泄浊饮治疗慢性肾脏病气虚夹瘀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消瘀泄浊饮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气虚夹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CKD3-4期气虚夹瘀证患者60例,按随机化方法随机分成西医组(30例)和中西医结合组(30例),西医组予以西医基础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消瘀泄浊饮。连续治疗12周,所有患者在服药时、服药后12周检查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eGFR。评价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对比总结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2周后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中西医结合组均显著优于西医组(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实验室指标均有改善,治疗后两组比较,血肌酐、血尿素氮、中医证候积分,中西医结合组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eGFR显著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西医基础治疗加用消瘀泄浊饮治疗CKD气虚夹瘀证患者,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型与西医客观化指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中医证型在CRF四期(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中医证型中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浆内皮素(ET)的水平变化。方法:198例CRF患者按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为脾肾气虚夹湿浊血瘀、脾肾气阴两虚夹湿热血瘀等5型,了解中医证型在CRF四期的分布规律,同时检测各中医证型中BUN、SCr、CCr、ET的含量。结果:(1)脾肾气虚夹湿浊血瘀型在代偿期占55.8%,脾肾气阴两虚夹湿热血瘀型在代偿期占46.5%,阴阳两虚夹水气血瘀型在尿毒症期占67.6%,肝肾阴虚夹湿热血瘀型在失代偿期占50.0%。(2)ET、BUN、Scr含量在中医各证型中趋势为脾肾气阴两虚夹湿热血瘀或脾肾气虚夹湿浊血瘀型〈肝肾阴虚夹湿热血瘀型〈脾肾阳虚夹水气血瘀型〈阴阳两虚夹水气血瘀型。CCr含量在中医各证型中与上述趋势相反。结论:(1)中医证型在CRF四期(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的分布是不同的。阴阳两虚夹水气血瘀型CRF患者病情较重,正虚浊瘀是CRF患者一大特点。(2)BUN、SCr、CCr、ET可为中医证候的微观辨证提供一定的客观化依据。血浆ET也可以作为判断CRF严重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益肾泄浊方口服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chronic kidney failure,CR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CRF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在接受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口服益肾泄浊方,对照组患者口服金水宝胶囊,两组疗程均为8周。〖JP2〗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SCr均显著降低(P<0.05),eGFR和ALB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降低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ALB和Hb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益肾泄浊方口服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有利于改善CRF患者的肾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脾肾气虚证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补肾健脾方配合擦背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百令胶囊,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的变化,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Cr、BUN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eGFR、ALB、H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SCr、BUN水平下降程度以及eGFR、ALB、Hb水平上升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分布、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医常规疗法联合中医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CRF患者的肾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对Ⅲ~Ⅳ期宫颈癌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以中医综合治疗及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对症支持治疗,疗程28 d,观察第14,28天各证型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差值。结果:总体比较,治疗后两组各证型证候积分均降低,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14d0.05,P28d0.05,治疗后两组同期比较,P14d0.05,P28d0.01,两组差值比较P0.01,以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为优;两组各证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气滞血瘀证、湿热瘀毒证、脾肾两虚证P14d0.05,P28d0.05,肝肾阴虚证P28d0.05,而对照组四种证型P28d0.05;两组各证型不同天数同期比较,四种证型P14d0.05,气滞血瘀证、湿热瘀毒证、脾肾两虚证P28d0.05,肝肾阴虚证P28d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能够改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气滞血瘀证、湿热瘀毒证、脾肾两虚证能较早获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蓉黄益肾解毒颗粒对非透析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肾虚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4例非透析CRF肾虚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及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蓉黄益肾解毒颗粒,每日3次,每次1袋,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胱抑素C(cystatin C, Cys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SCr、BUN、CysC、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BUN、CysC、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SCr、BUN、CysC、Hcy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蓉黄益肾解毒颗粒能明显改善非透析CRF肾虚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其肾功能。  相似文献   

17.
常智玲  何江  管慧  周锦勇 《右江医学》2012,40(2):154-156
目的对比观察某地汉族与布依族冠心病中医证型的临床分布规律。方法收集心内科就诊诊断为冠心病的46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汉族组220例,布依族组249例。对两组患者采用自行设计表格进行实名制问卷调查并予以切脉观察患者脉象并记录。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及中医各证型体重指数(BMI)分布。结果两组中医证型比较,除气阴两虚和阳气虚衰2个中医证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4个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其中汉族组的痰浊雍塞及心肾阴虚构成比高于布依族组,心血瘀阻及阴寒凝滞构成比低于布依族组。汉族组中医证型分布前三位顺位为痰浊雍塞、心血瘀阻和气阴两虚。布依族组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前三位顺位为心血瘀阻、阴寒凝滞和痰浊雍塞。两组痰浊雍塞证型的BMI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汉族组的BMI以低分布为主,布依族组的BMI以高分布为主。结论两民族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汉族主要以痰浊雍塞、心血瘀阻和气阴两虚分布居多,而布依族则以心血瘀阻、阴寒凝滞和痰浊雍塞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在激素或环磷酰胺的治疗基础上,本组每例患者根据辨证分型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26例,每例患者只给予激素或环磷酰胺常规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肾功能、血脂和炎症因子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3%,对照组总有效率65.4%,两组疗效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24h蛋白尿定量、血肌酐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辨证论治中药配合西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水肿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活血剂芪归二参颗粒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和Klotho蛋白水平及氧化炎症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5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各26例。中药组给予芪归二参颗粒治疗,西药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运用颈动脉超声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Klotho、FGF23、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放射免疫沉淀法测定血清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观察2组治疗前后气虚和血瘀的证候要素积分变化,评价其证候疗效。【结果】(1)西药组有5例脱落、剔除,中药组有3例脱落、剔除,最终西药组21例、中药组23例完成研究。(2)连续治疗24周后,中药组和西药组的IMT、斑块Crouse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但治疗后2组在降低IMT和斑块积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药组治疗后血清Klotho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FGF23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而西药组治疗后血清Klotho和FGF23水平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中药组在升高血清Klotho水平和降低血清FGF23水平方面均优于西药组(P0.01)。(4)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血清IL-1、TNF-α、ROS和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但治疗后2组在降低血清IL-1、TNF-α、ROS、MDA水平和升高血清SOD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中药组治疗后气虚和血瘀证候要素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西药组的证候要素积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中药组在改善气虚和血瘀证候要素积分方面均优于西药组(P0.01)。(6)治疗后,中药组的气虚和血瘀证候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2.61%和78.26%,明显高于西药组的28.57%和14.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具有益气活血作用的芪归二参颗粒有较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性衰老、抗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一体化西药治疗及慢病随访管理基础上,加以温阳化瘀方治疗脾肾亏虚血瘀型慢性肾脏病3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脾肾亏虚血瘀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各31例,两组均予以肾脏病一体化西药治疗及慢病随访管理,中西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温阳化瘀方,疗程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客观指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尿总蛋白/尿肌酐及主观指标中医证候积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客观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中西医治疗组较西药治疗组血清白蛋白[(44.05±3.25)g/L比(41.65±3.75)g/L,P<0.05]、血肌酐[(128.68±25.46)μmol/L比(143.55±25.10)μmol/L,P<0.05]、肾小球滤过率[(51.83±12.04)mL/min比(42.95±9.58)mL/min,P<0.05]、尿总蛋白/尿肌酐[(686.65±457.10)mg/g比(971.81±619.41)mg/g,P<0.05]均明显改善;主观指标:与治疗前比较,中西医治疗组[(13.42±4.23)分比(21.84±4.37)分,P<0.05]、西药治疗组[(19.23±3.90)分比(21.61±4.29)分,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显著下降,中西医治疗组较西药治疗组改善更明显[(13.42±4.23)分比(19.23±3.90)分,P<0.05];与治疗前比较,中西医治疗组[(627.95±104.10)分比(487.78±125.18)分,P<0.05]、西药治疗组[(557.94±92.71)分比(507.08±100.68)分,P<0.05]治疗后SF-36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明显上升,中西医治疗组较西药治疗组改善更明显[(627.95±104.10)分比(557.94±92.71)分,P<0.05];62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与SF-36生活质量总评分负相关(P<0.05)。结论西药治疗联合慢病随访管理基础上辅以温阳化瘀方,可以更好地减少尿蛋白、提高血清白蛋白,延缓肾功能进展,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