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例高细胞数,周围白细胞数1400×10~9/L,伴蜘蛛膜下腔出血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取得等一次完全缓解后,进行ABO血型不合,HLA完全相符的同种异体骨髓移植(BMT)。ABO血型不合的供体  相似文献   

2.
1 病例资料 男性,59岁,退休工人,因“发热、咳嗽、咳黄痰3d”于2016年7月4日入院.患者于3d前无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咳少量黄痰,自测体温最高约39.5℃,发热前无寒战,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白细胞(WBC) 12.10×109/L,中性粒细胞(N)0.932,红细胞(RBC) 2.68×1012/L,血红蛋白(Hb) 85.00 g/L,血小板212×109/L;尿常规:白细胞(卅),蛋白质(++);肝功能:白蛋白(ALB) 28.1 g/L.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剂量(1~2μg/kg)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防治实体瘤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方法每日皮下注射格拉诺赛特50~100μg,疗程3~7日,预防用药于末次化疗结束24~48小时后应用,治疗用药于化疗结束白细胞计数低于4.0×109/L后应用.结果预防用药中22个周期白细胞计数均在4.0×109/L以上,14个周期白细胞计数低至(2.6~3.9)×109/L之间,但持续时间不超过7天;治疗用药应用前白细胞计数平均2.2×109/L,治疗平均4.2天后白细胞计数上升至4.0×109/L以上.结论低剂量G-CSF能短时间内使白细胞回升到正常水平,对防治实体瘤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恙虫病患者的临床及血液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6例恙虫病患者的血象及骨髓象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入院时血常规检查均有异常,血红蛋白56g/L~90g/L,平均74g/L,白细胞(1.6~3.8)×109/L,平均2.4×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16例中,全血细胞减少12例,二系血细胞减少4例。骨髓象示增生性贫血4例,疑似再障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反应性浆细胞、网状细胞增多各1例。结论恙虫病部分患者可并发血液学异常,使病情复杂化,易导致误诊。血液学异常结合野外接触史及外斐氏反应阳性可明确诊断恙虫病。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 78岁。2000年 3月出现脸色苍白、胸闷、乏力并逐渐加重,同年 8月来我院就诊。血常规示红细胞计数1. 23×1012 /L,血红蛋白 40g/L,白细胞计数 6. 3×109 /L,中性粒细胞 0. 70,淋巴细胞0. 23,血小板计数 95×109 /L,网织红细胞 0. 3%,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在正常范围。Coomb’s试验和Ham’s试验阴性。骨髓涂片示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例明显增高,粒系增生显著活跃,部分细胞胞浆颗粒增粗,可见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积分(NAP)积分为 19分,红系增生低下,…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45岁,入院前1个月发热,体温最高39.5℃,伴畏寒、乏力、大汗,无寒战、咳嗽、腹痛、腹泻、尿频等.外院查白细胞(WBC)3.7×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N)0.524,淋巴细胞(L)0.303,血红蛋白(Hb)142 g/L,血小板(PLT)184×109/L.予头孢噻肟和青霉素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7.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患者均为1995年2月~2006年7月收住我科的恶性肿瘤患者。共有15例患者在接受化疗过程中出现了IV度骨髓抑制。15例患者中胃癌2例,肝癌5例,肺癌6例,乳腺癌2例。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8岁。骨髓抑制程度,据WHO诊断标准,均为IV度,白细胞计数≤1.0×109/L,血小板计数≤25×109L,粒细胞≤0.5×109/L,其中13例既往接受过化疗和(或)放疗,2例为初治患者。化疗方案为国内常用的标准方案。化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外周血细胞各种成分的变化,当血常规中白细胞(WBC)≤1.0×109/L,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时,及时对患…  相似文献   

8.
1病历报告患者,女,77岁,因纳差20余天,皮肤黄染,发热、意识丧失,于2006年8月10日入院,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史。体温38.6℃,CT检查诊断为肝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27.3×109/L,淋巴细胞群0.82,中间细胞群0.07,中性粒细胞群0.11,血红蛋白119g/L,血小板128×109/L,美国雅培CD-17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采用配套试剂和高、中、低值三个质控。血涂片经瑞氏染色镜检:中性粒细胞0.86,淋巴细胞0.14。经舒普深抗感染治疗4d后血常规结果:白细胞15.8×109/L,淋巴细胞群0.72,中间细胞群0.10,中性粒细胞群0.18,血红蛋白117g/L,血小板122×109/L。镜检…  相似文献   

9.
王毅力  邓秀芝  高健  张静 《罕少疾病杂志》2004,11(3):55-57,F003
1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因头昏乏力1个月余于2002年2月2日第一次住院。查体:体温36.6℃,贫血貌,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及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肝脾无肿大,双下肢无浮肿。血常规示白细胞19.2×109/L,红细胞1.23×1012/L,血红蛋白44g/L,血小板120×109/L,原早粒细胞0.56,中幼粒细胞0.22,淋巴细胞0.21,单核细胞0.01。骨髓象(图1)示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异常增生,原粒细胞0.68,早幼粒细胞0.10,中幼粒细胞0.04,晚幼粒细胞0.01,杆状核0.06,过氧化酶染色(++),可见阿氏小体,红系严重受抑,仅见晚幼红细胞0.01,全片见巨核细胞20个。心电…  相似文献   

10.
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HLAL)是指外周血中细胞数>100×109/L的急性白血病,其临床特点为病情凶险,易发生颅内出血及呼吸窘迫综合征,需紧急处理.临床上HLAL占急性白血病总病例5%~10%,并非罕见.现将3例HLAL治疗体会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性,19岁,血常规HB 128 g/L,WBC336×10 9/L,PLT 104×109/L,骨髓检查确诊高白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入院后经羟基脲500 mg,每6 h 1次,别嘌呤醇200 mg,每天3次,同时水化疗法及碱化尿液,入院后第2天出现脑出血,患者家属要求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多次输亲属血的重症再障患者的疗效.方法1例曾有5次输其父亲及兄弟外周血的重症再障患者,应用DNA指纹检测法确认HLA配型与患者完全相符的孪生兄弟为同卵双生,采用环磷酰胺、全血淋巴结照射和抗胸腺球蛋白(CY+TBI+ATG)为预处理方案,以环胞霉素A和氨甲喋呤(CsA+MTX)预防移植物抗宿主排异反应(GVHD)的发生.结果患者于移植后第7d及第10d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升至>0.5×109/L及>1.0×109/L.患者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分别于移植后第12d及26d升至>20×109/L和>50×109/L.骨髓细胞学检查显示粒、红、巨系均增生活跃,为增生性骨髓象.结论以CY+TBI+ATG为预处理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可预防急性超强GVHD的发生,有效治疗有亲属输血史的重型再障患者.  相似文献   

12.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于2002年10月初体检时,胸片提示“前纵隔增宽”,当时患者无胸闷、咳嗽、发热、乏力等自觉症状,遂到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8.32×109/L,血小板33.7×109/L,血红蛋白132g/L。CT示:①前纵隔肿瘤呈浸润性生长,②左侧斜裂胸膜增厚。为进一步确诊,患者于11月6日至上海某医院住院检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33.7×109/L,中性0.17,淋巴0.80。骨髓象检查: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原淋+幼淋90.5%)。给予MVP(甲氨蝶呤+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1次,无明显骨髓抑制、感染等,于12月2日出院。为进一步诊治于12月4日入住我院血液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细菌性败血症血常规检查,即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中性杆状粒细胞比值比较,探讨ANC对诊断细菌性败血症的临床价值。研究对象为1998年6月—1999年10月住院患者,分为三组。A组:细菌性败血症组87例,血培养阳性,其中G-b32株,G 55株。B组:非败血症细菌感染组96例,血培养阴性。C组:对照组120例,为健康体检者。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三组的白细胞、ANC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比值对照研究。其结果WBC:A组(17.2±6.4)×109/L和B组(13.1±6.3)×109/L明显高于C组(7.5±3.8)×109/L。ANC:A组(12.0±5.6)×109/L和B组(7…  相似文献   

14.
瑞白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rhG-CSF(瑞白)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白细胞计数(WBC)<3.9×109/L 或中性粒细胞<2.5×109/L时开始用rhG-CSF150 μg皮下注射,1次/d,连用5 d或以上,白细胞记数升至正常或以上时停药. 结果可使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患者,白细胞恢复正常范围,平均6.5 d,使化疗按期完成. 结论可有效的治疗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明显缩短白细胞降至正常范围以下的持续时间,有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rhG-CSF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恢复的效果.方法24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和2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联合化疗后,白细胞(WBC)计数<1.0×109/L时起加用rhG-CSF300μg/d,皮下注射,直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1.5×109/L后停用.结果ANC>1.5×109/L在用rhG-CSF组为(5.9±5.1)d明显短于对照组(14.8±5.0)d,用rhG-CSF组明显减少了感染的发生(20%∶80%).结论rhG-CSF能有效地加速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1病历报告患者,女,17岁,以双下肢皮肤淤点4个月于2005年6月入院。临床表现仅为双下肢皮肤散在红色粟粒状淤点,无其他出血倾向,入院时PLT(血小板)计数为13×109/L,行常规骨穿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给予丙种球蛋白(丙球)加激素治疗。常规胸透检查发现左肺肿物,查肺CT示左纵隔占位,以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但患者无任何胸部症状,因血小板偏低,不宜手术。早期患者因经济困难,丙球未能给予足量全程(第一天17.5g,第二~五天5.0g),故血小板一度正常后(122×109/L)又迅速下降(75×109/L),白细胞偏高(31.3×109/L)。后因急于手…  相似文献   

17.
吴某,男,56岁。因头昏、乏力半个月,全身散在性紫癜1周,于1989年8月11日门诊检查,血红蛋白(Hb)55g/L,白细胞(WBC)72×10~9/L,血小板(Pt)10×10~9/L,外周血中见大量原始细胞,拟诊为急性白血病。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四肢、胸背部、颜面部均可见密集紫癜,暗红色,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腹、神经系统均无异常发现。双侧眼底有大片暗红色出血灶和渗出物。实验室检查 Hb44g/L,WBC24.2×10~9/L,原粒细胞89%,Pt 9×10~9/L,血乳酸脱氢酶>1000U,骨髓像示增生明显活跃,原粒细胞88.5%,早幼粒细胞0.5%,红系0,巨核细胞0,诊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FAB-M_1型)。  相似文献   

18.
肺曲菌病并发胸腔积液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41 岁。因右肾癌术后 9 年,刺激性干咳伴咯血2年,加重1月余,于2000年11月2日收入院。体格检查:右肺语颤减弱,双下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口罗音。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 6.1×109/L、中性粒细胞0.725、淋巴细胞 0. 235、单核细胞 0. 04、红细胞计数 2. 68×1012/L、血红蛋白75 g/L、血小板计数 160×109/L;红细胞沉降率63 mm/1 h;尿、粪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检查:总胆红4.4μmol/L、直接胆红素 1. 6μmol/L、总蛋白质 65g/L、白蛋白32 g/L、球蛋白 33 g/L、白球比例 0.97、丙氨酸转氨酶 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 13 U/L…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9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侧肋部持续性针刺样疼痛,未予重视,骨痛范围逐渐扩大,累及全胸部,当地医院查心电图、胸片正常,血常规:白细胞9.2×109/L,中性粒细胞0.749,血红蛋白124g/L,血小板130×109/L,诊断“单纯疱疹”,口服“芬必得”,疼痛可暂缓解。此后疼痛逐渐加重,以腰背部、双侧髋关节、膝关节为主,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胸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示“胸椎各椎体结构完整,T1WI各椎体信号普遍减低,T2WI未见明确异常改变,建议进一步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图1)。血常规:白细胞4.64×109/L,中性粒…  相似文献   

20.
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仁南  黄晓静  李玺 《吉林医学》2006,27(5):493-494
目的:评估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1例患者接受了去除白细胞红细胞悬液761U,(每人1 ̄8U不等),对其中200U红细胞悬液滤除白细胞前、后分别进行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并对其输血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应用白细胞滤器后,其白细胞数比过滤前显著减低,过滤前、后白细胞数分别为(6.16±1.44)×109/L与(0.12±0.10)×109/L(P<0.01),血红蛋白过滤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61.58±23.31)g/L与(157.84±22.35)g/L,P>0.05。251例接受去白细胞受血者均未出现输血反应。结论:白细胞滤器能有效去除白细胞,去除白细胞能减少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