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仙  唐毅松  余莉梅  姜云   《护理与康复》2017,16(4):307-309
目的观察经络穴位按摩干预产后缺乳的效果。方法将160例产后缺乳产妇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辨证分型给予经络穴位按摩。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量评分、血清泌乳素水平及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泌乳量评分:干预后观察组评分(2.68±1.06)分,对照组评分(1.91±1.38)分,t=3.958,P0.05;血清泌乳素水平:干预后观察组血清泌乳素(288.7±150.3)ng/ml,对照组(212.5±136.8)ng/ml,t=3.354,P0.05;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观察组新生儿生理性体质量下降较对照组少(t=37.080,P0.05),经皮胆红素值较对照组低(t=4.932,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2.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两组比较,x~2=5.270,P0.05。结论经络穴位按摩能增加产妇泌乳量,促进血清泌乳素的分泌及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产后按摩对分娩后3~5d产妇缺乳情况的效果.方法 将顺产分娩的健康产妇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实施产后按摩并结合常规护理,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对2组乳汁分泌情况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实验组产妇乳汁分泌、乳胀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产后按摩可促进产妇乳汁分泌,减少乳胀,提高了母乳喂养率,较好地满足产妇及新生儿的需求,为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提供了保证,是一项在产科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的康复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产后缺乳产妇应用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后效果。方法:产后缺乳产妇109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54例给予乳房穴位按摩,观察组55例联合催乳汤口服,治疗7d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补授乳量及泌乳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8.89%,泌乳量高于对照组,补授乳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催乳汤联合乳房穴位按摩显著提升产后缺乳产妇的泌乳量,减少补授乳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治疗初产妇肝气郁滞型缺乳的效果.方法将90例产后24 h辨证为肝气郁滞型缺乳的初产妇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护理及心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48 h、72 h及7 d泌乳量充足与乳腺管通畅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2 h及7 d泌乳量充足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乳腺管通畅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穴位按摩治疗初产妇肝气郁滞型缺乳的临床疗效显著,产妇易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易云霞  任利容  曾连英 《妇幼护理》2024,4(7):1532-1534
目的 研究按摩结合催乳汤治疗产后缺乳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3 月收治的的产妇 60 例,基于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催乳汤治疗,观察组在乳汤治疗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按摩。对比分析两组的泌乳量、补授乳量、临床疗效及新生儿饥饿程度。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泌乳量及补授乳量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泌乳量及补授乳量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新生儿饥饿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后缺乳症状采取按摩与催乳汤结合治疗,可有效减少补授乳量,提高产妇的泌乳量,缓解新生儿饥饿程度。  相似文献   

6.
7.
朱琳洁  胡引  张慧 《护理与康复》2015,14(8):758-759
目的观察以肝胃经为主穴位按摩联合通草猪蹄汤对产后缺乳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予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以肝胃经为主穴位按摩联合通草猪蹄汤治疗。观察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随访42d记录产后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在48h内观察组45例、对照组30例;产后42d内纯母乳喂养率观察组82.0%、对照组5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肝胃经为主穴位按摩联合通草猪蹄汤的方法可以预防产妇产后缺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温和灸联合穴位按摩促进气血虚弱型缺乳产妇泌乳启动的可行性。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某院治疗的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产妇为研究对象,以分娩后入住母婴同室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G1)、穴位按摩组(G2)、温和灸组(G3)、温和灸联合穴位按摩组(G4)。干预时间为3 d,比较四组产妇泌乳启动时间、产后乳汁分泌情况(12 h、24 h、72 h)及婴儿72 h体重下降幅度,评估其安全性(不良反应、血液指标及其皮肤情况)。结果G4组产妇的泌乳启动时间早于其他三组,在产后48 h和72 h的泌乳量多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4组婴儿产后72 h体质量下降幅度小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产妇均无不适主诉及不良事件发生,干预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及受试部位皮肤无异常变化(均P>0.05)。结论温和灸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促进气血虚弱型缺乳产妇泌乳启动,增加泌乳量,减少72 h婴儿体重下降幅度,操作方便、无创伤、痛苦小且能起到持续之疗效,产妇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9.
产妇缺乳,少乳或无乳,除了与产妇本身患有内分泌系统疾病或服用影响泌乳的药物外,最近的研究还发现,与产妇所穿戴的内衣、乳罩的制作材料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化催乳汤在产妇催乳的作用效果,降低产妇缺乳的发生。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0例。所有产妇均采用早吸吮处理,对照组在产后口服肉汤和鱼汤,治疗组产后加服生化催乳汤。3个疗程后统计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2.67%,治疗组总有效率95.33%,两组母乳喂养率差异显著。结论:生化催乳汤补气血,健脾胃,疏肝郁,调节阴阳,养血滋阴,补益通乳。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联合超短波干预产妇产后泌乳、排乳的效果。方法将92例分娩后缺乳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常规母乳喂养指导,并用热毛巾湿敷,按摩乳房,用吸奶器吸吮排空乳汁等方法。观察组在执行对照组方法基础上,利用氦氖激光照射双侧乳房,并联合应用超短波高频电疗机对乳房进行理疗。观察干预后产妇泌乳量改善情况及乳腺炎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乳量多于对照组,乳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氦氖激光联合超短波应用可促进分娩后产妇乳汁分泌及排空,降低乳腺炎的发生率,为母乳喂养提供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产后乳少是指乳汁不足甚或全无,是临床上的一种产后常见病.穴位按摩属于中医外治法,对于治疗产后乳少具有良好效果.本文通过对穴位按摩治疗产后乳少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总结,以期为产后缺乳的治疗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产后期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充满压力的母性角色的适应期,甚至是一种危机。我国的国情及基本国策决定了妇产科接待的初产妇是我们妇产科护士主要接待的对象。初产妇绝大部分缺乏自我护理的经验,而产后缺乳、乳房胀痛、乳腺导管不通更是产妇尤其是初产妇产后首当其冲的问题之一。因此,我们怎样把好产后第一关,尽可能地给予产妇最多的支持呢。在做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后乳房穴位按摩对产妇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我科2012年3~7月足月顺产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及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产后12 h开始进行乳房穴位按摩,按摩手法及乳房护理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及乳房舒适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纯母乳喂养情况高于对照组,乳房舒适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进行乳房穴位按摩可促进乳房的血液循环,有助于乳汁分泌,增加泌乳量,从而提高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对产后缺乳产妇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10例产后缺乳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伸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产妇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泌乳量及产后乳房充盈度。结果护理10 d后,观察组产妇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乳房充盈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产后缺乳产妇泌乳量,改善产妇产后缺乳情况及产妇乳房充盈度,提高产妇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6.
赖艳青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9):1013-1013
母乳是婴儿最佳食物 ,按一个正常乳母每日分泌 80 0ml乳汁计算 ,其提供的热能 ,各种营养素的种类、数量及质量优于任何代乳食品 ,并能完全满足 4~ 6个月龄以内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有研究结果表明 ,母乳喂养儿的体格发育及智能发育均明显优于人工喂养儿。产后缺乳严重影响母乳喂养 ,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我院营养室于 1999年 8~ 12月起对3 0例产后缺乳的乳母采用催乳汤治疗产后缺乳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观察对象  1999年 8~ 12个月产后缺乳的乳母 3 0例 ,年龄 2 2~ 3 0岁 ,产后体格检查均正常。1 2 缺乳诊断依据 产…  相似文献   

17.
气血亏虚型缺乳产妇的中药治疗和临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二年来 ,我院产科对临床气血亏虚型缺乳[1]产妇予母乳喂养指导 ,合理安排休息 ,饮食调护 ,同时加服中药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9年7月~2001年6月两年间住院的气血亏虚型缺乳产妇92例为治疗组 ,年龄23~35岁 ,平均26.3岁 ;初产妇63例 ,经产妇29例 ;阴道产30例 ,剖腹产62例。1999年7月~2001年6月住院的气血亏虚缺型乳产妇85例为对照组 ,年龄22~35岁 ,平均26.1岁 ;初产妇59例 ,经产妇26例 ;阴道产24例 ,剖腹产61例。两组病例均排除产前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手法外治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对气血虚弱证产妇产后缺乳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分娩的气血虚弱证产妇14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手法外治联合中医特色护理。比较2组泌乳初始时间,产后1~3 d每日乳汁量,产妇产后乳房充盈占比情况及满意率。 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初始时间短于对照组(t=1.054,P<0.001)。观察组每日乳汁量均高于对照组(F组间=6.141,P<0.001),观察组产妇产后1、3、5天的乳房充盈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χ2 =5.818,P=0.016)。 结论 手法外治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对气血虚弱证产妇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较佳,有利于提高产妇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10年WHO发布的一项针对亚洲分娩方式的调查显示:中国在2007年10月~2008年5月的剖宫产率高达46%,远高于印度、越南、日本等国家[1].产妇产中疼痛、产前及产后情绪焦虑等症状、乳汁淤积、乳房胀痛、便秘等患病率亦有上升趋势,产后新生儿常有新生儿黄疸、缺血缺氧性脑病、生长发育迟缓等疾病[2].穴位按摩是中医传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激发人体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体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产后缺乳(Postpartum hypogalactia)是指产妇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者全无。属缺乳乳汁不行乳汁不下等范畴。本病多于产后第二、三天至一周内发生,甚或发生在整个哺乳期。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其中丰富的免疫物质可增加婴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能增加母子间的感情交流,降低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