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分析疗效。方法:2004~2007年收治AMI患者242例,使用β受体阻滞剂180例,前壁心肌梗死106例,合并高血压病78例,合并糖尿病33例,观察其疗效。结果:70岁以上患者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为70岁以下患者的50%。前壁心梗使用率60.1%.非前壁心梗为19.4%。高血压患者无禁忌证者使用率达61.1%,糖尿病患者使用率偏低为24.2%。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β受体阻滞剂使用时间在提前,使用剂量在加大,使用率在提高,并取得很好疗效,但仍有一些问题,包括早期使用不够、使用剂量偏小,糖尿病人使用低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AMl)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分析疗效.方法 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并观察其疗效.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β受体阻滞剂使用时间在提前,使用剂量在加大,使用率在提高,并取得很好疗效,但仍有一些问题,包括早期使用不够、使用剂量偏小,糖尿病人使用低等.  相似文献   

3.
<正>我院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肌梗死有1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对2006~2010年78例急性心梗患者病例进行分析,总结β受体阻滞剂使用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查阅心肌梗死(AMI)病历78例,其中使用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B-受体阻滞剂的情况及使用达标率。方法收集2008年-2012年我集团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7例,剔除使用β-受体阻滞剂禁忌患者19例,并统计使用β-受体阻滞剂3天后心率情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达52.74%,静息状态下3天心室率控77/min。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β-受体阻滞剂使用认识不足和副反应的顾虑,阻碍了循证医学证实的结论性证据在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谢芳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123-123
β-受体阻滞剂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类药物,它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压,减少心肌梗死后猝死发生率,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但它有负性频率、负性传导作用,可减慢心率,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上发现β-受体阻滞剂使用过程中出现心动过缓或缓慢心律失常,常立即停用β-受体阻滞剂。而长期大剂量口服β-受体阻滞剂突然停用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本文总结了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后发病情况,分析了突停β-受体阻滞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于即刻给予氨酰心安(12.5~25mg/天)或美多心安(25~50mg/天),余两组治疗相同。入院后10~14天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时域指标SNDDSDANNrMSSDPNN50、散点图指标VLI、VAI的变化。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早期使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可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的时域指标、散点图指标均有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改善作用在前壁与下壁急性心肌梗死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率变异,这种作用在前壁心肌梗死与下壁心肌梗死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多年来β受体阻滞剂用于心脏缺血、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的治疗。近年来,其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有益作用也得到了证实。β受体阻滞剂在很多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益处和适应症都已明确,关于该类药物对许多临床情况的可能治疗作用亦有共识,排除禁忌症并采用合适剂量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是安全的,应该尽可能避免突然停药以防止出现停药症状,下面就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1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cardial Infairtion,AMI)1.1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急性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没有禁忌…  相似文献   

8.
谢芳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3):123-123
β-受体阻滞剂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类药物,它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压,减少心肌梗死后猝死发生率,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但它有负性频率、负性传导作用,可减慢心率,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上发现β-受体阻滞剂使用过程中出现心动过缓或缓慢心律失常,常立即停用β-受体阻滞剂。而长期大剂量口服β-受体阻滞剂突然停用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本文总结了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后发病情况,分析了突停β-受体阻滞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1临床资料根据症状、心肌酶学以及心电图动态演变诊断的首次急性心肌梗…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本地区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用药情况,分析影响其正确用药的原因。[方法]总结大连瓦房店市中心医院2000年至2003年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1年内抗血小板药、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调脂药和其他药物用药情况。[结果]108例(93.1%)患者常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存在主要问题是部分患者用量偏低;75例(64.7%)患者服用ACEI;82例(70.7%)患者常规1:7服β-受体阻滞剂,心率达标率为39%;只有39例(33.6%)患者坚持服用调脂药;26例患者无症状长期口服硝酸酯类药物;24例患者长期口服钙通道阻滞剂(CCB)。[结论]抗血小板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较好,存在主要问题是用量低,主要原因是随诊不够;影响ACEI使用率主要因为咳嗽等副作用,其次存在医师的认识问题;影响调脂药物的使用率和用量的主要原因是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0.
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心内科的急症 ,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β -受体阻滞剂因其负性肌力作用 ,曾限制在AMI中的应用。近 4 0年来 ,随着循征医学的推广 ,大规模临床试验的进行 ,已证明无禁忌证的AMI患者 ,均应给予 β-受体阻滞剂治疗[1,2 ] 。ACC/AHA[3 ] 汇集 5 0 0 0多篇论文 ,推荐β -受体阻滞剂用于AMI的治疗。本文就其在这方面的应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及存在问题作一综述。1 β -受体阻滞剂治疗AMI的确切作用1.1 降低死亡率、再梗死率 β -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竞争β受体活性而引起一系列药理效应 ,即心率…  相似文献   

11.
操向瑛 《河北医学》2001,7(1):63-64
目的:观察心肌梗塞病人发病24h内及发病后48-72h r QTd变化情况,了解QTd与心梗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本组纳入心梗病人62例,分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未发生室民生心律失常两组,分别测量其发病24h 及发病后48-72h的QTd,并比较两组指标,结果:(1)发生室内性心律失常的心梗病人QTd显著高于未发生心律失常组,(2)心梗发病24h内QTd显著高于发病后48-72h ,结论:急性心梗病人测量QTd对于预则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D-D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酶免疫法测定42例心肌梗死患者,3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5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H-FABP、D-D聚体。[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的H-FABP、D-D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SA),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UA)H-FABP、D-D聚体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SA),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的(SA)H-FABP、D-D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FABP用于AMI的早期诊断具备可行性,而D-D聚体可以作为AMI诊断的参考指标,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AM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童杏  彭建强  谢琼 《湖南医学》2014,(2):310-313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亚临床甲减)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血脂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B型脑钠肽前体(Pro-BNP)水平以及心功能之间的差异。【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224例,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亚临床甲减组(A组,n =112)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甲状腺功能正常组(B组,n =112),均空腹抽血行促甲状腺激素(TSH)、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cy、Pro-BNP检测,心脏彩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比较两组指标的差异。【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血清TSH、TC、TG、Hcy、Pro-BNP均升高,同时LVEF值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结论】亚临床甲减影响血脂代谢、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并与T C、血浆H cy存在一定相关性,为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同种异体大鼠骨髓干细胞(BMSCs)移植,观察其对实验性大鼠急性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无菌分离骨髓干细胞;将36只同种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细胞移植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细胞移植组在心肌梗死周边分四点注射BMSCs细胞悬液,对照组心肌梗死区周边注射等容积BM SCs完全培养液。通过心肌组织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血中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 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检测,观察BM SCs移植对上述各指标的影响。[结果]细胞移植组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中CK、LDH、M DA水平,提高血中SOD水平。[结论]BM SCs移植对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内科学年鉴     
丙型肝炎病毒经抗体阴性供体向器官和组织受体传播;代谢综合征可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D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形成心肌梗死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于术后1、2、3、7、15、30、90d的大鼠心肌进行VWF、α-SMA及VEGF标记,并进行微血管、小动脉及VEGF阳性细胞记数。[结果]微血管密度和小动脉密度于术后2d开始增加,3~7d达到高峰,VEGF于术后2~7d呈高表达。[结论]心肌梗死后,血管的新生有明显的时段性,提示心肌梗死后在早期采用促进血管新生的措施可能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99mTc-HL91乏氧显像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78例AMI患者在治疗前行99mTc-HL91乏氧显像检测心肌活性,并计算梗死心肌的99mTc-HL91摄取率.根据摄取率高低分为高摄取、低摄取和无摄取组,随访1年以上,对3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并根据定性诊断结果分为存活心肌组和坏死心肌组,对组内接受再血管化治疗和药物治疗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梗死心肌不同99mTc-HL91摄取比值的3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无摄取组发生率较高,高摄取组发生率较低.存活心肌组内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再血管化治疗者,差异有显著性,而坏死心肌组内治疗方法不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99mTc-HL91乏氧显像检测存活心肌有助于鉴别AMI高危患者、判断预后,并对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血尿酸水平与老年高血压并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1年1月~2003年5月老年心脏科的高血压病和心肌梗死患者186人,分为高血压病合并心肌梗死组(41例)、高血压病组(120例)和心肌梗死组(25例)。采用日本岛津730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尿酸等生化指标,分析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病合并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病合并心肌梗死组与心肌梗死组、高血压病组相比,血尿酸水平均显著增高(P分别为0.001和0.002)。结论 血尿酸增高是高血压病合并心肌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部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体表心电图定位及其冠脉病变的特征。[方法]分析12例多部位急性STEMI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急诊冠脉造影结果,并加以对照比较。[结果]根据心电图判断IRA的准确性为100%,多部位急性STEMI患者的多支冠脉病变占83%。[结论]体表心电图可以准确判定IRA,多部位急性STEMI患者冠脉病变较为弥漫。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及MMP/TIMP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术后24 h存活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对照组(MI组),卡维地洛干预组(C组),另设假手术组(S组)对照。C组给予卡维地洛[10 mg/(kg.d)]分两次直接灌胃,MI组和S组大鼠则予等量蒸馏水。4周后检测各组血流动力学、心室重塑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室肌中MMP-8和TIMP-1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MI组的左室舒张末压(LVEDP)、容积(LVV)、重量(LVW)明显增加,分别为(2.2±2.0)mmHg和(19.9±12.8)mmHg,(0.43±0.11)mL和(0.91±0.08)mL,(525±62)mg和(714±64)mg,P<0.01,MMP-8和TIMP-1表达明显增加(分别为35.5±0.27和97.6±0.21,43.6±0.24和89.5±0.21,P<0.01),而心率及各项心功能指标如左心室收缩压(LVESP)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及其校正值(±dp/dt/LVSP)明显降低(P<0.05~0.01);与MI组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