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介绍一套无线野战伤员搜救与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蓝牙信息卡,个人数据助理PDA,GPS卫星定位系统以及CDMA无线网络,实现战场上伤员精确定位、快速搜救和伤员电子伤票生成管理,为各级救治机构提供伤员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2.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对战(现)场伤员快速搜救提出更高要求.现阶段,我国整体的战(现)场伤员搜救信息力与实用化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严重制约我国战(现)场伤员搜救效率和成功率的提升.研究围绕战(现)场伤员智能感知的分布式移动云平台的构建,提出云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云平台的应用部署方式、数据汇聚方式和服务访问方式,并给出云平台效能特点分析,以有效提升战(现)场伤员搜救的信息力,提高战(现)场伤员搜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未来战场伤员搜救作业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救护效率,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伤员搜救系统。通过人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完成以战场伤员感知信息引导下多种搜救作业模式的有效应用,作业过程清晰可视,实现由战场粗略感知寻找伤员向快速精确定位救护伤员的历史性转变。经检验应用表明,系统作业效能符合信息化条件下战救保障能力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制适合于一线救护的伤员搜救与后送、远程医疗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医疗与士兵同在.方法:立足军队现有远程医疗技术,利用北斗卫星同时具备定位与双向通信的能力,设计一整套伤员搜寻、后送与远程医疗体系架构.结果:构建了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的伤员搜救、后送与远程医疗平台设计方案.结论:解决了战场伤员精确定位、援救与后送的难题,满足了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1引言 为了适应伤员救治信息化建设需要,针对当前复杂环境伤员搜救、救护信息收集管理困难的问题,依托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字化网络技术、射频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移动通讯、条码自动识别、数据库等先进技术,根据一线救治、伤员救治、伤员后送、卫勤指挥等业务流程,以伤员信息采集、存储、传输为核心,集成伤员求救、伤情评定、生理监测等功能,研制开发了电子伤票系统,初步实现了伤员信息采集自动化、信息存储电子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和伤员救护可视化,较大地提高了伤员救治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一种可快速、准确定位待救人员的伤员搜救引导器,以满足陆军战场搜救装备体系建设的迫切需要.方法:分析伤员搜救引导器的基本性能、环境适应性和勤务适应性,以低功耗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处理器作为核心,整个引导器包括ARM主控模块、超短波模块、北斗模块和紫外驱动模块等.设计完成后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对战场伤员时时感知、精确定位、快速救护等问题,采用射频识别、传感器、定位定向,及无线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方法,结合部队卫勤力量组织架构,研究设计战场伤员搜救系统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救作业模式;经检验应用表明,系统具备可满足战救时效性要求的信息快速反应能力,并显著提高战场联合战救作业的质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野战医疗快速救治系统,以提升野战伤病员的救治效率。方法 :利用无线网络平台,采用开放式数据库互连(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ODBC)客户端程序及地域警防搜救终端,建立一个小型的局域网,使各个子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从而构建综合性野战搜救信息网络平台。结果:该系统集卫勤指挥、伤病员信息管理、战备物资管理以及警防搜救为一体,可实现伤员流、物资流、指挥信息流以及警防援救系统的互联互通。结论:该系统强化信息融合,有助于实现野战伤病员的快速救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实现多样化军事行动批量伤员伤情与救治信息的快速采集、处理、利用、传输、存储和管理,实现对批量伤员的快速分类、对伤员信息的自动化管理,提升军队卫勤保障能力及信息化水平.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RFID技术和移动存储技术融为一体,开发研制大容量医疗信息卡.结果:大容量医疗信息卡能够满足多样化军事行动批量伤员伤情与救治信息的快速采集、处理、利用、传输、存储和管理的需求.结论:大容量医疗信息卡可大大提高多样化军事行动批量伤员伤情与救治信息采集、处理、利用、传输、存储和管理速率,实现了伤员信息的智能化管理,保证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和连续性,对提升军队卫勤保障能力及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rrjk》2014,(4)
<正>本刊讯"运输分队遭遇贫铀弹袭击,现场伤员有放射性沾染,命你部火速派人搜救。"深冬时节,第二炮兵总医院一场特殊的应急保障演练在燕山脚下打响。随着一声指令,特勤医疗小分队迅速抵达现场。数分钟后,记者乘坐的特勤医疗车内,清晰地显示出现场画面:从伤员搜救、现场急救、伤口处理到完成紧急后送,整个过程一览无余。演练现场,第二炮兵总医院军事医学办公室主任白杨介绍道,这是单兵头盔搜救仪的功劳,特勤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设计伤员中央监护定位系统,满足应急灾害医疗救援活动的需要.方法:系统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伤员、救援人员移动信息终端,监控服务器组成.伤员移动信息终端接收与获取位置信息,并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将这些参数发送至中央监控服务器;服务器对每名伤员的生命体征参数进行监控.结果:利用该系统,每一名伤员的生命体征信息(含报警信息)以及所处位置可以实时处于监控状态,便于救援人员及时察觉报警,找到伤员,开展救援.结论:该系统具有携运负担小、适用目标多的优点,可以大大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挽救更多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紧急医疗救援车载系统概念和功能的理解,从车载信息采集分系统、无线传输分系统、综合保障分系统设计3方面入手,分析了目前救援车所配置的有线和无线网络设备、视频监控显示设备、视频录像设备、卫星通信设备的组成和特点,指出今后要进一步对无线网络、软件、移动设备进行改进,以更好地提高医疗救援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WLAN)技术应用于搜救生物雷达中,实现对被压埋人员生命体征的手持式实时监测。方法:使用C#语言,基于PocketPC平台,应用套接字(Socket)网络编程方法、多线程编程技术和图形设备接口(graphicsdeviceinterfaceplus,GDI+)技术实现生物雷达探测呼吸波形在个人数字助手(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上的实时动态显示。结果:该系统实现了基于PDA的压埋人员微弱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测,可为救援人员提供动态、翔实的生命特征,以便科学施救。结论:该系统可以克服以往探测过程中只能给出有无目标而不能对目标生理状态进行监测的缺点,为搜救人员制订救援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安卓技术,研制适合应急救援卫勤保障的伤员呼叫系统。方法:将伤员信息终端(由呼叫模块、定位模块以及数据传输模块组成)作为分机,将基于Windows XP系统的便携式计算机作为主机,利用无线网络,实现伤员呼叫管理功能。结果:伤员如有不适,通过分机上的按键发出报警信息;分机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将信息及所处位置发送至主机;主机接收报警信号后,将信息转发至最近的救援人员所携带的救援终端。结论:每一名伤员的呼叫信息都可传输至主机;主机结合位置信息,以地图的形式高亮显示目标伤员;救援终端可接收到伤员的报警以及与之相应的位置关系,达到无人值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战创伤分级救治远程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战创伤分级救治远程支持系统的组成和技术手段。方法:运用微波数字传输和GSM生命体征信息传输两种技术,通过自行组网,建立由多功能无线遥控摄像系统、平战两用远程监护系统组成的远程支持系统。结论:建立了野战医疗所局域网络和远程监护网络,实现了伤员后送和救治过程中各种音视频信息、生命体征信息的动态、持续和无线远程传输,突出了伤员分级救治的实效性,拓展了战创伤救治空间,为提高紧急救治效率、缩短"黄金"救治时间、降低战创伤伤员死亡率和致残率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国内院前急救的发展现状和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无线3G网络的120院前急救系统的解决方法.方法:利用无线3G网络通信技术,建立救护车、接诊医院与远端专家之间的信息通路,实现实时音视频和生命体征信息的传输.结果:该系统实现了远程救护指导、抢救方案的提前制订及接诊的准备,从而缩短了患者的救治时延,提高了患者的救治率,减少了医疗纠纷.结论:基于无线3G网络的120院前急救系统是可行的,并将在提高院前急救和转运水平、提高患者的救治率、节约急救资源、减少医疗纠纷等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研制一种可满足野外应急救援活动需要的伤员中央监护定位系统。方法:将血氧、血压、心率检测模块与无线传输网络以及相应的定位算法相结合,以实现伤员的生命体征监测与定位管理功能。结果:体征参数传感器与定位系统将相关数据传输至伤员移动信息终端;终端将数据处理、封装后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中央监控平台服务器:最后服务器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监控。结论:中央监控平台可以实时显示每一名伤员的生命体征信息以及所处位置,实时了解每一支救援队伍的位置信息,为野外应急救援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把无线网络技术应用到信息化建设中去,分析无线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方法:无线网络解决方案基于EEE802.11a/b/g传输标准,采取无线控制器加瘦AP的架构,所有AP都通过无线控制器进行统一管理,通过不同的服务集标识来定义各种结构。结果:无线网络可应用于无线查房、无线视频、无线管理、无线定位、无线上网。结论:无线网络技术将会不断地完善,并在医疗等区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