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在诊断干眼方法中酚红棉线,Schirmer'sⅠ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测量泪膜的一致性。方法:110只白内障术眼术前分别用酚红棉线试验,Schirmer'sⅠ试验测量泪液分泌量,两种方法间隔5min,然后均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reak up time,BUT),所有资料均采用Kappa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一致性。结果:酚红棉线测量泪液分泌试验,棉线湿长〈10mm的患者.占总眼数的36.4%,湿长〈20mm者,占总眼数的89.1%;Schirmer'sⅠ试验滤纸湿长〈5mm者,占总眼数的10.9%,湿长〈10mm者,占总眼数的40.0%。BUT〈5s者占总眼数的23.6%,〈10s者占总眼数的65.5%。酚红棉线试验与Schirmer'sⅠ试验,BUT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从0.03到0.29,从-0.028到0.13,酚红棉线试验与Schirmer'sⅠ试验及BUT的一致性较差。同样Schirmer'sⅠ试验与BUT的一致性Kappa值从0.12到0.31,两者的一致性较差。结论:酚红棉线试验与Schirmer'sⅠ试验,BUT试验在测试泪液量方面的一致性较差,而且Schirmer'sⅠ试验与BUT试验相比较一致性也较差,因此诊断干眼患者需要联合多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丫啶橙荧光染色结膜印迹细胞学(CICAO)检查与干眼症状和体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52例(303眼)干眼患者和60名(120眼)正常对照者,采集干眼患者症状(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眼睛红、分泌物增多、眼睑沉重感、视疲劳、畏光、流泪、痒感、眼痛、视力波动),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L)、虎红染色(RB)及CICAO检查。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检验CICAO与干眼症状及SIt、BUT、FL和RB的相关性。结果 CICAO与干眼症状中的干涩感、流泪、眼痛有显著相关性(r=0.337, r=-0.278, r=0.395;均P<0.05)。CICAO与RB、SIt、BUT、FL均有显著相关性(r=0.757,r=-0.668,r=-0.549,r=0.428;均P<0.01)。结论 CICAO与干眼症状的相关性较低,与RB、SIt、BUT、FL均具有显著相关性。CICAO可为干眼的临床分级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CIC)在结膜松弛症(CCH)发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组15人30眼,结膜松弛组15人30眼,除采用泪液分泌实验I(Schirmer I)、泪膜破裂时间(BUT)、虎红染色(RBS)及荧光素染色(FLS)计分等常用眼表泪液功能检查,重点采用CIC,通过观察结膜上皮细胞情况及杯状细胞数来了解正常眼、结膜松弛眼的泪膜黏液层的情况。结果:Schirmer I试验结膜松弛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膜松弛症组BUT、虎红染色、荧光素活体染色异常较对照组多,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印迹细胞学分级及杯状细胞数组间均有显著的差异,正常组分级主要集中于0级,CCH的分级主要集中于1级和2级,杯状细胞与RBS、FLS计分呈负相关,与BUT计分呈正相关。结论: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通过分级、观察杯状细胞数变化,了解正常人与结膜松弛症患者泪膜黏液层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干眼症的主要临床特征,探讨干眼症的临床诊断策略.方法:对疑诊为干眼的156例眼科门诊患者进行干眼症状问卷调查,并进行常规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I(Schirmer I test,SIt)、角结膜荧光素(fluorescent,fl)染色、虎红(rose bangle,rb)染色检查等.对资料齐备并确诊为干眼的102例(204眼)患者的问卷资料以及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2例患者中干涩症状者54例(52.9%),异物感者52例(51.1%),眼疲劳者44例(43.1%).干眼病人中合并有BuT异常的为76例(74.5%),虎红染色异常的为59例(57.8%),荧光素染色异常的为42例(41.2%),SIt异常的为18例(17.6%).结论:在干眼的诸多症状中,干涩感、异物感、眼疲劳三大症状发生率最高.BUT缩短是门诊干眼患者最主要的体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干眼患者症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指导干眼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将2013年8~12月间首诊为干眼并愿意接受问卷调查的182例患者(364只眼)纳入研究,对患者进行详尽病眼科检查及问卷调查,了解干眼的症状、加重因素、患者生活习惯等。结果:364只眼中蒸发过强型占70.0%,症状前三位的分别是眼干涩(89.8%)、异物感(50.0%)、视物模糊(48.9%);风沙天气和空气污染为主要外部症状加重因素。干眼患者中吸烟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显著小于不吸烟患者(P〈0.05),锻炼患者BUT值显著高于不锻炼患者(P〈0.05),长时用眼患者BUT值显著小于无长时用眼患者(P〈0.05)。患者是否饮酒、睡眠是否良好,其BUT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干眼症状主要为干涩、异物感、视物模糊;外部环境如风沙天气及空气污染会导致症状明显加重:吸烟、长时间用眼可能导致干眼病情加重,而锻炼能改善干眼病情。  相似文献   

6.
干眼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各种类型干眼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评价干眼患者的治疗偏向。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300只眼)干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病因、全身病、病程、病情严重程度、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检查(break-upti 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Ⅰ,SIt)、角结膜荧光素(fluorescent,FL)染色、虎红(rose bangle,Rb)染色及睑板腺功能的检查。结果 154例中,水液缺乏性干眼(aqueous tear deficiency,ATD)者98例(63.6%),其中Sjgren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ATD患者51例(33.1%),非SS水液缺乏性干眼(non-SS aqueous tear deficiency,NSTD)者47例(30.5%);蒸发过强型干眼(over evaporation dry eye or lipid tear deficiency,LTD)32例(20.8%),其中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ain gland dysfunction,MGD)者20例(13%),荧光屏综合症(video display terminals syndrome,VDT)者12例(7.8%);混合型干眼(MIX)者24例(15.6%)。干燥感是干眼患者最常见症状(89.6%),MIX和SSATD组患者干燥感最重,VDT患者干燥感最轻。经统计学检验,以上5组干眼患者在眼痒、干燥感、异物感、畏光感、睁眼困难、眼红等主觉症状评分及SⅠt、BUT、FL、Rb等体征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干燥感外其他主觉症状均在SSATD中表现最重,SSATD各项体征也较其他类型干眼更重。126例(81.8%)患者使用人工泪治疗,仅有31%患者认为人工泪治疗效果不错。结论通过对干眼患者眼痒、干燥感、异物感、畏光感、睁眼困难、眼红等主觉症状评分及SIt、BUT、FL、Rb等体征详细检查可分类诊断干眼。干燥感的严重程度可作为ATD和LTD两大类干眼的主要鉴别症状。畏光感是诊断VDT的主要鉴别症状,结合荧光屏接触史可初步诊断VDT。人工泪对干眼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还需其他治疗予以辅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继发干眼症的认识,重视继发干燥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0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主诉有眼干者进行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检查(眼干三项试验)。结果109例中有自觉症状者49.5%,Schirmer试验阳性者占66.6%,泪膜破裂时间阳性者占55%,角膜荧光染色阳性者占38.5%,其中二项以上检查阳性者占45.8%。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易继发干眼症(干燥性结角膜炎),且自觉症状与检测结果不完全相符。因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规进行眼干三项试验,有助于早期发现干眼症,以利于继发干燥综合征的筛查,以便早期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西宁地区1276例干眼症患者进行初步调查和分析。方法对门诊就诊的1863例自觉眼部干涩、视力下降、视物疲劳的患者,排除眼部其他疾病所致的干眼后,剩余1276例患者,进行常规裂隙灯检查、泪液分泌实验I(Schirmer I)及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结果被检查的1278例患者中诊断为干眼症的有495例,占38.7%。结论西宁地区干眼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国内外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辽宁省庄河、大洼两地居民干眼症状的患病情况,分析干眼症状与临床检查的相关性.方法 对1 131例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并监测他们的泪液分泌量(Schirmer I test)和泪膜破裂时间(BUT).结果 干眼症状与临床检查结果的检出率间存在着显著差异(χ~2=66.01,P<0.05),性别和环境因素影响着干眼症状的发生;对1 131例样本按是否出现干眼症状及临床检查结果是否为阳性进行分组比较,各组在Schirmer I test和BUT上存在显著差异(Schirmer I test:F=502.75,P<0.05;BUT:F=177.45,P<0.05).结论 进一步明确干眼病程,在临床工作中提出"临床前期"概念,对于预防、诊断及治疗干眼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怡 《实用全科医学》2008,6(4):403-404
目的对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关检测及治疗方案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115例(230只眼)干眼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相关的检测包括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Ⅰ试验。结果230只眼有干眼症状者中角膜荧光梁色异常30.44%,泪膜破裂时间异常95.65%,schirmer Ⅰ异常40.44%。结论临床上有干眼症状的患者做相关的检测可明确诊断,我们要认识干眼、诊治干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117例(151眼),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84眼)和治疗组(56例,67眼),对照组予以常规白内障术后用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对患者分别行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2个月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染色(cornea fluorescein staining,FL)、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Schimer I test,SⅠt)检查和自觉症状评分。结果:所有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术后患者干眼主观症状增加、BUT缩短、SⅠt延长、FL增多(P<0.05)。至白内障术后2个月,对照组干眼主观症状仍较术前严重、BUT较术前缩短(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干眼主观症状、BUT和FL已接近术前水平(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较对照组干眼主观症状更轻、BUT更长、FL更少(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可有效改善干眼症状、恢复泪膜稳定、缩短眼表功能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胰腺炎的实验室检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0年88例慢性胰腺炎患者有关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和意义。结果:84%(42/50)尿N-苯甲酰-L-酪氨酰-对氨苯甲酸(N-benzoyl-L-tyrosyl-p-amino-benzoic acid,BT-PABA)试验阳性。73.3%(22/30)粪便苏丹Ⅲ染色阳性。83.3%(5/6)24h粪便脂肪定量阳性。80%(8/10)粪便弹力蛋白酶试验阳性,26.5%(18/68)血淀粉酶升高。24.3%(7/29)血CA19-9升高。结论:慢性胰腺炎患者尿BT-PABA试验的阳性率较其他检查略高。对于慢性胰腺炎的诊断需要结合多种检查,综合分析,尽早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泪膜破裂试验(TBUT)、角结膜荧光染色和Schirmer试验在社区中老年青光眼伴干眼患者眼表疾病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5—10月于上海市某大型社区筛查的1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青光眼伴干眼患者64例(青光眼伴干眼组),单纯干眼患者72例(单纯干眼组)。干眼筛查采用OSDI问卷、TBUT、角结膜荧光染色和Schirmer试验。通过视野、眼压及眼底检查筛查青光眼患者。结果 两组眼部不适相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光眼伴干眼组视力相关评分和OSDI总分高于单纯干眼组(P<0.05)。两组OSDI评分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BUT、Schirmmer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光眼伴干眼组角结膜荧光染色评分高于单纯干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BUT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chirmmer试验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其他方法,OSDI不能准确评价青光眼患者眼表疾病,而角结膜荧光染色可能是诊断青光眼患者眼表疾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小梁切除术对眼表泪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永强  李立  周希瑗 《重庆医学》2009,38(24):3144-3146
目的 前瞻性研究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表及泪膜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86例施行小梁切除术的各类青光眼患者,以手术眼为手术组,以未手术眼为对照组.于术后1个月对干眼相关症状、体征、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眼表虎红染色等项目进行检查评分,并比较各项结果在两组间差异.结果两组间在症状、体征、干眼诊断性试验等各项指标评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组干眼症发病率(34.88%)也高于对照组(2.32%),其差别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各手术眼的干眼症表现在术后3~6个月后基本恢复,最迟于术后1年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小梁切除术可在术后短期内对眼表和泪膜功能造成影响,使泪膜稳定性受到破坏而产生干眼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干眼患者的诊断与护理,以明确干眼症的诊断方法,寻找积极的护理措施。方法:对诉有症状的286例患者进行了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Ⅰ试验,角结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并对确诊病人232例给予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分析诊断及护理效果。结果:经用BUT、SchirmerⅠ试验、角结膜荧光素染色检查,阳性确诊率为81.1%,余为易漏、误诊的病例。对确诊的病例给予相应的病因及对症护理,症状缓解,治疗有效,有效率95.3%。结论:对诉有症状的患者行简单的诊断易出现漏、误诊病例。对确诊病例采取积极、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泪然对于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的治疗是否有效及安全。方法选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有干眼的137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超声乳化术后单用典必殊眼液,B组联合应用典必殊眼液和泪然眼液滴眼。分别对137例患者术前、术后1d、1周及1、2、3个月行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和Schirmer I检查及干眼症状的调查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及手术后1d,A组和B组在FL、BUT、SchirmerI及干眼症状四个检查值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手术后1周、1个月,B组BLrr较A组更长,FL值小于A组,干眼症状少于A组,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Schirmer I两组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手术后2、3个月,B组BUT较A组长,FL值小于A组,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Schirmer I及干眼症状,两组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泪膜稳定性明显下降,出现干眼症状,加用泪然眼液滴眼后,泪膜稳定性提高,干眼症状好转,提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使用泪然对干眼治疗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烧灼免睑板腺开口后干眼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探索新的干眼模型制作方法。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6只,每只随机选择一眼,采用烧灼睑板腺开口的方法制作干眼模型,术后定期检查睑缘肿胀、睑缘充血、睑缘痂皮、睑板腺开口数目、角膜荧光素染色、虎红染色、羊齿状试验、Sehirmer Ⅰ试验、结膜杯状细胞密度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实验眼眼睑肿胀,睑缘充血、大量黄白色痂皮,术后第7天至第9天眼睑反应明显减轻,睑板腺开口未见重新开放。术后第7天及第28天以后实验眼角膜荧光素染色、虎红染色积分较对照眼同一时间积分有明显升高(P〈0.05),术后42d实验眼羊齿状试验Ⅲ、Ⅳ级结晶增多(P=0.000),结膜杯状细胞密度下降(P=0.0087),术后45d病理检查实验眼可见睑板腺导管轻度扩张。结论 烧灼兔睑板腺开口是一种简单可行的兔干眼模型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视频显示终端( VDT)不同使用时间及睡眠时间对干眼患者泪液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230例干眼患者(共460眼),进行双眼泪液分泌试验(SIT),记录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分析不同视频显示终端(分别为电脑、手机、电视)平均每天使用时间及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对其泪液代谢的影响。结果230例干眼患者中VDT相关干眼183例(79.6%),VDT2组(4 h<t≤8 h)及VDT3组(t>8 h)SIT结果明显低于VDT1组(0<t≤4 h)及NVDT组(t=0),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BUT结果均无显著差异。 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平均每天电脑使用时间、年龄与SIT显著相关(P<0.05),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年龄与BUT显著相关( P<0.05)。结论过多使用VDT可致干眼患者泪液分泌减少,且使用时间越长(>4 h)影响越显著。泪膜稳定性会随睡眠时间减少而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纤维蛋白胶封闭泪道治疗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胶下泪点注入封闭泪道治疗干眼症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30只眼)顽固干眼患者行裂隙灯下自下泪点注入纤维蛋白胶0.1ml,以部分性封闭泪道,分别于治疗前3天及治疗后3天、1周、2周、3周行干眼问卷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及SchirmerⅠ试验(STI)检查,记录结果。结果:治疗后1周内所有患者干眼相关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裂隙灯检查泪河高度均较术前提高,1周后所有患者荧光素染色角膜上皮点状着色情况均较术前明显改善,BUT和STI检查结果均较术前明显延长和增加。3周复诊时,大部分患者症状有所反复,BUT和STI检查结果再次下降,下泪点进针冲洗泪道均通畅。结论:使用纤维蛋白胶下泪点注入封闭泪道的治疗方法可以在短期内改善干眼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患者眼球表面泪液量,改善泪膜稳定性。治疗方法安全可靠,简单易行,患者经济负担轻,且治疗后2-3周时泪道可自行通畅,治疗可逆。纤维蛋白胶封闭泪道可作为替代可降解型泪道栓子用于干眼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结膜炎所致的泪膜功能变化。方法取2010年4月~10月山西省眼科医院门诊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的患儿32例(64只眼)为观察组,取年龄与之匹配的正常儿童32例(64只眼)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检查、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fluorescein,FL)。结果过敏性结膜炎患儿的泪膜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SIt、BUT、FL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左右眼SIt、BUT、FL检查明显相关,观察组患儿SIt与BUT、FL检查不具有相关性,BUT与FL检查具有相关性。结论儿童过敏性结膜炎会使泪膜稳定性降低,导致干眼症的发生。儿童过敏性结膜炎往往双眼起病,且泪膜功能改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